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障碍设置法在基础护理技能操作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按照基础护理技能操作教学大纲要求,将86名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44名)和对照组(42名).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实验组采用障碍设置教学法,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实验教学格局,包括创设模拟情景障碍、提出问题,学生分组扮演角色、归纳总结等步骤.结果 课程结束后,实验组基础理论和操作技能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实验组72.27%~97.73%学生认为障碍设置教学法能够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其基础护理操作技能并增强防范医疗纠纷意识.结论 运用障碍设置法有利于提高基础护理技能操作的教学质量,增强学生防范医疗纠纷的主动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综合实验教学在高职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86名高职护理专业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95名)和对照组(91名)。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授课;实验组采用综合实验教学法授课,即设计综合教学实验、改革实验教学方法、建立仿真实验室、保证充足的实训时间。结果实验组护理技术操作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学生对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评价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综合实验教学能提高护理实验教学的质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及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高职高专实习护生在临床实习前进行护理综合技能集训与考核,以使护生适应临床。方法将2005级225名护理三年制护生分为对照组(110人)和实验组(115)人。对照组采用以《基础护理学》操作为主的传统集训方法;实验组采用护理综合技能操作集训和考核方法。结果实验组操作考核成绩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护生对集训考核更为肯定(P〈0.05,P〈0.01);临床带教教师对实验组的评价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习前综合技能操作集训和考核方法能有效整合知识,培养了护生综合能力,并激发了护生技能操作训练的兴趣,拉近教学与临床的差距,更能反映护生的操作技能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提高护理学基础实验课教学效果,探索适合护理本科实验教学的有效方法。方法将2005级护理本科生87人随机分为实验组(42人)和对照组(45人)。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法,实验组采用角色扮演与小组教学,即采取分小组进行角色扮演的形式进行护理学基础实验课教学。采取综合考评和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教学效果评价。结果综合考评实验组总成绩、仪表态度、沟通技巧、健康教育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实验组52.38%~95.24%对本教学法持肯定态度。结论角色扮演与小组教学法有利于提高本科学生的综合技能,教学过程中需加强对学生潜力的开发和创造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标准化患者(SP)在基础护理实践教学中的效果。方法将106名高护专业专科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各53人。对照组采用传统模型教学法。实验组应用标准化患者情蒂教学法。结果实验组操作考核总成绩以及各分项成绩,除操作准确与完整性和完成操作时间2项(均P〉0.05)外。其它各项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两组学生对教学方法评价的8项因子中,除掌握操作全程(P〉0.05)外,其它7项因子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结论标准化患者用于基础护理实践教学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职业责任感,培养爱伤观念。激发其学习兴趣及提高交流沟通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三步教学法在儿科护理学实训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361名护理专科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2003级91人、2004级92人)和对照组(2003级88人、2004级90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实验组采用三步教学法,即采用认知阶段、练习阶段、活用阶段三位一体的方法进行教学;课程结束后评价教学效果。结果 实验组操作技能考核成绩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实验组95.65%学生认为三步教学法提高了自己的整体素质。结论 采用三步教学法进行儿科护理学实训教学有利于学生操作技能、沟通能力、临床实际应对能力的培养,可解决教学与临床脱节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急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照急救护理学教学大纲要求,将84名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43名)和对照组(41名)。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授课,实验组以任务驱动教学法为主、传统方法为辅授课。结果课程结束后,实验组理论及技能考核成绩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实验组53.5%~95.3%学生认为任务驱动教学法优于传统教授法和有利于提高学习兴趣及学习能力。结论任务驱动法可提升急救护理学教学效果,并受学生欢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基础护理操作技能教学中延迟小结追加反馈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护理专业2003级2个专科班的125名学生分为控制班(62人)、实验班(63人)。在基础护理操作技能教学中控制班采用同步追加反馈,反馈频率为100%,反馈内容为操作错误的信息;实验班采用延迟小结追加反馈,反馈频率为25%~30%,反馈内容为操作错误以及正确操作的信息。结果控制班在技能获得阶段操作成绩显著高于实验班(P〈0.01),但在随后保持阶段的测试中成绩逐渐下降并显著低于实验班(P〈0.01)。结论练习过程中追加反馈的内容、时机和频率对基础护理操作技能的教学效果有影响。同步追加反馈可以保证技能习得阶段的表现却不利于技能的保持;延迟小结性反馈最有利于基础护理操作技能的学习。  相似文献   

9.
急救护理学实验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根据临床病例设计急救护理实验,综合应用各项急救护理技术进行实验教学的教学效果。方法 将139名护理专业本科生随机分为对照组(49名)和实验组(90名)。对照组按传统的单项急救护理实验项目教学,实验组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根据临床真实病例设计急救护理预案,综合应用各项急救护理技术进行演练、培训。结果 实验组学生认为实验改革增强了综合急救技能,培养了创新能力.提高了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能力;实验组学生操作技能及理论考核成绩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结论 改革实验教学方法,根据,临床病例设计急救护理实验并结合各项急救护理技术进行演练,增强了学生的综合急救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0.
建构主义理论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建构主义理论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40名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92人)和对照组(48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实验组运用建构主义基础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法,即采用创设情景,引问激思,导入新课.小组讨论,归纳总结等方式进行教学;课程结束后评价教学效果。结果 实验组理论成绩、操作技能、综合分析能力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运用建构主义理论进行内科护理学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理论成绩和操作技能及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断裂治疗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郭臻伟  杨茂清  朱惠芳 《中国骨伤》2001,14(10):582-584
目的 对35例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断裂治疗进行临床分析,重点探讨了有关交叉韧带断裂的治疗问题。方法 经明确诊断后,分析采用胫骨附着处撕脱骨折复位固定手术治疗26例、早期髌韧带中1/3移植重建3例、单纯长腿石膏固定6例。结果 本组病例全部进行随访,随访时间13个月-5年,胫骨附着处撕脱骨折复位固定及髋韧带中1/3移植重建29例为优良、单纯长腿石膏固定6例为差。结论 后交叉韧带断裂后应该及时给予手术修复;膝后外侧手术入路,操作简单,暴露充分;少于3个月的陈旧性病例仍适应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重建指尖离断静脉回流的疗效。方法:2008年3月-2013年2月收治指尖离断患者80例,38例吻合指侧方静脉重建回流,术中吻合动静脉比例1:1或1:2或2:2,平均1:2;22例吻合指腹静脉重建回流,术中吻合动静脉比例1:1;20例未吻合静脉,术中仅吻合1条动脉,行侧切口或甲床放血。观察各组治疗效果。结果:吻合指侧方静脉组手指全部成活,无一例发生回流障碍;吻合指腹静脉组19例发生静脉危象,其中4例手指坏死;未吻合静脉组20例均发生回流障碍,其中6例手指坏死。58例获随访,随访时间6~28个月。吻合指侧方静脉组32例,指尖外形佳、指腹饱满;吻合指腹静脉组14例,指体轻度萎缩,指甲生长不平整;未吻合静脉组12例,指体萎缩明显。吻合指侧方静脉组指甲生长近平整,长度长于其他两组[(14.4±3.2)mm比(12.5±2.3)mm和(12.2±2.2)mm],远侧指间关节活动度大于其他两组[(63±5)°比(48±3)°和(45±7)°],两点分辨觉小于其他两组[(4.6±0.4)mm比(7.1±1.2)mm和(7.3±0.6)mm],感觉级别高于其他两组[S(3.45±0.39)级比S(2.57±0.42)级和S(2.55±0.49)级],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吻合指腹静脉组和未吻合静脉组在指甲长度、运动和感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吻合指侧方静脉能有效解决指尖再植静脉回流问题,可避免回流障碍,成活率高,促进指甲生长,可恢复 DIPJ 活动度及感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明确不同固定器械在胫骨干不同骨折类型固定中的特点,以指导临床应用。方法:68例胫骨干骨折,行加压钢板螺钉、交锁髓内钉、单侧外固定架固定后,作临床疗效分析。结果:加压钢板固定组42例,感染5例,骨不连1例,平均愈合时间3.8个月;交锁髓内钉固定组13例,无感染及骨不连,平均愈合时间5.4个月;单侧外固定架组13例,骨不连1例,踝关节背伸受限3例,平均愈合时间4.5个月。结论:胫骨骨折交锁髓内钉固定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好,适用范围广,但要注意及时进行动力加压。加压钢板及外固定架固定应选择各自的最佳适应证,以达到理想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