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3种具药用价值绿藻的生长特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比较研究具潜在药用价值的亚心形扁藻Platymonas subcordiformis、眼点拟微绿球藻Nannochloropsis ocutala、海洋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 3种绿藻门海洋微藻的细胞生长特性,为海洋微藻在医药保健食品行业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上述3种海洋微藻为生物材料,以添加f/2营养液的人工海水为培养介质,在光照培养箱中利用三角瓶开展一次性培养实验。利用显微镜观测微藻生长14 d内的细胞密度变化情况,采用最小二乘法拟合细胞密度法计算微藻生长速率。结果在实验周期内,3种海洋微藻的细胞生长曲线均呈现出"S"型。在生长平稳期,亚心型扁藻、眼点拟微绿球藻和海洋小球藻的细胞密度分别约为1.30×106、3.50×107和2.45×107个/mL;最大生长速率分别约为0.7/d、0.8/d和1.5/d。结论上述3种具药用价值绿藻的细胞增长经历明显的缓慢期、快速期和平稳期阶段;不同微藻的细胞生长特性差异较大,在进行其高密度培养开发应用时应结合考虑品种特性与收获时期。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角毛藻Chaetocerossp.、绿色巴夫藻Pavlovaviridis、叉鞭金藻Dirateriainornate和杜氏盐藻Dunaliella salina4株经济海洋微藻的细胞生长特性,为微藻在医药学相关行业的开发与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室内实验方法,以添加f/2营养液的人工海水为培养介质,在植物培养箱中利用三角瓶进行微藻培养试验,测定微藻细胞密度,并计算细胞生长速率。结果4株经济海洋微藻的细胞生长呈现明显的缓慢期、快速期和平稳期阶段。角毛藻、绿色巴夫藻、叉鞭金藻和杜氏盐藻的最大细胞密度有明显差别,分别为6.71×10^6、4.916×10^7、1.225×10^7和4.64×10^6个/mL。对4株微藻在1—5d、5~9d、9~13d和13~17d几个时间段的生长速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角毛藻、绿色巴夫藻、叉鞭金藻的生长速率在1~5d阶段最大,分别为0.57、0.48、0.55/d;而杜氏盐藻的生长速率在5~9d阶段最大,为0.68/d。结论实验选用的4株海洋微藻的细胞生长特征存在一定异同,在选育微藻株系开展微藻开发利用研究时应该考虑微藻细胞生长繁殖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具潜在药用价值的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在不同波长下,其藻液吸光度与细胞密度的关系。方法取对数生长后期的三角褐指藻藻液进行梯度稀释,利用显微镜观测微藻细胞密度,利用分光光度计分别测定藻液在8个波长下的吸光度,分析各波长下微藻细胞密度与吸光度的相关性。结果 6个稀释梯度下的细胞密度分别为923×104、453×104、207×104、94×104、47×104、22×104个/mL;不同波长下藻液吸光度有差别。8个波长下,细胞密度与吸光度均存在显著性相关关系,在680、663、420和450 nm波长处相关系数r值较大,分别为0.999 0、0.998 1、0.997 2和0.996 3。结论利用吸光度法检测三角褐指藻细胞生长是一种快速、简便、可行的方法;本试验条件下,在680、663、420和450 nm波长处测定三角褐指藻藻液的吸光度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具药用价值的海洋微藻杜氏盐藻Dunaliella salina和亚心形扁藻Platymonassubcordiformis在不同培养容器以及光照下的细胞生长情况,为促进海洋微藻生物资源的培养保存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杜氏盐藻和亚心形扁藻2种海洋微藻为生物材料,在植物培养箱中分别利用三角瓶和试管,在正常光照和遮光光照条件下开展为期10 d的一次性培养试验,利用倒置显微镜和血球计数板观测微藻细胞密度,统计分析不同培养容器和光照对2种海洋微藻生长影响的作用.结果 在该实验条件下,2种海洋微藻的细胞生长均表现出初期生长缓慢、中期生长快速、后期生长放缓的趋势.杜氏盐藻在三角瓶中正常光照培养条件下的生长最好(504× 104个/mL),其次为在试管中正常光照培养的条件下(364× 104个/mL);亚心型扁藻细胞在三角瓶中正常光照培养的条件下生长最好(227×104个/mL),其次为在三角瓶中遮光处理的条件下(177× 104个/mL).结论 培养容器(三角瓶和试管)和光照(正常光照和遮光)对2种海洋微藻生长的影响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在进行微藻生物资源培养和保存时,应充分考虑或利用这2种因素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利用微载体悬浮培养人脂肪基质干细胞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微载体悬浮培养系统(RCCS)对成人脂肪基质干细胞Adipose tissue-derived stromal cells(ADSCs) 的培养效果,为大量、快速扩增组织工程种子细胞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RCCS系统采用微载体Cytodex 3为贴壁依赖性细胞ADSCs提供贴壁条件,浓度为5 g/L.静止培养在12孔培养板中.两系统细胞接种密度均为1×108cells/L.分别观察细胞增殖情况,并对用RCCS培养的细胞进行细胞表型、分化能力进行检测.结果: 微载体悬浮培养9 d后达到最大活细胞密度(1.60×109cells/L),静止培养第7日就达到最大活细胞密度(3.38×108cells/L).在微载体悬浮培养条件下,ADSCs生长更为旺盛,细胞产量更高,优于静止培养.11 d后,ADSCs依然保持其干细胞特性.结论: 利用生物反映器以及微载体技术有利于ADSCs的大规模扩增,是扩增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微载体在培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诱导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微载体在培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s)成骨诱导中的作用,建立一种大量、快速获得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方法.方法将普通培养瓶培养的第3代hMSCs分别应用搅拌式生物反应器和微载体成骨诱导培养,分别于培养的第2、4、6、8、10、12、14天检测诱导细胞的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并与普通成骨诱导方法进行对比.观察细胞增殖情况,比较两种方法细胞增殖速度(细胞数/d).结果接种24 h后,88%的hMSCs细胞粘附于微载体并铺展,3 d后生长加速,约8~9 d后生长达最大值,最终细胞收获密度为接种时的16~22倍.细胞增殖速度约为普通培养法的3.2倍(P<0.05).诱导细胞的ALP的活性在第12天达最大值,且微载体成骨诱导培养的细胞ALP活性与普通培养法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应用微载体技术可成功地进行hMSCs的成骨诱导培养和快速扩增,能满足骨组织工程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脑星形胶质细胞在用一定量胶原、微载体基质制备的细胞培养环境中微载体上的贴壁分布,探讨胶原、微载体基质及其浓度与细胞生长的关系,并筛选出最佳技术参数。 方法:以乳化的微小球形颗粒载体为基质,用一定浓度胶原、微载体基质制备细胞培养微载体环境,对大鼠脑星形胶质细胞进行囊化高密度长期培养。结果:细胞贴壁率与胶原、微载体培养环境中胶原浓度有关,不同浓度胶原包埋微载体培养环境条件对细胞生长影响不同。在胶原、微载体基质培养环境下培养7 d后,脑星形胶质细胞密度由2×105/15 mm平皿达到18×105/15 mm平皿,培养6个月后达到40×105/15 mm平皿,在该培养条件下所能达到的细胞最大密度明显高于常规培养,并以很高的细胞存活率维持更长时间。此时微载体量为4 g•L-1,胶原溶液与微载体的比例为1∶3。 结论:在合适的培养条件下,细胞能维持在有限体积培养液中高密度长期生长。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接种密度和α 二氟甲基鸟氨酸 (DFMO)对小肠上皮细胞 (IEC 6 )体外增殖的影响。方法 IEC 6细胞以不同密度接种于 96孔培养板 ,加入或不加DFMO。细胞接种后第 1,2 ,3,4 ,5 ,6和 7天 ,分别用细胞计数板直接计数细胞数量 ,用噻唑蓝比色法 (MTT法 )测定波长 5 70nm处的光密度 (OD)值 ,确定细胞的增殖活力。结果 OD值和细胞数量具有正相关 (r=0 95 4,P <0 0 1) ;较高接种密度 (>0 5× 10 4 细胞 /孔 )组接种后第 2天 ,细胞生长抑制 ,尤其是密度增加到 4× 10 4 细胞 /孔时 ,第 2~第 3天OD值逐渐增加 ,第 4天明显增加 ,第 5天达高峰 ,此后OD值开始下降。而低密度 (0 2× 10 4 细胞 /孔 )接种后第 4天 ,细胞生长出现抑制 ,此后其生长与其它密度相似。另外 ,加入DFMO后 1~ 3天 ,完全抑制了细胞增殖 ,此后与对照组一样 ,细胞逐渐生长。结论 IEC 6细胞增殖与接种密度和培养时间有关 ;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 ,DFMO抑制细胞增殖作用具有可逆性 ,其与培养时间延长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小肠隐窝细胞株(IEC-6)药理实验方法。方法:观察细胞接种密度、α-二氟甲基鸟氨酸(DFMO)和胃泌素对IEC-6细胞增殖及细胞鸟氨酸脱羧酶(ODC)的影响。结果:较高接种密度(〉0.5×10^4细胞/孔)组,接种后第2天,细胞生长抑制,尤其是密度增加到4×104细胞/孔时,第2~3天,OD值逐渐增加,第4天明显增加,第5天达高峰,此后OD值开始下降。而低密度(0.2×10^4细胞/孔)接种后第4天,细胞生长出现抑制,此后其生长与其他密度相似。加入DFMO后1~3天,完全抑制了细胞增殖,此后与空白组一样,细胞逐渐生长。DFMO还明显抑制IEC-6细胞分化和移行,以及ODC活性和腐胺含量,与空白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IEC-6细胞在胃泌素250μg·L^-1作用后第一天,开始增殖,第3天达高峰。胃泌素500μg·L^-1作用后第1~2天,细胞开始增殖,第3天以后,细胞增殖下降。胃泌素明显促进细胞分化和移行。与空白组比较,胃泌素250μg·L^-1分别使ODC m RNA水平,ODC活性,腐胺含量增加1.09倍(P〈0.05),1.71倍(P〈0.01)和5.30倍(P〈0.01)。同样,胃泌素500μg·L^-1可使以上3项指标分别升高1.16倍(P〈0.05),1.63倍(P〈0.05)和4.41倍(P〈0.01)。但胃泌素两个剂量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IEC-6细胞是进行胃肠粘膜修复药理实验的合适细胞模型。  相似文献   

10.
藻酸盐微球的制备及其对共培养的MSCs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检测藻酸盐微球对间充质干细胞生长的影响,探讨其在骨组织工程中可能的应用.方法 应用滴注法制备藻酸盐微球,检测不同浓度的藻酸盐微球pH值的动态变化及通过MTT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藻酸盐微球溶液中间充质干细胞的生长情况,评价藻酸盐微球对细胞的影响. 结果间充质干细胞可黏附在藻酸盐微球上生长,浓度为0.02 g/L、0.2 g/L和2.0 g/L的藻酸盐微球溶液的pH值分别在7.20、7.20和6.70左右波动,MTT法检测这3个浓度组同细胞对照组D(490)值几乎无差异,提示对间充质干细胞的生长影响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细胞周期分析显示,3 d时各组S期细胞比例均等于或大于对照组,且随着藻酸盐微球浓度的增加而增加;7 d时各组S期细胞比例与对照组相对差值在±3.15之间,0.2 g/L 组比例最高,达24.40%. 结论浓度等于或低于2.0 g/L的藻酸盐微球溶液对间充质干细胞生长影响很小,适合与之共培养进行有关研究.  相似文献   

11.
重组人ndrg2腺病毒对胶质瘤细胞U251抑制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抑癌候选基因NDRG2在体外对人脑胶质瘤细胞系U251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将人脑胶质瘤细胞系U251细胞分成空白对照组,重组人ndrg2腺病毒组和今又生(重组人P53腺病毒)组,重组人ndrg2腺病毒组和今又生组下设1.68×1011、8.4×1010、4.2×1010、2.1×1010、1.05×1010、5.25×109、5.25×108、5.25×107 v.p/ml组,各组分别作用96h后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甲基噻唑基四唑法(MTT法)绘制细胞生长抑制曲线。结果:重组人ndrg2腺病毒和今又生转染人胶质瘤细胞系U251后,细胞生长受到明显抑制,呈现明显的剂量-效应依赖曲线;重组人ndrg2腺病毒组对U251细胞的抑制率优于今又生组。结论:过表达NDRG2可明显抑制人胶质瘤细胞U251的增殖并导致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改构型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MaFGF)对体外培养大鼠肝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采用“0.25%胰酶+0.1%胶原酶”消化法分离培养大鼠肝细胞并传代纯化扩增,取第3代细胞鉴定后实验:①形态学法观察在不同浓度MaFGF组中细胞的形态变化;②将实验随机分为对照组和MaFGF组,MaFGF组加入一系列浓度的MaF-GF,MTT法测定不同浓度MaFGF组作用于肝细胞24、48、72h的促增殖活性;③MTT法筛选出最适的MaFGF浓度,用此浓度和不加生长因子2种方式培养细胞,并绘制细胞生长曲线.结果 ①MaFGF对体外培养的肝细胞有一定的促增殖作用,但是与浓度不成正比;且实验表明24 h的增殖率较其它时间点显著增高(P<0.05);比较对照组和各组(4.68×10-3 ~7.80×10-3 mg/L MaFGF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各组间对肝细胞的促增殖作用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最适浓度(6.24×10-3 mg/L) MaFGF的第4天细胞数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MaFGF组的第10天细胞数(12.4×104)是对照组(6×104)的2.1倍(P<0.05).结论 在适宜浓度和时间内,MaFGF对肝细胞具有一定的促增殖作用且不具有浓度依赖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蛇床子素对体外培养乳腺癌细胞MCF-7增殖的影响。【方法】雌激素依赖性MCF-7细胞在DMEM培养液中采用开放式单层贴壁培养,用3种不同浓度蛇床子素进行药物干预,采用活细胞计数法和MTT法测定乳腺癌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MCF-7细胞经蛇床子素1×10^-8mol/L和雌酚酮处理后1、2d和3d,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增殖速度均加快(P〈0.05),3d差异最为显著。【结论】1×10^-8mol/L蛇床子素对MCF-7细胞有明显促增殖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丹参酮ⅡA磺酸钠(sodium tanshinoneⅡ-A sulfonate,DS-201)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体外增殖的影响。方法: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和纯化扩增,取第3代细胞鉴定后进行实验。观察细胞在培养传代过程中的形态学变化;用MTT法筛选24h内对BMSCs生长最适的DS-201浓度,并用此浓度继续干预BMSCs生长;检测对照组和DS-201最适浓度组连续4天的吸光光度值,计算增殖率。结果:1.5×103μmol/LDS-201对BMSCs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1.5×10-4~1.5×102μmol/L浓度范围内DS-201对BMSCs有促进增殖作用。其中1.5×10-2μmol/L组促增殖作用最大,并且在作用24h后的增殖率最高。但随着时间的延长此浓度的增殖率逐渐下降。结论:适宜浓度以及一定的作用时间内,DS-201对BMSC具有促增殖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培养基中氘浓度的下降对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 用含不同氘浓度的培养基培养Hela细胞,分为150×10-6、100×10-6、75×10-6和50×10-6共4组,其中,氘浓度为150×10-6的培养基为对照组,其他为实验组;用四甲基噻唑蓝(MTT)法、划痕实验检测随着培养基中氘浓度下降,Hela细胞增殖和迁移侵袭力的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含不同氘浓度的培养基对Hela细胞周期的影响;蛋白免疫印迹和免疫组化实验检测含不同氘浓度的培养基对Hela细胞肿瘤相关蛋白p21、Na+/K+-ATPase表达的影响.结果 MTT实验结果显示,随着培养基中氘浓度的降低Hela细胞增殖得到明显的抑制,其中氘浓度为50×10-6的培养基抑制效果最明显,相同条件下与对照组相比在72 h抑制率达到39.54%(P< 0.01);划痕实验可观察到Hela细胞在氘浓度为75×10-6、50×10-6的培养基中细胞迁移能力得到明显抑制(P< 0.05);Hela细胞在氘浓度为75×10-6、50×10-6的培养基中培养24 h后,流式细胞术检测S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Hela细胞肿瘤相关蛋白p21在氘浓度为100×10-6、75×10-6和50×10-6的培养基中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培养基中氘浓度的下降对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侵袭能力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人肝癌细胞在高密度微载体培养时的生长条件与培养方式,建立实验室规模高效、简便培养人肝癌细胞的方法。方法应用微载体CuhiSpher-S和Cytodex-1在1 L SuperSpinner搅拌瓶中培养人肝癌细胞THCC-98,采用批式换液连续培养的方式,对细胞生长及营养物质葡萄糖利用、代谢产物乳酸生成进行分析。结果人肝癌细胞THCC-98在CultiSpher-S和Cytodex-1培养中葡萄糖13消耗量高达2mmol/10^6。细胞(2.17和2.3),乳酸日生成率为0.75—1.08mmol/10^6。细胞,最高浓度为9mmol/L(9.2比9.5)。通过实施批式换液连续培养,换液0.3—0.9V/d,可使细胞最高密度达(1.04比0.89)×10^7cells/ml。就两种微载体培养比较,CultiSpher-S由于具有更大的表面积/体积比,提供给细胞更大的生长空间,其所能达到的细胞密度高且营养物质利用更为有效。结论用1 L SuperSpinner搅拌瓶Cultisphere微载体批式换液连续高密度培养人肝癌细胞,细胞密度可达10^7cells/ml,批式收获细胞〉10^10。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应用亲代谢性谷氨酸受体亚型3(mGlu3)特异性拮抗剂LY341495阻断受体通路后对脑胶质瘤干细胞(glioma stem cells,GSCs)生物学特性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将培养人脑胶质瘤干细胞以及裸鼠移植瘤动物模型分为对照组、激动剂组,拮抗剂组,采用CCK-8法测定细胞增殖率,流式细胞术观察细胞周期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CD133表达情况,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β-catenin、c-myc等mRNA和蛋白表达,观察裸鼠移植瘤生长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拮抗剂组GSCs增殖率和进入S期的比例均显著降低(P<0.05),且呈时间依赖性;在分化培养基条件下,拮抗剂组GSCs向星形胶质细胞分化明显,Nestin阳性细胞减少而GFAP阳性细胞增多(P<0.05);mGlu3拮抗剂干预后,诱导β-catenin、c-myc等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下调(P<0.05);与对照组比较,拮抗剂组裸鼠移植瘤生长速度及肿瘤体积明显降低(P<0.05)。结论药物阻断mGlu3受体通路可显著抑制体外培养的GSCs以及裸鼠体内移植瘤的生长,并促使GSCs由去分化状态转向分化状态,此过程可能经由Wnt/β-catenin通路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