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黑线姬鼠是肾型流行性出血热(简称出血热,EHF)的传染源和储存宿主。Lee氏利用间接免疫萤光抗体(FA)方法,从黑线姬鼠肺细胞中检测到朝鲜出血热(KHF)病毒抗原,随后病原分离成功。我们曾利用黑线姬鼠的肝、肾组织分离EHF病毒,未获阳性结果。1979年在试图建立黑线姬鼠肺细胞株过程中,我们从连续传代的黑线姬鼠肺细胞中获得大小  相似文献   

2.
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不论是从流行性出血热(EHF)现场捕获的,还是从人工感染的黑线姬鼠脾脏中均可检出EHF病毒抗原。鼠脾中抗原检出的动态变化与其在肺中相似,其荧光强度较肺为弱,但有时也可呈强阳性。EHF抗原阳性的鼠脾悬液可以在黑线姬鼠体内传代。说明EHF病原能在黑线姬鼠脾脏内检出乃一普遍现象。  相似文献   

3.
流行性出血热(简称EHF)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巩将国内若干研究近况综述如下。 一、病原学 (一)特异性抗原的发现及病毒分离成功: 1978年,李镐汪等通过间接免疫荧光技术检查从本病流行区捕获的黑线姬鼠肺脏为标本,首次分离出KHF病毒(现称Hantan病毒)。继后,我国宋干和严玉辰等用免疫荧光反应阳性的疫区黑线姬鼠肺组织悬  相似文献   

4.
我们试用非疫区黑线姬鼠分离出血热病毒,在感染鼠肺组织内查见一种可传代的相关因子,经鉴定证明为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分离材料取自重疫区的黑线姬鼠肺组织;实验动物为非疫区的黑线姬鼠;检查指标为间接免疫荧光法,抗体为朝鲜出血热(KHF)抗原检查阳  相似文献   

5.
自出血热病人血液中分离到一株流行性出血热病毒的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非疫区的正常黑线姬鼠作实验动物,在流行性出血热(EHF)病人血液中分离到一株能与EHF 阳性参考血清起反应的病毒,经血清学和理化特性的鉴定,证明是流行性出血热病毒。病毒在黑线姬鼠体内传至第6代,接种后4天即在鼠肺中检出抗原,病毒除在常见的肺、脾、肝、肾等脏器中检出外,胃肠道组织内也极易找到。接种长爪沙鼠和家兔亦可感染。  相似文献   

6.
1982~1986年在北京地区8个监测点先后检测1905只鼠。结果仅于1985,1986两年从通县、朝阳、某机场、顺义4个点的鼠类中检出6份黑线姬鼠鼠肺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抗原、带毒率为0.9%~1.9%;检出抗体25份、阳性率为0.6%~11.2%;并以2份抗原阳性鼠肺接种Vero-E_6细胞首次分离出2株HFRS病毒。确定了北京地区HFRS的主要传染源为本地黑线姬鼠,并非由外地传入。从而证实北京地区HFRS自然疫源地的存在。  相似文献   

7.
<正> 1976年李镐旺等关于朝鲜出血热(KHF)抗原-抗体系统的发现,使得历时40余年。一直未获成功的流行性出血热(EHF)病原学研究发生了一个新的转折。他们首先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在朝鲜出血热(KHF)疫区黑线姬鼠肺、肾等组织中找到了一种抗原,能与KHF病人恢复期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其后又报导从黑线姬鼠肺和EHF病人急性期血清中分离出朝鲜出血热病毒。除将病毒适应于非疫区黑线姬鼠以外,KHF病毒还被适应于Wistar大白鼠和A-549细胞。朝鲜出血热与苏联、  相似文献   

8.
1982年列入省级科研计划的项目有36项、110个研究课题,现将部分项目的进展情况概述如下:(一)流行性出血热(EHF)研究1.安徽省医学研究所用A-549细胞从疫区黑线姬鼠肺单层细胞培养物中成功地进行了EHF病毒分离在流行季节中,从疫区捕获121只黑线姬鼠,制备肺单层细胞,进行免疫荧光检查,检出EHF抗  相似文献   

9.
经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查证实能与EHF病人恢复期血清起特异反应的黑线姬鼠肺标本,直接经脑内接种2~5日龄乳小鼠,结果分离到一株能在乳鼠体内增殖传代的EHF相关因子(HA_(1018)株)。经EHF单克隆抗体检查及排除呼肠孤病毒存在的可能性,证明HA_(1018)株是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应用乳小白鼠直接从疫区黑线姬鼠分离EHF病毒是一个经济简便的途径,受染的小白鼠可作为模型动物。  相似文献   

10.
<正> 国外在分离朝鲜出血热病原方面已获得成功,并提出应用感染黑线姬鼠的肺切片或病毒感染的A_(549)细胞为抗原,均能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法(IFA)检测朝鲜出血热病原体的抗体。今年我国出血热病原分离亦获得成功。我们使用我国分离所获得的毒株感染黑线姬鼠,以受感染的黑线姬鼠肺组织冰冻切片为抗原,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对我省疫区出血热防治人员进行血清中特异性抗体的测定,证实在部分出血热防治人员的血清中含有低滴度的出血热特异性抗体,提示存在隐性感染的可能。现将这次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黑线姬鼠(Apodemus agrarius Pallas 1771)的名称很多,有田姬鼠(巴甫洛夫斯基1955)、黑姬鼠(张昱1957)、屋外鼠(云南省鼠疫防治所1957、1959)、短耳森鼠(薛德焴1934)等,也有简称为姬鼠(屠皮科娃1958)。黑线姬鼠为鼠科(Muridae)中的一种,分布很广。其主要特征在于身体背部有一黑色緃线,因而得名(图1)。黑线姬鼠体形较小,且在晚间活动。因此,在糟塌粮食和传播疾病方面,一般不为人所注意。但是近年来,我们调查了几个地区的鼠类,认为黑线姬鼠是内蒙和东北地区  相似文献   

12.
<正> 流行性出血热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国外的病原学研究已达40年之久。曾使用多种动物和细胞分离病毒均未成功。直到1976年,朝鲜李镐汪和李平佑首次报告用免疫萤光技术在黑线姬鼠肺和肾组织检出了一种抗原,能与朝鲜出血热病人恢复期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1977年,他们在黑线姬鼠和出血热病人急性期血清中分离出朝鲜出血热病毒(KHF 病毒)。并作了鼠肺切片电镜观察的报导。其后又将 KHF 病毒适应到A-549细胞系,Wistar 大白鼠肺和黑线姬鼠肺。同时,通过免疫萤光技术确定了朝鲜  相似文献   

13.
继Lee HW 等(1978)采用非疫区黑线姬鼠传代及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IFAT)作指标,分离到朝鲜出血热(KHF)病毒后,French 等(1981)又成功地将其适应到人肺癌传代细胞A549细胞系。近年来,我国学者应用上述方法已从EHF 疫区的黑线姬鼠及褐家鼠肺脏和病人血中分离到EHF 相关病毒或有关因子。但迄今,从本病宿主动物肝脏、特别是用细胞培养直接从肝脏分离EHF 病毒,尚未见报导。最近,我们用  相似文献   

14.
自 Lee 氏等用非疫区黑线姬鼠从疫区姬鼠肺组织中分离到朝鲜出血热(KHF)病毒之后,国内亦先后以相似方法及直接应用细胞培养,从姬鼠体中分离到流行性出血热(EHF)病毒。将病人血清接种细胞培养分离病毒亦有报道。  相似文献   

15.
1986年7月—1987年6月在本省资兴市何家山乡两个观察点进行了鼠螨季节消长与HFRS的发病关系调查,发现黑线姬鼠是野外优势鼠种(66.42%);褐家鼠为室内优势鼠种(85.97%)。以11月—12月捕获率最高(12.17%和11.5%),鼠密度高峰出现在人群发病高峰前约一个月,用IFAT检测481只(褐家鼠、黑线姬鼠、黄胸鼠、社鼠、黄毛鼠、小家鼠)鼠种,阳性鼠24只(褐家鼠、黑线姬鼠),阳性率为49.90%,其它鼠皆为阴性。提示何家山乡HFRS病毒的贮存宿主和传染源为褐家鼠和黑线姬鼠。从逐月鼠密度变化和褐家鼠及黑线姬鼠的带毒率高峰来看,与HFRS发病呈一致关系。该病在人群中存在隐性感染。调查情况证明,当地确实存在流行性出血热的自然疫源地。各鼠种普遍带革螨,以毒棘厉螨和巴氏厉螨为优势螨种,分别为27.80%和23.50%。  相似文献   

16.
流行性出血热(EHF)是由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1982年世界卫生组织出血热工作组会议统一命名为“有肾综合征出血热”.一、传染源本病病原直到1978年朝鲜李镐汪才从疫区捕获的黑线姬鼠朝鲜亚种的肾和肺组织分离出朝鲜出血热(KHF)抗原.近年李氏又从许多患者血中分离出该病毒。我国也从黑线姬鼠、褐家鼠检出 EHF 病毒抗原,并用 A—549和 Vero 细胞分离传代成功。根据国内外资料报道,共同认为鼠类是EHF 的传染源,主要有黑线姬鼠、欧洲棕背(?)和褐家鼠等.我国主要传染源为黑线姬鼠,1981年河南洛阳、开封两地区和山西运城地区流行的一次新型伴有轻度肾损伤的轻  相似文献   

17.
一般认为流行性出血热的发病率与黑线姬鼠带毒率有密切关系。本文仅就1983年长安县滦村与韦曲公社(病区)捕获的3028只鼠(7个种)的带毒率与该地区发病率的关系加以报道。一、7个种,3028只鼠带毒率结果3028只鼠其中黑线姬鼠2060只、褐家鼠414只、社鼠17只、小家鼠105只、黄胸鼠85只、大仓鼠291只,鼩鼱6只。各种鼠捕获后消毒、取肺切片,做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结果,黑线姬鼠检出率10.96%、褐家鼠0.22%、社鼠为  相似文献   

18.
作者以非疫区黑线姬鼠为实验动物,自疫区黑线姬鼠肺组织分离出三株流行性出血热(EHF)病毒,并使之在绿猴肾传代细胞(Vero,E6纯化系)及人肺癌细胞(A549) 中进行传代,均于第2~3代开始查见对EHF恢复期患者血清的免疫荧光反应,至第5代基本稳定适应。实验结果表明,E6细胞及 A549细胞对 EHF病毒的传代适应均比较敏感。E6适应株的病毒滴度均在10~5(TCID_(50)/ml)以上。用感染E6细胞及A549细胞病毒抗原检查EHF  相似文献   

19.
用黑线姬鼠分离的流行性出血热(EHF)病毒 A_9株在人胚肺二倍体细胞(2BS)中盲传至第3代培养39天后,开始在细胞核及胞浆内查到对 EHF 患者血清的免疫荧光反应。第4代后,感染细胞出现以细胞纤维收缩、细胞核折光增强、随  相似文献   

20.
我国流行性出血热(EHF)疫区宿主动物调查结果确定,黑线姬鼠是农业区野外感染的主要传染源,经多年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我县黑线姬鼠与EHF的流行有密切关系,但无病原学资料佐证。为进一步查明黑线姬鼠是否为我县野栖鼠中的主要传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