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民族高校大学生学校认同、自我效能感与学习动机的现状特点及其关系。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方法,对成都市某民族院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包括学校认同调查问卷、学生学业目标定向问卷和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结果:民族高校大学生学校认同(4.61±0.84)、自我效能感(2.5±0.58)和学习动机(3.87±0.8)均处于中等偏高水平;民族在学校认同的群体认知维度上有显著差异(F=4.81,P0.05),是否参加社团在自主行为维度上有显著差异(F=4.01,P0.05);学校认同、自我效能感与学习动机都有显著的正相关(r=0.29~0.51,P0.01);学校认同对学习动机、自我效能感均有显著的预测力,且通过自我效能感的部分中介作用影响学习动机。结论:学校认同直接或通过自我效能感间接影响学生学习动机,民族高校应重视并提升各族大学生的学校认同感与归属感。  相似文献   

2.
<正>在高等院校学生持续扩招的今天,学生能从学校获取的资源有所下降,加之就业压力陡增,近年来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不减反增。浙江万里学院作为一家运行机制改革的新型公办高等院校,在全国同层次高等院校中具有代表性。本文尝试通过问卷调查、个别访谈、文献综述等方法对这一所大学  相似文献   

3.
詹丽玉  练勤  王芳 《校园心理》2016,(6):384-386
研究某地农林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为开展心理健康干预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某地方农林院校837名少数民族大学生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测评。结果显示,某地方农林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敌对、偏执因子上的得分低于国内青年常模(P<0.05),在强迫症状因子上得分高于国内青年常模(P<0.05),在焦虑、恐怖性和精神病性因子上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少数民族女大学生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性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男大学生(P<0.05),两者在其他因子上的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级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在SCL-90各因子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少数民族文科类学生在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恐怖性因子上的得分高于理工类和艺术类的学生(P<0.05),三者在其他因子上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某地方农林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总体水平良好。在性别和专业背景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男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高于女生,理工类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高于文科类和艺术类的学生。  相似文献   

4.
少数民族大学生与汉族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是关于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及与汉族大学生的比较研究。采用症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查了北京中央民族学院47个民族的956名大学生。研究结果表明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问题发生率与汉族大学生相近,常见心理障碍类型包括强迫、人际敏感和抑郁等。同时也发现少数民族大学生在某些症状程度方面与汉族大学生有差别,差异的原因与文化背景等因素有关,反映少数民族大学生与汉族大学生相比有共性又有特性。  相似文献   

5.
边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家庭收入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本文主要探讨边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家庭收入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并针对这一问题寻求改善现状的途径。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调查云南、新疆等边疆地区576名少数民族大学生。结果边疆少数民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水平较低,问题掌生的总检出率为21.88%。农村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城市学生(P〈0.05),家庭收入水平较低的学生SCL-90的9个因子得分普遍高于家庭收入水平高的学生。结论家庭收入水平是影响边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应该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情绪调节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研究大学生情绪调节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 选用一般健康问卷和情绪调节问卷,对398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差异检验表明,在情绪调节策略上,存在非常显著的性别差异,男生更倾向于使用表达抑制策略(t=3.135, P<0.01);在认知重评策略上无显著性别差异(t=1.259, P>0.05).相关分析表明:认知重评策略水平越高,自我肯定性越强,负性情感(忧郁、焦虑)越少,心理健康水平越高.结论 情绪调节中的认知重评策略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7.
贵州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贵州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贵州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调查分析。结果贵州少数民族大学生症状自评量表(SCL-90)除人际关系,其它各因子分均高于全国常模(P〈0.01),女生较男生各因子得分高(强迫P〈0.05、其它P〈0.01),而农村学生和经济情况较差的学生各因子得分分别较城市学生和经济情况较好的学生高,均有显著性差异。理科学生人际关系敏感得分高于其它专业(P〈0.05),其它均无显著性差异。而在不同民族之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贵州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偏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体育锻炼影响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中介效应问题。方法采用文献资料调研、心理测量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云南省部分高校的729名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①体育锻炼量与少数民族大学生自我效能(r=0.24,P0.01)、社交焦虑(r=-0.186,P0.01)、心理健康(r=0.274,P0.01)相关显著;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与自我效能(r=0.469,P0.01)、社交焦虑(r=-0.485,P0.01)相关显著;②锻炼强度在心理健康得分上存在非常显著的主效应(F=8.37,P0.001),每次锻炼时间和每周锻炼次数在自我效能(F=6.946,P0.01;F=14.197,P0.001)、社交焦虑(F=5.489,13.177;P0.001)和心理健康(F=12.71,18.529;P0.001)上的主效应均达到了非常显著性水平。结论自我效能和社交焦虑是体育锻炼影响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中介变量,自我效能在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中起的中介作用明显大于社交焦虑。  相似文献   

9.
云南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云南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与生活事件的相互关系的研究,以便为他们心理健康的维护及进行有效的干预提供依据与新思路。方法以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症状自评量表随机抽取932名大学生进行团体施测。结果贫困生与非贫困生心理健康各因子及总分差异显著,贫困生生活压力比非贫困生大,主要的应激事件是经济困难、学习压力、人际关系、适应、就业;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生活事件有非常显著的正相关。结论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非贫困生,他们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强迫、抑郁、人际关系敏感、焦虑等方面。  相似文献   

10.
少数民族大学生人格因素与心理健康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少数民族大学生人格因素与心理健康的相关分析解亚宁,张育昆,赵靖平湖南医科大学已有研究表明约10%的少数民族大学生有心理健康问题。有研究说明,心理问题的发生与多种心理社会因素有关。如国外Garrity等人对大学生的研究表明其心理健康与人格因素有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考察贫困大学生成就动机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并同时考察社会支持在其中的调节与中介效应。方法采用成就动机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和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对358名滇西贫困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成就动机与心理健康症状存在显著负相关(r=-0.448,P0.01),社会支持的调节作用不显著(t=0.141,P0.05),但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β=-0.055,P0.01)显著;并且成就动机与心理健康的直接效应值(β=-0.353,P0.001)大于由社会支持中介的间接效应值(β=-0.055,P0.01)。结论以增强成就动机水平为主,提升社会支持程度为辅,可能是促进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2.
探究桂西少数民族大学生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的关系。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600名桂西某高等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并作相关分析。结果显示,EPQ各因子与SCL-90各因子间相关系数显著(内外倾向性与躯体化、精神质与强迫症状之间除外);内外倾向性与SCL-90各因子呈负相关,精神质、神经质与SCL-90各因子呈正相关;人格特征对于心理健康解释率比较大的是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和焦虑3个分量表,但差别不大。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具有相关性;人格特征对心理健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心理健康教育对缓解大学生焦虑抑郁情绪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某大学434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前者参加心理健康教育,后者不参加心理健康教育。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分别在干预前后对两组进行评定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总样本焦虑和抑郁的总检出率分别为10.37%、16.82%。研究组干预后SAS评分、SDS评分(37.00±8.06、36.80±8.51)均较干预前(38.85±9.44、39.58±10.40)降低且差异具有显著性(t=2.194、3.615,P<0.05),中度以上焦虑和抑郁的检出率也明显下降(χ2=9.353、5.802,P<0.05)。而对照组各量表评分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心理健康教育对缓解大学生焦虑抑郁情绪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萨提亚模式团体心理干预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提升效果。方法:采用方便取样的方式选择大学生实验组30人和对照组30人,对实验组进行每周1次的萨提亚模式团体心理干预,共计8次干预,对照组大学生不参加任何心理辅导活动和个体心理咨询。两组大学生在干预前后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测评。结果:实验组大学生干预后SCL-90问卷的总分和各个因子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892~7.347,P0.01~0.001);对照组大学生SCL-90问卷总分和各个因子在干预前与干预后得分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大学生SCL-90问卷总分和各个因子得分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大学生SCL-90问卷总分和各个因子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得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4.312~-2.098;P0.001~0.05)。结论:萨提亚模式团体心理干预能够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萨提亚模式团体心理干预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提升效果。方法:采用方便取样的方式选择大学生实验组30人和对照组30人,对实验组进行每周1次的萨提亚模式团体心理干预,共计8次干预,对照组大学生不参加任何心理辅导活动和个体心理咨询。两组大学生在干预前后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测评。结果:实验组大学生干预后SCL-90问卷的总分和各个因子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892~7.347,P0.01~0.001);对照组大学生SCL-90问卷总分和各个因子在干预前与干预后得分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大学生SCL-90问卷总分和各个因子得分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大学生SCL-90问卷总分和各个因子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得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4.312~-2.098;P0.001~0.05)。结论:萨提亚模式团体心理干预能够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以便为在校大学生心理干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某医学院校140名大学生,采用对照研究,75名作为实验组.另外65名作为对照组.实验组接受为期2个月的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干预,对照组不接受任何处理.干预前后进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测查.结果...  相似文献   

17.
北京市大学生对心理健康的认知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目的:了解大学生对心理健康的认识状况。方法:采用SCL-90问卷和自编《心理健康知识调查表》,对北京市6所大学共440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对心理健康的认知进行了调查。结果:大学生比较关心心理健康和心理健康知识,对于心理健康有一定了解,但是同时也存在着些误区。大学生对于心理健康的认识状况在不同性别、不同年级、不同学校和是否看过心理门诊的大学生之间都存在着一定差异。结论:大学生对于心理健康的认识程度与其心理健康状况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积极情绪(positive emotion)是指与个体需要的满足相联系的、伴随愉悦主观体验的情绪.Fredrickson提出的"积极情绪的拓展-建设理论"(the broaden-and-build theory of positive emotions)认为[1-2],积极情绪可以扩展个体瞬间思维活动序列,帮助个体建设持久的个人资源,如身体的灵活性、社会支持和心理弹性.这些资源和技能为个体更好地适应将来的环境做好了准备,以应对可能的不利状况和负性情绪状态[3-5].Stalikas和Fitzpatrick认为,积极情绪对心理健康起到一种"促发"的作用[6].本研究设计了集体干预和个体干预两种积极情绪的促进方法,来检验积极情绪对心理健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探讨云南少数民族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人格特征。方法采用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卡特尔十六种人格因素问卷(16PF)对云南少数民族贫困大学生987名进行测评和分析。结果云南少数民族贫困大学生总体心理健康状况较差,16PF得分与全国男、女大学生常模差异显著。结论积极、有效的少数民族贫困大学生心理辅导值得重视,人格的培养与完善有利于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