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噬作用参与了多种恶性肿瘤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调控肿瘤细胞的自噬可能成为防治肿瘤疾病的主要靶点之一。该文通过分析细胞自噬在恶性肿瘤的发生机制,探讨自噬调控与中医"正虚邪实"的关系,进一步揭示恶性肿瘤"正虚邪实"的病机特点及"扶正祛邪法"治疗恶性肿瘤的作用机制,为肿瘤疾病防治的临床应用和研究提供新思路、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小议“癌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恪波  何立丽 《光明中医》2010,25(10):1784-1786
目前,大多数医家都认为恶性肿瘤的病因病机属"正虚邪实",强调应以"扶正祛邪"为其根本大法。但"邪实"的本质如何?较少客观探讨。本文试图通过中西医学理论之类比,阐释癌毒内生是恶性肿瘤发病病机之关键;癌毒病性属热,病位在精。目前治疗恶性肿瘤的最有效办法,仍在于早期手术、术后中药治疗早介入,勿失良机。  相似文献   

3.
田卫卫  王庆苗 《河北中医》2000,22(10):791-792
由于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间缺少根本性的代谢差异,肿瘤化疗对癌细胞和正常细胞缺乏理想的选择作用,由此所致的骨髓抑制是限制化疗广泛应用和疗效发挥的重要因素.现代医学对骨髓抑制目前尚无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因此,探讨中医药疗法防治恶性肿瘤化疗后骨髓抑制有重要的临床意义.1 病因病机1.1 脾肾虚损为本恶性肿瘤属于中医积聚范畴,<治法机要>曰:"壮人无积,虚人则有之.”<景岳全书@积聚>亦谓:"凡脾肾不足及虚弱失调之人,多有积聚之病.”<外证医案>认为:"正气虚则成岩.”李中梓<医宗必读>更进一步明确提出:"积之成也,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踞之.”即是说,积聚是在正虚感邪,正邪斗争而正不胜邪的情况下,邪毒踞之,逐渐发展而成.  相似文献   

4.
恶性肿瘤的预防越来越受到重视,而癌前疾病的早诊和防治是肿瘤防控的关键环节。癌前疾病处于恶性肿瘤发生之前,其病机与中晚期恶性肿瘤存在显著不同。本文分析癌前疾病及其恶变过程的病因病机,认为其治则治法的关键是祛邪,基于"邪去而元气自复",从理论内涵、中西医认识以及对治疗的指导作用探讨癌前疾病的中医治疗,为降低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提供中医策略。  相似文献   

5.
恶性肿瘤的病机复杂,变化多端,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给人类健康带来了较大危害。中医文献中凡提及“积聚”,基本归因正虚伴随痰、瘀、毒,认为恶性肿瘤始于机体虚损,正虚邪干,因邪致虚,渐致正虚邪实,其基本病机为“正虚”与“邪毒”两方面不断抗争的过程[1]。中药广泛用于肿瘤的治疗中,随着对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痰散结类中药的疗效观察和机制研究的深入,中医治疗恶性肿瘤攻邪法从痰、瘀、毒论治成为共识。在具体治疗方面,应发挥辨病与辨证结合的优势,根据不同痰、瘀、毒的致病特点,以“病”概括肿瘤的病理因素夹杂与脏腑亏虚的基本特点,用“证”分类肿瘤发病机制及肿瘤微环境的个体差异,灵活使用化痰、祛瘀、解毒法,增加中药治疗肿瘤的效果,并减少毒副反应。  相似文献   

6.
恶性肿瘤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病及多发病,该病是多种因素交互错杂而生成的疾病,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中医病因病机可高度概括为正不胜邪,癌瘤内生,在体内进一步耗伤正气,正气愈衰而邪气愈盛,故肿瘤至中晚期阶段病情难以控制。针对具体的"正虚"以及"邪实",现代中医肿瘤学者凭借各自的临床观察以及经验总结则各有见解。由此可知肿瘤病机复杂,中医治疗需讲究个体化论治,拓宽治疗思路,临床不应以"肿瘤"之局部概念先入为主,而忽略了整体辨证论治的根本原则。  相似文献   

7.
陈玉  肖海娟  王惠玲  司海龙  赵静 《陕西中医》2022,(12):1760-1762,1767
伏邪理论认为伏邪致病具有伏藏于内,过时而发的特点,其隐匿性与多数肿瘤发现即晚期的特点高度吻合。正气亏虚,六淫邪气或痰湿瘀邪伏藏成积是恶性肿瘤的重要病机,治疗肿瘤需秉持“藏于内而象于外”的认识。伏邪潜藏之时见微知著,及时对恶性肿瘤“伏邪期”即稳定期进行干预,能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因此从伏邪理论出发探讨恶性肿瘤发病机制对提高恶性肿瘤的中医辨治准确性及治疗效果意义较大。  相似文献   

8.
导师姜丽娟教授在对"治未病"理论的研究及应用中,已考虑通过"治未病"指导多种疾病来预防和治疗的,包括肿瘤。肿瘤一直影响人类的生命健康,探讨中医"治未病"思想对于恶性肿瘤在临床治疗上的重要指导意义。本文将从中医治未病理论方面讨论肿瘤的预防调治。  相似文献   

9.
肿瘤本身属慢性消耗性疾病,其发展过程就是正气消耗过程。正虚邪实是恶性肿瘤主要病理特点,正虚导致邪实,而邪实则进一步加剧正虚,形成恶性循环。经过放疗、化疗及手术治疗后的老年肿瘤患者往往损耗过大、正气进一步亏虚,需要及时补益。中医补法广泛用于老年肿瘤放化疗及术后,具有扶正祛邪,全身综合调治的优势,多呈正虚邪实之状,在辨证求因、审因论治基础上确定五脏阴阳的气血盛衰,合理使用补法对放化疗及术后恢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既扶正也祛邪,治疗优势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中医补法可以减轻老年肿瘤患者放化疗及术后的痛苦,延长老年肿瘤患者生存期,抑制肿瘤,提高生活质量。文章结合案例,介绍中医补法应用于老年肿瘤患者放化疗及手术后的优势,以期为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10.
历经数千年临床实践,中医药抗肿瘤已成为当今肿瘤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伤寒论》开辨证论治之先河,体现了中医"整体观"和"辨证观",其中六经辨证以独特的辨证体系,将脏腑经络生理病理有机地联系起来,用以反映病位之所在、病性之所属、正虚与邪实,从定位与定性角度概括诸病。结合典型案例,总结运用六经辨证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经验,为中医药防治肿瘤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贾英杰教授经多年临床累积,力求发展创新,提出"黜浊培本"理论治疗恶性肿瘤,其思想精髓为邪勿尽除,培育本元。该理论既是对以往学术观点的升华,又是对现代肿瘤治疗原则的高度概括,为具有创新性的学术理论。文章梳理了"黜浊培本"理论的形成脉络与理论基础,并详述了其内涵与临床运用,值得推敲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中医的标本理论起源于《黄帝内经》,是中医认识疾病的本质和现象的特有的研究分析方法,对于指导恶性肿瘤预防、诊断及治疗各阶段均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作用。标本理论重视肿瘤病因的诊断,认为致癌因素是本,瘤体形成是标;外来之邪是标,阴阳失衡、脏腑功能失调是本;肿瘤病因诊断是本,瘤体诊断是标。要重视瘤体形成前的诊断与治疗,重视瘤体与整体的辩证关系,重视扶正与祛癌标本兼治,认为针对瘤体的治疗是治标,针对祛除致癌因素预防肿瘤的发生、复发和转移是治本,要中西医有机结合治疗。重视"以人为本",认为以肿瘤大小作为疗效评价标准为标,以生活质量及生存期作为疗效评价标准为本。重视预防,强调肿瘤治疗是标,预防是本,肿瘤可防。  相似文献   

13.
总结恶性肿瘤结构特点及功能特点并用以指导临床。提出中医学对恶性肿瘤结构特点的描述可凝练为"岩",结合癌毒理论与中医原创思维象思维,概括"燚"是恶性肿瘤的功能特点,其代表极亢进的异常邪火。以"岩""燚"指导恶性肿瘤临床治疗,"灭火""去火"及软坚散结、攻坚化积、构建人体防御系统等治法值得探索。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析古今学者对于恶性肿瘤的病因病机的理解,总结既往对于恶性肿瘤相关概念的认识及不足,结合临床,建立新的病因病机理论,提出瘀热内陷、正虚邪恋是恶性肿瘤最核心的病机,提出元气异化学说及"癌邪"这一概念,用新的理论重新梳理肿瘤新的病因病机,为新的治法及方药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肿瘤转移"种子与土壤"学说与中医理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异曲同工,预转移龛(premetastatic niche,PMN)的发现客观证实两种理论的合理性。靶向PMN的干预策略将会引起治疗模式的变革。本文从比较中西医对PMN的认识入手,总结了PMN形成的动态过程与分子机制,探讨了其病因病机,并对中医干预方法应用于PMN的干预策略进行了阐述,最后对中医药在防治恶性肿瘤转移过程中重要地位和科研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创新肿瘤治疗模式,推动中医药应用于肿瘤综合治疗的科学化和国际化。  相似文献   

16.
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是肿瘤生长和转移的重要原因之一。肿瘤血管除了为肿瘤本身提供充足的营养外,还能够使肿瘤向远处侵袭、播散,导致恶性肿瘤的生长、复发和转移。络病理论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临床实践中对许多疑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都是从络病的发病机理和临床表现入手的。基于此,文章尝试从中医"络病理论"的角度阐释卵巢肿瘤新生血管的理论基础,以期从"络病"的角度为卵巢恶性肿瘤的治疗探索新的理论思路。  相似文献   

17.
转移是恶性肿瘤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如何防治肿瘤转移一直是肿瘤治疗中的难点和热点。"正虚"是肿瘤发生发展的重要病机,现代医家在反复临床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中医扶正法"防治恶性肿瘤复发转移的理论。大量临床研究证明"中医扶正法"不但能改善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降低放疗、化疗的不良反应,更能联合化疗提高化疗疗效。其中提高机体的细胞免疫活性,是"中医扶正法"预防恶性肿瘤转移的可能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8.
裴正学教授认为恶性肿瘤是外邪、内伤及蕴毒等多种邪毒侵袭人体,导致全身功能紊乱的一种恶性疾病的局部表现,正虚邪实是其基本病机;扶正固本为其基本治则;尊崇《金匮要略》"观其脉症,知犯何逆,随证治之"之旨又当分其标本缓急,遵循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原则;提出的裴氏"十六字方针"开创了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9.
"阳化气,阴成形"为人体生理活动的机制,阳气为人体运转之动力。阳气不足,致"阳化气"减弱,"阴成形"太过,为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的核心机制。手术、放化疗、靶向药物治疗为"治已病"之法,虽可消除有形之病灶,但无形之病理产物尚存,加之其性攻伐,损耗人体之阳气,导致机体阳气亏虚明显,肿瘤易复发转移。故在恶性肿瘤防治过程中需采用"先安未受邪之地"之法,护机体之阳。癌前病变阶段,先安未受邪之肾阳,截断病势,防癌变;治疗阶段,先安治疗方式或药物将损之处,顾护阳气,减轻不良反应,协助药力,消已成形之阴结;康复阶段,寻阳气薄弱之处以先安,扶阳祛邪,阻断传舍,防阴复形。  相似文献   

20.
鳖甲煎丸是《金匮要略》中治疗疟母、癥瘕等有形实邪的代表方之一,临床常用于肿瘤的治疗。本文分析了鳖甲煎丸的组方特点,包括应用三阳经主方调理阳气以及应用虫类药物带领活血祛痰之品入络搜邪直达病所。根据张仲景组方背后所代表的学术思想,借鉴现代医学对肿瘤研究的"微环境"理论,本文更全面看待中医肿瘤疾病的病机,发展为中医肿瘤动态的"微环境—痰、瘀、毒互结入络"三维病机体系。认为张仲景应用调理阳气的药物正是对微环境的治疗,而其他攻邪祛毒之品则是是对痰、瘀、毒等病理邪气的治疗。同时肿瘤疾病的发生发展正是围绕这一病机,根据病程的延长、正邪的此消彼长而动态演变的,这一病机有助于更好地解释其隐匿起病、剧烈致病、易于伤正、走注侵袭等复杂多变的临床特征,从而更好地为临床治疗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