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患儿张秀敏 ,女 ,1(2 / 12 )岁 ,以“间断发热 7天”为代诉于 2 0 0 4年 3月 12日收住我科。体检 :T :39.1℃ ,神志淡漠 ,精神萎糜 ,全身皮肤弹性好 ,无黄染及出血点。左侧颌下及颈部淋巴结肿大 3个 ,约 1.5cm× 1.0cm大小 ,无粘连 ,分界清。发黄灰 ,颜色浅淡 ,无光泽。双侧眼睑无浮肿 ,巩膜未见黄染 ,双瞳孔等大等圆 ,对光反射灵敏。咽部轻度充血 ,双侧扁桃体Ⅰ度肿大、充血。颈软 ,无抵抗。双肺听诊呼吸音清 ,心率 15 2次 /分 ,律齐 ,有力 ,无病理性杂音。腹隆 ,肝肋下3cm ,质硬 ,脾肋下 1.5cm ,肠鸣音正常。双侧病理征阴性。血常规 :WB…  相似文献   

2.
患儿,男,9岁,青海籍,住院号17195。患儿在两岁时,母亲发现其腹部较一般儿童大,但玩耍如常、饮食精神良好未引起重视。入院前2—3个月,其母发现腹部膨隆明显,经当地医院检查发现肝脾肿大转来我院。在整个患病其间无其它不适,患儿足月顺产第一胎,智力发育正常,无肝炎,肺结核及出血史,家中无类似疾病。  相似文献   

3.
海兰组织细胞增生症(简称SBH),其特点为肝脾肿大,血小板减少伴有轻度—中度紫癜,骨髓涂片出现大量海兰组织细胞。此病属少见病种,国内仅有6例报导。我院最近遇到一例拟诊原发性海兰细胞增生症,现报告于后。  相似文献   

4.
海兰组织细胞增生症(Sea blue histiocyto-sis 简称 SBH),亦称海兰组织细胞综合征(Seablue histiocytosis syndrome)。1954年 Sawi-tsky 等首次描述,1970年 Silverstein 总结39例,国内自1980年陆定伟首次报道以来,至1986年共报道22例,本文报道1例。病历摘要女患,32岁。1979年初自觉头晕,乏力,手足麻木感;血红蛋白95g/L。1982年发现脾肋下1.0cm。1985年间断出现齿龈出血、皮肤紫癜、诊断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为进一步确诊而来我所就诊。体检:巩膜无黄染,表浅淋巴结不肿大,双肺呼吸  相似文献   

5.
患儿男性,6岁,肝脾肿大4年入院,4年前曾出现发烧(体温不详)伴腹泻。近1年来反复出现咳嗽,喘蹩,多次按肺炎治疗无效。患儿自发病以来无明显出血及贫血倾向。体检:营养中等,发育欠佳。周身皮肤无黄染及皮疹,浅表淋巴结不大。两肺呼吸音粗,可闻及哮鸣及散在痰鸣音,心脏检查  相似文献   

6.
<正> 海兰组织细胞增生症(Sea blue Histi-ocytosis)又名海兰组织细胞综合征,国内外极告共十余例,现将我院最近见到的1例报告如下:王×,女性,40岁,北京人,1963年开始有腹胀、消化不良,在劳动用力过猛后有皮下出血点。查体:肝、脾均在肋下2厘米,血小板18万/立方毫米,未经治疗。1975年查血小板为9.5~4.5万/立方毫米,近五年来有皮下出血点,去年出现牙龈出血、月经过多,腹胀、乏力加重。血常规:血红蛋白11克%,白细胞5000/立方毫米,血小板4.5万/立方毫米。骨髓检查:增生活跃,粒:红=0.9:1。粒细  相似文献   

7.
恶性组织细胞瘤是最近几年才被认识的一种独立类型的恶性肿瘤。该病十分罕见,其x线表现国内有关杂志上报导不多。我院曾收治一例,现报告如下: 患者罗△△男 15岁汉族甘肃籍病历号86026660 患者自1985年11月无明显诱因发现右锁骨内侧端皮下有一花生米大小肿块,有触痛。半月后发现右头顶部一肿块,两处肿块逐渐增大。发病后患者自觉乏力,明显消瘦。在当地医院行右锁骨内侧端皮下肿块切除。病理送兰州医学院附属医院会诊,病理报告为恶性组织细胞瘤。1986年1月22日住我院肿瘤内科放疗。  相似文献   

8.
<正> 恶性组织细胞病(Malignant Histioacytosis),是全身性组织细胞增殖的恶性疾病,我院曾收治一例以浆膜腔积液为主要表现,最后确诊恶组,实属罕见,报告如下: 刘某,男性,31岁。因胸闷,气促,上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胰腺组织细胞肉瘤(malignant Histiocytic Tumor OF the Pancreas)罕见报道,现将我院收治的一例报告如下: 男性,51岁(住院号100372),发现左上腹部肿块一个多月,于81年2月27日入院。主诉一个多月前发现左上腹部有一鸡蛋大小的肿块,胀痛不适。近廿余天来肿块迅速增大,且腹部胀痛逐渐加重,并有发热(37.5°—38℃)、食欲减退及体重减轻、但大小便正常。既往史无殊。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4岁。住院号:81—1365。于1981年3月13日入院。低热、浅表淋巴结肿大六个月,腰腿部肿痛四个月,跛行一个月。患儿于1980年9月起有不规则发热,继之颈部、腋下淋巴结肿大。当地诊所用青、链霉素治疗无效,10月中旬发热加重并出现腰腿部痛。同年11月1日曾来我科住院检查:体温38.5℃,血沉105毫米/小时。脚部X线检查:两肺中下  相似文献   

11.
临床资料男性,33岁,5年前曾作阑尾手术,术后伤口出血多,愈合较慢.1994年出现上腹部不适,B超检查肝脾肿大故入院检查.查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皮肤无黄染、淤斑,心肺正常,肝脾中度肿大.实验室检查:血常规Hblllg/L,WBC3.1×10~9/L,No.59,L0.41,PLT19×10~9/L,PT31.77s,血脂CH  相似文献   

12.
继发性乳腺恶性肿瘤是一种罕见的乳腺疾患。据国外文献记载,自1866年Friedveich首次报告该病至今一个多世纪以来,只有36位作者相继报告109例。国内仅近两年有余宏迢、陈学柏、张连郁,张正坚等四人先后共报告17例。上述报告的继发性乳腺恶性肿瘤,其原位癌是:直肠癌、鼻咽癌,腮腺腺泡细胞癌,扁桃体淋巴肉瘤、上肢滑膜肉  相似文献   

13.
<正> 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但在胎儿期及新生儿期发病者罕见,国内尚未见报告。我院子1977年4月遇到一例生后五天的新生儿,临床诊断为新生儿败血症,合并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病理证实为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提高对少见病肺组织细胞增生症X(PHX)的认识。方法 对1例经胸腔镜肺活检证实的PHX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 PHX是一种罕见的肺疾病,发病隐袭,部分病人无症状,在常规X线检查时发现,可有干咳和劳力性呼吸困难,偶尔有出血,发热,消瘦等,部分患者肺囊肿破裂时可发生自发性,反复性气胸可导致呼吸衰竭,胸部X线片及胸腔CT特征是弥漫性而以中,上叶为主的斑点状,小结节状,囊状样阴影,后期为网状结节,蜂窝肺,显微镜下Langerhans细胞大量增生形成的肉芽肿,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Langerhans细胞S-100阳性,病因及发病机制可能与免疫有关。结论 在两肺弥漫性斑点状,小结节状,囊状样阴影的鉴别诊断中应想至PHX的可能。PHX大多数患者预后好,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PHX可合并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提高对少见病肺组织细胞增生症X(PHX)的认识.方法对1例经胸腔镜肺活检证实的PHX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PHX是一种罕见的肺疾病,发病隐袭,部分病人无症状,在常规X线检查时发现.可有干咳和劳力性呼吸困难,偶尔有出血、发热、消瘦等,部分患者肺囊肿破裂时可发生自发性,反复性气胸可导致呼吸衰竭.胸部X线片及胸腔CT特征是弥漫性而以中、上叶为主的斑点状、小结节状、囊状样阴影,后期为网状结节、蜂窝肺.显微镜下Langerhans细胞大量增生形成的肉芽肿,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Langerhans细胞S-100阳性.病因及发病机制可能与免疫有关.结论在两肺弥漫性斑点状、小结节状、囊状样阴影的鉴别诊断中应想到PHX的可能.PHX大多数患者预后好,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PHX可合并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16.
申国光  黄晓玲 《广西医学》1997,19(1):143-144
食道恶性组织细胞病一例报告武警广西总队医院放射科申国光南宁市一轻技校卫生所黄晓玲患者男性,20岁。因反复不规则高热、咽痛月余,经外院治疗无效,转入我院。查体:一般情况好,体温38.5°C,脸色潮红,双侧颈部、腋下及腹股沟可触及肿大淋巴结,无压痛及粘连...  相似文献   

17.
<正> 真性组织细胞性淋巴瘤(THL)是原发于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的肿瘤,习惯上归属于非何杰金氏淋巴瘤(NHL)的范畴。研究表明,单纯依据病理形态学标准诊断的“组织细胞性淋巴瘤”绝大多数起源于淋巴细胞,而 THL 仅占 NHL 的0.2~2%。因此,正确的诊断往往需要借助于一些特殊技术。近十年来,由于免疫学、  相似文献   

18.
1 临床资料患者 ,女性 ,14岁 ,中学生。因发热 5 0 d,浅表淋巴结肿大 2 0 d于 1998年 8月 3日入院。自诉 6月 13日起受凉后出现发热 ,T37.0℃~ T38.5℃ ,午后尤甚 ,翌晨可自行退至正常 ,伴有鼻塞、流涕 ,无畏寒、咳嗽、咳痰。病初在当地医院予阿斯匹林、病毒唑、青霉素等治疗 14d,体温退至正常。5 d后又出现午后低热 ,且右侧颈部淋巴结肿大有压痛。拟诊 :结核性淋巴结炎。给予雷米封、利福平、乙胺丁醇及青霉素钠盐、氨苄青霉素等治疗两周未收效。自 7月 2 8日起持续高热 ,T39℃~ T40℃ ,全身浅表淋巴结迅速肿大 ,8月 3日转入本科。体…  相似文献   

19.
恶性组织细胞病(简称恶组)是一种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恶性增生性疾病。多见于成人,儿童较少见。临床表现依受累器官或组织不同而复杂多样,缺乏特异性,故临床极易误诊。据吴风祥等[1]统计该病误诊率高达82%。现将我科收治的一例误诊病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患儿男,9岁。因发热半个月、面色苍白1周伴鼻衄1次于1999年4月10日入院。体检:T39.1℃,P118次/min,R28次/min,BP90.0/60.0mmHg。体重20.0kg。营养不佳,神清,精神萎靡,无欲貌,中度贫血外观。全身皮肤粘膜无瘀点、皮疹及黄染。颈部、腹股沟可触及多个黄豆至蚕豆大小,质中、活动、无压…  相似文献   

20.
恶性组织细胞病是一种少见的网状内皮系统异常增生的恶性疾病,多见于成人,小儿报导较少。我院收治一例,现介绍如下。患者,男孩,3岁,内蒙古土左旗人,因头顶部肿物20天,伴发热半个月于1982年7月16日住院(住院号4649)。20天前家长偶尔发现患儿头顶部有一拇指头大小肿物,无其它不适,照常玩耍。半月前先有发热伴腹泻,为稀水样便,当地按痢疾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