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煜  沈骏  冉志华 《中华消化杂志》2007,27(11):789-790
未定型结肠炎(indeterminate colitis,IC)最初指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手术切除标本中难以辨别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还是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的病例。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IC的概念逐渐延伸至内镜、病理和外科手术中。与此同时,许多IC患者在病程发展过程中演进为UC或CD。目前血清学辅助检查区分IBD类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差。因此,IC诊断的确立需从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内镜下表现及组织学特点等方面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2.
炎症性肠病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困难和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种病因尚不明确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hrohn's disease,CD)。我国2007年制订的《对我国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共识意见》(以下简称共识意见)就UC和CD的诊断标准、诊断内容、鉴别诊断、诊断步骤和诊断举例作了明确的规范,是我国目前临床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兹就该共识意见诊断部分的有关重要内容特别是临床工作中常遇到的困难问题作解读如下。  相似文献   

3.
核周型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pANCA)和抗酿酒酵母抗体(ASCA)是一组与炎症性肠病(IBD)密切相关的免疫球蛋白,但对溃疡性结肠炎(UC)、克罗恩病(CD)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价值仍有待进一步验证。目的:探讨pANCA和ASCA在UC与CD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64例UC、62例CD和56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清pANCA、ASCA水平和阳性率,分析pANCA、ASCA及其组合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PPV)和阴性预测值(NPV)。结果:UC组血清pANCA水平[(584.22±347.70)pg/ml对(304.99±211.10)pg/ml和(390.92±82.82)pg/ml,P〈0.01]和阳性率(50.0%对14.5%和14.3%,P〈0.01)显著高于CD组和健康对照组,三组间血清ASCA水平和阳性率无明显差异。pANCA^+和pANCA^+/ASCA-诊断UC的敏感性、特异性、PPV和NPV分别为50.0%、85.7%、80.0%、60.0%和42.2%、89.3%、81.8%、57.5%,ASCA^+和ASCA^+/pANCA^-诊断CD的敏感性、特异性、PPV和NPV分别为8.1%、87.5%、41.7%、46.2%和3.2%、91.1%、28.6%、45.9%。结论:pANCA阳性有利于UC的诊断。pANCA/ASCA联合检测有助于鉴别UC,但对CD诊断价值不高。  相似文献   

4.
炎症性肠病内镜黏膜活检诊断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炎症性肠病内镜下以肠道黏膜糜烂、溃疡病变为特征,主要包括克罗恩病(CD)和溃疡性结肠炎(UC)。虽然一般根据内镜下形态特点可提供这2种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依据,但临床上一些不典型病例如IBD中间型病变(即所谓不确定性结肠炎)、肠道其他炎症、血管或肿瘤性病变也可表面为肠黏膜糜烂溃疡等病变,使鉴别诊断变得较为困难。[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沈博  陈翔 《胃肠病学》2012,17(12):736-740
结肠镜检查和黏膜活检的组织病理学评估是诊断炎症性肠病(IBD)的主要方法。克罗恩病(CD)可累及口腔至肛门的任一部位,以节段性、透壁性炎症为主要特征;溃疡性结肠炎(UC)主要表现为由直肠向上延伸至盲肠的广泛黏膜炎症,可伴有或不伴倒灌性回肠炎。缺乏慢性炎症的组织学证据如隐窝变形、固有层单核细胞浸润、基底层淋巴细胞增多时,不能诊断为CD或UC。直肠、结肠、回肠末端的结肠镜黏膜活检是区分慢性与急性黏膜炎症、评估疾病分布以及鉴别诊断CD与UC的关键。UC的诊断可能较为直观,而诊断CD需结合临床表现、内镜表现、影像学和组织病理学结果。  相似文献   

6.
63例克罗恩病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是一种原因未明的胃肠道慢性肉芽肿性炎症,可累及消化道任何部位.其临床表现多样,同时缺乏特异性实验室诊断指标,与其他肠道疾病,如肠结核、Behcet病等在临床和病理表现上有许多相似之处,因此,CD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十分困难.  相似文献   

7.
炎症性肠病诊断和预后的随访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目的:采用统一的诊断标准,通过随访来评价我院就诊的炎症性肠病(IBD)患者的诊断及预后,方法:采用1993年全国慢性非感染性肠道疾病研讨会(太原会议)制定的标准,对1980-1999年在我院就诊的100例溃疡性结肠炎(UC)和15例克罗恩病(CD)在诊断1-16年后,通过采用调查表、电话、见面等方式随访忠者病情和预后,并对原始诊断进行评价。结果:在115例原诊断IBD患者中,40例失访,能供评价的患者仅有75例(65%),在64例原诊断UC患者中,46例与随访诊断相同,9例诊断可能相同,诊断基本符合率为865,9例改变原诊断,误诊率为14%,11例原诊断CD的患者中,7例与随访诊断相同,2例诊断可能相同,诊断基本符合率为82%。在诊断符合的55例UC中,3例(5%)死亡,其中1例的并发症可能与IBD有关。余52例在随访中37例(71%)复发,随访诊断的10例CD患者中,1例(10%)因并发症死亡。余9例CD在随访中7例(78%)复发,对疾病预后的判断结果显示,UC的症状缓解和改善率为885,CD为675,UC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较CD好(P=0.025)。结论:大多数UC(86%)和CD(82%)的原诊断确立,仍有14%UC和18%CD患者误诊,UC复发率为71%,CD为78%,UC的症状缓解和改善率(88%)高于CD(67%)。大多数UC与CD患者能继续工作,UC的生活质量明显好于CD。  相似文献   

8.
目的 联合测定血清抗酿酒酵母菌抗体 (ASCA) IgG、ASCA IgA和核周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pANCA)水平 ,探索其对克罗恩病 (CD)和溃疡性结肠炎 (UC)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意义。 方法 分别应用标准化ELISA法和间接免疫荧光法对 19例炎症性肠病 (IBD ,UC10例 ,CD9例 )患者和 18名健康对照者血清ASCA IgG、ASCA IgA和pANCA水平进行测定。 结果  9例CD患者 (末段回肠和结肠均累及 )血清ASCA IgG和ASCA IgA水平 (酶单位 )分别为18.5 1± 6 .38和 11.74± 5 .4 6 ,显著高于10例UC患者 (6 .98± 5 .2 4和 3.88± 3.5 2 )和 18名健康对照者 (5 .90± 4 .12和 4 .6 2± 3.2 1,P值均 <0 .0 5 ) ,pANCA诊断UC的敏感性为 80 % ,而CD患者和健康对照者的阳性检测率均为 0 %。结论 AS CA是一种对CD具有特异性的抗体 ,pANCA是与UC显著正相关的一个免疫学指标。它们均有助于CD与UC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是IBD非创伤性鉴别诊断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溃疡性结肠炎(UC)缺乏特异性的诊断指标,常需排除感染性结肠炎(IC)、阿米巴痢疾、血吸虫性结肠炎及克罗恩病(CD)等疾病。有部分患者通过临床、内镜及活检等检查仍不能确诊,因此需要一个正确进行鉴别诊断的指标。有人报道UC结肠黏膜CD44 v3和CD44 v6表达增强,故我们检测UC、IC、阿米巴痢疾、血吸虫病、CD患者结肠黏膜CD44 v3和CD44 v6的表达,以判断其是否有助于鉴别UC与其他类型结肠炎。  相似文献   

10.
病例:患者男,53岁,因"反复腹泻、黏液脓血便17年,三系减少3年,腹痛2年"于2009年9月20日拟"克罗恩病(CD)"入院.患者1993年4月无明显诱因解黏液脓血便,4~5次/d,无腹痛、里急后重,粪便病原学检查排除感染性肠炎,结肠镜榆查示:直肠、乙状结肠糜烂,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UC)可能性大",未予正规治疗.  相似文献   

11.
<正>儿童炎症性肠病(PIBD)分为溃疡性结肠炎(UC)、克罗恩病(CD)和炎症性肠病未定型(IBDU)3种。UC通常是累及直肠表面的炎症,并以连续方式延伸至邻近黏膜,CD的特点是透壁性炎症累及胃肠道的任何部位。IBDU是局限在结肠黏膜的炎症,其组织学特征在UC和CD之间无法区分[1]。PIBD因其发病机制复杂、临床表现多样且不典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总结溃疡性结肠炎(UC)及克罗恩病(CD)的病理形态学特点,为其诊断提供借鉴.方法 收集临床首次诊断并经病理科证实的UC患者180例、CD患者106例,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及病变累及肠道的部位,并选用病理组织学标准对病变的黏膜结构改变、黏膜慢性炎症细胞浸润、黏膜急性炎症改变、黏膜上皮改变进行评价,比较两类患者间的差异.结果 和CD病例比较,UC病例出现黏膜结构紊乱的比例较高(P<0.05),出现局灶间断性炎症的比例较低(P<0.05),隐窝炎、隐窝脓肿及固有膜内中性粒细胞浸润发生率较高(P<0.05),表面上皮变扁或糜烂、黏液细胞减少的发生率较高.肉芽肿样小结、假幽门腺化生及裂隙状溃疡改变仅出现在CD病例.180例UC病例中90%(162例)病例病变部位局限于结肠.106例CD病例中28%(30例)病变部位局限于回盲部,56%(59例)病变累及到2个及以上不同部位.结论 肠镜活检病理诊断UC及CD是一个综合分析的过程.若病变局限于回盲部或胃肠道多部位累及,黏膜出现肉芽肿样小结、局灶间断性炎细胞浸润、假幽门腺化生等改变则倾向于CD诊断;若病变局限于结肠,黏膜出现弥漫一致性炎或明显的黏膜结构改变、黏膜上皮改变则倾向于UC诊断.  相似文献   

13.
炎症性肠病患者血清中自身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Gao X  Hu PJ  He Y  Liao SY  Peng S  Chen MH 《中华内科杂志》2005,44(6):428-430
目的研究抗酿酒酵母抗体(ASCA)和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pANCA)在炎症性肠病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间接免疫荧光生物薄片法检测29例溃疡性结肠炎(UC)、34例克罗恩病(CD)及25例正常对照者血清中ASCA和pANCA的表达。结果pANCA在CD组、UC组和正常对照组中的阳性率分别为47.1%、69.0%和16.0%,UC组显著高于CD组(P<0.05)和正常对照组(P<0.05)。ASCA在上述3组中的阳性率分别为11.8%、58.6%和8.0%,UC组亦显著高于CD组(P<0.05)和正常对照组(P<0.05)。ASCA /pANCA-诊断CD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分别是0、89.7%和0;pANCA /ASCA-诊断UC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分别是20.7%、64.7%和33.3%。结论ASCA和pANCA阳性有利于炎症性肠病的诊断却不能敏感地筛选患者;ASCA和pANCA联合检测不能作为汉族UC和CD鉴别诊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水杨酸类药物在炎症性肠病治疗中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特发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克罗恩病(CD)和未定型结肠炎.UC以局限于结肠的弥漫性黏膜炎症为特征,CD以斑片状、透壁性炎症为特征并可累及消化道任何部位.  相似文献   

15.
进展期T细胞淋巴瘤常见重排蛋白1(Frat 1)作为Wnt信号转导通路的激活蛋白在胚胎发育、肿瘤发生等过程中发挥作用,而Wnt信号通路异常与炎症性肠病(IBD)的发病相关.目的:探讨活动性IBD患者血浆Frat 1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纳入2009年6月-2010年5月上海华东医院42例克罗恩病(CD)患者、55例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和56名正常对照者,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血浆Frat 1水平,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浆Frat 1水平对IBD的诊断价值,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研究血浆Frat 1水平与临床疾病活动性的相关性.结果:UC患者血浆Frat 1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6.55 pg/ml对17.81 pg/m1,P〈0.001),CD患者血浆Frat 1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995).ROC曲线分析表明血浆Frat 1水平对鉴别UC患者和正常对照者无意义(P=0.2736).UC患者血浆Frat 1水平与红细胞沉降率(P=0.5994),C反应蛋白(P=0.4685)和Mayo评分(P=0.3663)之间均无相关性.结论:UC患者血浆Frat 1水平降低,可能与UC的发生存在潜在的联系.  相似文献   

16.
克罗恩病的影像学诊断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庞文璟  袁耀宗 《胃肠病学》2008,13(5):306-308
当克恩病(CD)在我国的发病率明显升高,影像学检查是CD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要方法。以往常用的方法是小肠钡齐灌肠和全小肠钡剂造影检查,随着技术的进步,CT、MRI、高分辨率肠道超声检查和正电子发射断层照相术(PET)等均被尝试应用于CD的诊断,有些技术在临床应用上已比较成熟。本文就目前CD的影像学检查技术,包括国内外经典和最新技术的应用前景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7.
王义国  王亚茹 《山东医药》2009,49(1):106-107
炎症性肠病(IBD)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UC和CD在临床表现方面有不少相似之处,但两者又各具有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估血清抗胰腺腺泡抗体(PAB)、抗酿酒酵母抗体(ASCA)、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和抗小肠杯状细胞抗体(GAB)的IgG和IgA在IBD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19年6月至2021年3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确诊的165例IBD患者,以及同期就诊的145例其他消化道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血清中PAB、ASCA、ANCA和GAB的IgG和IgA。比较各组的抗体阳性率,以及抗体单项和联合检测在IBD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效能。比较不同临床表型的CD患者的血清ASCA表达情况。结果 PAB、ASCA、ANCA的IgG和(或)IgA阳性率在IBD组与非IBD组、CD组与UC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GAB的IgG和IgA阳性率在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SCA IgG阳性率在CD组与U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项检测PAB、ASCA、ANCA的IgG和(或)IgA用于鉴别诊断IBD与非IBD疾病、CD与UC时,PAB IgG的约登指数和阳性似然比均最高。抗...  相似文献   

19.
目的:联合检测核周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pANCA)、抗酿酒酵母菌抗体(ASCA)、抗胰外分泌腺抗体(PAB)和抗小肠杯状细胞抗体(GAB)在炎症性肠病(IBD)中的表达,以探讨其对炎症性肠病中的克罗恩病(CD)和溃疡性结肠炎(UC)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空腹采集静脉血2ml,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113例UC组、96例CD组、43例肠道疾病对照组及20例正常对照组血清pANCA、ASCA、PAB、GAB的表达。结果:在4个组中,UC组的pANCA阳性率为40.7%,明显高于其他3组(P0.01)。ASCA在UC组与CD组的阳性率分别为5.3%和4.2%,2组之间及与疾病对照组、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GAB在UC组及CD组的阳性率分别为13.3%和12.5%,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与疾病对照组及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AB各组无一例阳性。联合检测4种抗体诊断IBD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阳性阴性预测值分别为41.6%、96.8%、97.8%和33.3%。pANCA+/ASCA-诊断UC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40.7%和96.8%,pANCA-/GAB+诊断CD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11.5%和100%。结论:炎症性肠病相关抗体检测的特异性高,但敏感性低,联合检测能显著提高敏感性。pANCA对UC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意义,GAB对IBD的诊断较有意义,而ASCA和PAB对IBD的诊断价值不大。联合检测pANCA和GAB,可用于UC和CD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0.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种病因未明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有些临床表现不典型或兼具UC和CD部分特征的IBD患者,被纳入未确定型结肠炎(indeterminate colitis,IC)的范畴,IC概念的提出拓宽并加深了临床工作者对IBD的认知。本文就IC的定义、历史、临床、内镜下表现、组织病理学特点及治疗与转归等作一概述,以期提高对IC患者的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