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静脉输注化疗药物是治疗恶性肿瘤4大手段之一。而化疗药物性静脉炎及渗漏损伤的发生,不仅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痛苦,还增加了护理人员静脉穿刺的难度,更重要的是影响了化疗方案的顺利实施,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及康复。近年来,国内护理学者对化疗药物性静脉炎及渗漏损伤的防治护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取得较好的效果。现综述如下。1 预防及护理11 静脉输注前在局部涂擦硝酸甘油缓解剂,可减少药液渗漏发生[1]。12 陈美珠等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认为,以下几个因素能预防药液外渗[2]:(1)输液应尽量选血管不弯曲、无…  相似文献   

2.
股静脉穿刺置管用于肿瘤化疗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为了预防和减少化疗致静脉炎及渗漏性损伤的发生。方法:对100例肿瘤患者采用股静脉穿刺置管进行化疗药物输入。结果:经临床观察,静脉炎和渗漏性损伤的发生率降为0,无1例因置管而发生感染、局部血肿及静脉血栓等,全部完成化疗周期,拔管后伤口愈合好。总结护理经验:掌握好局部解剖位置和操作要领是置管成功的关键,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和正压封管是预防导管感染和管堵的关键。认为股静脉穿刺置管方法确为一种既保证病人按时化疗又减少化疗致静脉炎及渗漏性损伤的发生,减轻病人痛苦,提高护理质量的好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徐静  祁侠玲 《护理研究》1999,13(1):39-40
选择化疗病人1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采用硝酸甘油涂擦穿刺局部皮肤法,对照组采用95%酒精涂擦法。结果实验组病人在用药后静脉直径及静脉充盈程度均较对照组高,静脉炎和药液外渗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用药过程中病人心率、血压变化不大。建议为化疗病人行静脉穿刺前可采用硝酸甘油局部涂擦法,以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降低静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硝酸甘油局部涂擦在化疗病人静脉穿刺中的应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选择化疗病人100例,随机人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采用硝酸甘油少擦穿刺局部皮肤法,对照组采用95%酒精涂擦法。结果实验组病人在用药后静脉直径及静脉充盈程度均较对照组高,静脉炎和药液外渗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用药过程中病人心率,血压不大,建议为化疗病人行静脉穿刺前可采用硝酸甘油局部涂擦法,以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降低静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为异长春花碱化疗患者选择良好的静脉通道,以避免或减少化疗药物产生的局部不良反应。方法 88例需要使用异长春花碱化疗又拒绝行深静脉置管的患者,按血管的情况分为前臂静脉组42例和颈外静脉组46例,分别使用前臂静脉和颈外静脉穿刺留置静脉留置针输注异长春花碱。比较两组患者行静脉给药过程中局部疼痛情况和组织渗漏性损伤、静脉炎的发生情况。结果 颈外静脉组与前臂静脉组比较,局部疼痛、组织渗漏性损伤及静脉炎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接受NVB化疗的患者通过颈外静脉留置针给药,安全可靠,能有效控制局部疼痛、组织渗漏性损伤及静脉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5,11(20):1706-1707
静脉化疗是目前治疗白血病的主要方法.根据有关资料报道,采用静脉细胞毒药物者发生渗漏性损伤的可能性为4.65%[1].化疗药物性静脉炎及渗漏损伤的发生,既给病人造成痛苦,又增加了护理人员静脉穿刺的难度,影响了化疗方案的顺利实施.近年来临床对预防化疗性静脉炎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股静脉穿刺置管用于肿瘤化疗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42,自引:1,他引:41  
为了预防和减少化疗致静脉及渗漏性损伤的发生。方法:对100例肿瘤患者采用股静脉穿刺置管进入化疗药物输入 。结果:经临床观察,静脉炎和渗漏性损伤的发生率降为0,无1例因置管而发生感染,局部血肿及静脉血栓等,全部完成化疗周期,拔管后伤口愈合好,总结护理经验:掌握好局部解剖位置和操作要领是置管成功的关键,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和正压封管是预防导管感染和管堵的关键。认为股静脉穿刺置管方法确为一种既保证病人按时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局部涂擦山莨菪碱对提高腹泻患儿静脉输液质量的效果.方法 将300例腹泻患者分为观察组154例和对照组146例,其中观察组在确定穿刺血管后,用棉签醮1%山莨菪碱注射液0.5 mL在血管上方局部皮肤涂擦,2 min后按常规进行静脉穿刺;对照组在确定穿刺血管后,直接按常规方法进行静脉穿刺.比较两组患者1次穿刺成功率和静脉炎、液体渗漏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1次静脉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静脉炎和液体渗漏发生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腹泻患儿静脉输液穿刺前局部涂擦山莨菪碱,能有效提高1次静脉穿刺成功率,减少静脉炎和液体渗漏的发生,提高腹泻患儿的静脉输液质量和护士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锁骨下静脉置管在肿瘤患者化疗中的实用意义。方法:对638例肿瘤患者采用锁骨下静脉置管进行化疗药物输入。结果:经临床护理观察,静脉炎和渗漏性损伤的发生率为0,除4例发生气胸、5例导管脱落外,其余患者无发生感染、局部血肿及静脉栓塞,全部完成化疗周期。结论:对肿瘤患者行锁骨下静脉置管化疗,能有效预防和减少化疗性静脉炎及渗漏性损伤的发生,有效保护了血管。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了预防和减少化疗药物致静脉炎及渗漏性损伤的发生。中心静脉置管需长期或反复给药,是一种可以减轻病人痛苦、方便治疗的常用技术。方法对16例肿瘤患者采用中心静脉置管进行化疗药物输入。结果经临床观察,静脉炎和渗漏性损伤的发生率降为0,除1例因置管而发生感染外。其余15例患者无发生皮肤局部血肿及静脉栓塞,全部完成了化疗周期,拔管后伤口愈合好。结论掌握好局部解剖位置和操作要领是置管成功的关键,严格无菌操作是预防导管感染和堵管的关键。该方法操作简便、安全、有效,且可长期留置,间断给药既保证病人按时化疗又减少化疗致静脉炎及渗漏性损伤的发生,是减轻病人的痛苦,提高护理质量的好方法,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1.
孙超 《现代护理》2005,11(20):1706-1707
静脉化疗是目前治疗白血病的主要方法.根据有关资料报道,采用静脉细胞毒药物者发生渗漏性损伤的可能性为4.65%.化疗药物性静脉炎及渗漏损伤的发生,既给病人造成痛苦,又增加了护理人员静脉穿刺的难度,影响了化疗方案的顺利实施.近年来临床对预防化疗性静脉炎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静脉化疗是恶性肿瘤患者主要的治疗手段之一,由于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患者常发生静脉炎及渗漏性损伤,由于血管的损害,往往影响患者下一个周期的治疗。因此,建立一条好的静脉通道,不仅可以减少患者重复静脉穿刺的痛苦,更重要的是可避免化疗药物对外周静脉的破坏和局部组织的刺激  相似文献   

13.
静脉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给药途径,临床上为了有效地控制肿瘤,反复多次大剂量静脉化疗已成为抗肿瘤的常规治疗方法,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具有预防和减少患者静脉炎及渗漏性损伤发生等特点,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肿瘤患者的痛苦,使治疗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4.
三种静脉注射方法对化疗患者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通过比较三种静脉注射方法,为化学治疗(柔红霉素+阿糖胞苷)的肿瘤患者选择良好静脉通道,探讨避免或减少化疗药物产生局部毒性反应的方法。方法将143例急性白血病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常规组(经外周静脉直接输注化疗药物)46例,改良组(经外周静脉直接输注化疗药物前后采取系统的预防护理措施)48例,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49例为PICC组。比较三组患者行化学治疗静脉给药过程中,组织渗漏性损伤及静脉炎等局部毒性反应的情况。结果三组组织渗漏性损伤及静脉炎发生率两两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改良组组织渗漏性损伤、化疗性静脉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而PICC组又明显低于改良组。结论接受化学治疗的患者应用PICC途径输注最为安全可靠,能有效控制组织渗漏性损伤及静脉炎等局部毒性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静脉输入硫酸镁预防静脉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化疗性静脉炎及渗漏损伤的发生不仅给患带来了痛苦,增加了护理人员实施静脉穿刺的困难,还有可能会影响整个化疗方案的顺利完成,严重影响患的治疗和康复。盖诺是一种抗肿瘤药物,局部刺激性大,静脉注射后,献报道87%患可发生静脉反应,给患身心带来了莫大的痛苦。为提高癌症化疗患的生存质量,我们作了应用硫酸镁预防化疗后静脉炎的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16.
PICC在恶性肿瘤化疗中的应用与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肿瘤化疗患者建立良好的静脉通道,保证药物准确输入,避免化疗药物产生的局部不良反应及患者的痛苦。方法:对78例肿瘤化疗患者采用PICC置管输入化疗药物。结果:PICC置管化疗全过程顺利进行,静脉炎发生2例,未有渗漏性损伤的发生。结论:大剂量化疗施行PICC置管,能很好地保护血管,有效防止静脉炎的发生,减少患者痛苦;正确选择血管是穿刺成功的关键,严格无菌操作及脉冲式封管是预防感染和导管阻塞的保证。  相似文献   

17.
山莨菪碱减轻化疗性静脉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艳萍 《护士进修杂志》2012,27(20):1893-1895
目的探讨局部涂擦自制2%山莨菪碱霜剂减轻刺激性化疗药物所致静脉炎及局部疼痛的疗效。方法采用自身对照方法,选择118例发生过外周静脉损伤的化疗病人为研究对象,于第1周期化疗或第2周期化疗前5~10min,将2%安慰剂或山莨菪碱霜剂沿静脉走向均匀地涂擦于静脉穿刺点血管近心端的皮肤上,长10cm左右,连续输注化疗药物的病人每隔12h同法外涂2%山莨菪碱霜剂或安慰剂1次,直至刺激性化疗药物输注完毕。观察病人输液过程中及输液后疼痛及静脉炎发生的情况及严重程度。结果第2周期化疗时,使用2%山莨菪碱霜剂后病人静脉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第1周期涂擦安慰剂时(P<0.01);第2周期化疗时,使用2%山莨菪碱霜剂的病人局部疼痛的发生率明显低于第1周期涂擦安慰剂时(P<0.01)。结论2%山莨菪碱霜剂能明显减轻刺激性化疗药物输注时所致静脉炎及局部疼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标准化管理模式应用于肿瘤化疗患者静脉维护的实施与效果。方法将武警总医院外三病区2008年9月~2010年3月收治的158例化疗患者与2010年4月~2011年9月收治的162例患者进行比较,前者为对照组,后者为实验组,把标准化管理应用于实验组患者的静脉维护,包括化疗前进行健康教育,对患者上肢前臂血管及穿刺工具进行全面评估,制定输液计划,化疗中加强穿刺部位的观察,静脉穿刺肢体适当保暖,化疗全程应用喜疗妥保护皮肤。结果对照组化疗4~12次,平均8次,发生静脉炎18例,静脉渗漏6例,静脉炎发生率为11.39%;实验组化疗3~13次,平均8次,发生静脉炎3例,静脉渗漏2例,静脉炎发生率为1.85%,经及时处理,无局部组织损伤。结论标准化管理应用于肿瘤患者化疗的静脉维护,利于减少静脉炎及漏液的发生,同时有效提高了护理人员工作效率及工作效果。  相似文献   

19.
徐胜军  曹玉萍  段爱旭  魏继平 《护理研究》2012,26(12):1120-1121
化学治疗是肿瘤病人常用的治疗手段,由于化疗药物的刺激性大,极易引起局部渗漏性损伤、血管破坏及静脉炎的发生,直接影响了病人的治疗。因此,建立一条安全有效的静脉通道,可减少病人因反复穿刺而带来的痛苦,避免化疗药物对外周静脉的破坏和局部组织的刺激,保证化疗过程顺利完成。PICC因  相似文献   

20.
雷璐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7):1323-1325
目的 探讨预防化疗性静脉炎的有效方法.方法 选择拟定完成6个疗程的住院化疗患者98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49例在输入化疗药物开始时,即用鲜芦荟汁涂抹前臂静脉穿刺点近心端沿血管走行的皮肤,30~ 60 min更换一次;对照组常规化疗,不涂抹任何药物,观察两组患者发生静脉炎的情况和彩超探查血管内膜损伤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静脉炎发生机率及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彩超探查血管内膜损伤发生机率及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鲜芦荟汁局部涂抹能有效预防化疗性静脉炎的发生,保护患者化疗静脉血管效果明显,延长血管化疗时限,减少血管内膜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