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vascular necr osls o f femo ral head,ANFH) 是骨科领域常见疾病,其病因复杂,病程较长.致残率高,临床上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已越来越引起医学界有关专家对本病的重视和研究,许多学者提出其理想的治疗应该是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积极采取措施,防止股骨头塌陷,保存髋关节功能.因此,如何早期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缓解或治愈疾病,最终保留患者股骨头或延缓行人工关节置换术一直为人们所关注.现就成人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RCO或Ficat分期:I~III期)治疗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的治疗,迄今国内外多以手术为主,手术方法很多,主要可分为保留股骨头(保头)和不保留股骨头,用人工假体股骨头置换(换头)的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3.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是由不同病因破坏了股骨头的血液供应,从而导致骨细胞、骨髓造血细胞、脂肪细胞坏死的复杂病理过程。中青年患者(平均年龄38岁)发病率高,如不治疗,80%的患者将在4年内出现股骨头塌陷和骨性关节炎。目前尚无阻止ANFH进展的有效方法,治疗主要包括非手术治疗、保留股骨头手术、髋关节置换等。  相似文献   

4.
股骨头缺血坏死(ANFH)是一种常见骨科疾病,近年来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且逐渐年轻化。ANFH早期症状隐匿,不易及早诊断。如果对该病能够进行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可有效地预防和/或延缓疾病的进展,从而改善髋关节功能,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影像学检查已成为诊断本病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对32例ANFH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旨在提高ANFH的早期诊断价值。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32例患者,男24例,女8例,年龄20~70岁,平均年龄43岁,单侧ANFH 15例,双侧ANFH 17例。其中有外伤史8例,酗酒史12例,长期或大量使用激素药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的DSA表现及介入治疗效果.方法:对38例ANFH患者的53髋先常规行股动脉DSA,后在股骨头的供血动脉旋股内、外侧动脉内灌注溶栓、扩血管药物,即在每支血管内注入稀释后的尿激酶20万u、丹参10ml及川芎嗪20mg;术后保留导管于动脉内,经导管每日注入同剂量的药物及肝素钠4500u,连用3天后拔管,治疗后复行股动脉DSA检查及行股骨头X线平片及/或CT、MR随访以评估疗效.结果:术后DSA示治疗后所有患者股骨头区血管计数较治疗前增多(P<0.05),患者患髋疼痛症状明显减轻,关节功能不同程度改善,股骨头X线平片及/或CT、MR随访1~16个月(平均9.5个月)示FicatⅠ、Ⅱ期患者介入治疗后股骨头修复明显.结论:ANFH行股骨头供血动脉内的介入治疗是一种疗效肯定、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对16例ANFH患者的17只髋先常规行股骨头的供血动脉旋股内、外动脉和闭孔动脉造影,继而分别每支血管灌注溶栓、扩血管药物,即在供血动脉内共注入稀释后的尿激酶15~25万u、丹参40ml及低分子右旋糖酐50mg;治疗后复行供血动脉造影检查及行股骨头X线平片及/或CT、MR随访以评估疗效.结果:术后血管造影显示治疗后所有患者股骨头区血管计数较治疗前增多,患髋疼痛症状明显减轻,关节功能不同程度改善,股骨头X线平片及/或CT、MR随访1~20个月(平均10.5个月)示FicatⅡ期以内的患者介入治疗后股骨头修复明显.结论:ANFH的血管造影表现是复杂多样的,而股骨头供血动脉内的介入治疗是一种疗效肯定、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vascular necrosis of femoral head,ANFH)是骨科疑难病,其病因复杂,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股骨头血液供应破坏或骨细胞变性,进而导致骨的有活力成分死亡,患者易出现疼痛、关节功能障碍从而影响生活质量,甚至致残.近年临床上的发病率明显上升.如何预防坏死股骨头塌陷的发生,是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近年,很多学者对其病因、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做了大量的探讨工作,不断研究出新的治疗方法,治疗手段有了很大进步,而手术是遏制股骨头坏死进程和防止塌陷的基本方法和前提,选择最佳的手术方法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关键[1].现就成年人ANFH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股骨头坏死(ONFH)又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VN),是股骨头血供中断或受损,引起骨细胞及骨髓成分死亡及随后的修复,继而导致股骨头结构改变,股骨头塌陷.关节功能障碍的疾病。ONFH是一种难治性疾病,如果不能及时有效的治疗,最终导致髋关节功能障碍,不得不行人工关节置换术。由于股骨头坏死发病年龄多在20~50岁之间,如果过早置换关节,往往将要面临2次或多次翻修的可能,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经济上负担和肉体上的痛苦。因此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早期,采取确实有效的保髋治疗来缓解或治愈疾病,最终达到保留患者股骨头或延缓行人工关节置换时间。本文就中西医结合保髋治疗股骨头坏死的最新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9.
股骨头坏死(ONFH)又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VN),是股骨头血供中断或受损,引起骨细胞及骨髓成分死亡及随后的修复,继而导致股骨头结构改变、股骨头塌陷、关节功能障碍的疾病[1]。ONFH是一种难治性疾病,如果不能及时有效的治疗,最终导致髋关节功能障碍,不得不行人工关节置换术。由于股骨头坏死发病年龄多在20~50岁之间,如果过早置换关节,往往将要面临2次或多次翻修的可能,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经济上负担和肉体上的痛苦。因此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早期,采取确实有效的保髋治疗来缓解或治愈疾病,最终达到保留患者股骨头或延缓行人工关节置换时间。本文就中西医结合保髋治疗股骨头坏死的最新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0.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股骨头供血障碍而造成的骨坏死性病变,以股骨头局部缺血为其最终病理改变^[1]。作为骨科疑难病症之一,目前仍未寻找到一种很好的可逆转其病理过程的治疗方法。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进步,通过介入技术治疗ANFH取得了一定发展,现对近年来介入治疗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低场MR及螺旋CT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的敏感性,分析低场MRI及螺旋CT对ANFH的不同诊断价值.方法 对临床高度怀疑ANFH的75例患者92个股骨头应用多层螺旋CT与低场MR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股骨头缺血坏死分期按ARCO分期,CT显示正常8个,Ⅰ期13个,Ⅱ期31个,Ⅲ期及Ⅳ期40个;MR显示0期9个,Ⅰ期21个,Ⅱ期24个,Ⅲ及Ⅳ期38个.CT可显示ANFH的骨质疏松、股骨头星芒状结构的增粗、变形、关节面下的囊变、新月征、骨硬化线及晚期股骨头塌陷等征象.MR可显示病变所致的双线征、囊变、股骨头塌陷、骨髓信号的改变及关节腔积液.结论 对早期ANFH的诊断,低场MR较螺旋CT优势明显,但对于中晚期病变两种检查方法诊断价值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定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上述术式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病例47例.结果:按Harris评分标准,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组术后优良率达到91%.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股骨颈骨折多见于老年人,伤前可有全身疾病,骨折后由于解剖特点,骨折不愈合和股骨头坏死发生率较高.为提高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治疗效果,生活质量,回顾性分析2000-02/2008-02收治70岁以上并施行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者38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股骨头置换一般为老年人,多伴有糖尿病、高血压、骨质疏松、冠心病、脑血栓后遣症等多种疾病.因此股骨头置换术后的护理对延长老年人寿命和提高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5.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性骨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评估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5例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性骨折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观察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时间及负重时间、并发症及死亡率.随访6~28个月,平均18个月.结果 平均住院17.8d,术中平均出血量380ml,术后1~2周能扶拐下床,术后3~6周扶双拐行走,术后3~6个月肢体功能基本恢复到伤前水平,无1例死于术后并发症.随访期1例体胖女性术后2年髋臼磨穿,股骨头中心性脱位.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优6例,良11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80.9%.结论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能减少骨折并发症的发生,患者能早期活动,保留髋关节生理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和分析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效果.方法 对67例70岁以上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施行了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结果 67例平均随访1年10个月,按美国Harris标准从疼痛、功能、关节活动及畸形四个方面进行临床效果评定,优23例、良28例、中13例、差3例,其中优良率达76.1%.结论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介绍一种人工股骨头置换的改进方法.方法 2003年3月~2006年3月,采用外侧切口,保留髋关节囊,对33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结果 33例患者手术时间为30~70 min,平均445 min.术中最多出血量为250 ml,平均出血量为100 ml.术后无切口感染及髋关节脱位发生,所有患者经8个月至3年随访,平均1年10个月,均无髋关节脱位、松动发生.术后3、6个月随访时采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分别为90.7分和92.2分.随访8个月至3年,测量双下肢长度患肢比健肢平均长0.2 cm(范围0~0.7 cm).结论外侧切口保留关节囊的老年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髋关节功能重建的治疗方法,值得提倡.  相似文献   

18.
股骨头坏死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股骨头坏死(ANFH)是骨科常见病、多发病,由于发病原因复杂,病变导致关节软骨破坏,股骨头坏死性改变,使关节功能丧失,致残率很高。近年来介入治疗和综合介入治疗股骨头坏死新技术的出现,使本症在治疗上取得满意的疗效,为股骨头坏死患者带来新生活。股骨头坏死早期诊断(MRI)和早期接受介入治疗对患者康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多年的临床经验,对股骨头坏死的介入治疗进行探讨。1根据发病原因,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可分为创伤性和非创伤性两大类1·1创伤性股骨头缺血坏死创伤引起股骨头坏死发生率为23%。股骨头最主要的供血是旋股内侧动脉发出…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0-Ⅱ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的MRI影像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MRI检查诊断并临床随访的45例早期(0-Ⅱ期)ANFH患者的影像表现。结果 MRI检查发现早期(0-Ⅱ期)ANFH表现为股骨头软骨板及软骨下骨质信号异常,骨髓水肿、关节囊积液并见特征性的双线征。结论 MRI检查对早期(0-Ⅱ期)ANFH有很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能为临床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股骨头无菌坏死是一种骨质血液供应受阻所导致的疾病,目前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主要为姑息性手术治疗以及人工关节置换术。近年来,随着组织工程学的发展,该技术迅速被应用于股骨头无菌坏死的治疗中。本文就股骨头无菌坏死的病因、临床分期以及组织工程学在治疗股骨头无菌坏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