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观察4种方法对妇科手术硬膜外阻滞后低血压的预防效果。方法:选择80例ASAⅠ~Ⅱ级择期在硬膜外阻滞下行妇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B、C、D4组,每组20例。患者进入手术室后输入乳酸林格氏液5mL/kg,补充禁食丢失量。然后均于麻醉前20min内各输入液体量10mL/kg扩容,A组为乳酸林格氏液,B、C、D3组为琥珀酰明胶,且C组于硬膜外腔注入诱导剂量后静注麻黄碱5mg,D组静注麻黄碱3~5mg和阿托品0.1~0.2mg,对比观察4组麻醉期间血压、心率的变化,低血压,心动过缓的发生情况及使用麻黄碱和阿托品的情况。结果:C、D组麻醉前后血压、心率变化较小,血流动力学较A、B组稳定(P〈0.05),低血压的发生率明显小于A、B组;D组无一例出现低血压,B组血压下降程度及低血压发生率虽小于A组,但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4组麻黄碱和阿托品的总用量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琥珀酰明胶预扩容联合小剂量麻黄碱或小剂量麻黄碱和阿托品静注能有效预防妇科手术硬膜外阻滞后的低血压,尤以琥珀酰明胶预扩容联合小剂量麻黄碱和阿托品静注效果佳。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麻醉前输注羟乙基淀粉200/0.5氯化钠注射液在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中预防低血压的效果.方法 将60例择期行子宫肌瘤手术患者分为2组,各30例.麻醉前30min分别输注500mL羟乙基淀粉200/0.5氯化钠注射液(A组)和乳酸钠林格液(B组).观察麻醉前、起效后1、5、10及15min时点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的变化,低血压发生率和恶心呕吐及应用麻黄碱情况.结果 两组麻醉后DBP、S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低血压发生率、恶心呕吐发生率及应用麻黄碱率均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预输羟乙基淀粉200/0.5氯化钠注射液较乳酸钠林格液更能预防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低血压.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复合应用高渗氯化钠溶液和琥珀酰明胶对失血性休克犬的血流动力学和氧转运的影响。方法:18只犬麻醉后气管内插管,自主呼吸空气。经股动脉放血至平均动脉压为6.7kPa并维持2h。分为3组,每组6只。氯化钠溶液组:于5min内输入失血量10%的75g·L-1NaCl;高渗氯化钠溶液/琥珀酰明胶组:于5min内输入失血量10%的75g·L-1NaCl/琥珀酰明胶;乳酸钠林格氏液组:于20min内输入2.5倍失血量的乳酸钠林格氏液。结果:3组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在治疗后都有显著的改善。高渗氯化钠溶液/琥珀酰明胶对血流动力学和氧供的作用时间较HSC持久。高渗氯化钠溶液/琥珀酰明胶组的胶体渗透压明显高于其它两组。各组氧摄取率和血浆乳酸浓度无显著差异。结论:失血性休克早期应用小容量75g·L-1NaCl/琥珀酰明胶可改善血流动力学和氧供需平衡。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不同液体防治脊麻-硬膜外联合麻醉下剖宫产病人低血压的效果.方法:将120例行择期或急诊剖宫产术产妇随机分为三组,缩合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益极疏TM)组、羟乙基淀粉(贺斯)组和林格氏液组各40例.产妇在行腰硬复合麻醉后,予快速补充上述三种液体.三组病人在麻醉后45min内,每隔3 血测量血压和心率,血压低于基础值的70%或平均动脉压小于8 kPa为低血压,心率每分钟小于50次为心率缓慢.最后以组间血压下降的病例百分比和使用升压药人次进行比较.结果:益极疏组和贺斯组各有4例,林格氏液组有23例血压下降而使用升压药.益极疏组、贺斯组与林格氏液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益极疏组与贺斯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益极疏与贺斯预防发生低血压的作用明显好于林格氏液.结论:缩合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和羟乙基淀粉对脊麻-硬膜外联合麻醉下剖宫产病人低血压均有很好的容量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5.
刘红  常玉林  郭艳汝  牛少宁 《四川医学》2010,31(8):1167-1168
目的观察预充万汶、聚明胶肽和乳酸钠林格液对腰硬联合麻醉(CSEA)下骨科患者术后低血压的预防作用。方法 90例行择期骨科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新一代中分子羟乙基淀粉万汶组130/0.4组(W,实验组一),聚明胶肽组(M,实验组二),乳酸钠林格注射液组(R,对照组),各30例。在围术期分别输注乳酸钠林格注射液加万汶组、乳酸钠林格注射液加聚明胶肽组和乳酸钠林格注射液组。3组患者麻醉后至术后6h内,每隔5min测量血压,持续监测心率。结果 3组患者麻醉前血压、心率、麻醉操作时间、上界麻醉平面、手术时间及术中失血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3组心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及术后发生低血压R组12例(40%),W组0例,M组3例(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充万汶和聚明胶肽对腰硬联合麻醉下骨科手术后的低血压有很好的容量治疗作用。且万汶的效果优于聚明胶肽。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硬膜外阻滞子宫切除术中静脉输入不同种类液体对病人的影响,选择行子宫切除术的病人60例,平均分成4组,麻醉手术中分别输入5%葡萄糖氯化钠、1%葡萄糖乳酸钠林格氏液、乳酸钠林格氏液及生理盐水,于麻醉前、麻醉后1h及2h采集动脉血测定血气、血糖、血浆K~-,Na~-,Cl。结果发现,5%葡萄糖氯化钠及生理盐水可使病人出现代谢性酸中毒及血钾降低倾向;生理盐水可使血氯升高;含糖液体可使血糖明显升高。因此,输入含葡萄糖液体或生理盐水对机体血生化有不利影响,而乳酸钠林格氏液对病人无明显不良影响,可作为该麻醉手术的首选液体。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4种不同方法对乳腺癌根治手术硬膜外阻滞后低血压的防治效果。[方法]选择80例择期在硬膜外阻滞下行乳腺癌根治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B、C、D四组,每组20例。四组均于麻醉前输入林格氏液3-5ml/kg,继而麻醉开始A组输入乳酸钠林格氏液15ml/kg;B组、C组、D组均输注明胶15ml/kg,其中C组于硬膜外腔注入诱导剂量时给予麻黄碱5mg静滴,D组给予麻黄碱5mg及阿托品0.2mg静滴。记录麻醉前,硬膜外腔注药后麻醉各时点的血压、心率变化,低血压和心动过缓的发生率。[结果]硬膜外阻滞后A组、B组血压下降明显,在T3时点时与麻醉前及C组、D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C组和D组麻醉后血压无明显变化(P〉0.05)。麻醉后低血压及心动过缓发生率A、B组显著高于C、D组(P〈0.05)。[结论]明胶预扩容联合小剂量麻黄碱或小剂量麻黄碱和阿托品均能有效预防硬膜外阻滞引起的低血压。但是否以明胶扩容联合小剂量麻黄碱和小荆量阿托品静滴效果最佳尚待更大样本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益极疏防治脊麻-硬膜外联合麻醉下腹盆部手术(剖腹产除外)病人低血压的效果。方法 将200例行择期或急诊腹盆部手术病人随机分成两组。麻醉前先输入缩合葡萄糖(益极疏TM)组(Ⅰ组)及先输入林格氏液组(Ⅱ组)。病人行麻醉前30min快速输入上述两种液体,输入300mL时开始操作,输完500mL时,麻药注入完毕。腰麻后20min内,不同时间记录病人的心率和血压,血压低于基础值的70%或平均动脉压〈8kpa为低血压,心率〈50次/min为心率减慢。最后以组间血压下降的病例百分比和使用升压药人次及同组血压下降值进行比较。结果益极疏TM组(Ⅰ组)有10例,林格氏液组(Ⅱ组)有44例血压下降,而使用升压药,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益极疏TM组(Ⅰ组)预防低血压的作用明显好于林格氏液组(Ⅱ组)。结论 缩合葡萄糖氯比钠注射液(益极疏TM)对脊麻-硬膜外联合麻醉下腹盆部手术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9.
武长君  钱鹏 《西部医学》2009,21(9):1542-1543
目的观察琥,自酰明胶联合麻黄碱预防剖宫产术中腰一硬联合麻醉阻滞后低血压发生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0例拟行剖宫产手术的足月妊娠、单胎初产、健康临产妇,随机均分为三组:琥珀酰明胶联合麻黄碱组(Ⅰ组)、单纯琥珀酰明胶组(Ⅱ组)和单纯给予平衡液组(Ⅲ组),每组各30例。麻醉方法均选用腰一硬联合麻醉。观察麻醉前、扩容后(T1)、麻醉后5(T2)、10(T3),20(T4)、30min(T5),各时点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变化及低血压(SBP≤90mmHg)发生率。结果Ⅰ组血压、心率无明显变化,Ⅱ组心动过缓发生率明显升高,Ⅲ组低血压及心动过缓发生率明显升高。结论在应用琥珀酰明胶有效扩充血容量的基础上联合小剂量麻黄碱是预防血压下降的较好措施。  相似文献   

10.
黄波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21):2874-2875
目的:观察麻醉前输注6%羟乙基淀粉在下腹手术应用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后预防低血压等不良反应的结果。方法:将60例下腹部及下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预输注6%羟乙基淀粉组(A组)和预输注乳酸钠林格氏液组(B组),观察两组患者麻醉后各时点收缩压(SBP)、心率(HR)的变化、低血压发生率。结果:B组在麻醉后SBP下降明显高于A组(P<0.05),B组心率增快明显高于A组(P<0.05),低血压发生率和应用麻黄碱的量B组也高于A组(P<0.01)。结论:麻醉前输注6%羟乙基淀粉能有效地预防低血压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产妇在腰硬联合麻醉(CSEA)后,采取预先注射血管活性药物与胶体液预扩容等处理对其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63例在CSEA基础上采取剖宫产产妇分为3组,分别是胶体液联合麻黄碱组(Ⅰ组)、胶体联合去氧肾上腺素组(Ⅱ组)、胶体组(Ⅲ组),术后对比3组药物对产妇的影响。结果:Ⅰ组、Ⅱ组低血压发生率明显比Ⅲ组低(P〈0.05),3组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妇在采取腰硬联合麻醉后,采取预先注射血管活性药物与胶体液预扩容等处理,可有效预防低血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腰硬联合麻醉下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老年患者,预输注负荷量4%琥珀酰明胶(佳乐施)、6%羟乙基淀粉130/0.4(万汶)和复方乳酸钠液,比较其减轻腰麻后低血压的效果。方法120例ASAⅠ~Ⅱ级患者,随机分为佳乐施组(G组)、万汶组(V组)和复方乳酸钠组(L组),每组40例,在腰麻注药前,按8~10ml/kg输入各纽液体;测量基础及麻醉后30min内生命体征值,观察术中恶心、呕吐、术后头痛等不良反应。结果麻醉后30min内最低收缩压(SBP):G组、V组与L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组和V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纽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佳乐施和方汶均可有效预防TURP术患者腰麻后低血压发生,但住乐施在血液存留时间较短,不会进一步加重该手术所特有的循环超负荷现象。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不同质量浓度的甲磺酸罗哌卡因腰麻用于高龄患者下肢手术时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将108例行下肢手术的高龄患者随机分为低质量浓度重相对密度组(Ⅰ组)、低质量浓度轻相对密度组(Ⅱ组)和高质量浓度重相对密度组(Ⅲ组),每组36例。3组患者均行腰—硬联合麻醉,并给予同等剂量的腰麻液甲磺酸罗哌卡因8.94 mg。监测记录3组患者的阻滞平面,运动阻滞程度,麻醉效果,麻醉前和麻醉后5 min、15 min、30 min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并发症以及不良反应等。结果:3组患者感觉阻滞效果优良率均达到100%;运动阻滞Bromage评分达3分的例数分别为26、25、36,3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流动力学组间比较:注药后15 min 3组MAP分别为(114.86±13.65)、(113.56±16.54)、(75.21±15.65)mmHg;HR分别为(94.51±16.53)、(94.65±16.12)、(112.65±23.56)次·min-1,Ⅰ、Ⅱ组与Ⅲ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流动力学组内比较:Ⅰ、Ⅱ组与相应麻醉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注药前与注药15 min后MAP分别为(116.53±15.32)和(75.21±15.65)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的不良反应明显多于Ⅰ、Ⅱ组(P〈0.05)。结论:低质量浓度甲磺酸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应用于高龄患者下肢手术,血流动力学平稳,麻醉效果满意,副作用少,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全麻复合右关托咪定与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对胸科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72例ASAⅠ-Ⅱ级择期胸科手术病人,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Ⅰ组(全麻复合右美托咪定)、Ⅱ组(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和Ⅲ组(单纯全麻组,即对照组),每组各24例,在入室后即刻(T1)、气管插管后即刻(T2)、进胸探查时(T3)、关胸时(T4)分别监测患者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空腹血糖(GLU)及皮质醇(Cor)水平。结果:与T1相比,T2-T4时Ⅲ组在MAP、HR及Cor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从T2时间点开始,Ⅰ、Ⅱ组与Ⅲ组相比,Cor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T2时间点Ⅰ组Cor水平相对Ⅱ组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全麻复合右关托咪定可降低患者应激反应,其程度与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相当,且在维持血流动力学方面前者优于后者。  相似文献   

15.
桂茶华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0,16(5):626-627,630
目的:比较硬膜外(EA)与腰—硬联合阻滞(CESA)用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剖宫产术的麻醉效果。方法:择期妊娠合并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拟行剖宫产术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Ⅰ组采用EA,Ⅱ组采用CESA,观察麻醉效果、术中循环情况和不良反应等。结果:(1)麻醉效果:Ⅰ组1级21例(52.5%),Ⅱ组1级35例(8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新生儿Apgar评分:①1 minⅠ组(9.58±0.92)分,Ⅱ组(9.51±0.75);②5 minⅠ组(9.51±0.75)分,Ⅱ组(9.86±0.42)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适用于妊高征剖宫产术,且效果优于硬膜外麻醉。  相似文献   

16.
目的:采用小剂量低浓度(0.075%)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应用于腰硬联合麻醉分娩镇痛,探讨该方法的镇痛效果及其对母婴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无椎管内麻醉禁忌证的初产妇500例,本研究共分四组,将自愿接受分娩镇痛的产妇,按镇痛方式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25例,Ⅰ组为低浓度腰硬联合镇痛组,Ⅱ组为常规浓度腰硬联合镇痛组,Ⅲ组为硬膜外镇痛组;将其余125例非镇痛产妇,作为对照组,不进行任何镇痛干预。记录镇痛前产妇的基础血压和VAS评分,镇痛给药后2、5、10、15、30、60、120min的血压和VAS评分;观察镇痛起效时间、持续时间、产程时间、分娩方式、胎心率的变化、新生儿Apgar评分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Ⅰ、Ⅱ、Ⅲ组镇痛后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Ⅰ组与Ⅱ组VAS评分,起效时间与持续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Ⅱ组的血压波动大于Ⅰ组(P〈0.05);Ⅰ、Ⅱ组的起效时间快于Ⅲ组,持续时间长于Ⅲ组(P〈0.05);Ⅱ组的下肢运动阻滞程度、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Ⅰ、Ⅱ组的瘙痒发生率高于Ⅲ组及对照组,Ⅰ、Ⅱ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剂量低浓度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应用于腰硬联合阻滞行分娩镇痛,效果确切,对母婴的影响小,且并发症少,可以安全地应用于分娩镇痛。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全产程硬膜外分娩镇痛的效果及对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300例无产科并发症及硬膜外麻醉禁忌证的单胎足月初产妇,随机分为3组。Ⅰ组为全产程组,当进入产程宫口〈3cm时进行镇痛;Ⅱ组为活跃期组,当宫口≥3cm时进行镇痛。两组硬膜外均给予0.1%罗哌卡因与0.5μg/ml舒芬太尼混合液11~13ml,45min后行硬膜外自控镇痛,药物为上述混合液,背景速度8ml/h,单次剂量2ml,锁定时间15min。宫口开全时停药,胎儿娩出后再开启PCA;Ⅲ组为对照组,不用任何镇痛药物。观察VAS评分和运动阻滞分级,记录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测定产妇血中血管紧张素Ⅱ和皮质醇含量。结果Ⅰ组与Ⅱ、Ⅲ组比较,在潜伏期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Ⅰ、Ⅱ组与Ⅲ组比较,缩宫素使用率明显增高(P〈0.05)。三组间比较产程时间、剖宫产率、器械助产率、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血管紧张素Ⅱ和皮质醇的变化最大,其次为Ⅱ组,Ⅰ组变化最小。结论全产程分娩镇痛对比传统分娩镇痛方式,镇痛效果确切,对产程、剖宫产率及新生儿并无不良影响,可抑制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8.
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在肩关节脱位复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在肩关节脱位手法复位中的麻醉效果。方法:ASAI~Ⅱ级肩关节脱位手法复位病人60例,随机分为常规臂丛麻醉组(Ⅰ组)、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组(Ⅱ组)和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组(Ⅲ组),每组20例,观察并记录麻醉前3分钟、麻醉后1分钟、复位时、复位后3分钟的SBP、DBP、HR、SPO2,记录术毕停药后病人呼之睁眼的时间,记录复位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记录手术医生满意度。结果:Ⅰ组、Ⅱ组、Ⅲ组病人用药后SBP、DBP、HR、SP02均有变化(P〈0.05),但Ⅲ组变化轻(P〈0.05);Ⅲ组术后呼之睁眼的时间明显短于Ⅱ组(P〈0.05);Ⅱ组、Ⅲ组VAS和医生满意度明显高于Ⅰ组(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肩关节脱位手法复位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一种对75岁以上老年患者人工关节置换术能用药少、血压更平稳、更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方法:将80例75岁以上接受人工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硬膜外组(Ⅰ组)、腰-硬联合麻醉组(Ⅱ组)。术中按8~10 ml/(kg.h)输贺斯和复方乳酸钠(1∶1),观察Ⅰ组和Ⅱ组局麻药用量、感觉阻滞起效时间、阻滞平面、阻滞完善时间,同时观察两组的麻醉效果、镇痛效果、血流动力学及不良反应。结果:Ⅱ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明显快于Ⅰ组(P〈0.01或P〈0.05),Ⅱ组麻醉效果优于Ⅰ组(P〈0.05)。结论:控制好麻醉平面,术中精心管理,腰-硬联合麻醉用于老年患者人工关节置换术的麻醉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多种无痛技术在妇产科门诊手术中临床应用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02年12月~2007年12月800例自愿要求应用各种无痛技术实施妇科门诊手术的患者分为3组,分别采用静脉麻醉(I组)、宫颈注射(Ⅱ组)和宫颈表面浸润麻醉(Ⅲ组)等无痛技术,对照组无麻醉要求300例(Ⅳ组),观察各组临床镇痛效果、宫口松弛程度、手术时间、术中术后出血等情况。结果:Ⅰ组镇痛效果显著,有效率100%,Ⅱ组镇痛效果良好,有效率77%,Ⅲ组镇痛有效率54%,Ⅳ组无镇痛效果,各镇痛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与Ⅱ组、Ⅲ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与Ⅲ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镇痛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1周复查阴道出血量等与Ⅳ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Ⅱ组、Ⅲ组,各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Ⅰ组镇痛效果显著,但对麻醉管理要求较高;Ⅱ组优于Ⅲ组,Ⅱ组和Ⅲ组镇痛效果满意,方法简便易行,安全可靠,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