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讨注射用硫酸依替米星治疗急性细菌感染性疾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5 0例急性细菌感染的患者 ,硫酸依替米星每次 2 0 0 mg,qd,疗程 5~ 10 d,其中 4例联合使用其它抗生素。记录患者症状、体征、辅助检查的变化。结果单独使用硫酸依替米星治疗急性细菌感染的有效率为 95 .6 5 % ,治愈率为 82 .6 1% ,不良反应率为 4.35 %。结论 硫酸依替米星对各部位的感染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
探讨注射用硫酸依替米星治疗急性细菌感染性疾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50例急性细菌感染的患者,太酸依替米星每次200mg,qd,疗程5~10d,其中4例联合使用其它抗生素。记录患者症状、体征、辅助检查的变化。结果单独使用硫酸依替米星治疗急性细菌感染的有效率为95.65%,治愈率为82.61%,不良反应率为4.35%。结论 硫酸依替米星对各部位的感染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3.
4.
鱼腥草注射液为大华制药厂生产,其活性成分由鱼腥草的蒸馏物组成,主要成分是癸酰乙醛、甲基正壬酮、α-蒎烯[1],是目前中药制剂中具抗菌、抗病毒、抗炎、镇痛作用较强的针剂.我院自1999年1月~1999年11月用该药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体炎、咽喉炎、肺炎、沁尿道感染等多种急性感染性疾病55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麦迪霉素(Medemycin)是大环内脂类的一种新抗生素,其作用与红霉素相类似。其抗菌谱主要为革兰氏阳性球菌,主要是通过抑制细菌体内蛋白质合成,干扰细菌核糖体肽基的转移而引起抗菌的作用。其优点是不易产生诱导耐药性。口服剂型已用于临床治疗呼吸道及一般化脓性感染,具有吸收快、血清浓度高和毒性低的优点。为了在短期内能提高其血清浓度,以治疗急性重的感染和抢救重症患者,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已试制成麦迪霉素酒石酸盐静脉滴注剂型。本文报道我们近期以此剂型治疗化脓性感染性疾病99例结果。 一、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呼吸道感染疾患及其它化脓性感染病人99例,男性54例,女性45例;年龄一岁半至六十九岁,其中十二岁以下儿童18例,81例均为成人。 二、治疗方法 1.抗菌药物:麦迪霉素酒石酸盐及其冷冻干燥制剂均由四川抗菌素研究所提供,分为两组,(1)麦迪霉素酒石酸盐组(酒石酸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分析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感染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100例感染性疾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的患者给予头孢他啶治疗,观察组给予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相关炎症因子指标水平、临床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观察清开灵冻干粉针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单盲对照法。把116例上呼吸道感染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使用清开灵冻千粉针,对照组使用利巴韦林注射液,然后分别观察疗效。结果 通过3-4d的治疗后症状消失及减轻的病例数治疗组均多于对照组。无效的病例数少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4.64%。结论 清开灵冻干粉针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有明显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小诺霉素临床研究协作组 《中国抗生素杂志》1988,(1)
小诺霉素(MCR,曾译相模湾霉素,Sagamicin,)是一种新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我们将它与庆大霉素(GM)比较,进行临床对照试验。242例各种细菌感染性疾病被随机顺序分配在两组中,A组162例用MCR治疗;B组80例用GM治疗作为对照。在这些病例中A组和B组各含有革蓝氏阴性菌感染126例和63例。无论是MCR,还是GM,剂量皆相同,成人都是肌注120mg,一日2次,而儿童日剂量为3~4mg/kg,疗程4~10天(少数超过10天),结果MCR的显效率为75.3%,而GM为66.3%,显示MCR的疗效较好.特别是对革蓝氏阴性菌感染疗效更好。试管内临床分离的各种细菌对MCR的抑菌试验也证明大多数革蓝氏阴性菌是敏感的(82.9%),显著地高于GM(74.4%)。本研究未发现MCR对听觉、心、肝、肾功能及血液电解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注射用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7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0.9%生理盐水200 ml+尤瑞克林0.15 PNA单位静脉滴注,1次/d,疗程10 d。治疗前,治疗后10 d和30d进行NI 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间治疗后10 d和30 d NI HS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注射用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近期效果及远期效果均较为明显,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注射用炎琥宁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234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许翠华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2):149-149
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的常见病多发病。90%以上由病毒感染引起。目前病毒感染尚无特效药。本院儿科近年来采用炎琥宁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探讨注射用生长抑素治疗急性胰腺炎(AP)的临床疗效。方法:75例AP患者根据入院时间先后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在AP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奥美拉唑40nag,iv,q12h;观察组40例在AP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注射用生长抑素6mg,以0.9%氯化钠注射液48ml,静脉微量泵24h维持滴注,速度为2ml·h^-1。7d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恢复时间和并发症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O%,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以及肠道恢复、腹痛腹胀缓解、血淀粉酶和尿淀粉酶等各项指标恢复正常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死亡患者。结论:急性胰腺炎患者采用生长抑素治疗有效率高,症状改善明显,缩短治疗时间,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丁胺卡那霉素临床协作组 《中国抗生素杂志》1982,(1)
本文汇总我国首用国产丁胺卡那霉素治疗120例急性化脓性感染性疾病,有效率为90.8%,显效以上92例(76.6%)。剂量成人每日800mg分两次肌注,(少数病人为600mg/日,个别为400mg/日)。儿童按10~15mg/kg/日计算,分二次肌注,疗程7~22日。痊愈64例(53.3%),显效28例(23.3%),好转17例(14.2%),无效11例(9.2%)。对泌尿道感染,败血症及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分别为97.3%、92.9%、及94.5%;化脓性全腹膜炎为88.9%,其它组织化脓性感染为84.7%;脓毒败血症,颅内化脓性感染和胆石症并发化脓性胆管炎的疗效分别为80.0%,75.0%和72.7%。革兰氏阴性细菌感染78例,有效率92.3%、革兰氏阳性球菌感染27例、有效率为88.9%。细菌敏试对庆大霉素耐药和/或临床用庆大霉素加其它抗生素治疗无效26例,经用此药后其有效率为88.5%,显效以上者为77.0%。治后肾功仅轻度改变者2例(1.7%),症状性听力下降1例(0.8%)。说明国产丁胺卡那霉素对急性化脓性感染疗效高,毒性反应较少,与国外文献报道相近。 相似文献
15.
通常临床上治疗猩红热多采用青霉素。直到目前,尚未见到有关麦迪霉素用于治疗猩红热的报道。1981年上半年,我们大胆试用口服麦迪霉素治疗猩红热7例,全部获得满意的效果,现报道于下: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进一步探索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发病规律,提高防治水平。方法统计分析2003年1月-2007年12月收住我科的381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收治病人数逐年增加,2007年为2003年的2.34倍。男女性别比为2.07∶1,女性发病年龄较男性晚10年。仍有近半数病人发病1天后才就诊,从而延误了最佳治疗时间。非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NSTEMI)发病率约为10%,接受溶栓治疗的病人147例,占38.58%,再通率约为60%。总病死率为11.25%,主要死亡原因为心源性休克。结论起病后尽快就医,尽快打通相关梗死动脉,能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8.
笔者近年采用穿琥宁注射液静脉滴注配合中医药辨证治疗急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30例,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注射用盐酸川芎嗪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注射用盐酸川芎嗪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方法 将10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对照组50例.治疗组给予常规治疗加注射用盐酸川芎嗪静脉点滴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加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全部患者于治疗14 d后,评估其临床疗效,另外于治疗前和治疗14 d后测定各项指标如血液流变学、血纤维蛋白原、血生化、血脂等.结果 治疗组治疗前后及两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参数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有非常明显改善(P<0.01).结论 注射用盐酸川芎嗪治疗脑梗死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20.
加替沙星注射液治疗急性细菌感染性疾病104例的Ⅱ期临床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加替沙星注射液对急性细菌感染病人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随机双盲对照试验。A组用加替沙星注射液2g·L-1,iv,gtt,bid;B组用左氧氟沙星注射液2g·L-1,iv,gtt,bid,疗程均为7~10d。结果:A组104人,治疗结束后7d痊愈率为90%,有效率为98.1%;B组105人痊愈率为87.6%,有效率为99.0%。在病原学方面,A组和B组的细菌清除率分别为92.7%和95.6%,结果基本相同。安全性检查结果表明,A组与B组用药前后的血液学及生化指标无明显影响,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7%,B组为3.8%,但无统计学意义(P=0.139)。结论:加替沙星注射液治疗由敏感病原体引起的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疗效与左氧氟沙星注射液相近,有明显的效果,不良反应较低,对病人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