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脱位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髋关节脱位原因,探讨防治方法。方法:自1986年6月-2001年10月,596例(632髋)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例中,共有19例发生早期脱位。分别对这19例早期脱位的发生情况、脱位时间、髋关节X线片、手术入路、假体类型、固定方式、髋关节肌力检查、原先的病情以及复位的方式等方面进行评估。结果:本组早期髋关节脱位发生率为3.0%(19/632髋),脱位多发生在术后1-6周,多因姿势不当、超范围活动引起。试行手法复位,16髋获得成功,X线检查,有7例假体位置不良,12例髋周软组织不平衡,髋部外展肌力乏力11例。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脱位由多种因素引起,假体位置不良、软组织张力低和外展肌力乏力是目前引起早期脱位主要原因,闭合复位对大多数早期病例能获得成功。良好的术前计划、精确的假体植入、充分的软组织修复有助于防止脱位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髋关节脱位原因,探讨防治方法. 方法自1986年6月~2001年10月,596例(632髋)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例中,共有19例发生早期脱位.分别对这19例早期脱位的发生情况、脱位时间、髋关节X线片、手术入路、假体类型、固定方式、髋关节肌力检查、原先的病情以及复位的方式等方面进行评估. 结果本组早期髋关节脱位发生率为3.0%(19/632髋),脱位多发生在术后1~6周,多因姿势不当、超范围活动引起.试行手法复位,16髋获得成功.X线检查,有7例假体位置不良, 12例髋周软组织不平衡,髋部外展肌力乏力11例. 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脱位由多种因素引起,假体位置不良、软组织张力低和外展肌力乏力是目前引起早期脱位主要原因.闭合复位对大多数早期病例能获得成功.良好的术前计划、精确地假体植入、充分的软组织修复有助于防止脱位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假脱位的原因和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科2007年1月~2010年11月83例病人的临床护理资料.结果 81例无并发症发生,1例术后5天脱位,及时手法复位成功,1例出院后1个月脱位,在麻醉后切开复位成功.结论 早期护理干预,可降低假体脱位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分析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常见的脱位失效的风险。方法利用光学运动捕捉系统对正常人群进行日常行为的下肢运动学测量,设计并开发可视化髋关节假体运动分析软件。利用该软件测量不同设计参数的髋关节假体的最大安全活动范围,分析臼杯假体和股骨柄假体的相对运动关系,判断假体的活动安全性。结果利用测量得到的人体行为运动学数据,通过软件对比天然髋关节的活动度与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活动范围,获得了髋关节假体脱位与人体行为运动的关系,并检测了植入假体的脱位风险。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高屈曲动作脱位风险较大,尤其是下蹲、下跪动作。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总结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后脱位的危险因素及防治策略。方法查阅近年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的相关文献,分析术后脱位的危险因素及目前的预防策略进展。总结对于反复脱位的病例采用的治疗方式。结果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患者因素、手术因素、假体设计、软组织张力等。防治措施包括辨别患者的风险因素,避免假体组件位置不良,注意髋部的软组织平衡,确保足够的股骨偏心距,恢复髋部的生物力学环境,最大化头、颈率,对于脱位高风险患者,使用限制性髋臼组件。结论针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高危因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可降低术后脱位的风险。一旦出现脱位,辨别髋关节不稳定的原因,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矫正,才能取得治疗的成功。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院外发生脱位的原因,常见原因包括:年老体弱患者无人监护意外受伤,日常生活中体位不正确,抱侥幸心理,过早负重行走,病人康复知识缺乏等,提出应认真做好术后健康宣教,出院指导,加强病人心理护理,提高病人自我保护意识,防止脱位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发了髋关节假体脱位分析软件.软件基于ADAMS/VIEW软件进行二次开发,能够可视化的构建三维参数化的髋关节假体模型,模型能够模拟假体的六种运动.应用此软件可以为病人更好的选择和植入假体,评估各种髋关节假体的安全活动范围,用来设计新的关节假体.  相似文献   

9.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hip,DDH)是一种常见的髋关节疾病,早期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大部分患者在20-40岁左右出现关节疼痛、活动障碍等症状,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最终需要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  相似文献   

10.
汤红伟  韩擎天 《医学信息》2010,23(18):3398-3398
典型的创伤性髋关节后脱位诊断并不困难,但有时由于临床症状不典型或合并其他外伤等原因,可能出现初诊时漏诊而延误治疗时机.从而增加了治疗的难度,并易引起股骨头坏死等并发症,给患者带来灾难性的结果。陆春等总结了下肢骨折合并同侧髋关节脱位12例,初诊漏诊率达50%以上”。黄耀添曾报道诊治600例股骨干骨折患者,其中合并髋关节脱位6例,全部漏诊。本文总结1993~2009年间初诊漏诊的髋关节后脱住病例6例,分析其漏诊原因,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IntroductionAfter a first-time total hip arthroplasty (THA) dislocation, a closed reduction followed by partial immobilization in an abduction brace is the recommended therapy. Despite modern abduction braces the success rate of conservative therapy is limited and evidence is scarce.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identify risk factors for failure of conservative treatment after THA dislocation.Material and methodsEighty-seven patients, with conservative treatment of a first-time dislocation of a primary or revision THA, were included in this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Success was defined as a stable THA for a minimum of 6 months. Re-dislocation, open reduction or revision was defined as failure. The following risk factors were analyzed: gender, age, body mass index (BMI), ASA (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 score, time of dislocation, head size, cup orientation, leg length, center of rotation and offset.ResultsSixty-seven percent of all patients experienced a re-dislocation, despite standardized conservative therapy. A BMI ≥ 25 kg/m2, early THA dislocation, and low cup anteversion were associated with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ly higher risk for re-dislocation. None of the other risk-factors achieve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A multifactorial risk-factor analysis was performed to assess whether a cup position outside of Lewinnek’s safe zone in combination with gender, BMI and time to dislocation showe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for re-dislocation. Both BMI ≥ 25 kg/m2 and early dislocation showed a statistically higher failure rate. Cup position and gender were not significant.ConclusionsBMI ≥ 25 kg/m2, early THA dislocation and low cup anteversion were identified as significant risk factors for failure of conservative treatment with an abduction brace for first-time THA dislocation.  相似文献   

12.
文题释义:全髋关节置换:是指将人工假体,包含股骨部分和髋臼部分,利用骨水泥和螺丝钉固定在正常的骨质上,以取代病变的关节,重建患者髋关节的正常功能,是一种较成熟可靠的治疗手段。脱位:指关节遭受外力作用,使构成关节的骨端关节面脱离正常位置,引起功能障碍。背景:全髋关节置换后假体脱位是关节外科面临的难题,随着关节外科手术技术的快速发展,术后假体脱位的问题愈发受到重视。国内外研究发现,在术前评估与规划、手术方式以及术后康复中均存在潜在因素导致术后假体脱位的发生,对于相关危险因素的认识越来越全面。目的:概述关于全髋关节置换后假体脱位危险因素的最新研究进展,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利用计算机检索CNKI、万方、PubMed及Embase数据库1970年1月至2019年9月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全髋关节置换术,假体,术后脱位,危险因素,total hip arthroplasty,prosthesis,postoperative dislocation,risk factors”。查阅相关文章,最终共纳入77篇文献进行结果分析。结果与结论:①导致全髋关节置换后假体脱位的危险因素包括不全面的术前评估与规划、不合理的手术方式以及不科学的术后康复;②全髋关节置换后假体脱位会严重影响手术效果,因此在术前、术中及术后的各个环节都应采取预防措施,避免脱位的发生。ORCID: 0000-0001-7346-2167(朱东明)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3.
背景:以往采用单纯的人工关节置换、截骨重建等治疗成人CrownⅣ型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效果都不是很满意。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置换联合髋臼造盖重建治疗成人CrownⅣ型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人工全髋置换联合髋臼造盖重建治疗23例成人CrownⅣ型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患者,其中男2例,女21例,年龄20-35岁,平均(24.26±3.56)岁。重建治疗后按Harrris髋关节功能标准评定术后疗效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与结论:2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60个月,平均(26.60±13.16)个月。采用SPSS19.0进行统计学比较后发现,手术前后髋关节功能Harrris评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1)。人工全髋置换联合髋臼造盖能重建髋关节正常结构,缓解疼痛,增加髋关节稳定性,是治疗成人CrownⅣ型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4.
人工髋关节脱位失效的生物力学分析与推理(附专家点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失效力学机理以及在术后各时间段引发脱位的具体原因,提出对临床中发生的脱位事件进行失效诊断的具体方法。方法通过建立脱位模型对脱位过程的生物力学机理进行研究,分析脱位失效与临床、产品设计和患者三方面因素的关系。结果提出脱位分析推理路线图,开发并验证专门用于脱位分析的软件工具。结论髋关节脱位失效临床案例分析表明,该人工髋关节脱位分析方法与工具能够帮助判断具体脱位事件的产生原因,确定假体设计、术中植入位置与脱位事件之间的关系。同时可在术前确定假体最佳植入位置并分析脱位发生的可能风险,对假体设计也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全髋关节置换术肢体不等长的原因和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不等长的原因及预防的方法。方法:2001年1月 ̄2003年12月30例全髋置换术的病人,男17例,女13例,通过术前拍摄高质量的骨盆X线片健侧下肢内旋15°,X线球管距离1m,用模板测量髋臼的旋转中心和偏心距,标志出需切除骨距位置。术中采用比较双侧膝关节是否等长来调节股骨颈的截骨距离和选取人工股骨头的颈长(双膝应平衡),来避免下肢的不等长。结果:1995年6月~2000年7月43例肢体不等长的原因有髋臼位置不良、股骨头的旋转中心的外移、股骨距过长或过短、髋关节屈曲内收挛缩。2001年1月 ̄2003年12月经术前模板测量术中的肢体测量后,肢体延长的只有5例,并且均在0.5 ̄0.7cm,不超过1cm。使下肢不等长的发生率大大降低。结论:通过术前的测量和术中对比双膝的长度,来决定股骨距的截骨平面和选取假体的颈长,从而使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不等长的发生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SuperPATH入路与常规入路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早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比较2015年11月~2016年10月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60例的临床资料,SuperPATH入路组、常规入路组各30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输血量;臼杯外展角、前倾角、术后24 h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术后6月Haris评分。结果与常规组相比,SuperPATH组切口较短、术后24 h VAS评分较低、术中出血量、输血量较少。两组的置换时间、髋臼角测量、术后6个月Harri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0.05)。结论 SuperPATH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切口小、疼痛轻、出血少,可快速康复。但SuperPATH入路存在安装假体难度相对较大,易致假体位置不佳等不足。  相似文献   

17.
应明 《医用生物力学》2006,21(2):159-162
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软组织平衡对术后髋关节功能有重要影响,而股骨柄假体的颈距是调节这一软组织平衡的主要手段。作者对有关颈距与外展肌力的关系、临床实际中增加颈距的方法以及增加颈距可能带来的益处等方面的最近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8.
婴幼儿发育性髋关节异常的超声波筛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超声波检查婴幼儿发育性髋关节异常(DDH)的发病率和超声波检查的重要性及应用范围。方法选择2008年10月~2009年8月婴幼儿4512例,其中男性2121例,女性2391例;年龄28天~6个月,平均年龄35d;9024个髋关节。予以出生史、家族史、其他畸形等危险因素调查。采用高频线阵探头按Graf方法进行检查及评估分析,于出生1个月做髋关节超声波检查,测α、β值;对于50°〈α〈60°的婴幼儿,于第4个月再次做患侧髋关节超声波检查,50°〈α〈60°仍然无改变的,定义为Ⅱb型髋。其中Ⅱb型、Ⅱc型、Ⅱd型、Ⅲ型(脱位髋)及Ⅳ型(脱位髋)髋均称为DDH髋。结果Ⅰ型髋占80.20%;Ⅱ型者19.28%,其中Ⅱa型髋占9.87%,Ⅱb型6.84%、Ⅱc型1.73%、Ⅱd型0.84%;Ⅲ型和Ⅳ型髋共占0.52%,其中出生1个月检查50°〈α〈60°的髋关节在发育中有变化,α在出生第4个月前后测量有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出生1个月检查的Ⅱc型、Ⅱd型、Ⅲ型和Ⅳ型髋(家庭中均无家族病史)及第4个月复查50°〈α〈60°的Ⅱb型髋,皆认为患有DDH,占9.92%。结论髋关节超声波筛查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诊断方法,能够准确地对髋关节进行定性、定量评估,3个月后进行髋关节超声波检查的准确率会增高,假阳性率也会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股骨大转子长斜形截骨在治疗成人高脱位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evelopmental dislocation of hip DDH)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实验组:选取2012年2月至2015年2月本院收治的11例高脱位DDH患者的临床资料,11例患者均采用全髋人工关节假体置换联合股骨大转子长斜形截骨钢丝内固定术。其中,男3例,女8例。年龄45~72岁,平均56.5岁,术后末次随访體关节功能按改良Merle d'Aubingne-Postel评分系统评估。对照组:通过医院病历管理平台获得自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本院采用全髋人工关节假体置换联合股骨大转子下横形截骨术治疗1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最后电话得到随访的有12例,获取病历数据得知12例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出血量等相关数据。将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11例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5.8个月。平均手术时间(120.05±32.50) min,术中出血量(270.15±72.50) mL,末次随访髋关节功能按改良Merle d'Aubingne-Postel评分系统来评估:优7例,良3例,可1例,差0例,优良率90.91%。无1例发生坐骨神经损伤。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160.08±95.50) min,术中出血量(380.02±75.70) mL,优良率91.67%。有1例坐骨神经损伤,末次随访时已恢复。两组病例治疗效果的优良率通过χ~2检验,P0.05。手术时间及出血量通过t检验,p0.05。结论采用股骨大转子长斜形截骨能够获得与转子下横形截骨相同的临床效果,但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术中手术创伤减小、手术操作难度降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治疗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的手术方法。方法 2004年1月至2009年7月,对26例(26髋)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其中女25例,男1例,平均年龄48.7岁。按Crowe分型:Ⅰ型8例,Ⅱ型13例,Ⅲ型3例,Ⅳ型2例。采用Harris评分和X线检查评价疗效。结果随访6~72个月,平均36个月。Harris评分:术前平均49.6分(28~65分),术后平均87.4分(72~92分)。术后无坐骨神经麻痹、下肢深静脉栓塞、切口感染和人工关节脱位等并发症,X线显示假体位置良好,所有病例髋臼均为真臼重建,未见无菌性松动和假体下沉等征象。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是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