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低位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腹腔镜辅助低位直肠癌根治术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平均手术时间90m in,术后住院8~12d,术中失血<100m l,术后疼痛轻,无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辅助低位直肠癌根治术具有患者创伤小,显露好,操作方便,不影响肿瘤根治等优点,宜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低位直肠癌患者在新辅助治疗后行腹腔镜手术的安全性、可行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新辅助治疗后行腹腔镜手术的中低位直肠癌患者(观察组)与同期48例单纯腹腔镜手术(对照组)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恢复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两组患者术前条件具有可比性,两组均无手术相关死亡患者。观察组淋巴结清除数明显低于对照组(8.3 vs. 15.2,P<0.01),其余手术相关指标、术后恢复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在行新辅助治疗后的中低位直肠癌患者中应用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通过复习近年国际上针对腹腔镜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直肠癌手术的文献报道,特别是中低位直肠癌手术的随机和非对随机对照试验,讨论当前腹腔镜直肠癌手术的研究现状。虽然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已被证实安全可行,且与传统开腹手术有相同的肿瘤学疗效,但目前为止,关于腹腔镜直肠癌手术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有限。当前,开腹手术仍是直肠癌外科治疗的标准术式。近年来。机器人手术在其他外科领域被成功应用,但在直肠癌手术中正处于探究阶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的护理方法及配合特点.方法:20例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观察术前患者准备情况、手术是否顺利进行及术后生活质量.结果:2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生活质量较好.结论:术前精心的护理准备及术中娴熟的护理配合,能有效促进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顺利完成,有助于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下直肠癌根治术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3月至2010年10月我科51例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辅助下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51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150min,平均出血80mL,术后肠道功能平均恢复时间48h,平均住院9d;无围手术期死亡及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1~36个月,切口及Trocar处未见肿瘤种植转移。结论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创伤小、出血少、痛苦轻、并发症少、康复快,是治疗直肠癌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腹腔镜辅助直肠癌根治性手术的可行性。方法: 3例低位直肠癌患者在腹腔镜辅助下行直肠癌根治术,其中2例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Mile’s), 1例行直肠癌根治乙状结肠拖出吻合术(Park’s)。结果: 3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分别为180、150和190min。住院时间分别为12d、14d和17d。直肠系膜均完整切除,无输尿管及邻近脏器损伤。术后3~4d胃肠道功能恢复并进流质饮食。两端切缘及直肠系膜检查未见癌细胞。结论:腹腔镜辅助下直肠癌根治术是可行的,易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部无辅助切口完全腹腔镜下经肛门直肠外翻拖出式直肠癌根治术的手术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的低位/超低位直肠癌患者87例,其中22例患者采用最新的腹部无辅助切口完全腹腔镜下经肛门直肠外翻拖出式直肠癌根治术治疗(无辅助切口组)、采用传统腹腔镜手术方法治疗65例(传统组),对比两组的手术效果。数据分析采用SAS 10.0软件处理,围手术期指标采用均数±标准差(x珋±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总生存率、复发率、并发症率比较采用χ2检验;P值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无辅助切口组患者的手术出血量、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显著的低于传统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清扫淋巴结数目、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率、排便习惯改变率、2年生存率、2年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部无辅助切口完全腹腔镜下经肛门直肠外翻拖出式直肠癌根治术与传统腹腔镜手术的效果无差异,但是具有手术创伤更小、术后恢复更快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为比较低位直肠癌患者机器人辅助的(RAP)与腹腔镜下的(LAP)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的短期结果及手术质量,Park JS、Choi GS、Lim KH等对2007年12月至2009年6月期间的123例低位直肠癌患者进行了1∶2配对分析,其中41例接受机器人辅助的TME(RAP组),82例接受常规腹腔镜下TME(LAP组)。结果发现:2组术后开始常规饮食的时间、住院时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腹腔镜辅助下中低位直肠癌根治术的效果。方法随机将66例中低位直肠癌分为两组,各33例。治疗组采用腹腔镜辅助下直肠癌根治术,对照组采用开腹手术,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手术时间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淋巴结清扫数目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吻合口瘘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而切口感染、肠梗阻及大小便功能障碍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5年,两组局部复发率、生存率及远处转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中低位直肠癌根治术具有一定的临床优势,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机器人辅助单孔经膀胱入路前列腺癌根治术的手术护理配合经验。方法:选择7例行机器人辅助单孔经膀胱前列腺癌根治术的患者,对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和术后整理经验进行总结。结果:7例患者的手术均在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完成,无中转开放,平均手术时间为2.5h,术中平均出血量为50ml,平均住院天数为5d。术后未放置腹腔引流管,无护理相关并发症,所有患者拔管后尿控良好。医护人员做到有效沟通、团队协作,将优质护理贯穿于整个围术期;洗手护士、巡回护士分工合作,保障了手术患者的安全。结论:对行机器人辅助单孔经膀胱入路前列腺癌根治术的患者进行的手术期护理可以提高手术效率,降低手术风险,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1.
腹腔镜结肠镜诊治直肠癌合并结直肠息肉22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直肠癌合并结直肠息肉的发生率及腹腔镜结合结肠镜处理直肠癌合并结直肠息肉的方法。方法:回顾分析腹腔镜、结肠镜处理直肠癌合并结直肠息肉2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9例直肠癌患者结肠镜检查结直肠息肉检出率为24.10%,显著高于同期结肠镜检查结直肠息肉的总检出率12.19%(P<0.01)。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术前、术中行结肠镜息肉切除术14例;术前结肠镜下注射亚甲蓝标记或术中结肠镜引导下,腹腔镜行直肠癌根治术的同时行含息肉结肠部分切除术5例;直肠癌合并升结肠息肉恶变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同时行右半结肠切除术1例;息肉靠近直肠癌一并行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2例。结直肠息肉切除率为100%,无并发症发生。22例术后随访0.5~4年,2例死于肿瘤转移,20例存活,无肿瘤或息肉复发。结论:直肠癌患者合并结直肠息肉的发生率较高。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的术前或术中有必要行结肠镜检查,根据息肉情况选择结肠镜息肉切除或腹腔镜下息肉切除。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并分析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后吻合口出血的原因,并提出护理对策,回顾性分析和总结lO例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后吻合口出血的治疗方法和护理对策。10例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后吻合口出血的患者中,6例经保守治疗1~3d后出血停止;4例保守治疗无效,3例行经肛吻合口缝扎止血后出血停止;1例行腹腔镜下吻合口缝扎止血,横结肠双腔造口,出血症状消失。10例患者住院15~27d,无其他并发症。结果表明,做好生命体征监测、心理护理、引流管护理、腹部体征和肛门排出液的观察对预防和治疗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后吻合口出血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达芬奇机器人直肠癌根治术的学习曲线。方法回顾分析我院微创胃肠外科中心2010年3月~2012年5月完成的60例达芬奇机器人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资料,按手术先后顺序分成A、B、C3组,每组20例,比较各组机器人安装时间、手术时间、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结果A组机器人安装时间(66±6)min,显著长于B组(35±5)min和c组(32±4)min(q=27.365,P〈0.05;q=30.013,P〈0.05),B、C2组无统计学差异(q=2.648,P〉0.05)。3组手术时间无统计学差异(F=1.28,P=0.286),总手术时间差异(F=8.82,P=0.000)主要由于机器人安装时间差异,机器人直肠癌根治术学习曲线为20例。3组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于熟练掌握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外科医生,达芬奇机器人直肠癌根治术学习曲线约为20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31例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病例资料.结果 除1例中转开腹外,其余30例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其中右半结肠切除术8例、左半结肠切除术4例、乙状结肠切除术5例、直肠癌行直肠前切除术8例、Miles术6例.手术时间150~300 min(平均200 min)...  相似文献   

15.
Laparoscopic radical resection of rectal neoplasms is still under clinical research currently due to the following 2 reasons. Firstly, compared with open surgery, the longterm efficacy of laparoscopic surgery remains unclear; secondly, the pelvic autonomic nerves are difficult to be exposed and easy to be damaged during the surgery under laparoscope. Till present time, our department has completed 800 cases of laparoscopic radical resection of colorectal neoplasms, in which rectal neoplasms accounted for 70%. For most cases, the pelvic autonomic nerves have been exposed and protected properly. 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 skills to protect the pelvic autonomic nerves in the laparoscopic 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 used for the treatment of rectal neoplasms.  相似文献   

16.
探讨直肠癌根治术后局部复发的相关因素,为直肠癌治疗提供理论根据。回顾性分析346例直肠癌根治手术病例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比较各临床资料与复发的关系。结果显示,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48例(13.9%),其中合并远处转移复发29例(8.4%);多因素分析表明,肿瘤部位,输血与否,分化程度,病理类型,Dukes分期,CEA水平,有无淋巴转移和是否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与术后局部复发相关,而性别、年龄、手术方式、术后化疗与否等与术后局部复发无关。结果表明,术后局部复发与病理分期晚、分化程度低、肿瘤位置低及复查时CEA水平高、有淋巴转移和未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有关。为预防复发宜做好首次手术,对复发病例力争早发现并给予再次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以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辅助直肠癌根治术的学习曲线。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分析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通外科同一组医师2017-10-01至2019-06-30连续开展的53例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辅助直肠癌根治术病人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累积和(CUSUM)分析法及最佳拟合曲线分析该手术的学习曲线,通过对比各学习阶段病人的一般资料及短期临床结局验证学习曲线,并探究不同学习阶段对于病人临床疗效的影响。结果 学习曲线的最佳拟合方程在第23例时达到峰值,23例为跨越学习曲线所需要累积的最少手术例数,依据学习曲线图将其分为学习提高阶段和熟练掌握阶段。2个阶段病人仅手术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检出数目、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辅助直肠癌根治术学习曲线可分为学习提高、熟练掌握2个阶段;23例可能为跨越学习曲线所需要累积的最少手术例数。  相似文献   

18.
腹腔镜下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Tian W  Li R  Chen L  Xiao XP  Yang L 《中华外科杂志》2004,42(15):911-913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行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根治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38例直肠腺癌患者采用腹腔镜下联合应用超声刀循盆筋膜壁层和脏层的间隙行锐性游离全直肠系膜,切除一个不间断的直肠整体标本,并对全组病例随访2年余。结果 38例患者手术顺利,无中转开腹,术后排便、排气时间平均为32h,术后平均住院天数为7.5d。术后随访至今,38例患者均无腹部穿刺口种植,其中2例出现局部复发(1例伴肝转移)。38例患者均无排尿困难,6例患者有性功能减退。结论 腹腔镜下行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手术既能有效降低术后局部复发率和保护盆腔自主神经功能,又具有微创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直肠癌根治术后引流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应用引流的体会。方法 回顾性研究自1996年5月至2000年5月行直肠癌根治术的87例病例。结果 腹会阴联合切除术(APR)40例,术后会阴切口一期愈合37例(92.5%)、感染3例(7.5%)、出血1例、肠梗阻1例;低位前切除术(LAR)47例,术后贫腔感染1例、吻合口漏1例。结论 直肠癌根治术后引流的应用是减少局部并发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膀胱根治性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手术的护理配合流程,评估其临床意义。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93例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膀胱根治性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阐述机器人腹腔镜手术围手术期护理配合自身特点。根据开展手术的时间,分为早期组和后期组,比较两组机器人准备时间、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 结果93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腹,护理配合满意。早期组与后期组机器人准备时间[(50±10)min vs (30±5)min]和手术时间[(305±25)min vs (255±20)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出血量早期组略大于后期组[(110±20)ml vs (95±15)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未发生明显并发症。 结论娴熟的护理配合在机器人腹腔镜膀胱根治性切除术中具有较重要的意义,通过节省准备时间、优化机器布局、术中熟练配合等方面,最终使整个手术得以顺利、高效的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