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采用铜离子电化学治疗仪术中辅助治疗神经纤维瘤的有效性和临床意义;方法:2002年7月~2006年6月,对13例患者均采用铜离子电化学方法手术治疗神经纤维瘤,手术分步骤进行,先采用铜离子电化学治疗仪和不同长度直径的铜针作用于神经纤维瘤组织,然后瘤体周围缝线,最后切除肿瘤组织,皮瓣和植皮覆盖创面。结果:术中手术视野清楚,肿瘤切除大小约为10cm×13cm~20cm×35cm,重量约0.8~3.2kg,术中出血约为200ml~600ml,术中均未给予输血,术后皮瓣血运和皮片存活良好,创面10~14天愈合。随访3个月~35个月,平均10个月,全身情况良好,后期局部无瘤体复发。结论:采用铜离子电化学方法术中辅助治疗神经纤维瘤能明显减少术中出血,减少术中术后输血,减少患者的手术风险和治疗费用,可以作为手术治疗神经纤维瘤的首选辅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数字化技术在修复额眶部复杂骨质缺损中的实际应用.方法 对额眶部复杂骨质缺损的病例采用螺旋CT扫描取得缺损部位骨组织数据,在计算机上进行三维重建,得到数字化模型,通过机械工程快速成型技术得到实体模型,在计算机上对数字化模型进行术前测量、模拟手术,并计算求得修复体模型,选择合适的材料加工得到修复体后,通过实体模型的模拟手术进行验证和修改,术中植入受区.结果 本组患者12例,其中额眶颧骨折4例,眉弓缺损1例,陈旧性额眶颧骨折7例.术后额眶部形态满意,双侧眉弓对称.随访1~2年,1例发生术后1月感染,取出植人体,余均无植入体外露、变形及形态不满意.结论 采用数字化技术可以术前取样、计算机模拟手术、实体模型模拟手术,并术前预制修复体,降低了额眶部复杂骨质缺损的一期修复与重建手术难度,提高了手术的精确性.  相似文献   

3.
神经纤维瘤病(neurofibromatosis,NF)是由于神经嵴细胞分化异常而导致的多系统损害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常累及神经、肌肉、骨骼、内脏、皮肤等系统[1-2]。临床上主要以皮肤牛奶咖啡色斑、皮下多发性神经纤维瘤为主要特征,肿物较大时因重力作用而下垂可呈"囊袋"状。皮肤外表现可有橡皮病、骨骼畸形、中枢神经系统的肿瘤及相应压迫症状[3]。目前尚无有效方法能够预防或逆转NF的特征性病变,主要是对症治疗[4]。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DSA联合外科序贯治疗是否可以作为Ⅰ型神经纤维瘤伴巨大神经纤维瘤的重要治疗策略之一。方法:纳入2017年7月-2021年8月收治的11例神经纤维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肿瘤大多位于躯干及四肢,瘤体重量2.5~25 kg。全部患者术前备自体血,瘤体切除术前介入超选择栓塞瘤体滋养动脉及其分支,切除瘤体后将栓塞后的部分瘤体组织制备皮瓣及全厚皮片回植于继发创面。观察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1例患者中,9例在瘤体切除术后利用部分瘤体皮肤制备全厚皮片回植于组织缺损区域,2例制备皮瓣回植。其中1例患者回植后全厚皮片少部分坏死,经换药等保守治疗愈合可。随访至今,11例患者术后均无复发,术后肢体外形改善,恢复正常行走等组织功能。结论:超选择栓塞瘤体滋养动脉及其分支联合序贯疗法,在治疗NF-I合并巨大神经纤维瘤中术中失血量小,术后并发症少,患者恢复效果好,可作为该疾病的一种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数字骨科技术在髋臼骨折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及其疗效。方法对2009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13例髋臼骨折病人应用数字骨科技术,术前将薄层CT扫描数据导入Mimics软件,建立骨盆和股骨近端的三维模型。计算机辅助分析髋臼骨折情况和骨折移位程度,确定合适的手术入路,骨折复位方法、顺序和内固定方法,并在计算机上模拟骨折复位和内固定过程。制作骨盆的快速成型实物模型,据此预弯拟采用的内固定钢板。最后按照计算机辅助模拟的手术方案实施髋臼骨折手术。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1.8个月。骨折复位情况根据Matta影像学评分标准:解剖复位10例,复位满意3例;髋关节功能按照Harris评分标准:优9例,良2例,可2例。2例术后1年随访发现股骨头坏死,2例并发创伤性关节炎。结论计算机三维重建、计算机辅助分析和模拟髋臼骨折复位、内固定过程能提高手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在髋臼骨折手术治疗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手术切除联合射频消融治疗颜面部丛状神经纤维瘤的安全性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1日至2020年4月1日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烧伤整形科采用手术切除联合射频消融治疗的Ⅰ型神经纤维瘤病患儿资料。患儿均在全身麻醉下行瘤体部分切除联合射频消融治疗。术中利用发际线隐蔽切口逐步暴露瘤体, 将视野内可见的较大瘤体切除, 对于远处操作受限但能明确肉眼可见的瘤体直视下进行射频消融, 力求达到瘤体的无残留化。如术中探查发现瘤体侵及面神经、深筋膜下和眼眶内, 则放弃射频消融治疗。所使用射频机最大输出功率200 W, 电极前端裸露部分长度为3 cm, 射频机可以根据组织的阻抗在消融过程中自动调节功率, 输出最佳能量, 并在消融过程中实时监测周围组织的温度。远端瘤体可以采用B超定位, 针刺穿入, 射频针导入进行消融。估算术中出血量, 观察统计术后引流量、引流管放置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出院时及术后第1个月均进行1次面神经损伤评估。术后6个月采用患者和观察者瘢痕评估量表(POSAS)中的患者瘢痕评估量表(PSAS)进行瘢痕评估。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s表示, 采用描述性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  相似文献   

7.
刘岩  刘毅 《中国美容医学》2011,20(2):317-318
神经纤维瘤(neurofibroma,NF)是一种常见的良性肿瘤,常累及神经、肌肉、骨骼、器官和皮肤,生长速度较慢,但在青春期和妊娠期可出现阶段性生长加速[1]。皮肤神经纤维瘤可为单发或多发,主要分布于躯干、四肢和面部,在儿童期即可出现,青春期后进展明显[2]。皮肤神经纤维瘤如果生长迅速或过大,妨碍患者活动、影响美观,伴有疼痛或有明显压迫症状时,应行手术治疗。我科于2000~2010年先后收治6例皮肤巨大神经纤维瘤病患者,手术难度大,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后痊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近10年来数字化外科在临床医学各方面均有广泛应用,推动了外科手术向个体化、精准化发展。通过三维可视化技术对传统影像资料进行深度分析并转化为实时图像,使外科医师能全方位地直观病灶范围及与周围组织器官的位置关系,在预测肿瘤的可切除性、制定手术方案、手术入路、提高手术成功率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疑难甲状腺肿瘤手术涉及颈部、纵隔的重要血管、气管、食道等重要器官,手术风险及手术范围术前必须有效的评估。本文就数字化外科技术在疑难甲状腺肿瘤手术中的应用进行述评,结合疑难甲状腺手术的特点,分析应用数字化外科技术指导疑难甲状腺手术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罗霄  田莹  余波  肖艳  刘娟 《骨科》2018,9(6):484-487
目的 探讨3D打印技术辅助开展顶椎区精准置钉及矫形治疗营养不良型1型神经纤维瘤病(neurofibromatosis type 1, NF1)脊柱侧凸术中手术护士的配合作用。方法 2012年5月至2017年4月我院采用3D打印技术辅助开展顶椎区精准置钉及脊柱截骨矫形术治疗营养不良型NF1脊柱侧凸病人5例,其中男3例,女2例,年龄为11~20岁。均为明显的胸段锐性侧凸伴后凸,累及主胸段4~6个椎体。术前运用3D打印技术制定手术方案,术中3D打印技术辅助置钉及截骨(完全脱位病例行经后路全脊椎切除术)。手术护士术前配合医生进行手术模拟演练、特殊器械的准备、病人的访视,术中负责3D打印模型的管理及与术者的配合等。观察所有病人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前后侧凸和后凸角度及置钉数。结果 5例病人均顺利完成手术,无神经损伤加重病例,1例胸膜破裂放置胸管引流。手术时间为(5.20±0.95) h(4.2~6.6 h);术中出血量为(1 468±252) ml(1 200~1 800 ml)。侧凸Cobb角由术前的68.6°±15.2°改善至术后的33.1°±16.7°,后凸角由术前的53.5°±16.3°改善至术后的32.6°±16.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手术护士须从术前手术模拟演练开始全程参与,熟悉3D打印技术和术中模型使用技巧,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3D打印技术降低手术风险、减少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4,(24):2244-2247
慢性骨髓炎是骨科常见疾病,由于常有死骨和窦道形成,其治疗非常困难。骨组织工程的快速发展,为其治疗提供了新方法,快速成型(rapid prototyping,RP)技术是其中一种先进的制造技术,可以改变孔隙率和微孔的大小,从而适应不同组织工程材料的需要。本文就几种常见的快速成型技术在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Ⅰ型神经纤维瘤病(NF1)的手术治疗原则。方法 1998年5月至2006年8月,共收治NF1患者15例,分为局限型和巨大型两类,均行多学科计划性手术。结果每位患者手术1~5次,平均2.6次。15例病变4例近全切除、5例次全切除、6例部分切除,除暂时性面瘫2例,涎瘘、视力下降各1例外,其余未发生明显术后并发症。15例患者术后随访1.5~6.5年,4例近全切除者未发现残留病变明显再生长,其余11例发现残留病变有不同程度再生长,但目前均尚未引起新的功能和美观问题。结论 NF1是一种神经源性疾病,病变通常较难完全切除,而次全或部分切除又常导致残留病变再生长。我们建议进行多学科计划性手术治疗,对局限型病变力求近全切除,巨大型病变若不能近全切除,则以改善功能障碍和畸形为主。长期随访和术后定期影像学检查监控残留病变是必须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颅眶神经纤维瘤病致蝶骨翼发育不良的个性化手术治疗策略。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4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8例患者,总结影像学表现并分析手术方法和结果。本组病例的手术治疗方法包括(1)经颅额颞入路;(2)自前颅底向中颅底隧道式分离;(3)颞叶回纳技巧和术中对入眶神经复合体位置的判断。结果 8例患者术后突眼及眼球运动功能改善,搏动感消失,视力检查无明显变化。术后随访7~12个月,均无明显复发。结论颅眶神经纤维瘤病致蝶骨翼发育不良的手术治疗,由于眶上裂增宽及入眶神经血管复合体是否外移等问题,导致并不能完全依赖术前头部模型及导航模拟,但通过全面的术前评估、合理的手术计划、细致的术中操作和个性化的围术期管理,仍能取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快速成形技术在全耳再造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螺旋CT扫描获取患者健侧外耳影像数据,经Mimics软件转换成STL格式文件,建模后通过镜像技术应用于快速成形系统,构建患侧外耳三维模型,在二期法全耳再造中用于术中指导一期患侧小耳的自体肋软骨耳支架的雕刻及二期颅耳角的个性化重建。结果自2012年至今采用快速成形技术构建患侧小耳模型9例,重建外耳亚结构单位大于10个,颅耳角成形稳定。随访6~13个月,患者及家属满意。结论应用快速成形技术构建外耳三维模型,相对于传统二维胶片模型更为直观、立体,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本文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在严重手外伤治疗中,对皮瓣选择的指导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治疗的6例手外伤患者,创面均有肌腱和(或)骨外露,所有患者均行DSA检查,明确前臂和手的血供情况,包括桡动脉、尺动脉的走行及其穿支动脉、掌深弓掌浅弓的存在与否等。根据造影结果,综合评价血管损伤情况和邻近的软组织条件,并据此选择逆行前臂岛状皮瓣或远位游离皮瓣修复创面。结果 4例患者前臂及手掌部主干血管无损伤,选择逆行前臂轴型皮瓣修复。2例患者因前臂桡动脉断裂、掌深弓掌浅弓完整性缺失而选择游离轴型皮瓣修复创面,术后皮瓣均存活。结论 DSA造影可以清晰显示患侧前臂和手的血管网,发现可能存在的血管损伤,能有效地指导皮瓣的选择,提高皮瓣选择的合理性和皮瓣移植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Ⅰ型神经纤维瘤病(NF1)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可引起皮肤、骨骼、脏器等的损伤和功能障碍,治疗困难。本文主要对现有的NF1的各种治疗方法的适应证,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及今后可能的发展方向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口腔正畸教学中三维数字化的应用,对提升口腔正畸教学效率提供了技术保障。三维数字化教学对比常规教学更能满足国内正畸医疗所需。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从三维数字化分析软件、锥形束CT、数字化牙颌模型、三维颜面成像技术着手,可以在口腔正畸教学中全面提升教学质量,为口腔正畸教学提供可行性借鉴。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索数字化技术——3D打印导板在微创牙槽外科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2017年10月至2018年1月期间,选取6例颌骨内完全埋伏牙或囊肿患者,对患者颌骨行CT扫描,利用Mimics17.0软件对Dicom格式的CT数据进行三维重建,软件模拟手术,确定手术方案,制作辅助手术导板。运用3D打印导板辅助超声骨刀去骨,拔出埋伏牙或摘除囊肿。结果 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切口均位于完全埋伏牙或囊肿表面,有效减少了额外骨组织的损伤,无邻牙牙根及邻近神经血管的损伤,术后患者感觉良好。结论 数字化技术——3D打印导板能将术前设计的手术开窗位置、方向等准确无误地转移到患者口内,提供精确定位,并能辅助超声骨刀微创拔除完全埋伏牙或摘除囊肿,最大限度减少周围骨组织的损伤,符合现在牙槽外科精准、微创的理念,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韩婕 《医学美学美容》2024,33(7):195-198
随着科技发展,口内扫描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计算机辅助制造(CAD/CAM)技术等数字化 技术逐渐广泛应用于口腔医学,改变了传统口腔医学的治疗模式,可为患者提供舒适化、个性化治疗,符 合儿童口腔疾病诊治原则。但目前口腔医师对数字化技术在儿童口腔医学的临床应用了解甚少。本文对数 字化技术在儿童口腔医学中的临床检查和治疗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以期提高口腔医师对相关内容的了 解和认知,为推广数字化技术在儿童口腔医学的临床应用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9.
数字化骨科手术新方法的建立及其临床广泛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出独特的数字化骨科手术新方法 ,广泛应用于脊柱外科手术、骨关节创伤治疗、韧带重建修复、骨肿瘤切除重建、骨关节严重畸形矫正等骨科各分支领域,探讨数字化骨科手术的特点和临床效果,以期运用现代计算机辅助技术和图像分析处理技术提高骨科疾患诊治水平。方法按反求工程的基本原理,通过CT/MRI扫描获取患者骨骼的二维图像资料,采用计算机辅助三维重建技术建立骨关节解剖模型,将骨关节解剖模型输入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 assisted design,CAD)软件进行精确分析,进一步采用先进制造技术——快速成型(rapid prototyping,RP)技术制作骨关节原型并进行实物原型分析,而后将骨关节解剖模型输入计算机进行外科手术过程的设计和预演,合适内固定材料的选择以及基于CAD-RP技术外科手术辅助模板、个性化植入物的制作等,最后精确实施骨科手术。结果采用该方法治疗123例骨科疾患,在以下临床数字骨科学领域获得成熟经验:(1)计算机辅助骨关节畸形精确数字化矫形;(2)计算机辅助设计个性化假体:如全膝、全髋、半骨盆等;(3)计算机辅助前、后交叉韧带重建;(4)计算机辅助特殊疑难假体置换:如发育不良性髋脱位假体置换及翻修手术、髋臼发育不良并骨性关节炎全髋置换手术等;(5)计算机辅助特殊疑难骨折、关节内骨折以及陈旧性骨折的复位固定等;(6)骨肿瘤个性化切除的设计、结构与功能重建;(7)脊柱侧弯的个性化矫形设计与精确实施;(8)脊柱后凸的个性化矫形设计与精确实施;(9)计算机辅助齿状突骨折复位固定;(10)计算机辅助寰枢椎后路内固定的手术设计和精确置钉技术;(11)计算机辅助颈椎椎弓根的形态分析、测量与精确置钉技术。结论借助现代计算机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术者可以通过CAD、骨关节原型制作、计算机辅助手术设计和预演、个性化辅助手术模板及个性化骨缺损修复植入物制作等手段精确实施骨科手术,实现骨科手术的数字化、个性化和精确化,从而进一步提高手术安全性,改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0.
Pilon骨折快速成形模型在手术治疗中的指导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在Pilon骨折手术方案制定过程中快速成形(RP)骨折模型的指导作用。方法本组6例Pilon骨折进行了三维螺旋CT扫描,并制备出RP骨折模型,确定骨折类型(Redi-Allgower/AO分型),制定手术方案。结果通过对1:1等大RP骨折模型的分析,明确了骨折类型,在模型上进行了手术方案制定,并顺利完成了手术。结论制备的1:1等大Pi-lon骨折RP模型使骨折伤情更直观,由此制定的手术方案,有利于减少手术创伤、提高手术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