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肌无力危象48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症肌无力(MG)为抗体介导、神经肌肉接头处乙酰胆碱受体损伤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主要特点为骨骼肌无力和易疲劳。MG危象指急骤发生呼吸肌严重无力,出现呼吸麻痹,不能维持正常换气功能,如不及时抢救,可危及患者生命,是MG死亡的常见原因。本院重症肌无力专科采用中药鼻饲结合呼吸机辅助通气、肾上腺皮质激素等综合疗法治疗48例(52次危象)MG危象患者,取得较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李丽 《光明中医》2011,26(8):1690-1690
重症肌无力(MG)是神经-肌肉传递障碍的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若累及呼吸肌则出现呼吸困难,称为MG危象,是本病致死的主要原因[1]。我院脑病科自2006年9月至2009年9月共收治重症肌无力危象患者3例,在ICU经抢救成功后,转入我科时已行气管切开,经过我们的护理,患者痊愈。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重症肌无力危象是指呼吸肌、延髓肌的无力达到基本生命体征不能维持时的严重危象状态。一旦发生危象,患者即表现为严重的全身性无力和呼吸困难,病情危重,死亡率高,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呼吸是抢救重症肌无力危象的重要手段,做好呼吸道管理是抢救重症肌无力危象成功的关键,现将对其呼吸道管理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重症肌无力(MG)病情急骤发生变化,出现机体不能维持正常通气和吞咽功能的危急状态称重症肌无力危象(MGC)[1],如不及时抢救可危及生命,且该病是MG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中医学虽无该病病名记载,但据患者呼吸、吞咽困难、全身无力三大特点,归属于脾胃虚损,大气下陷病症。虚损,  相似文献   

5.
重症肌无力危象是指重症肌无力患者因某种原因突然发生严重呼吸困难,不能维持其换气功能,病情急剧恶化可危及生命。该危象有3种类型:肌无力危象、胆碱能危象和反拗性危象。反拗性危象极为少见,约占1%。本院1996-2Q06年共收治3例反拗性危象患者,经积极抢救和护理,1例自动出院,2例痊愈。现将急救与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赖玉兰 《内蒙古中医药》2011,30(10):153-154
目的:探讨重症肌无力危象的有效护理方法,提高其抢救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重症肌无力危象患者的护理措施及效果。结果:5例患者经积极救治痊愈出院。结论:危象发生时必须分秒必争进行抢救,尽快改善呼吸功能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重症肌无力危象的综合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重症肌无力危象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重症肌无力危象患者的综合护理措施及效果。结果综合护理有利于及时发现并发症和术后恢复。结论及时采取机械通气,改善缺氧症状,加强术后病情观察等综合护理,是挽救重症肌无力危象患者生命的关键,配合有效的个体化心理疏导可增加患者对治疗护理的依从性,减少住院日,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重症肌无力(MG)是一种神经、肌肉接头部位因乙酰胆碱受体减少而出现传递障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以受累骨骼肌容易疲劳或无力为特征,属祖国医学“痿证”、“睑痿”等范畴。当临床出现肌无力症状突然加重,引起呼吸肌无力或麻痹致严重呼吸困难,危及患者生命时称重症肌无力危象(MGC)。2009年9月我科收治1例重症肌无力危象的患儿,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和护理,患儿病情好转出院。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重症肌无力危象的临床特点和中西医结合抢救的疗效。方法:鼻饲饮食及重肌灵系列制剂,加强中医整体护理,及时建立呼吸通道,合理选用抗菌素,纠正酸碱失衡及电解质平衡紊乱,半量应用类固醇激素和抗胆碱酯酶药物,必要时加用丙种球蛋白冲击。结果:36例重症肌无力危象患者中抢救成功32例,4例放弃治疗。结论:重症肌无力危象发生时大多合并感染、酸碱度及电解质平衡紊乱,中西医结合抢救可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邓铁涛教授救治重症肌无力危象的方法与思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 1 999~ 2 0 0 3年 ,年近 88岁高龄的邓铁涛教授 ,仍亲临一线 ,先后参与抢救 2 1例重症肌无力危象患者 ,现将会诊时记录及有关资料整理如下。1 对危象的中医理论认识重症肌无力危象 ,通常是指患者在患病过程中由于病情加重或治疗不当 ,累及延髓所支配的呼吸和吞咽肌群 ,导致机体不能维持正常通气和吞咽功能的危急状态 ,临床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吞咽困难和全身无力。邓铁涛教授早于上世纪八十年代 ,就提出重症肌无力应属中医虚损病症 ,它有虚弱与损坏的双重含义 ,不同于一般的脾虚证 ,其实质是脾胃虚损。[1 ] 由于临床证候的复杂 ,邓铁…  相似文献   

11.
刘芳敏 《内蒙古中医药》2010,29(10):154-155
重症肌无力合并胸腺瘤病例特点为病情较重,发展快,术前术后易出现危象,围手术期死亡率较高,预后欠佳。据资料显示,术后有35.5%的病人出现了MG危象,主要见于Ⅱb和Ⅲ型病例。术后在院死亡率为6.6%。随访结果为33.9%病人的MG症状得以治愈;21.1%病人的MG症状得以改善;5.8%病人症状同术前;36.2%病人死亡于该病。术后对患者提供专业的护理对于治疗重症病例非常重要,这也是降低围手术期死亡率有效的有效措施之一。本文通过对重症肌无力合并胸腺瘤患者的临床护理的分析。探讨对此类病人的有效护理方式。病人住院期间,应通过准确判断其病情变化,积极主动加强预见护性理,并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  相似文献   

12.
<正> 重症肌无力危象包括肌无力危象、胆碱能危象和反拗危象,抢救护理是关键。现将我院收治的3例报告如下。 1 病例介绍 例1:男性,55岁,因双睑下垂、咀嚼无力10月余,加重伴呼吸困难2天入院。一周前有感冒发烧。查体:神清,呼吸困难,吞咽困难,双睑下垂,双眼球活动受  相似文献   

13.
刘友章  胡任飞 《辽宁中医杂志》2008,35(11):1637-1638
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是一种神经肌肉接头处传递障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特征是受累骨骼肌易疲劳,具有活动后加重、休息后减轻和晨轻暮重等特点^[1]。本病患者若突然出现症状加重,如呼吸肌无力、呼吸困难甚则危及生命的情况则称为MG危象,是临床常见的内科急重症之一,亦是MG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怎样通过有效的护理措施来预防重症肌无力危象的发生,以便指导临床护理工作,提高患者的治愈率。方法:对我院2007年1月到2009年1月收治的50例重症肌无力患者进行密切观察,总结护理经验。结果:本组50例重症肌无力患者中47例战胜肌无力,逐渐康复,3例患者出现术后危象,但经过积极的护理最后康复出院,无死亡病例。结论:密切观察重症肌无力患者的病情,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减少术后危象的发生,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陈凯佳  刘小斌  庞震苗 《新中医》2007,39(11):69-70
重症肌无力危象,通常是指重症肌无力患者由于病情加重或治疗不当,累及延髓所支配的呼吸和吞咽肌群,导致机体不能维持正常通气和吞咽功能,并危及患者生命的一种呼吸衰竭状态。临床主要表现为呼吸、吞咽困难和全身四肢无力。危象一旦发生,无法吞咽,脾胃化源断绝,不能供养五脏,使病情进一步恶化,呼吸困难乃至衰竭是患者致死原因。笔者运用邓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重症肌无力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重症肌无力患者的救治措施及效果。结果:本组抢救成功23例,1例死于肺部感染。结论:及时机械通气,改善缺氧症状,是挽救重症肌无力患者生命的关键,有效护理可加快康复。  相似文献   

17.
姜超  刘萍  梁燕 《中国中医急症》2012,21(3):365-366,382
重症肌无力(MG)是一累及神经肌肉接头处突触后膜上乙酰胆碱受体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并发症多、病死率较高,目前西医治疗只可暂时缓解临床症状,不能根治,且副作用较大、不能长期使用;中医药治疗对于病情稳定、轻型MG患者疗效较好,但于重症或危象患者不可单用,对此,本文拟对中西医结合治疗MG进行探讨研究,以资为提高临床疗效提供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18.
<正>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上眼睑下垂常为首发症状,逐渐出现构音困难、进食呛咳、表情缺乏、吹气不能、抬头无力、四肢无力等,晨轻暮重、劳后加重,或肌肉萎缩,甚至因呼吸肌受累而致呼吸困难,发生"肌无力危象"。多年来,笔者用中医治疗重症肌无力疗效满意,探讨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了38例重症肌无力(MG)患者的临床免疫抑制疗法;讨论了如何提高MG患者的近期疗效和无期疗效,以及降低危象和死亡率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患者围术期护理方法及护理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于2008年3月-2013年5月收治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胸腺瘤切除患者58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28例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30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围术期精心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术后肌无力危象与肺部感染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肺部感染发生率与肌无力危象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围术期护理,可促使肌无力危象与呼吸道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下降,使患者住院时间大大缩短,能够有效减轻患者自身痛苦与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