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作者用免疫荧光技术证明小鼠造血干细胞具有某些特征的表面抗原。把相应的荧光抗体与抗原结合后通过激发荧光细胞分类器(Flourescence-activat-ed cell Sorter)来拣选富集小鼠骨髓造血干细胞。作者制备了家兔抗人脑、人抗人精细胞以及129小鼠抗小鼠 F_9胚胎血清,准备了小鼠抗 Ia 抗体,129小鼠预先免疫血清(Pre-immuno serum,)还用胃蛋白酶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是试图用兔抗小鼠胸腺细胞血清(以下简称ATS)抑制淋巴细胞的活力,从而抑制干细胞的增殖,并通过对淋巴细胞的抑制来降低造血干细胞辐射效应,为阐明淋巴细胞对造血干细胞增殖的调控作用的理论提供依据,为寻找防治急性放射损伤的新途径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造血干细胞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4  
造血系统是体内高度活跃和高度新陈代谢系统 ,造血干细胞的基本特征是具有自我维持和自我更新 ,即干细胞通过不对称性的有丝分裂 ,在不断产生大量祖细胞的同时 ,使自己不增殖也不分化 ,而造血祖细胞进一步的增殖与分化是补充和维持人体外周血细胞的基础。由造血干细胞到祖细胞再到外周血细胞的这种分化调节过程相当复杂 ,依赖于各种造血生长因子、造血基质细胞、细胞外基质等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与平衡 ,并涉及细胞的增殖分化、发育成熟、迁移定居、衰老凋亡和癌变等生命科学中的许多基本问题 ,这也是基础研究的主要热点。1 造血干细胞的表…  相似文献   

4.
早在50年代Glick发现鸡法氏囊功能后,发现淋巴细胞具有异质性,因此便探索其表面标志,淋巴细胞在其分化过程中表面标志有变化。不同种类的动物其表面标志也有差异,因此将免疫细胞表面有可供鉴别的特殊结构,统称为表面标志。基本上是膜蛋白,一般指表面抗原,表面免疫球蛋白和膜受体。 (一) 表面抗原淋巴细胞表面的许多膜蛋白都有特异的抗原决定簇,并可用相应的特异性抗体来检查,这种表面标志为表面抗原,可分为同种抗原,异种抗原,组织相容性抗原和分化抗原,从疾病发生学考虑还有肿瘤抗原。周种抗原:能刺激同种而基因型不同的个体内产生免疫应答的抗原,如人的血型抗原和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造血干细胞与主动脉-性腺-中肾(aorta—gonad—mesonephros,AGM)区来源的基质细胞联合移植对同基因骨髓移植(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BMT)小鼠BMT后骨髓造血的影响。方法建立同基因骨髓移植小鼠模型,随机分成4组:空白对照组、BMT组、BMT联合AGM基质细胞移植组(联合移植组)及川芎嗪组,另设正常组。分别于BMT后7、14、21和28d检测外周血细胞、骨髓单个核细胞(bone marrow mono—nuclear cells,BMMNC),3、7、10、14、21和28d检测骨髓组织学变化。结臬联合移植组骨髓单个核细胞较川芎嗪组恢复快,联合移植组及川芎嗪组外周血血细胞、骨髓单个核细胞、骨髓组织恢复均较单纯BMT组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BMT联合AGM基质细胞移植对骨髓移植造血重建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7.
免疫活性细胞是指能胜任免疫作用的淋巴细胞,它们能识别异物,并能通过增殖分化产生抗体或淋巴因子,从而发挥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细胞。由于单核-巨噬细胞系,白细胞(嗜中性、嗜酸性和嗜碱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和血小板等也参加免疫反应,因此,从广义上来讲,这些细胞也属于免疫活性细胞。 (一)起源免疫活性细胞多为血细胞,巨噬细胞虽不属血细胞,但它也发生于血源性细胞。因此,免疫细胞发生与血细胞发生过程是一致的,均来自造血干细胞。哺乳类的干细胞在胚胎早期主要来自卵黄囊的血岛,然后由胚肝、胚脾和骨髓产生(图1)。人类胚胎期造血分三期:早期在卵黄囊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探讨恶性血液病患者的移植前、后乙肝病毒 (HBV)感染对其造血干细胞移植 (HSCT)时植活效果的影响。方法 对我院 1 990年 1月— 2 0 0 1年 5月间 1 85例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中 ,有HBV感染的 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HBsAg阳性率、HBV感染流行率 (未包括单纯HBsAb阳性者)分别为 1 3 / 1 85 ( 7.0 2 %)、48/ 1 85 ( 2 5 .95 %)。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AHSCT)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Allo HSCT)中包括HBsAg( +)组和HBsAb( +)组在内的HBV感染组白细胞恢复到 1× 1 0 9/L所需的平均天数与对照组比较均无统计学的显著差异 (P >0 .0 5 ) ,乙肝病毒感染组白细胞恢复到 1× 1 0 9/L所需的平均天数为 ( 1 4 .5 4±5 .49)d。结论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不影响造血干细胞的植活时间  相似文献   

10.
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多能造血干细胞首先自我增殖,然后分化成为各系造血祖细胞如中性粒-巨噬细胞系祖细胞(CFU-GM)、红系造血祖细胞(CFU-E)、巨核系造血祖细胞(CFU-Meg)以及嗜酸粒系造血祖细胞(CFU-Eo)等,最后由各系造血祖细胞进一步分化为成熟的外周血细胞,从而维持外周血细胞数量的稳定,保证了血液系统正常生理功能的完成。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急性放射病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前后免疫功能的变化规律.方法 动态观察山东"10·21"辐射事故2例患者(分别为诊断极重度骨髓型和肠型急性放射病,于受照后7天分别进行了单倍体及HLA相合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移植前后淋巴细胞数、T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NK细胞、中性粒细胞数等的变化情况.结果 大剂量照射后免疫球蛋白呈下降趋势,移植后早期未观察到恢复趋势;照射后淋巴细胞数快速下降,移植后虽然有部分恢复,但仍然保持在较低水平(<0.5×109/L);照射后中性粒细胞有一过性升高,后迅速下降,移植后快速恢复;照射后NK细胞明显下降,移植后快速恢复,并基本保持在明显高于正常的水平.照射后早期CD4/CD8比值有一过性升高,后迅速下降,移植后有逐渐升高趋势,但未恢复正常.结论 大剂量照射后免疫球蛋白、淋巴细胞数、NK细胞数、CD4/CD8比值等总体呈下降趋势提示,照射后细胞及体液免疫功能均快速受损.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中性粒细胞数、NK细胞数等快速恢复,淋巴细胞数、CD4/CD8比值等有恢复趋势但恢复缓慢,免疫球蛋白未观察到恢复趋势,提示非特异性细胞免疫功能恢复快,但体液免疫功能及特异性细胞免疫功能恢复缓慢.  相似文献   

12.
简述了国内外刚刚开展的非清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NAST)的主要研究进展和研究方向。对NAST的概念、预处理方案、移植物抗宿主病预防、移植物抗白血病效应及临床应用等问题作了讨论和介绍。并提出NAST是对传统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理论和观念的发展及更新,为血液病、恶性肿瘤及免疫、遗传性疾病的治疗开辟了新路径。并建议加强对NAST有关问题的协作研究。  相似文献   

13.
黄晓军  许兰平 《武警医学》2006,17(8):563-566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是治疗血液系统恶性疾病和部分非恶性疾病的有效方法,有时甚至是惟一可以治愈该病的手段,在血液系统疾病的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过去由于供者来源所限,只有少部分患者从中受益,更多患者因为没有配型相合的同胞供者而失去了移植的机会。独生子女时代的来临使供者来源越趋困难。令人鼓舞的是,随着HSCT技术体系的不断完善,临床用于移植的造血干细胞来源呈现了多元化的局面。目前用于HSCT的造血干细胞主要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14.
本文观察了辐射所致造皿间质的损伤对致死剂量照射小鼠输注骨蔷后CFU-s增量的影响。结果说明,①股骨和脾遗血闻质受损时,CFU-s在其中的增长速率减浸.②给具有造血间质辐射功能损伤的小鼠输注阳700拉德照后1个月的小鼠骨髓细胞,股骨中CFU-s之增长明显慢于输注正常小鼠骨髓细胞的受体。说明700拉德照射一个月后CFU-s之增殖功能尚有缺陷。  相似文献   

15.
电离辐射作用于机体,可引起细胞分裂障碍和增殖力丧失。尤其是增殖旺盛的细胞更新系统,如造血器官、皮肤、粘膜上皮组织及生殖器官等更易受到损伤。半致死剂量照射后的机体,成为死亡原因的出血、感染等均来源于造血组织损伤。急性放射损伤最大的同题是造血障碍,其晚期效应最重要的问题是诱发粒细胞性白血病。因此,造血损伤的研究在放射病的诊断和治疗方面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6.
自70年代证实人类脐血(cordblood,CB)中含有比成人骨髓丰富的造血细胞及造血刺激因子,CB作为一种新的造血祖细胞来源已受到广泛重视。许多学者对此做了大量研究,现已从实验研究进入临床应用,用CB中的造血干细胞进行移植(CBSCT),并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本文研究了在体内外照射条件下小鼠骨髓多向性造血干细胞(CFU-S)和粒系定向干细胞(CFU-C)的辐射敏感性。它们的D(?)值分别为103.4拉德和173.7拉德,反映了CFU-S和CFU-C是两类在性质上不全相同的干细胞群。在目前尚未建立起除啮齿类动物以外的多向性造血干细胞测定技术的情况下,我们应用体外琼脂培养技术,比较了在体外照射条件下狗与小鼠骨髓CFU-C的辐射敏感性,它们的D_0值分别为58.6拉德和190.2拉德,反映了两者在辐射敏感性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为阐明不同种属动物的不同辐射耐受性提供了一个根据。联系到AET具有降低造血干细胞辐射敏感性以及提高动物的辐射耐受性的事实,进一步论证了在造血型放射病的发生和发展中,造血干细胞的损伤和修复是起着重要作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