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观察糖康对30w链脲佐菌素(STZ)糖尿病模型大鼠血糖及胰岛病理结构变化的影响。方法:一次性腹腔注射60mg/kg STZ,复制糖尿病大鼠模型,检测造模前、造模后7d及造模30w后血糖变化,亮绿-橙黄G染色法观察造模30w后胰尾部胰岛细胞的变化,同时观察益气健脾活血法中药对糖尿病大鼠的防治作用。结果:造模前中药组、模型组和正常组血糖均在正常范围内,3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1);造模后第7天和第30w模型组和中药组血糖水平与造模前比较均显著升高(P<0.01);造模后第7天,模型组和中药组间血糖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造模后第30w中药组血糖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30w后模型组胰岛细胞损伤严重,而中药可防治胰岛细胞损伤。结论:糖康治疗糖尿病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防治STZ对胰岛细胞的损伤,促进胰岛功能恢复,从而降低血糖,防止高血糖所启动的病变。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中药复方糖络宁对糖尿病大鼠坐骨神经山梨醇含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链脲佐菌素诱导糖尿病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西药组、糖络宁高剂量组、糖络宁中剂量组、糖络宁低剂量组给药,共给药12周,给药结束后,观察糖络宁对大鼠坐骨神经山梨醇的影响.结果 与正常组大鼠比较,所有糖尿病组大鼠坐骨神经组织的山梨醇含量均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糖尿病阴证大鼠创面模型的制备方法。方法:雄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正常创面组、糖尿病创面组和糖尿病阴证创面组。除正常创面组外,其余两组大鼠采用2 mL高脂乳剂灌胃14 d,予以一次性腹腔注射50 mg/kg STZ-柠檬酸钠混合液,糖尿病阴证创面组大鼠按2 mg/(kg·d)肌内注射氢化可的松;同时正常创面组灌胃饮用水,腹腔注射生理盐水。7 d后3组大鼠均进行创面手术,观察大鼠一般情况,进行OGTT试验,观察胰腺组织形态以及创面愈合率。结果:糖尿病阴证创面组造模成功率91.7%;与正常创面组比较,糖尿病创面组与糖尿病阴证创面组大鼠血糖明显升高(P <0.05),且存在胰岛素抵抗;脏器指数显示,糖尿病阴证创面组较其余两组降低(P <0.05);胰腺HE染色表明,正常创面组大鼠胰腺组织肥厚,胰岛完整,而糖尿病创面组与糖尿病阴证创面组胰岛边界模糊,β细胞消融。创面形态方面,糖尿病阴证创面组相较于正常创面组和糖尿病创面组的愈合率较低(P <0.01),HE染色可见糖尿病阴证创面组全层皮肤较前两组薄,表皮生长不平整,炎细胞浸润,细胞排列紊乱。结论:给予SD大鼠2 m...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两种糖尿病肾病(DN)大鼠模型建立方法,并对相关指标进行比较。方法:采用单纯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及单侧肾摘除合并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两种方法,分别将Wister大鼠造成糖尿病肾病模型,然后比较分析两种模型体重、空腹血糖、超氧化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肌酐(Cre)、尿素氮(BUN)等指标的差异。结果:STL组和单肾加STL组在实验过程中体重基本保持在下降后的体重范围;空腹血糖一直处于稳定的、中度的高血糖状态;造模成功4w和8w时Cre、BUN与同期对照组大鼠比较均显著升高(P〈0.01),但两种方法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两种方法均可造成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单纯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操作简便。  相似文献   

5.
STZ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的剂量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链脲佐菌素(streptozocin,STZ)腹腔注射建立2型糖尿病(T2DM)大鼠模型的最佳注射剂量。方法:4周龄SPF级雄性SD大鼠高糖高脂饲料喂养4周,分别按30mg/kg、40mg/kg、50mg/kg体重剂量腹腔注射STZ建立T2DM大鼠模型,观察成模大鼠各阶段体重、食量、饮水量、尿量变化;检测空腹血糖(FBG)、胰岛素(FINS)、血脂,比较各组大鼠模型稳定性。结果:40mg/kg剂量组大鼠的成模率最高(73.3%),成模大鼠具有胰岛素抵抗、高血糖、高胰岛素血症和血脂紊乱的T2DM临床特征,高血糖持续时间最长、最稳定(到实验结束模型稳定至少28d)。30mg/kg剂量组大鼠成模率只有40%,成模大鼠于实验结束血糖水平已基本恢复正常,50mg/kg剂量组成模大鼠倾向于1型糖尿病。结论:短期高糖高脂饮食联合STZ腹腔注射建立2型糖尿病SD大鼠模型的STZ最佳注射剂量为40mg/kg。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海昆肾喜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组织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60只大鼠随机分为2组,正常组10只,造模组50只。造模组采用空腹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造成糖尿病模型,模型组大鼠按55mg/kg,腹腔一次性注射链脲佐菌素,72h后血糖≥16.7mmol/L,尿糖≥4个 者为糖尿病造模成功。将造模成功的大鼠按血糖高低随机分组,分为模型组、厄贝沙坦组、海昆小剂量组和海昆大剂量组,给药12周。第4、8、12周末收集大鼠24小时尿量及检测尿蛋白量。12周末处死大鼠,取血并分离血清检测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和甘油三酯(TG)等,采用HE、Mallory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改变,并应用免疫组化检测肾组织CTGF蛋白的表达。结果:海昆肾喜能够降低糖尿病大鼠的蛋白尿,增加体质量,降低Scr和BUN,改善肾功能,调节TG,改善脂代谢紊乱,海昆肾喜能够明显减轻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组织病理损害,并且能够降低糖尿病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肾间质细胞内的CTGF在细胞浆内的表达(P<0.01)。结论:海昆肾喜可能抑制CTGF蛋白的过度表达,进而减缓糖尿病肾病的病程进展。  相似文献   

7.
牛蒡子合剂防治糖尿病大鼠肾脏损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牛蒡子、五味子组成的牛蒡子合荆对糖尿病大鼠肾脏损害的防治作用。方法:将SD大鼠以链脲佐菌素诱导制作糖尿病模型,设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药物(苯那普利)治疗组、牛蒡子合剂大剂量治疗组及小剂量治疗组,4w后检测血糖、24h尿量、尿蛋白总量、尿白蛋白总量、血胆固醇及肾组织病理变化。结果:与模型对照组相比,苯那普利组及牛蒡子合剂大剂量治疗组各项指标均有改善,且两者疗效近似。牛蒡子小剂量组仅见尿白蛋白总量及毛细血管襻面密度有减少。结论:牛蒡子合荆具有防治糖尿病肾脏损害作用,其疗效与剂量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针刺抗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脂质过氧化损伤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观察针刺对糖尿病大鼠血糖以及肾脏,红细胞脂质过氧化物(LPO)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方法:以链脲佐菌素(STZ)糖尿病大鼠为模型。针刺胰俞、肾俞、三阴奖学金穴,检测空腹血糖,肾脏和红细胞LOP,SOD等指标。结果:糖尿病组肾脏和红细胞LPO含量提高,SOD活性下降,较正常对照组有显著差异。针刺后其LPO含量下降,SOD活性提高,较模型组有显著差异。结论:在链脲佐菌素糖尿病大鼠体内存在着脂质过氧化损伤。针灸具有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9.
单侧肾切除STZ诱导糖尿病肾病大鼠动物模型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目的探讨单侧肾切除STZ诱导大鼠糖尿病肾病(DN)造模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方法通过单侧肾切除并腹腔空腹给STZ以建立大鼠糖尿病肾病模型。术后1周给药,给药72h后检测血糖,同时观察糖尿病大鼠8周和12周肾脏病理切片和电镜片的变化。血糖达到16.7mmol/L为造模成功。结果经过4批实验,正确处理造模过程中注意事项,成功复制出糖尿病大鼠模型。8周和12周肾脏病理切片和电镜片均提示显著变化。结论按有关注意事项,可完成单侧肾切除STZ诱导大鼠DN造模。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高脂喂养联合低剂量链脲佐菌素(STZ)注射的SD大鼠2型糖尿病肾损伤模型的代谢特征及CD34的变化。方法4周龄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2组。正常对照组10只,普通饲料喂养;糖尿病模型组50只,高脂饲料喂养,即普通饲料中加入1O%猪油、10%葡萄糖、1%胆固醇、2%蛋黄粉、1%胆酸钠。喂养4周后尾静脉注射STZ(35mg/kg)。所有大鼠在STZ注射10d与30d时做灌胃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放免法测定血清胰岛素,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肾脏CD34的阳性表达。结果糖尿病肾损伤大鼠空腹血糖(FBG)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血糖值在注射完STZ后1~3个月比较稳定;24h尿蛋白从1个月后一直持续上升;空腹血清三酰甘油(TG)和游离脂肪酸(FFA)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尿素氮(BUN)、血肌酐(Cr)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在糖尿病肾损伤大鼠的肾脏中CD34出现高表达。结论高脂喂养联合低剂量STZ注射的糖尿病大鼠模型拟2型糖尿病肾病发生的主要病理生理过程,具有高血糖以及血脂异常和肾功能损伤等基本特征;肾损伤可能与CD34有关。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肾病是现代医学病名,为结节性肾小球硬化,中医可定名为"消渴病肾病",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与禀赋不足、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伤太过、肾元亏虚密切相关;病位主要在肺脾肾三脏,关乎心、肝、胃、三焦等脏器。临床益气养阴活血法为基本大法治疗疗效明显,实验研究表明益气养阴活血法并不是通过单一途径发挥疗效,而是通过多方面、多靶点、多途径综合作用于多个病理环节,从整体上改善和保护肾功能。目前对益气养阴活血复方研究众多,存在重复性研究、科研设计缺乏合理性、对照组设立欠缺合理性等问题,今后应多开展制剂及作用机制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温润通络方对糖尿病(DM)模型大鼠坐骨神经电生理及坐骨神经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的影响,探讨温润通络法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部分作用机理。方法:实验动物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温润通络方高、低剂量组、血府逐瘀汤组。采用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的方法建立大鼠DM模型,观察大鼠一般状态和坐骨神经形态功能变化,采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比色法和化学法测定醛糖还原酶(AR)活性、Na~+-K~+-ATP酶和山梨醇(SNS)的表达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坐骨神经及其周围组织VEGF、bFGF表达。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坐骨神经病变表现为神经纤维肿胀,鞘细胞减少,神经外膜毛细血管扩张充血,炎细胞浸润;模型组大鼠坐骨神经AR活性和SNS含量显著升高(P0.01),Na~+-K~+-ATP酶活性显著降低(P0.01);坐骨神经及其周围组织中VEGF、bFGF表达显著升高(P0.01);经药物治疗后,与模型组比较,温润通络方高剂量组大鼠坐骨神经AR活性和SNS含量显著降低(P0.01),Na~+-K~+-ATP酶活性升高(P0.01),各药物组坐骨神经组织VEGF、bFGF表达均降低(P0.01),各中药干预组中,温润通络方高剂量组降低最为显著。结论:温润通络方不仅降低DM大鼠坐骨神经AR和SNS含量、提高Na~+-K~+-ATP酶活性,还可促进坐骨神经及其周围组织中的VEGF、bFGF表达,说明温润通络法可通过加强对周围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而达到改善坐骨神经病变,治疗DPN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从辛开苦降法之源流、辛开苦降法治疗糖尿病胃轻瘫之机理、辛开苦降法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应用等方面论述了寒热温清并用,并以辛散之、苦以泄之辛开苦降法对糖尿病胃轻瘫的治疗。  相似文献   

14.
戴琼 《时珍国医国药》2007,18(3):679-682
目的介绍糖尿病足溃疡三级预防网的实验方法。方法联合多学科的力量,将198例糖尿病患者分为3组,分别给予足溃疡发生前期、发生期、发生后期教育、治疗、护理干预并予以定期的检查和随访,观察足溃疡干预前后发生率。结果自我护理知识和合理治疗与足溃疡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应尽早从缺血足开始干预。3组干预后血糖值均明显下降,以低危者最为显著,无1例发生足溃疡,高危者足溃疡发生率明显高于低中危者,但干预后显著下降。结论该方法重复性好,结果可靠,简便实用,注重糖尿病足溃疡早期教育、定期检查、合理治疗与护理各方面有机结合的重要性,可用于糖尿病足溃疡早期预防、控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正椎活血法治疗糖尿病性复视的临床疗效及定位定向顶提腧穴手法对颈内动脉、椎动脉的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糖尿病性复视患者35例,以正椎活血法为指导,采用自拟的定位定向顶提腧穴手法治疗,观察患眼偏斜度、颈内动脉、椎动脉血液流速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28 d后,35例患者人均偏斜度改善≥8度,治愈25例.定位定向顶提腧穴手法对颈内动脉、椎动脉血液动力学改善明显.结论:正椎活血法治疗糖尿病性复视疗效显著,定位定向顶提腧穴手法是一种治疗糖尿病性复视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从中医对糖尿病肾病病因病机的认识、辨证选方、单味中药、中成药及中医外治法5方面入手探讨益气通络法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研究进展,指出无论在理论研究还是临床研究和临床观察方面益气通络法治疗糖尿病肾病都取得了显著成果。  相似文献   

17.
张熙芮  柴可夫 《河南中医》2010,30(8):734-736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由于糖尿病日久,气血亏虚,络脉闭阻所致,故在治疗时采用运脾和络法以滋其气血生化之源和通其痰瘀阻滞之标,双向调节,相辅相成,并根据不同的证型和临床表现应用不同的治法,以达到辨证论治、对症治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健脾养阴化瘀祛痰法治疗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健脾养阴、化瘀祛痰之健脾通络汤,观察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4周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有效率为73.33%,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养阴化瘀祛痰法治疗糖尿病合并脑梗死,能明显减轻躯体不适症状,疗效稳定,安全可靠。文献引用:徐喜玲.健脾养阴化瘀祛痰法治疗糖尿病合并脑梗死临床研究[ J].中医学报,2014,29(11):1575-1576.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心脏病(Diabetic Cardiopathy DC)病名由Ledet于1979年首先提出,目前在内分泌界得到普遍公认。其包括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糖尿病性心肌病、微血管病变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所致的心率及心功能失常等。发病年龄轻,发展快,患病率与病死率高,极易发生心律失常、心衰和猝死,是糖尿病多种并发症中危害生命最严重的一种。  相似文献   

20.
温阳祛风活血法治疗早期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温阳祛风活血法治疗早期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纳入研究的11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51例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62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中药温阳祛风活血之剂。治疗3个月,观察两组的疗效及糖化血红蛋白(Hb A1c),血脂[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流变等指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8%。对照组有效率80.4%,两组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除Hb A1c外各指标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对照组HDL-C,血流变指标及踝壁脉搏传导速度(ba PWV)与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其余指标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各指标除Hb A1c外,其余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两组不良反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温阳祛风活血法治疗早期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