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行急诊PTCA+支架置入术的护理方法。方法通过积极的术前准备,良好的术中配合,加强术后的护理。结果 58人经右侧桡动脉径路穿刺成功,顺利完成PTCA+支架置入术,1例穿刺成功因桡动脉弯曲改穿股动脉。术后1例发生伤口渗血手臂局部肿胀。结论做好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严密观察,积极处理,对提高手术的成功率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25例颈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植入术患者的护理做出总结;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3月-2010年8月25例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5例颈内动脉狭窄患者共植入支架29枚,手术均成功,临床神经功能缺损明显改善,出现术后穿刺口血肿3例,3例病人在术后出现血压下降和心率减慢,脑血管痉挛2例,均及时发现并处理后治愈出院;结论:加强手术前后的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是介入治疗成功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高龄梗阻性黄疸患者经内镜胆管支架治疗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高龄梗阻性黄疸患者53例,经内镜行胆管支架置入术治疗.结果 53例均成功置入胆管支架,术后黄疸逐渐消退,肝功能各项指标明显下降.术后出现高淀粉酶血症5例,急性水肿型胰腺炎2例,并发胆管感染1例,均经药物治疗治愈;1例术后3个月发作急性胆管炎,再入院后经保守治疗治愈.结论 对于高龄梗阻性黄疸患者,胆管支架置入术治疗创伤小、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颈动脉次全闭塞患者行支架置入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2014年12月至2016年7月6例诊断为颈动脉次全闭塞并行支架置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例患者均成功接受颈动脉支架置入术,狭窄率由术前95%~99%降至术后的0~20%。术中均采用近端保护装置MO.MA,1例患者术中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症状,1例患者术后头部MRI示有新发脑梗死,患者术后均未出现神经功能缺损的临床症状。随访3个月,1例患者发生轻度再狭窄(狭窄率50%)。结论对颈动脉次全闭塞患者行支架置入术,技术上安全可行,采用近端保护装置可能有助于预防术中栓塞事件。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和探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脑动脉狭窄的临床护理问题.方法 回顾和分析34例症状性脑动脉狭窄患者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的术前、术中和术后护理工作.结果 34例症状性脑动脉狭窄患者行38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成功置入37枚支架.手术成功率97.37%;术中1例出现血管痉挛,1例出现造影剂过敏;术后2例手术穿刺点血肿,1例出现高灌注综合征,全部病例经治疗痊愈出院.结论 术前认真做好相关准备及心理护理,术中和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细致的护理是预防和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脑血管造影评估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脑供血动脉狭窄中的价值。方法对105例症状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进行术前全脑血管造影,对相关影像学信息进行全面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对136支狭窄血管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术后不同时期进行脑血管造影随访。结果70处血管狭窄恢复正常血管直径,54处残余狭窄〈20%,7处残余狭窄为50%~80%。5例因支架不能输送到位而放弃手术;术中血栓保护伞完全被封堵1例。患者术前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缓解。70例患者获得术后1~36个月的脑血管造影随访,颈动脉再狭窄2例,椎动脉起始部再狭窄6例,颅内动脉再狭窄6例。结论 术前充分评估脑血管造影结果并据此制定个体化治疗策略是保证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安全性的前提。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防治的初步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413例动脉粥样硬化性颈动脉狭窄患者经全脑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诊断后,均采用自膨式支架经股动脉入路行CAS治疗,术中及术后严密监控血压、心率、意识等生命体征,并采取综合措施防止并发症的发生。结果 413例患者中,CAS成功412例(99.8%)。CAS前狭窄率70%~95%,CAS后残余狭窄率为0~20%,患者脑缺血症状及体征均有明显改善。脑出血5例,治愈2例,死亡3例;CAS后3 d发生支架内血栓形成1例,经溶栓治疗后血管再通;支架内再狭窄2例,均行二次CAS治疗;消化道出血1例,对症治疗痊愈;股动脉穿刺处假性动脉瘤5例,经超声波引导定点压迫痊愈2例,瘤腔内注射凝血酶治愈3例;临时起搏器电极造成心室壁穿孔引起心包填塞1例,经紧急开胸手术修补治愈;低血压导致心内膜下心肌梗死2例,经适当升压症状缓解。结论 CAS微创安全有效,围手术期应采取综合措施预防CAS后并发症的发生,以确保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经桡动脉途径行颈动脉支架治疗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2011年2月至2011年12月邵逸夫医院心内科行颈动脉造影明确颈动脉狭窄≥70%患者12例通过桡动脉途径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探讨手术成功率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经桡动脉途径行颈动脉支架12例,左侧颈内动脉6例,右侧颈内动脉6例,均成功置入.平均手术时间(45 ± 11) min.1例术中出现TIA,2小时后恢复,2例术中出现血压、心率下降,予对症处理后,立即恢复,无桡动脉闭塞及前臂血肿等并发症.结论 经桡动脉途径行颈动脉支架治疗初步证明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经桡动脉行冠脉造影与支架置入术治疗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与效果,以便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将我院2011年4月~2013年4月接诊的经桡动脉行冠脉造影与支架置入术治疗患者231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他们的临床资料,总结临床护理方法与效果。结果本次研究231例患者皆顺利完成手术治疗,术中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患者,桡动脉穿刺成功率高达98.70%(228/231);术后出现并发症3例,包括1例急性心肌缺血、1例栓塞及1例桡动脉穿刺手部缺血,而并未出现心脏事件与桡动脉搏动消失等并发症;本组患者治疗与护理后血液流动学指标相较于治疗前皆有明显改善,对比差异性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术后住院时间均值为(8.4±1.2)天,皆痊愈出院。结论针对经桡动脉行冠脉造影与支架置入术治疗患者,做好心理护理与健康宣教,同时做好围手术期的护理,包括皮肤护理、术中观察,术中与术后并发症护理等,可以改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0.
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6例病人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的专科护理对策及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 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的6例患者,术前行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后行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术后即刻进入临床随访,随访时间为6个月,记录心脏事件发生次数。结果 6例冠心病患者有5例完成6个月随访,1例还在随访期,心脏事件发生次数均为零,6例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 加强专科护理使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更加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内镜下胆道塑料支架置入术治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后胆管良性狭窄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LC后出现胆管良性狭窄患者,经内镜下胆道塑料支架置入术治疗的结果。[结果]22例中2例因狭窄情况严重支架置入术未能成功,转开腹治疗;其余20例在内镜下行胆道塑料支架置入术中共治疗25例次,其中3例更换2次支架,1例更换3次支架。术后出现并发症4例次。并发症发生率为16%,其中胰淀粉酶一过性增高3例次,轻症胰腺炎1例次,经对症保守治疗均痊愈,无严重并发症。患者术后6个月症状完全缓解。[结论]内镜下胆道塑料支架置入术是治疗LC后胆管良性狭窄的安全、有效、经济便捷的介入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介入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6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行脑血管介入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0例,治疗前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评分量表(NIHSS)对患者神经功能进行评定,并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介入治疗均获成功,血管狭窄部位恢复正常血管直径和形态,残余狭窄率10%。2例患者颈动脉支架于球囊扩张后出现一过性心率减慢,7例患者使用保护伞收集到多枚淡黄色粥样硬化斑块,1例患者椎动脉起始部狭窄于手术中使用球扩支架后出现头晕、恶心、呕吐。患者术后NIHSS评分低于术前(P0.05)。结论充分做好术前、术中及术后准备工作,合理利用血管内支架介入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治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Wingspan支架置入术治疗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的近期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46例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采用经血管内Gateway球囊扩张成功后,再行Wingspan支架置入术,分析大脑中动脉M1段不同形态、Mori分型、狭窄程度手术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46例手术均获成功,平均管腔狭窄率从术前84.7%±6.9%降至术后21.2%±14.4%(P<0.05);术中出现并发症者3例,术后出现并发症者9例,M1段形态为S型、Mori C型及极重度狭窄患者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高,近期疗效差.结论 Wingspan支架置入治疗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有较好的安全性和近期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52例冠状动脉支架内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特点及介入治疗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支架内血栓形成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近6年我院心内科住院冠心病患者中52例发生冠状动脉支架术后支架内急性和亚急性血栓患者的临床及冠状动脉造影特点,并评价其治疗方法的疗效。结果2000年1月至2006年5月,我院共52例患者于冠心病的介入治疗术后发生支架内急性或亚急性血栓形成(发生率0.75%)。术后发生支架内血栓形成的时间为30min~20d,平均(3.6±4.2)d。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急性心肌梗死(AMI)、术前存在心功能不全、病变血管支数、前降支病变及B2/C型病变是支架内血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子。支架内血栓形成后多数患者出现典型的临床表现及心电图改变。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复查证实原支架内完全血栓性闭塞48例,原支架内新出现70%~95%狭窄伴血栓影像4例。经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47例患者治愈存活出院。5例患者抢救无效死亡(院内病死率9.6%)。结论支架内血栓形成多发生于AMI、术前存在心功能不全、多支血管病变、前降支病变及B2/C型复杂病变的患者。其发病时间主要在支架置入术后1周之内。急诊再次介入治疗是治疗支架内血栓形成的首选治疗方案,尽早实施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可增加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对60例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行主动脉腔内支架隔绝术的患者进行术前、术后病情的观察及护理。术前护理重点是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及时镇静止痛,有效降压及控制心率;术后重点要注意观察患者意识、血压、血流情况及尿量变化,及时发现手术并发症;同时术前、后加强患者身心护理及健康宣教。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经积极术前及术后观察及护理等处理后顺利出院。结论在术前对患者疼痛的准确评估及细致的观察,进行有效的止痛,尤其控制好血压,降低其心率,能为手术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很好的保障,术后予抗感染等积极的预防与生命体征的观察,以及手术前后心理护理,健康宣教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行介入护理的方法及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6年1月至2018年8月择期行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的367例患者临床资料,应用介入护理措施,统计患者手术成功率并观察术后并发症情况和恢复情况。结果 367例择期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患者在精心的介入护理下均顺利完成置入,无失败病例;随访期间所有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无突发性心脏疾病,恢复情况良好。结论择期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存在高风险和高难度,应用介入护理方法对患者术前、术中、术后全面护理能够有效保障手术成功率,同时能起到预防突发心脏病、减少并发症的作用,临床效果良好,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老年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颅外段与颅内动脉狭窄血管内成形术疗效.方法 选择老年脑血管病患者36例,其中颅内血管狭窄患者15例,颅外血管狭窄患者21例,患者给予手术治疗,术后随访3年,并行TCD及DSA评价、ASPECTS量表评分,对患者术后并发症进行评估.结果 本组36例老年患者全部支架放置成功,患者术后各项参考指标均显著改善,患者术后1个月、1年、3年的峰值流速、舒张末期流速、平均流速较术前减慢,而脉动指数较术前增高,与术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后ASPECTS评分中显示患者术后1个月、1年及术后3年的ASPECTS评分与术前对比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行支架治疗后,颅内支架组患者成功14例,失败1例,成功率93.3%.术后脑出血2例,血管痉挛1例,再闭塞2例,心率、血压下降1例.颅外支架组成功20例,失败1例,成功率95.2%.再闭塞1例,心率、血压下降5例.结论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可以很好地治疗老年症状性脑动脉狭窄,但相对来说技术要求较高,尤其是颅内血管支架成形术.相对于颅外血管支架成形术,颅内血管支架成形术术后并发症相对较多.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恶性胆管梗阻胆道内支架置入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措施,我们对87例恶性胆管梗阻患者,采用经皮肝穿途径胆道内支架置入术治疗。结果共置入4种类型金属内支架96枚,9例置入双向支架。术前血清总胆红素162.7~960.4μmol/L,术后83例降至18.3~53.6μmol/L。半年以上生存率77%(67/87),一年以上生存率47%(41/87)。总的技术操作成功率100%。因此经皮肝穿胆道内支架置入术治疗恶性胆管梗阻安全、有效,而采用正确的护理措施是保证手术成功和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野外复杂环境下在野战微创介入救治方舱(简称方舱)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护理方法。方法 2012年4月至9月在辽宁省岫岩县、凌源市两个地区医院在方舱内完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17例,均经桡动脉途径,其中男性11例,女性6例,年龄54~82(61.14±10.61)岁。总结术前、术中和术后的护理方法和对策。结果 9例冠状动脉造影患者术后24 h出院,5例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患者术后72 h出院,3例急诊手术患者1周后出院,术后局部伤口均无感染发生。结论在方舱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合理有效的护理方法促进手术成功。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总结44例颅外动脉狭窄患者支架置入(stent placement,SP)术后的疗效及其并发症,探讨其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44例患者(男28例,女16例,平均年龄68岁)因颅外动脉(颈内动脉颅外段、椎动脉、锁骨下动脉)狭窄〉70%者行sP治疗。术前术后行脑血管造影。术中术后给予抗凝抗血小板治疗。术后每3个月随诊。结果术后立即行脑血管造影,43例患者狭窄血管开通≥60%。1例患者右颈内动脉支架置入未成功,球囊扩张后狭窄血管开通〉50%。术后随诊3~42个月(平均随诊22个月),39例患者对临床疗效满意。2例发生脑梗死,其中1例术后10天再发大面积脑梗死,死亡;另1例术后1年发生脑梗死,为非支架脑血管狭窄所致。1例脑出血合并金葡菌感染病故,另2例病故与本手术无关。结论SP为脑血管严重狭窄者提供了新的、有前途的治疗手段,但有一定风险,术后应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