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原发性肝癌右心房心内膜转移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42岁,1995年4月CT发现肝右后叶肝癌。同年曾行2次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肿瘤缩小明显。1996年1月行肝右叶肿瘤局部切除术和手术切缘无水酒精注射,病理证实为肝细胞性肝癌,凝固性坏死明显。1997年CT随访发现手术切缘附近2个结节复发灶,再次行肝TACE术,复发肿瘤控制良好。 1999年 11月,患者在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胸闷、气急,内科对症治疗无效,症状加重,并逐渐出现四肢指端、唇部和头面部青紫,静息时不能好转。患者不能上二楼,需高枕入睡。查体:心前区无隆起,未触及震颤和…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肝癌 (PHC)伴门静脉癌栓 (PVTT)临床分期为Ⅲ期[1] ,预后差。近几年由于肝癌的诊治进展 ,临床生存期得到延长 ,探索PVTT的临床和病理特点及其诊治方法倍受关注。本文对PHC伴PVTT 35例进行临床分析。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收集 1996年 1月至 2 0 0 0年 11月我院住院的临床资料完整的PHC 110例。全部病例符合 1999年第四届全国肝癌学术会议修订诊断标准[1] 。其中并发PVTT 35例 (占 31 8% ) ,男 31例 ,女 4例 ,年龄 31~ 73岁 ,平均 4 8.8岁。PVTT部位 :门静脉左支癌栓 7例 ,右支癌栓 5例 ,左右支…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肝癌伴有门脉癌栓者因易发生肝内及远处转移,被认为是预后差的主要指标之一。近年来,随着对门脉癌栓发生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诊断技术和手术治疗理念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新药物的出现使晚期肝癌的生存期得到一定程度的延长。利用各种治疗手段对肝癌伴门静脉癌栓患者进行综合治疗是目前肝癌治疗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正我们诊治1例原发性肝癌合并下腔静脉和右心房瘤栓致肺栓塞患者,现报道如下。1病例摘要患者男性,54岁,农民。既往体健。因"活动后胸闷、气促5天"于2014年3月1日入院。查体:体温:36.9℃,脉搏:106次/分,呼吸25次/分,血压90/50 mmHg。神志不清,两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心音有力,心脏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外院腹部彩超示:肝左叶占位,  相似文献   

5.
门静脉癌栓是肝癌肝内广泛转移的根源,也是造成致命性上消化道大出血的原因。本12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并门静脉癌栓患,于B超引导下进行门脉介入治疗,取得满意疗效。12例门脉癌栓大小为0.8×1.0~4.6×1.6cm,分别注入无水乙醇1.0~5.0ml。治疗后1周~1个月复查B超.门脉癌栓完全消失(治愈)3例(25%);缩小>1/2(显效)1例(8.3%);缩小<1/2(有效)4例(33.3%);无变化(无效)1例(8.3%);未复查3例(25%).总有效率66.7%(8/12).该法安全简便,疗效满意,为中晚期肝癌的治疗开辟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肝癌常见的转移途径为肝内转移、血行转移、淋巴转移、种植转移,我科收治1例原发性肝癌并右肩部转移患者,较为少见,特总结报道。  相似文献   

7.
门静脉癌栓是肝癌肝内广泛转移的根源,也是造成致命性上消化道大出血的原因。本文12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并门静脉癌栓患者,于B超引导下进行门脉介入治疗,取得满意疗效。12例门脉癌栓大小为0.8×1.0~4.6×1.6cm,分别注入无水乙醇1.0~5.0ml。治疗后1周~1个月复查B超,门脉癌栓完全消失(治愈)3例(25%);缩小>1/2(显效)1例(8.3%);缩小<1/2(有效)4例(33.3%),无变化(无效)1例(8.3%);未复查3例(25%)。总有效率66.7%(8/12)。该法安全简便,疗效满意,为中晚期肝癌的治疗开辟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8.
患,男,40岁,广州市居民,病案号:212964。困意识障碍、上腹痛、纳差6天、发热1天于1996年6月16日入院。缘于1993年6月10日晚9时许在写字时突然昏倒在地,伴大小便失禁,无抽搐、呕吐、口吐白沫及大汗淋漓等。急渗送入市某大医院住院,拟诊为“颅内出血”,曾先后二次行“头颅CT及腰穿检查”,但均来见异常,予“脱水及输葡萄糖”等处理后,第二天神志恢复清楚,但开始出现上腹隐痛,为持续性,无放射痛,与饮食关系不大,伴腹胀,纳差。以后每日昏迷一次,昏迷时问长短不一,多在夜间发作,有时能自行转为清醒,输注葡萄糖效果尚可,6月15日开始出现发热,体温38.0℃左右,无畏寒、盗汗、咳嗽、胸闷,心慌及腹泻等。既往史;1990年4月曾患“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相似文献   

9.
2001年10月~2007年4月,我们对21例肝癌合并胆道癌栓患者均经手术治疗或综合治疗,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1992年 1月始 ,我院对合并门静脉癌栓的原发性肝癌患者 ,在传统手术基础上 ,再将切缘周边门静脉进一步局部切除 1~ 2 cm,术中经胃网膜右静脉注入丝裂霉素冲击化疗 ,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术前经 B超或 CT证实有门静脉癌栓的原发性肝癌患者 5 9例随机分为两组 :1对照组 ( 2 8例 ) :男 1 8例 ,女 1 0例 ;平均年龄 47岁 ;病程 3~ 6个月。肿瘤位于 段 4例 , 段 8例 , 段 3例 , 段 7例 , 段 6例 ,肿瘤直径 6~ 7cm2例 ,~ 8cm2 0例 ,~ 9cm6例。癌栓位于门静脉左支 1 2例 ,门静脉右支 1 6例。 2观察组 …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hepatic cell carcinoma,HCC)合并门静脉癌栓(portal vein tumor thrombus,PVTT)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收集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收治的66例HCC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治疗组和经导管动脉化疗检塞术(TACE)治疗组。联合治疗组采用TACE联合门静脉化疗(PVC)治疗,TACE治疗组采用单独TACE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半年后联合治疗组治疗的有效率和PVTT缩小率分别为72.73%和78.79%,显著高于TACE治疗组的63.64%和51.52%(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及半年、1年、2年生存率均较TACE治疗组高(P0.05)。1个月后联合治疗组的毒副反应发生率为36.36%,显著低于TACE治疗组的81.82%(P0.05)。治疗半年后联合治疗组和TACE治疗组的AFP分别为(425.36±113.32)IU/ml和(725.32±113.32)IU/ml(P0.05)。结论 TACE联合PVC治疗HCC合并PVTT可提高中、晚期HCC患者治疗的有效率,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还可降低抗癌药所产生的毒副反应和AFP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比较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相关原发性肝癌(HBV-PLC)伴门静脉癌栓(PVTT)患者及HBV-PLC伴PVTT发生远端转移患者的临床检测指标,寻找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值(N/L)与HBV-PLC伴PVTT发生远端转移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2012年1月~2015年6月初次确诊为HBV-PLC伴PVTT的患者245例(未转移组)及HBV-PLC伴PVTT发生远端转移的患者122例(转移组),采集患者的临床信息,将患者人口学特征及生化指标采用SPSS20.0进行描述性分析,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发生远端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未转移组与转移组比较,N/L≥1.787、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为其独立预测因素,转移组患者的N/L明显升高。[结论]N/L升高是HBV-PLC伴PVTT患者发生远端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可以作为HBV-PLC伴PVTT发生远端转移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3.
原发性肝癌容易发生肝内及远处转移,但肝癌颈静脉孔区转移罕见.我院收治肝癌颈静脉孔转移患者1例,现报告分析如下. 病例摘要 患者男性,63岁.因"右侧面瘫2月,伴咽痛、声嘶和饮水呛咳1月"于2011年4月14口入院.查体:右侧额纹消失,鼻唇沟变浅,右眼闭合正常,口角左侧偏斜,鼓腮时右侧口角漏气.右外耳道深部下壁明显膨隆,表面皮肤稍红、光滑,轻微触痛,右耳鼓膜未能窥及.双侧乳突区无压痛.左耳鼓膜未见穿孔.颅底CT检查示右侧颈静脉孔区可见软组织肿块影,边界不清,密度不均匀,其内可见片状低密度影,颈静脉孔扩大,约44×30mm大小.增强扫描见肿块明显不均匀强化,临近骨质浸蚀破坏,幕上脑实质未见异常密度改变或异常强化.右侧上颌窦粘膜增厚.右侧颈静脉孔区占位性病变,考虑为肿瘤,颈静脉球瘤可能性大(图1).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置入联合FOLFOX-4方案系统化疗治疗肝癌合并下腔静脉及右心房癌栓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血管内支架置入联合FOLFOX-4方案系统化疗治疗6例原发性肝癌并下腔静脉癌栓及右心房癌栓患者,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疗效,随访生存期.结果:6例患者均一次性成功置入血管支架,下腔静脉平均压力下降16mmH2O,患者下腔静脉梗阻症状均明显改善.6例患者均可客观评价化疗疗效,以右心房癌栓为靶病灶,PR5例,SD1例.4例患者血清AFP下降超过50%.至2011-10随访结束时,接受治疗患者仍存活2例,中位总存活时间(overall survival,OS)为8.2mo,中位肿瘤进展时间(tumor progression time,TTP)为5mo.全部患者未见因化疗不良反应终止化疗,其中骨髓抑制(白细胞减少,Ⅰ-Ⅱ度)3例,消化系反应(恶心、呕吐、纳差,Ⅰ-Ⅱ度)5例,神经毒性(神经感觉异常Ⅰ-Ⅱ度)1例,乏力3例,发热1例.结论:对于肝癌并下腔静脉及右心房癌栓患者,血管内支架置入能即刻改善下腔静脉梗阻症状,联合FOLFOX-4方案系统化疗,使生存期延长.  相似文献   

15.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 ,5 9岁 ,干部 ,于 2 0 0 1年 1月初开始咳嗽 ,咳少量白痰 ,痰中带血 ,口服四环素、氨茶碱 ,肌注庆大霉素后咳嗽稍有减轻 ,仍间断痰中带血。 3月 6日外院拍胸片发现“左上肺结核”,应用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及链霉素治疗 2个月无好转 ,并出现气短、活动后声音嘶哑 ,左颈部肿物 ,静滴先锋霉素V号 1个月无好转 ,且声音嘶哑加重 ,左颈部肿物进行性增大 ,仍有气短、咳嗽、痰中带血。既往患慢性支气管炎 37年 ,吸烟指数 6 0 0。查体 :T、P、R、Bp正常 ,慢性病容 ,左锁骨上窝可触及2 .5 cm× 1.5 cm淋巴结 1枚 ,质硬 ,无压…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性 ,83岁。因持续腹痛 17h于 2 0 0 2年 6月 9日急诊入院。查体示 :血压 90 / 6 0mmHg ,右上腹持续压痛 ,反跳痛。血红蛋白 6 7g/L ,红细胞 2 81× 10 12 /L。B超提示肝内低回声结节、腹腔积液。行腹腔穿刺抽出红色不凝液体 ,诊断为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分别于 2 0 0 2年 6月9日、7月 5日、10月 11日 3次行肝动脉栓塞化疗术。在此期间患者出现腰痛 ,X线检查及同位素扫描证实胸 12椎体肿瘤转移 ,并于同年 9月行椎体成型术。 10月起患者大便潜处处大小不等活动性溃疡 ,给予抑酸、保护胃黏膜药物治疗 ,同时间断输血 ,大便潜血转阴 ,但…  相似文献   

17.
<正>1 病例介绍患者,男,43岁,因“胸背部、左侧季肋区疼痛20余天”于2022年3月3日入我院。患者自诉因腰背部疼痛无法入睡,口服“阿片类”止痛药头晕严重,无法耐受,稀便6~7次/d。既往有“银屑病”病史多年。2022年3月4日实验室检查:甲胎蛋白(AFP)>120 000 ng/ml、HBV DNA 2.27×107 IU/ml、HBsAg 3 674.997 S/CO 、HBeAg 8.170 S/CO、AST 188.6 U/LALT 325 U/L。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肝癌致门静脉癌栓(PVTT)80例患者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及扩散加权成像(DWI)表现。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肝癌致PVTT患者80例,将其作为PVTT组,选取同期收治的单纯肝癌患者80例,作为无PVTT组。所有患者均于入院后接受常规MRI探查,并行DWI检查,测定两组肝癌病灶的ADC值,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ADC值对肝癌致门静脉癌栓的预测价值。测定PVTT组门静脉癌栓病灶的ADC值,利用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PVTT组患者肝癌病灶、癌栓病灶ADC值的相关性。分析PVTT组肝癌病灶、门静脉癌栓病灶的DWI、ADC表现。结果 PVTT组肝癌病灶的ADC值为(1.18±0.21)×10~(-3) mm~2/s,显著低于无PVTT组的(1.42±0.34)×10~(-3) mm~2/s(P0.05)。ADC值预测肝癌致PVTT的曲线下面积为0.648。PVTT组癌栓病灶的ADC值为(1.02±0.14)×10~(-3) mm~2/s,显著低于PVTT组肝癌病灶的(1.18±0.21)×10~(-3) mm~2/s(P0.05)。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提示PVTT组肝癌病灶与癌栓病灶的ADC值呈正相关(P0.05)。在80例肝癌致门静脉癌栓患者中,经MRI检出肝癌病灶92个,癌栓84支。经DWI提示在肝癌病灶中,高信号89个,低信号3个,经ADC提示高信号21个,低信号71个。经DWI提示在癌栓中,高信号80个,低信号4个,经ADC提示高信号20个,低信号64个。结论与单纯肝癌患者相比,肝癌致PVTT患者的肝癌病灶ADC值明显下降,其ADC值对PVTT发生风险有一定预测价值,且肝癌致PVTT患者的肝癌病灶、癌栓病灶ADC值有较强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输注联合经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延缓门静脉癌栓形成的可能性。方法 选择2010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44例,22例接受TACE联合CIK细胞输注治疗,另22例只接受TACE治疗。采用Ficoll两步分离法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经IFN-γ、抗CD3单克隆抗体和 IL-2诱导,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CD抗原表达鉴定CIK细胞培养成功,常规行TACE治疗,在TACE治疗半月后输注CIK细胞悬液3次,细胞总数为1.0×109。治疗前后行腹部CT检查,确定门静脉栓子形成情况。结果 治疗后1 m、3 m和6 m,联合组患者门静脉癌栓发生率分别为4.5%、13.6%和27.2%,而TACE组则分别为9.0%、45.5%和63.6%(P<0.05);在治疗3月时,联合组肿瘤大小为(4.77±1.27)cm,显著低于TACE组[(5.54±1.14)cm,P<0.05];在治疗3月时,联合组血清甲胎蛋白水平为(83.14±31.91) ng/ml,也显著低于TACE组[(139.24±98.76) ng/ml,P<0.05];两组肺部、颅脑和骨骼等远处转移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CIK细胞输注联合TACE可明显减缓原发性肝癌患者门静脉栓子形成的时间,改善肝功能,同时能有效控制肿瘤的生长及扩散。  相似文献   

20.
例1:女,71岁.于2007年12月因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住院,住院期间行腹部CT及彩色超声检查示:肝癌并有肝内多发性转移,门静脉栓塞及腹腔淋巴结肿大.诊断: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肝脏恶性肿瘤;脾功能亢进.给于抗感染及对症治疗,胆囊炎治愈,脾切除出院.2008年1月11日因乏力、纳差、腹胀并尿少1周入院.查体:体温36.5℃,脉搏80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50/72 mm Hg.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