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一组由急性心肌缺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包括急性心肌梗死(AMI)及不稳定型心绞痛(UA),AMI又分为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STEMI)和非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NSTAMI)。  相似文献   

2.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是一个疾病谱的统称,通常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斑块破裂、破损或出血、痉挛,导致血栓形成。完全或不完全堵塞冠状动脉的急性病变为病理基础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急性心肌梗死(AMI)或猝死。近年来的研究使人们对ACS从概念、病理生理机制到治疗策略的认识和理解不断深入,尤其随着循证医学的发展,为其治疗策略的逐步更新和完善提供了越来越充分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抗炎治疗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是冠心病的特殊疾病谱,是由不稳定的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激发血栓形成所致的急性心肌缺血综合征,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和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近年来的研究证实,ACS的发生与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无直接相关,而与斑块的不稳定及继发的血栓形成密切相关,而炎症是引起斑块不稳定和继发血栓形成决定性的因素之一。如何减少炎症在ACS发生时对易损斑块的不良影响,对ACS进行有效治疗,已成为临床医生和研究人员的重要研究目标。  相似文献   

4.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由于冠状动脉内粥样斑块的破裂、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引起冠状动脉不完全或完全阻塞所致,临床表现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和心源性猝死。因此ACS的治疗主要包括抗栓治疗(溶枪、抗凝、抗血小板)和介入治疗,其中抗凝治疗在ACS的治疗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溃,继发完全或不完全闭塞性血栓形成为病理基础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它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Q波型心肌梗死(QMI)和非Q波型心肌梗死(NQMI)及心源性猝死(CSD)。  相似文献   

6.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是近年来对冠心病深入研究后取得的重要进展。冠状动脉内不稳定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血栓形成或者痉挛可导致完全或不完全堵塞,使心肌发生缺血或不同程度坏死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即代表冠状动脉病变不同程度的一组疾病。临床表现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A)和急性心肌梗死(AMI)。  相似文献   

7.
急性冠脉综合征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s,ACS)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NSTEMI)、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和心源性猝死。其病理学基础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溃,继发完全或不完全闭塞性血栓形成,致使冠状动脉供血中断。  相似文献   

8.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是以冠状动脉粥样斑块不稳定为基本病理生理特点,以急性心肌缺血为共同特征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它有三种不同的表现形式:不稳定型心绞痛、无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和伴有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一组可危及生命的综合征,常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导致冠状动脉血流减少引起病变进一步发展,可导致急性心肌梗死。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扩张冠状动脉,抑制微血栓形成正确处理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关键。近期对不稳定型心绞痛应用地尔硫堇(合贝爽注射液)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一组由急性心肌缺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包括急性心肌梗死(AMI)、不稳定型心绞痛(UA),其中AMI又分为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STEMI)及非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NSTEMI).其病理基础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rupture)或糜烂(erosion),继发完全或不完全闭塞性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0.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当代新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不稳定型心绞痛(UA)、急性心肌梗死(AMI)、心源性猝死等急性冠状动脉事件的总称,其发病机制主要是因为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炎症反应导致斑块破裂,诱发血栓形成。ACS是发达国家人口死亡的主要原因,也是人们健康的超级杀手,在我国的发病率有逐步上升趋势,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近年来,随着对ACS的研究不断深入,临床概念、病理生理机制、治疗策略都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11.
一、制定共识的必要性 1.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和他汀类药物: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一组以急性心肌缺血为共同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和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ACS主要发生机制为易损斑块破裂或溃疡合并血栓形成和(或)血管痉挛,  相似文献   

12.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s,ACS)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急性心肌梗死(AMI)和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近来将AMI分为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和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研究历程系由冠脉局部易损斑块演变为易损病人的新概念。  相似文献   

13.
不稳定型心绞痛院前急救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稳定型心绞痛(UA)发病症状较重,UA是指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AMI)之间的一组临床心绞痛综合征。常继发AMI及猝死,是严重的具有潜在危险的疾病。院前急救、急诊干预治疗短期目标是抗心肌缺血,减轻劳力性心绞痛的发作及改善生活质量。减少再次发生心脏事件的风险,使患者获得最佳的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可溶性CD40配体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测定法对正常对照组4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42例和急性心肌梗死13例的外周血可溶性CD40配体进行检测。结果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血清可溶性CD40配体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急性心肌梗死组血清可溶性CD40配体又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的可溶性CD40配体增高亚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结论可溶性CD40配体升高可能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发生有关,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的标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可溶性CD40配体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测定法对正常对照组4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42例和急性心肌梗死13例的外周血可溶性CD40配体进行检测。结果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血清可溶性CD40配体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急性心肌梗死组血清可溶性CD40配体又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的可溶性CD40配体增高亚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结论可溶性CD40配体升高可能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发生有关,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的标志。  相似文献   

16.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是由于冠状动脉(冠脉)内不稳定性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引发冠脉内血栓形成,使血管腔部分或完全堵塞所产生的一组急性心肌缺血综合征,具有发病急、病情变化快及病死率高的特点。ACS向临床医师提出了严峻挑战:怎样从那些发生胸痛或胸部不适的患者中尽早识别出ACS并根据其危险程度作出相应的决策?为此,我们将ACS分为两大类:一是ST段抬高型ACS,也就是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AMI);二是非ST段抬高型ACS(NSTE-ACS),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和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NSTE-AMI)。  相似文献   

17.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是冠状动脉病变处于严重且不稳定状态的标志,临床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AP)和急性心肌梗死(AMI).冠状动脉内急性血栓的形成对ACS的发生发展起着关键作用,因此及早发现血栓形成对ACS的预防及诊治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中最为严重的临床类型,主要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和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其发生机制与冠状动脉内斑块糜烂及破裂、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清内脂素水平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关系。方法68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组20例和急性心肌梗死组48例,另取正常人20例为对照组;测定三组血清内脂素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及对照组血清内脂素水平分别为(43.06±2.41)、(39.66±4.11)、(21.09±5.23)ng/ml。三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检测血清内脂素水平有助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早期诊断;血清内脂素水平越高,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越严重。  相似文献   

20.
检测急性心肌梗死(AMI)、不稳定型心绞痛(UA)、稳定型心绞痛(SA)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纤维蛋白原定量(FIB),旨在预测近期发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危险性,并对血hs-CRP持续增高者采用氟伐他汀行干预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