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临床资料 病人女性,55岁,因突发上腹痛8天、胸闷伴喘憋5天于2002年8月1日入院。曾于外院诊为“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而入院,查体时有“心脏杂音”,超声心动图检查疑诊“室间隔穿孔”。3天后症状进行性加重,不能平卧,遂转入本院治疗。既往病史:高血压病40余年,平素血压控制不佳;糖尿病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 ( AMI)并发室间隔穿孔 ( VSP)防治措施。方法 对 5例 AMI合并 VSP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应用硝普钠、多巴胺等药物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 ( IABP)可使 AMI合并 VSP患者围手术期获得暂时血流动力学稳定。结论 对 6 0岁以上、首次发生、特别是前壁 AMI患者 1周内应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 ,防止 VSP的发生 ,一旦发生应立即应用内科药物和 IABP,适时进行手术矫正机械并发症和血运重建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室间隔穿孔(VSR)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并进行预后分析。方法:回顾性总结49例AMI并发VSR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治疗方法及预后。结果:AMI合并VSR患者中,VSR多位于前壁心尖及心尖附近;溶栓患者AMI~VSR时间间隔短于未溶栓患者;梗死部位以左前降支(LAD)36例(73.5%)为多;血清肌钙蛋白I(CnI)、C反应蛋白(CRP)(95.4±26.8)、N末端B型利钠肽原(N-BNP)(2389.8±982.7)μg/L均有明显升高;手术治疗30d及1年病死率均低于保守治疗。结论:AMI+VSR病死率高,手术治疗仍是确实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并发室间隔穿孔是急性心肌梗死(AMI)最严重的机械性并发症之一,病情凶险,死亡率高,一旦发生,往往迅速发生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而导致死亡.内科保守治疗效果极差,紧急外科手术有时成为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手段,但风险大,死亡率高.临床中对于AMI并发室间隔穿孔患者应尽早做出诊断,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显得至关重要.本文同顾性分析13例AMI合并室间隔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室间隔穿孔(VSP)的防治方法。方法对6例AMI合并VS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应用硝普钠、多巴胺等药物内科治疗仅可使AMI合并VSR患者获得暂时血流动力学稳定。结论对60岁以上、首次发生、特别是前壁AMI患者1周内应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尽可能实现再通治疗,防止VSR的发生,一旦发生应立即应用药物稳定病情,适时进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6.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间隔穿孔四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间隔穿孔四例张会琴,孟杰,陈宏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间隔穿孔为心肌梗死的严重并发症,预后不良。现就我院1991年以来收治的4例报道如下。一、临床资料例1男性,60岁,诊断急性下壁、正后壁心肌梗死于1991年5月14日入院。既往有高血压史...  相似文献   

7.
<正>1临床资料患者,男,65岁,2009年7月活动后突然出现胸骨后闷痛,持续约1h,诊为"急性心肌梗死"。2009-9-19出现全身无力、生活不能自理入院。既往无糖尿病及高脂血症病史、无烟酒嗜好。查体:脉搏85次/min,血压100/70mmHg,精神差,被动半卧位。口唇无发绀,颈静脉怒张,两肺底可闻及少量湿  相似文献   

8.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间隔穿孔四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例 1 患者女性 ,89岁。胸痛 12d ,呼吸困难 3d ,查体 :血压 12 0 / 80mmHg(1mmHg =0 133kPa) ,神清 ,半卧位 ,两下肺闻及湿音 ,心界略大 ,心率 10 0次 /分 ,律齐 ,心前区Ⅳ级收缩期杂音伴震颤 ,肝颈回流征阳性。心电图示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二维超声 (two dimensionalechocardiography ,2DE)示前间隔活动减弱 ,心尖段 0 4cm的回声缺失 ,左房增大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colordopplerflowimaging ,CDFI)示回声缺失处收缩期左向右分流。临床诊断为冠心病 ,急…  相似文献   

9.
室间隔穿孔是急性心肌梗死后严重并发症之一,约占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1%~2%.内科保守治疗效果差,一旦穿孔发生后往往迅速发生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而致死亡.手术治疗是公认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手术风险仍尚高,早期死亡率高,近期出现介入治疗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
1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66岁,因黑便1天,心前区疼痛3 h于2003年7月15日急诊入院.1天来,共解黑便4次,量约1 500ml,既往有高血压病史9年,长期服用复方降压平,有胃窦炎病史3年,无冠心病史.体检:血压125/80mm Hg(1 mm Hg=0.133 kPa),轻度贫血貌,心界不大,律齐,心率81次/min,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上腹部压之不适,肝脾肋下未及.大便常规示:柏油样便,潜血 ,血红蛋白69g/L,心电图示:V1~V5导联ST段呈弓背形抬高0.2~0.3 mV.急查肌钙蛋白T 2.0μg/L.临床诊断(1)上消化道出血(2)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即给予止血、保护胃黏膜及扩冠等治疗.  相似文献   

11.
病例:患者,女,68岁,因胸痛3天呕吐一次入院。胸痛的部位为从咽喉至剑下。曾在我院消化科就诊,拟诊返流性食管炎,慢性胃炎。给予治酸、保护胃粘膜等治疗无效。心电图示:急性心肌梗死。后转入我科,检查:T 35.8℃,P 100次/分,BP 100mmHg/55mmHg,半卧位,口唇无紫绀,颈静脉无怒张,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罗音。心界不大,胸骨左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总结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间隔穿孔(AMI-VSR)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12年1月—2021年8月收治的AMI-VSR患者65例,描述其基线资料特征、穿孔性质和治疗情况;进行电话随访,收集其预后情况。并对以上指标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65例AMI-VSR患者,继发于前壁心肌梗死患者55例(84.6%),其AMI-VSR时间为0.25~15.00d[(3.9±3.4)d];其中院内死亡40例(61.5%),出院后1年内死亡11例(16.9%),好转出院并且存活至今11例(16.9%),失访3例(4.6%)。其中手术治疗6例,院内死亡0例,出院后1年内死亡0例,全部6例患者存活至今。接受外科手术或介入治疗患者院内死亡率以及出院后1年内死亡率显著低于保守治疗患者(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AMI患者的TIMI评分≥7分是AMI-VSR患者院内以及出院后1年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OR=30.034,95%CI1.65~546.70,P<0.05)。结论 VSR是AMI严重的并发症;AMI的TIMI评...  相似文献   

13.
患女性,80岁,主因“间断恶心16h,加重伴呕吐、喘憋、大汗8h”于2006年6月30日收入院。缘于2006年6月29日22时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断恶心、烦躁,未诊治,后自行缓解。6月30日7时晨起进食后出现恶心、呕吐,为非喷射性,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无血性或咖啡样物,伴有喘憋、脸色苍白,全身大汗淋漓,四肢湿冷、躁动等,测血压为70/40mmHg。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0余年,陈旧性脑梗死病史3次,现遗留肢体活动障碍,意识、智力障碍,无糖尿病病史。[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室间隔穿孔(VSR)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纳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1999年1月至2018年10月共收治AMI 16038例,其中合并VSR患者44例,对这44例AMI合并VSR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4例AMI合并VSR患者中男性24例(54.5%),女性20例(45.5%),平均年龄(71.0±6.5)岁;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包括累及前壁的心肌梗死)35例(79.5%),非前壁心肌梗死9例(20.5%)。手术治疗9例,其中7例为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2例外科手术(1例为室间隔修补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室壁瘤切除术,1例为室间隔修补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瓣膜修补术)。术后心功能改善情况均较显著,除2例封堵术患者院内死亡外,其余手术患者生存期均大于1年。结论VSR是AMI少见但严重的并发症,手术治疗的近期预后明显优于非手术治疗,介入封堵治疗在改善症状及预后等方面发挥出日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后发生室间隔穿孔(ventricular septal rupture, VSR)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其预后情况.方法 对2000年11月至2013年4月就诊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23例确诊为AMI合并VSR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此期间共收治AMI患者5 300例,其中合并VSR 23例,发生率为0.43%.其中男性15例(65.2%),年龄(71±10)岁.合并原发性高血压14例,前壁心肌梗死15例,左心室射血分数34.2%±20.1%.诊断VSR的平均时间为3.6 d.5例患者择期手术治疗.COX回归模型发现女性(P=0.009)、心率(P=0.002)是影响患者生存期的主要因素.结论 AMI合并VSR在临床中并不多见,内科保守治疗效果较差,内科保守治疗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后行手术治疗可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6.
患者,女性,59岁,合并有高血压病、糖尿病。主因“上腹不适伴恶心呕吐、腹泻10余天”,入住消化内科,人院后诊断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转心内科治疗。发病时未接受静脉溶栓治疗,超声检查诊断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并发室间隔穿孔。入院时存在严重且难治性的全心衰,以右心衰竭为主。经抗凝、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间隔穿孔外科治疗方法及随访结果,以提高其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我院从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的24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的患者行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3例、女性11例,平均年龄(61.6±6.7)岁。前降支单支病变例6例(25%);多支病变18例(75%)。经超声心动图确诊有室间隔穿孔形成,其中多发穿孔4例。室间隔穿孔直径大小(13.5±5.7)mm。LVEF %(47.1±10.3)%。14例患者行前降支再血管化,其中11例使用乳内动脉。平均搭桥支数为(1.8±1.2)支,室壁瘤手术19例,二尖瓣成形术3例,三尖瓣成形术1例,左心室血栓清除4例。对所有出院患者进行随访。结果 23例患者手术后存活,顺利出院,1例行二次手术后死亡。术后平均住院天数(12.2±8.2)天,体外循环时间为(117.7±54.2)分钟,主动脉阻断时间(80.4±35.8)分钟,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71.2±139.6)小时,术后ICU停留时间为(6.7±8.9)天。其中二次开胸2例,气管切开1例。术后残余分流1例,行再次手术修补后,患者因感染死亡。对所有存活出院的患者进行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8.4±7.7)个月,超声随访残余分流2例,因分流量小,未予再次手术,患者均可以正常生活。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间隔穿孔,发病初期手术难度大,风险高,成功率低,IABP可为患者提供围术期的支持,最好病情稳定后4-6周时进行手术治疗。从右室侧修补时应谨慎,避免残余分流的发生。手术治疗是对于此类患者确切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8.
<正>1病例介绍患者男性,49岁,因"突发胸痛14 h"于2009-02-13 00:40人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4年,吸烟史20~30年,活动后心前区疼痛发作,持续剧烈,向左肩部放射。发病后4 h在当地医院诊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予溶栓治疗后胸痛稍减轻,转至我院。入院查体:BP为90/70 rnmHg,双肺无啰音,心率110次/min,律整,胸骨左缘第四肋间、三尖瓣及心  相似文献   

19.
心脏破裂是急性心肌梗死最严重而并不少见的并发症 ,常发生于急性透壁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梗死局限于室间隔 ,梗死范围虽然不大 ,但系贯通性坏死 ,导致室间隔穿孔 ,最后因严重的心力衰竭而死亡。我院自 1992年 10月 2 0 0 2年 10月收治的近 6 0 0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 ,有 2例并发室间隔穿孔 ,经积极抢救治疗存活 ,报告如下 :病例 1:患者 ,男 ,6 5岁 ,因发作性心前区疼痛 ,不能平卧2周 ,加重 5天入院。患者入院前 2周 ,劳累后突发心前区剧痛 ,大汗 ,不能平卧。当地以“支气管炎”静脉点滴抗菌素症状无改善 ,近 5天症状加重 ,做心电图提示 :…  相似文献   

20.
心肌再灌注疗法降低了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间隔穿孔的发病率 ,但是一旦发生穿孔 ,病人的恢复和存活仍然依赖于强有力的内科治疗和手术的介入。经皮穿刺介入封堵治疗作为治疗本病的一种新方法虽然尚存许多问题 ,但是其应用前景值得我们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