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黎波 《内科》2007,2(2):239-241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又称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直肠和结肠炎性疾病。以腹痛腹泻、粘液血便及里急后重为主要临床表现;病程迁延不愈长达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亦有发生癌变的可能性。他的发病率在欧美国家约为5-12/10万,流行病学资料提示UC的发病率不论在国内和国外都有逐年增高的趋势。其发病机制的复杂性给临床根治造成了一定的困难,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现代难治病之一。从国内报道本病的资料来看,西医的初期疗效尚可,长期用药有较多的副作用;而中医药具有疗效稳定,无毒副作用。现将近几年来中医学有关本病的治疗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根据不同病变范围选用不同剂量康复新液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方法]在口服美沙拉嗪基础上根据不同病变范围选用不同剂量康复新液保留灌肠治疗32例UC(直肠、左半结肠型)患者.[结果]32例UC患者中,完全缓解1 2例、有效1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0.6%.[结论]康复新液灌肠治疗直肠、左半结肠UC方法简单、经济实用,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主要累及直肠、结肠黏膜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以腹痛、腹泻、黏液血便、里急后重为主要临床表现,病程迁延不愈,长达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也有发生癌变的可能性。UC的发病有逐年增高的趋势,但至今尚无特效根治措施。笔者2005年以来采用中西药联合保留灌肠治疗UC34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溃疡性结肠炎复发原因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又称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直肠和结肠炎性疾病。病变主要位于结肠的黏膜层,以溃疡为主,多累及直肠和远端结肠,也可遍及整个结肠。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结构的变化、工作压力增大、生活节奏加快,UC的发病率逐年提高,粗略计算国内UC患病率为11.62/10^5,Jian和Cui综合分析了10218例国内文献报道的UC患者,发现10年该病报道率上升3.08倍,欧洲年发病率为(79~268)/10^5,但仍较西方国家发病率低;该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与结肠癌的发病有关,且病程长、病变程度轻重各异,由于病因不明,临床上常常表现为反复发作而治愈难度大,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现代难治病之一。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溃疡性结肠炎(UC)及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肠黏膜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含量变化,收集我院近期UC、IBS及健康对照者的结、直肠活检组织,通过高效液相色谱一电化学法检测肠黏膜去甲肾上腺素(NE)和5羟色胺(5-HT)的含量。现将有关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肠炎清治疗湿热内蕴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肠炎清治疗湿热内蕴型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8例患者随机分为肠炎清试验组及柳氮磺胺吡啶对照组各64例,分别给予口服及直肠滴注,治疗60e,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结果:试验组临床综合疗效、证候疗效、肠镜下粘膜疗效以及肠粘膜病理组织学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运用肠炎清口服与直肠滴注治疗湿热内蕴型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良好的综合疗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肠炎清治疗湿热内蕴型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8例患者随机分为肠炎清试验组及柳氮磺胺吡啶对照组各64例,分别给予口服及直肠滴注,治疗60d,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结果试验组临床综合疗效、证候疗效、肠镜下粘膜疗效以及肠粘膜病理组织学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运用肠炎清口服与直肠滴注治疗湿热内蕴型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良好的综合疗法。  相似文献   

8.
美沙拉嗪为5-氨基水杨酸(5-ASA)类化合物,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常用有效药物之一。然而,美沙拉嗪可能导致罕见的严重副作用,如心包炎、大量心包积液、肺炎等,尽管发病率<1%,但却可能危及生命。本文报告一例接受美沙拉嗪治疗过程中出现全身发热性胸膜心包炎、大量心包积液的UC患者,并对5-ASA罕见副作用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溃疡性结肠炎34例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廉生  伍卫民 《内科》2010,5(2):144-145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消化系统较为常见且严重的疾病之一,其病理改变主要为结肠和直肠发生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其病因不明,临床表现多样但缺乏特异性,目前尚无确切有效的治疗方法。我院在1996年6月至2009年7月间收治了34例UC病人,现将治疗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溃疡性结肠炎(UC)为一种慢性难治性的炎症性肠炎,其发病机制迄今尚未阐明,现有的资料可归纳为炎症介质的作用、免疫发病机制及遗传因素等。临床上尚无特效药,治疗该病的主要药物包括皮质激素和水杨酸类,但均存在疗效差、副作用大的缺点。我院于2005年1月至今采用猴头菌颗粒联合SASP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溃疡性结肠炎发病机制概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宫健伟 《胃肠病学》2007,12(1):58-60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病因不明的直肠和结肠炎性疾病.临床上以腹痛、腹泻、黏液便和血便为主要表现。过去认为该病欧美多见,亚非少见,但据江学良等对1978年以来几次重要的全国性消化会议的资料统计,我国UC的发病率和患病率呈明显增加趋势。UC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现代难治病之一.其病因和治疗药物一直是研究热点。本文结合目前对UC的认识.就其病因和发病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益生菌对炎症性肠病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俊  台卫平  张玫 《胃肠病学》2006,11(10):633-636
炎症性肠病(IBD)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岁恩病(CD),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小明,IBD患者存在肠道内菌群失捌;IBD的药物治疗包括5-氨基水杨酸、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但疗效并不令人满意,且副作用较大,复发率较高。存寻求新的治疗方法时发现予IBD患者补充益生菌(probiotics),纠正肠道内菌群失调,对患者有治疗作用,但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药直肠滴注式灌肠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疗效优势。[方法]60例UC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2组患者分别采用中药直肠滴注式灌肠法(观察组)和传统保留灌肠法(对照组)治疗。[结果]观察组中药在肠内存留时间、药物外溢情况、患者满意度、临床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O.05)。[结论]UC病程长、易反复,采用中药直肠滴注式药物保留灌肠提高了临床疗效,增加了患者满意度,利于疾病恢复。  相似文献   

14.
溃疡性结肠炎(UC)是结直肠慢性非特异性炎性疾病,肠道菌群紊乱在其发病和发展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UC的维持缓解治疗方法包括5氨基水杨酸、免疫抑制剂(如硫唑嘌呤)及生物制剂(如英夫利西单抗)等,它们具有潜在不良反应、高费用及长期治疗过程中依从性差等缺陷。应用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为可行的维持UC缓解的方法,此文就益生菌在UC维持缓解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李立文  李志强 《山东医药》2009,49(3):105-105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直肠和结肠慢性炎症性疾病,具有病程长、反复发作的特点,单一治疗效果不佳。2006年1月~2007年6月,我们对36例UC患者予巴柳氮钠口服联合锡类散保留灌肠治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穴位强化埋线疗法联合口服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疗效。方法将93例进入UC临床缓解期1周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穴位埋线组(31例)采用穴位强化埋线疗法,美沙拉嗪组(32例)口服美沙拉嗪,联合治疗组(30例)采用穴位强化埋线疗法联合口服美沙拉嗪。观察两组12个月时复发率、缓解时间、不良反应。结果穴位埋线组、美沙拉嗪组、联合治疗组复发率分别为45.2%(14/31)、40.6%(13/32)、16.7%(5/30),穴位埋线组、美沙拉嗪组分别与联合治疗组比较P均〈0.05;穴位埋线组、美沙拉嗪组、联合治疗组缓解时间分别为(201±8)、(219±77)、(260±67)d,穴位埋线组、美沙拉嗪组分别与联合治疗组比较P均〈0.05;穴位埋线组、联合治疗组无不良反应,美沙拉嗪组有2例在用药2周时出现皮疹、4例用药早期有轻微腹胀,未影响继续治疗。结论穴位强化埋线疗法联合口服美沙拉嗪治疗UC疗效较好,可减少复发,延长缓解时间。  相似文献   

17.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肛门直肠动力学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多导单囊肛门直肠功能测定仪检测21例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的肛门直肠压力、直肠容量感知、疼痛阈值、耐受阈值等指标,并与12例健康人进行对照。结果:UC组活动期和 缓解期的直肠静息压、肛管括约肌静息压、最大缩窄压及肛管长度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但UC患者活动期的初始感觉阈值、疼痛阈值、排便阈值均低于正常对照组,而缓解期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认为UC患者肛门括约肌的功能是正常的,但活动期直肠粘膜对容量刺激的反应性增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口服中药配合柳氮磺胺吡啶(SASP),联合奥硝唑加康复新液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对照试验,治疗组以中西医结合,对照组单纯用西药,2组均采用口服配合灌肠治疗。根据临床症状、大便检查和结肠镜复查结果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7.5%(P〈0.05)。治疗后随访6个月和1年,治疗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中药配合SASP口服,并联合奥硝唑注射液、康复新液保留灌肠治疗UC效果较好,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9.
董秀丽  于水莲 《内科》2008,3(3):397-398
溃疡性结肠炎(u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较常见的肠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发病率和患病率日见增高,本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但与患者遗传易感性、机体免疫应答及肠黏膜免疫识别失调密切相关^[1]。我们自2003年5月至2006年12月,用乌梅丸加减口服加中药汤剂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82例,并与西药对照组对比观察,疗效较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溃疡性结肠炎临床严重度分型与内镜、病理分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严重度分型与病变范围及内镜、病理分级的关系。方法收集本院1998年1月至2007年10月住院确诊的UC患者,采用分级的方法描述UC的临床严重程度及内镜、病理组织学特点。运用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轻度UC(112例)病变范围多见于直肠及左侧结肠,中度UC(56例)以左侧结肠炎及广泛性结肠炎为主,重度UC(18例)以广泛性结肠炎为主(X^2=26.079,P〈0.01);患者临床严重度分级与病理组织学分级(r=0.520,P=0.000)、内镜分级(r=0.169,P=0.012)均呈正相关性;在临床完全缓解的88例中,肠镜及组织学分级为0级分别仅有21、24例,临床完全缓解和结肠镜分级为0级的21例中,10例组织学仍有Ⅰ级的改变。结论UC患者病变范围、内镜分级及活检黏膜的病理组织学分级能反映UC的活动性和严重性.在疗效评价中.组织学分级优于肠镜分级.肠镜分级优于临床分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