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PTCD(经皮肝穿刺胆管外引流术)联合胃镜引导经皮胃造瘘内引流治疗梗阻性黄疸的效果,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不能手术治疗的恶性胆道梗阻黄疸患者20例,分为2组,PTCD联合胃造瘘内引流术组(n=10)。PTCD组(n=10)。PTCD联合胃造瘘内引流术组先行PTCD,再胃镜引导经皮胃造瘘术,在腹壁外与PTCD引流管相连接,将外引流出的胆汁回输至十二指肠内。观察患者临床表现、并发症、生存期(月)、生活质量和胆汁引流情况。结果手术全部成功,与PTCD组比较.PTCD联合胃造瘘内引流术组患者胆汁引流管通畅,黄疽明显消退,腹胀、腹痛、腹泻等减轻,进食改善,肝功能明显好转,生活质量明显提高(P〈0.05)。结论PTCD联合胃镜引导经皮胃造瘘内引流是恶性胆道梗阻性黄疸的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安全有效,可作为晚期或不能切除胆管癌的姑息性治疗方法,并为其它姑息性治疗(放疗、化疗)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2.
经皮穿刺胆道引流管及内支架置入治疗恶性阻塞性黄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介入性经皮穿刺胆道引流管及内支架植入术治疗恶性阻塞性黄疸的技术与疗效。方法对11例患者采用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管及内支架置入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胆道梗阻部位位于胆总管3例、肝总管6例,左右肝管汇合部2例。结果11例共置入金属内支架6枚,5例置入引流管,其中外引流4例,内外引流1例。术后1周复查血清生化指标,总胆红素(TBil)、碱性磷酸酶及丙氨酸转氨酶均下降明显。5例于术后10月内死亡,均与胆道引流无直接因果关系。术后1个月,3项血清生化指标均有更为显著的下降。跟踪随访,平均随访5个月,5例仍存活。1例失访。期内4例TBil降至正常范围,3例TBil下降至接近正常水平。结论经皮穿刺胆道引流管及内支架植入术治疗恶性阻塞性黄疸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姑息性治疗方法,可明显缓解黄疸,改善肝脏功能,提高生存质量,并可延长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经皮肝穿刺胆管内支架置入联合区域性动脉化疗的方法进行栓塞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疗效.方法 梗阻性黄疸患者68例,采用经皮肝穿刺支架置入术(PTCD)联合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TACE)观察治疗成功率、并发症及临床效果.结果 PTCD成功率100%,Ⅰ期支架置入成功率78.6%(44/56),Ⅱ期支架置入成功率100%(12/12).术后并发PTCD引流管脱落2例,腹腔出血2例.随访62例(6个月~3 a),平均生存时间为18.2个月.结论 采用PTCD联合TACE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可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BD)+胆道支架置入术(prnBS)治疗高位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高位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24例,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引导下对其进行PTBD+PTIBS治疗,根据病情选择单侧或双侧穿刺入路。手术前后检测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及碱性磷酸酶。结果24例手术均成功,置入单侧支架10例,两侧支架14例,其中4例行单侧肝管穿刺,分别在肝管一胆总管间及左一右肝管间放入支架,治疗后患者症状明显减轻。与治疗前比较,术后1周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均明显降低(P均〈0.01)。术后随访4个月,6例因再发梗阻性黄疸行二次穿刺引流术。结论对高位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行PTBD+PTIBS治疗,可根据其梗阻部位采取适当的PTIBS,是一种安全、疗效确切的姑息性疗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经皮内镜下胃空肠造瘘术联合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治疗恶性胆道梗阻的效果,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9例恶性胆道梗阻患者,均经其他方法治疗未能解除胆道梗阻。按常规方法先行经皮经肝穿刺胆管外引流术(PTCD),1周后采用牵拉法完成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PEG)及经皮内镜下空肠造瘘术(PEJ)。在腹壁外将胃空肠造瘘管与PTCD引流管相连,经空肠造瘘管将外引流出的胆汁回输入空肠。观察所有患者胆汁引流情况、联合治疗前后临床表现、并发症等。结果9例患者手术全部成功,PEG/PEJ用时20~40min,平均35min。所有患者胆汁引流管通畅,黄疸明显消退,腹胀、腹痛、腹泻等减轻,进食改善,肝功能明显好转(P〈0.01),未见有严重并发症。结论PEG/PEJ和PTCD联合应用是完全性恶性胆道梗阻的一种新的治疗选择,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并分析恶性梗阻性黄疸合并肝硬化患者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引流术(PTCD)术后并发症特点。方法恶性梗阻性黄疸伴肝硬化患者25例,均行PTCD及胆管支架置人术。结果本组患者手术均成功,术后1个月内出现再梗阻及胆管感染1例,引流管移位并出血1例,引流管堵塞4例,腹水3例,严重低蛋白血症5例,电解质紊乱3例,经治疗后出院,无院内死亡患者。结论恶性胆管梗阻合并肝硬化患者PTCD术后腹水、营养不良、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7.
恶性梗阻性黄疸双介入疗法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 (PTCD)及胆道内支架置入术 (PTIBS)并结合动脉持续灌注化疗或栓塞术 (双介入 )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意义。 35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采用PTCD PTIBS ,置入内支架术后 2周行局部72小时持续性动脉灌注化疗术或化疗性栓塞术 ,每 4~ 6周一次。 35例采用PTCD PTIBS均获得成功 ,术后 2周总胆红素从术前 (4 85± 12 0 ) μmol/L降至 (5 4± 30 ) μmol/L ,AKP与ALT均下降明显。 35例患者共施行动脉持续灌注化疗或栓塞 85次 ,随访 10~ 2 4个月 ,半年以上生存率 94 2 % ,支架开通率 85 7% ;一年以上生存率 71 4 % ,支架开通率 74 2 %。PTCD PTIBS并结合动脉持续灌注化疗或栓塞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及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8.
恶性梗阻性黄疸内、外科治疗均效果欠佳,目前通常采用经手术或介入方法进行各种内外引流[1].介入方法以其操作简便、创伤小、并发症少及成功率高等优势已经成为临床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常用方法.作为一种姑息疗法, 其对恶性原发病并无治疗作用,且如果不能控制原发肿瘤的发展,支架短期内会被肿瘤填塞,使支架失去功能.如何提高疗效,延长患者生存时间,防止上述情况的发生成为现实问题.本研究将经皮经胆道引流术(PTCD)和辅以动脉插管化疗灌注或栓塞术(TAI/TAE)相结合,并与单纯行PTCD治疗进行对比分析,寻找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新方法,以提高介入治疗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ERCP下胆道支架治疗胆道恶性梗阻具有微创、疗效可靠的特点,已被广泛使用。部分患者因胃肠胆道术后或肿瘤浸润等原因致ERCP失败,姑息性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时,可选择经皮肝胆管外引流(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ogzahhy of the biliang tsact,PTCD),或选择更符合人体生理需要的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ography,PTC)置入金属支架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0.
崔屹  李文欢 《山东医药》2005,45(10):65-65
恶性梗阻性黄疸(MOJ)一经发现,仅5%~20%患者可行外科切除和分流术,且手术并发症和术后病死率较高。经皮肝胆管引流(PTCD)是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一种姑息性治疗方法,短期内减黄效果显著,配合胆道支架置入术,使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生存期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应用CT引导下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治疗恶性阻塞性黄疸的护理措施。方法对恶性阻塞性黄疸46例行术前术后心理护理,严密观察病情、体征、引流液,保持好导管,做好并发症护理,出院指导等。结果 46例病人均一次穿刺成功,30例行外引流术,16例行内、外引流术。其中13例于术后行胆道内支架术,12例于术后行经导管肝动脉栓塞术,5例于术后行腹腔动脉灌注术,6例于引流术后7~10 d,黄疸明显消退后出院。结论 CT定位引导下PTCD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近期效果好等优点,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正确合理的护理能够提高疗效,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经皮肝穿刺胆道多支架置入治疗肝门部恶性胆管梗阻19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皮肝穿刺胆道支架置入术已成为肝门部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一个重要的姑息性治疗手段[1],而且可为进一步治疗创造条件[2].我科2003年1月至2008年5月对19例无法手术切除或不愿手术的肝门部恶性胆管梗阻患者放置了胆道支架.  相似文献   

13.
采用经皮肝穿刺胆道主支支架植入加多侧孔引流管对12例高位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进行多支胆管引流治疗.发现全部患者术后皮肤瘙痒症状消失,大便转黄,饮食改善,2周内血清胆红素水平由治疗前的(462.3±58.7)μmol/L降至(105.0±38.5)μmol/L,胆汁引流通畅维持时间平均达13周.认为胆道支架联合多侧孔引流管植入术的胆道疏通、引流效果好,可明显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CD)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995-05/2003-05在我院就诊的梗阻性黄疸32例,在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穿刺胆管置管引流。结果 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穿刺胆管1次性成功率为78.1%(25/32)2次性成功率为93.7%,3次性成功率为96.9%。PTCD置管成功为27例,置管成功率为84.4%,仅1例出现并发症,术后出血,经充分引流,使用止血药物后消失。结论 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穿刺引流术胆管准确率高、成功率高、是一种准确、安全、有效、简便治疗的方法,对解除梗阻性黄疸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15.
经皮肝穿刺胆道外引流术致心动过缓2例分析魏敏(济南军区总医院放射科济南250031)关键词胆管疾病肝穿刺,经皮经皮肝穿刺胆道外引流术(PTCD)可以有效地改善良、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的临床症状,目前已为临床医生所选用,但术时患者血压、心率呈分离型显著改...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并比较经皮经肝穿刺胆管内外引流术治疗ERCP难治性恶性胆道梗阻的远期疗效和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9月至2005年12月上海长海医院经皮经肝穿刺胆管内外引流术治疗ERCP难治性恶性胆道梗阻患者的资料,比较行胆管金属支架内引流术和导管外引流术术后黄疸消退时间、无黄疸生存期、需再次施行胆管穿刺引流术的例次数和并发症。共67例患者入选,其中,内引流组28例(男18例,女10例),平均年龄(63.4±11.3)岁;外引流组39例(男30例,女9例);平均年龄(61.5±13.2)岁。结果内引流组和外引流组术后黄疸明显消退率分别为85.71%和79.48%(P>0.05);皮肤巩膜黄染平均消退时间为(21.4±18.6)和(34.2±23.6)d(P< 0.05);术后平均无黄疸生存期为(5.4±3.7)和(2.6±2.1)个月(P<0.01);需再次施行胆管穿刺引流术分别为3例次和16例次(P<0.05);内引流组阻塞性黄疸合并胆道感染3例、肠梗阻2例,外引流组导管移位和脱落14例、导管堵塞5例、出血和胆漏各1例,并发症发生率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经肝穿刺金属支架内引流术较导管外引流术能更显著地缩短ERCP难治性胆管恶性梗阻患者黄疸消退时间、延长无黄疸生存期,减少重复介入次数和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内镜和介入治疗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ERCP支架置入和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并置入内支架(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biliary stenting,PTBS)是姑息性治疗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有效方法,可以有效改善胆胰管恶性梗阻,恢复胆汁、胰液引流,进而改善全身症状.本文总结我院近5年经ERCP支架置入和PTBS治疗胆管癌、胰腺癌及肝门部肿瘤所致恶性梗阻性黄疸的资料,分析比较其疗效.  相似文献   

18.
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术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各种良、恶性病变引起的胆道梗阻是肝胆外科临床常见的病症,梗阻性黄疸病人过去常采用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达到减轻黄疸的目的,随着纤维内镜技术的发展,新的胆道引流方式: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术(ENBD)在临床处理各种原因所致的胆道梗阻方面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我院自2001-0l/2003-0l行ENBD共30例,均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9.
《肝脏》2015,(9)
<正>恶性梗阻性黄疸(MBOJ)是由各种肿瘤引起的不同部位的胆道狭窄或闭塞。恶性梗塞性黄疸临床上不常见,目前的治疗方法主要是早期诊断和根治手术,但是临床上始终在诊断方面存在难题[1-2]。单纯的超声或DSA下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是目前一种较为有效的姑息治疗手段,对于减轻患者黄疸、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寿命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但不同穿刺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胆道支架联合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CD)对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74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均在DSA透视下经PTCD途径置入金属胆道支架。结果所有患者介入治疗后黄疸、皮肤瘙痒均明显减轻,术后胆红素水平显著下降(P0.01),肝功能较前好转(P0.01)。术后3个月生存率94.6%,6个月生存率60.8%,12个月生存率20.3%。结论胆道支架联合PTCD可有效缓解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肝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