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9例脑静脉窦血栓形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VT)的早期临床特点、影像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通过分析9例CVT病人的发病年龄、发病形式、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脑脊液检查结果等临床资料,以期发现其规律性。结果:发病年龄多在20岁~40岁,多数为急性起病,早期表现为头痛、呕吐,伴或不伴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或癫痫发作,影像学表现为静脉窦闭塞、局限性梗死灶及伴有渗血或血肿,脑脊液压力明显升高,白细胞及蛋白含量正常或升高,应用脱水、间断穿刺颈动脉内注入尿激酶,并辅以口服华法令抗凝及病因治疗等,本组9例病人中,4例基本痊愈,4例症状好转,1例自行出院。结论:对临床急性起病的头痛、呕吐,伴或不伴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及癫痫发作的年轻病人,应高度怀疑CVT,及时行MRI及MRA或DSA检查,以明确诊断,抗凝和溶栓治疗为治疗CVT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脑静脉系统血栓形成(CVT)病因、临床特点、影像学特点及治疗方法,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对46例CVT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病因、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比较各种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46例CVT患者,病因清楚的有40例,6例无明确病因。其中围产期15例,恶性肿瘤12例,感染者3例,营养不良4例,口服避孕药、血液病、大量饮酒各2例。临床表现依次为头痛、呕吐,癫痫样发作,意识障碍,局灶性定位体征。影像学CT或MRI多表现静脉性梗死、出血性梗死、脑水肿、脑出血。MRV可见病变静脉窦内充盈缺损。采取常规治疗、抗凝治疗及溶栓治疗的12例患者中完全恢复的9例,部分恢复2例,残疾1例;常规治疗加单纯抗凝治疗34例,完全恢复20例,部分恢复6例,残疾8例。结论 CVT病情复杂,早期不易识别,但大多数CVT可有明确的病因,有特征性的临床特点和影像学特点,CTV或MRV是诊断的金标准,使CVT诊断的阳性率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3.
4.
1病例简介 患者,男性,72岁,因间断性头痛发作1个月,加重伴肢体活动无力3d入院.患者近1个月元明显诱因出现右颞侧部剧烈头痛,无恶心呕吐,无视物不清,服盐酸曲马朵可缓解,但反复发作.曾于当地县人民医院按三又神经痛治疗未见明显好转,3天前疼痛加重并逐渐出现肢体活动无力遂由门诊收入院.  相似文献   

5.
脑静脑脉血栓形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脑静脉血栓形成少见的脑卒中,因病变部位不同,其症状体征表现各异,也无统一治疗模式。多数文献报告肝素治疗安全有效,但尚无统一的疗程,剂量和给药途径,仍需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6.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 (cerebralvenoussinusthrombosis,CVT)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种少见而又特殊的类型 ,仅占全部脑血栓形成的 3 5 % [1 ] 。由于其发病率低 ,临床表现多种多样 ,缺乏特异性 ,临床诊断较困难 ,误诊率可达 5 0 % [2 ] ,且重症脑静脉窦血栓形成 ,如未经积极适当的治疗 ,预后极差 ,死亡率可达 1 0 %~ 2 0 % [3] 。因此如何早期诊断及治疗CVT ,是关系到患者预后的关键。现报告我院 3例CVT ,并结合文献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例 1女性 ,2 6岁 ,工人。因剖腹产后 3天头痛、呕吐、视物不清 2天于 1 988年 8月 2 9日由我院妇…  相似文献   

7.
脑深静脉系统血栓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深静脉系统血栓形成(DCVST)是一种少见的脑静脉闭塞性血管病,除累及脑深静脉系统外,常常伴有广泛的静脉窦血栓形成。DCVST患者多存在血栓形成倾向的病因;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缺乏特异性;CT或MRI显示双侧丘脑、基底节对称性梗死,易合并出血;静脉期血管造影发现深静脉系统闭塞可确诊。早期诊断、尽早抗凝和溶栓治疗是减少出血并发症、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脑深静脉系统血栓形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脑深静脉系统血栓形成(DCVST)是一种少见的脑静脉闭塞性血管病,除累及脑深静脉系统外,常常伴有广泛的静脉窦血栓形成。DCVST患者多存在血栓形成倾向的病因;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缺乏特异性;CT或MRI显示双侧丘脑、基底节对称性梗死,易合并出血;静脉期血管造影发现深静脉系统闭塞可确诊。早期诊断、尽早抗凝和溶栓治疗是减少出血并发症、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 cvt)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种少见类型,由于发病率低,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故临床诊断困难。本文报告2例,并结合相关文献.探讨CVT早期诊断及可行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及磁共振静脉成像(MRV)对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CVST患者22例。使用PHILPSNT-5型0.5T超导磁共振扫描仪,采用常规SE序列、TSE序列及PC法2D静脉血管成像。结果MRI可显示直接征象:静脉窦流空效应消失,静脉窦内出现各期信号不同的血栓。间接征象:脑水肿、脑梗死、脑出血等。MRV可更好的显示阻塞静脉窦。结论MRI结合MRV对脑静脉窦血栓形成高度敏感,可早期显示直接征象、间接征象,反映病理演变及评价治疗效果,两者结合是无创的、较理想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 UC)合并脑静脉系统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thrombosis, CVT)的临床特点,提高对UC合并CVT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我院诊治的18例UC合并CVT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选择同期在我院住院诊治的无CVT并发症的UC患者共54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之间性别、年龄、病程相匹配,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UC合并CVT的危险因素。结果 UC合并CVT患者中,男性发生率高(66.7%),中位病程4.75年(2~7.25年),重度UC(10/18)、全结肠型(12/18)多见,神经系统症状主要为头痛、头晕(10/18),呕吐(3/18)、视物模糊(2/18)、肢体(2/18)及言语障碍(2/18),单纯出现嗜睡症状易被忽视。CVT部位以横窦多见(11/18),也可表现为多部位血栓(6/18)。低蛋白血症、血小板增多是UC合并CVT的危险因素。采用以低分子肝素为主的抗凝治疗后,17例患者好转,1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UC合并CVT的预后要比UC未...  相似文献   

12.
脑静脉窦血栓的局部溶栓治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静脉窦血栓的局部溶栓疗法为重症脑静脉窦血栓病人开辟了一条可喜的治疗途径。文章介绍脑静脉窦血栓局部溶栓的方法、用药和疗效。  相似文献   

13.
近些年,发现缺铁性贫血是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少见病因之一。文章对缺铁性贫血与脑动脉系统和脑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临床特征、发病机制以及治疗和预后作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4.
EFNS脑静脉和静脉窦血栓形成治疗指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静脉和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是一种相当少见的疾病,仅占所有卒中的不到1%。由于其临床症状谱广且常呈亚急性或迁延起病,因此往往被漏诊或延误诊断。目前在临床实践中采取的治疗措施包括:抗凝药,如剂量调整的静脉肝素或体质量调整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LMWH);溶栓治疗;对症治疗,包括控制痫性发作和降低颅内压。我们通过MEDLINE(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Cochrane对照试验注册中心资料库和Cochrane数据库进行了文献检索,对支持这些治疗措施的证据强度进行了评价,并在现有最佳证据基础上制定了CVST治疗的推荐意见。综述性文献和书籍章节内容亦被包括在内。通过共识达成推荐意见。当缺乏证据但能达成明确的共识时,我们将自己的观点表述为良好临床实践要点(GPP)。无抗凝禁忌证的CVST患者应接受体质量调整皮下注射LMWH或剂量调整静脉肝素治疗(GPP)。伴发CVST相关性颅内出血不是肝素治疗的禁忌证。急性期后口服抗凝药的最佳疗程尚不清楚。如果CVST继发于可迅速消退的危险因素,口服抗凝治疗可持续3个月;对于原发性CVST和存在轻度遗传性血栓形成倾向的患者,则需要治疗6~12个月;对于有过≥2次CVST以及有过1次CVST但存在严重遗传性血栓形成倾向的患者,应考虑永久性抗凝治疗(GPP)。尚无充分的证据支持对CVST患者进行全身或局部溶栓治疗。如果充分抗凝治疗后患者仍然出现病情恶化并且排除了其他导致恶化的因素,溶栓治疗可作为一种治疗选择,尤其是对于那些无颅内出血的病例(GPP)。在重症CVST患者中,关于降低增高的颅内压(伴脑组织移位)的某些治疗措施的风险和益处尚无对照资料。抗水肿治疗应作为挽救生命的干预措施,包括过度通气、渗透性利尿药和颅骨切除术(GPP)。  相似文献   

15.
脑静脉血栓形成(CVT)从19世纪早期就已被认识,但由于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诊断困难等原因,一直未受到重视。近30年,随着神经影像学的进展,静脉闭塞在脑血管病中的地位日益受到重视。脑静脉和静脉窦循环在保障脑血液流通、血供稳定上的重要作用正引起人们的关注。文章就近年来的有关实验研究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16.
脑静脉血栓形成较为少见,其临床表现和发病方式变化多样,相当数量的患者病因不明。联合应用MRI和磁共振静脉造影检查是目前最佳的诊断方法。一旦明确诊断就应积极治疗,包括治疗原发病、控制惊厥、降低颅内高压和使用抗凝药。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资料,总结其早期诊断和治疗的经验。方法收集2005年4月至2007年4月收住我科的13例确诊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本组13例病例中84.6%,有明确的病因,其中非感染性因素占61.3%;84.6%的患者以头痛为首发临床表现,所有病人均有脑脊液压力升高;CT和MRI检查的阳性率分别为33.3%和80%,而MRV阳性率达到100%;D-二聚体升高者60%。所有患者确诊后即予抗凝治疗以及控制癫痫、降颅压等对症治疗,治愈6例,好转6例,死亡1例,再通率46%。结论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易被误诊,头颅MRI与MRV结合检查是诊断CVST的最好方法;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以改善CVST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8.
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 (SMV)并不罕见 ,占肠血管病的 5%~ 10 % ,从 1911年至今年已有数百例病例报告 ,其发病率占外科住院病人的 1/ 10 ,0 0 0 ,占急性腹痛剖腹术病人的 1/ 10 0 0 ,平均发病年龄 4 7~ 60岁 ,性别之间无何差别[1] 。病因与发病机理[2~ 3]最常见的病因是高凝固状态 ,包括蛋白C缺乏、蛋白S缺乏、V因子Leiden突变、抗凝血酶Ⅲ缺乏和抗心磷脂 (anticardiolipin)抗体等 (表 1)。病人常以往有深静脉血栓形成 ,这是导致高凝状态的基础。其次见于高粘度综合征、创伤和感染、少见的原因见于腹内恶…  相似文献   

19.
脑静脉血栓形成(CVT)是多种病因导致的发生于颅内静脉或静脉窦的一种少见血栓形成疾病。该文就CVT的病因、机制、诊断、治疗、预后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近些年,发现缺铁性贫血是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少见病因之一。文章对缺铁性贫血与脑动脉系统和脑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临床特征、发病机制以及治疗和预后作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