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探讨双腔起搏器结合倾斜训练防治重度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VVS)的效果。方法 13例直立倾斜试验阳性、反复发作的难治性重度VVS患者(心脏抑制型9例、混合型4例)置入双腔起搏器,其中8例置入频率骤降反应起搏器、5例置入闭环刺激频率适应性起搏器,并结合倾斜训练治疗。出院后1、3、6个月分别随访及程控,观察预防晕厥的疗效。结果患者均无再发晕厥,均出现晕厥发生前不适,但症状均逐渐减轻至消失。结论双腔起搏器结合倾斜训练可有效防止反复发作及以心脏抑制为主的难治性重度VVS患者的晕厥发生。  相似文献   

2.
对21例原因不明晕厥患者(晕厥组)行倾斜试验并以正常人作对照(正常对照组)。晕厥组基础倾斜试验阳性9例(42.9%),多阶段异丙肾上腺素-倾斜试验阳性10例(83.0%),总阳性率为90.5%(19/21)。对照组基础倾斜试验无一例阳性,与晕厥组比较,P<0.001;多阶段异丙肾上腺素-倾斜试验有2例为阳性,假阳性率10%。结果显示:倾斜试验采用倾斜80°、持续45min、异丙肾上腺素用量为4~6μg/min,对不明原因晕厥的诊断,其敏感性为90.5%、特异性为90%、准确性为90.2%。倾斜试验是诊断血管迷走性晕厥、指导临床治疗的一种有价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对饮酒后发生晕厥的12例患者先后进行基础倾斜试验、硝酸甘油和异丙肾上腺素诱发的倾斜试验。结果:基础倾斜试验全部阴性,硝酸甘油诱发阳性2例,异丙肾上腺素诱发阳性11例。结论:异丙肾上腺素诱发倾斜试验对饮酒性血管迷走性晕厥的阳性病例多。  相似文献   

4.
老年人倾斜试验安全性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老年人倾斜试验的安全性。 方法  785例倾斜试验中 ,6 0~ 82岁的老年患者 110例 ,平均年龄 (6 5± 4)岁 ,其中不明原因晕厥者 39例 ,心脑疾病伴晕厥者 13例 ,非晕厥者 5 8例。所有老年患者全部完成基础倾斜试验 ,异丙肾上腺素药物倾斜试验 18例。 结果 不明原因晕厥者基础倾斜试验阳性者 13例 ,其中 10例患者行异丙肾上腺素药物倾斜试验 ,阳性 6例 ;31例倾斜试验阳性病例中 ,血管减压型 5 4 8% (17/ 31) ,混合型 32 3% (10 / 31) ,心脏抑制型 12 9% (4/ 31) ,P <0 0 5。所有患者试验中均未出现任何严重不良反应 ,无 1例死亡。 结论  (1)倾斜试验对老年血管迷走性晕厥是一种安全可靠的诊断方法 ;(2 )基础倾斜试验是老年心脑疾病伴晕厥患者可供选择的鉴别血管迷走性晕厥的一种无创安全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5.
倾斜试验对不明原因晕厥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对104例不明原因晕厥患者和14例健康成人行倾斜试验。60例不明原因晕厥患者诱发晕厥或晕厥前症状。阳性组中60%是加用异丙肾上腺素的结果。14例健康成人仅1例诱发晕厥前症状。倾斜试验诱发晕厥或晕厥前症状时,其平均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动脉较晕厥前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首次直立倾斜试验阳性.并依据血流动力学特征表现为心脏抑制型和血管减压型晕鳜患者进行直立倾斜试验时血压和心率的反应。方法 对48例心脏抑制型性晕厥和20例血管减压型晕厥患者,间隔1~7d.在相同试验条件下再次行直立倾斜试验,观察血压和心率的再次反应。结果 ①48例心脏抑制型晕厥患者.40例诱发晕厥或晕厥前症状.阳性重复性为83.3%,其中30例仍表现为心脏抑制型晕厥,10例表现为血管减压型和/或混合型晕厥;②20例血管减压型晕厥患者,16例诱发晕厥或先兆晕厥症状,阳性重复性为80%.其中11例仍表现为血管减压型晕厥.5例表现为心脏抑制型和/或混合型晕厥。结论 心脏抑制型和血管减压型晕厥的反应类型可以改变.此类由心脏受体所激发的神经介质反应具有复杂性,有助于我们进一步阐明心脏血管神经源性晕厥的病理生理机制,为临床诊治提供了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7.
倾斜试验中晕厥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u XH  Chen SL  Wang XD  Ji XF 《中华内科杂志》2003,42(12):833-836
目的 运用频谱法研究直立倾斜试验中血管性晕厥的发生机制。方法 对 2 7例不明原因晕厥患者行直立倾斜试验 ,运用频谱法计算低频 (LF)、高频 (HF)及LF/HF的变化。结果  15例发生晕厥或先兆晕厥 (阳性组 ) ,12例未出现症状 (阴性组 ) ,倾斜前两组LF、HF和LF/HF差异无显著性 ;阴性组倾斜后即刻HF明显下降 ,LF/HF显著升高 ,平卧后恢复到倾斜前水平 ,阳性组晕厥或先兆晕厥发作时 ,HF突然升高 (10 4 7± 4 0 4→ 32 95± 10 4 8) ,明显高于倾斜前 (2 3 4 4± 4 2 0→32 95± 10 4 8,P <0 0 5 ) ,LF/HF显著下降 (3 2 8± 0 39→ 1 0 7± 0 31,P <0 0 1) ,试验终止平卧后 ,HF和LF/HF恢复 ,两组LF在倾斜前后不同阶段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在平卧、静息状态下 ,阳性患者和阴性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差异无显著性 ,倾斜后阳性患者迷走神经兴奋性在抑制过程中突然过度增强 ,导致晕厥或先兆晕厥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心脏抑制型血管迷走性晕厥倾斜试验阳性重复性。方法 对 46例首次倾斜试验阳性并表现为心脏抑制型血管迷走性晕厥的患者在 1或 3 d相同的时间进行重复倾斜试验。结果 39例诱发出晕厥或晕厥前症状 ,倾斜试验阳性 ,其阳性重复性为 84.4% ,其中 ,30例表现为心脏抑制型 ,6例表现为混合型 ,3例表现为血管减压型。结论 心脏抑制型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倾斜试验阳性的类型可以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9.
直立倾斜试验诊断不明原因晕厥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牛纪华  郭晋萍 《山东医药》1998,38(11):13-14
以58例不明原因晕厥患者及20例无晕厥史的正常人(对照组)进行了直立倾斜试验(TTT)。结果观察组阳性42例9其中基础试验阳性9例,倾斜加异丙肾上腺素试验阳性33例),阳性率为72.4%;对照组仅1例阳性,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观察组试验一的42例中,晕厥表现为心脏抑制型4例,血管抑制型8例,混合型30例,提示(1)TTT对诊断血管迷走性晕厥有重要价值(2)血管迷走性晕厥以混全型多见(72.4  相似文献   

10.
倾斜训练:治疗血管迷走性晕厥的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血管迷走性晕厥是临床上常见的晕厥类型,至今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临床实践发现,短期内(同一天或隔一天)对倾斜试验阳性患者重复进行倾斜试验检查,大约50%的患者对第二次倾斜试验呈阴性反应。这个现象提示:反复进行倾斜训练有可能恢复患者异常的压力反射活动。近年,若干研究中心对此治疗方法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证明倾斜训练是一种治疗血管迷走性晕厥新的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提出对晕厥患者进行倾斜试验以明确病因的方法。着重研究了有关影响因素如不同原发疾病、不同异丙肾上腺素给药浓度、不同倾斜持续时间以及不同抑制晕厥发作药物对该试验的影响及意义。结果显示,倾斜试验是诊断血管迷走性晕厥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基础直立倾斜试验(HUT)与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直立倾斜试验(SNHUT)对血管迷走性晕厥(VVS)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2011年至2012年共61例不明原因晕厥,并高度怀疑VVS的患者(晕厥组)进行直立倾斜试验,。并以22例健康者作为健康对照组。结果:晕厥组61例患者中倾斜试验阳性57例,阳性率达到93.44%。其中HUT阳性16例(26.23%),SNHUT阳性41例(67.21%)。22例健康对照组也同样进行这两试验,其中HUT阳性1例(4.54%),SNHUT阳性3例(13.63%)。晕厥组SNHUT阳性率高于HUT的,但无显著差异(χ2=0.175,P=0.683)。结论:直立倾斜试验是目前诊断血管迷走性晕厥的一种无创,重复性强,容易被患者所接受的较好方法。配合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直立倾斜试验可提高试验的阳性率。  相似文献   

13.
β受体阻滞剂是治疗和预防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发作的常用药物,但这种治疗对某一患者的疗效预测目前尚有一定的难度。Grzegorz Gielerak和Karol Makowski等提出静注β受体阻滞剂直立倾斜试验的检测方法,根据试验结果预测β受体阻滞剂对直立倾斜试验阳性及临床有血管迷走性晕厥发作患者的长期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舌下含化硝酸甘油倾斜试验对诊断血管迷走性晕厥(VS)的价值。方法 42例血管迷走性晕厥病人(VS组)及20例无晕厥史健康人(对照组)先行基础倾斜试验(BTTT),阴性者再做舌下含化硝酸甘油倾斜试验(SNTTT)。结果 BTTT阳性诱发率VS组为24%(10/42)对照组为0;两组病人无1例发生体位性低血压。VS组和对照组SNTTT阳性诱发率分别为47%(15/32)、10%(2/20),药物诱发体位性低血压发生率分别为12.5%、10%,两组病人仅有1例出现头痛,但能坚持试验。结论 SNTTT对VS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副作用小,操作简便省时,是一实用的检查技术。  相似文献   

15.
倾斜试验并发心脏停搏和阿斯综合征二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倾斜试验是诊断血管迷走性晕厥的有效检查手段,一般认为这种检查较为安全。在我院,因不明原因晕厥进行倾斜试验的300余例患者中,有2例在晕厥发作时伴有心脏停搏及阿斯综合征发作。报告如下。例1男,32岁。因“反复发作头晕及晕厥2年”入院。患者2年来2次于站...  相似文献   

16.
腺苷倾斜试验对血管迷走性晕厥诊断价值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腺苷在直立倾斜试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70例不明原因晕厥者进行直立倾斜试验(TTT)和药物激发倾斜试验.激发药物为腺苷和异丙肾上腺素,试验全程行多导心电图及血压监护.结果TTT诱发晕厥32例,阳性率为45.7%(32/70);37例异丙肾上腺素倾斜试验诱发晕厥12例,阳性率为32.4%(12/37),其中2μg/min诱发7例,5μg/min诱发5例;腺苷倾斜试验28例,诱发晕厥17例,阳性率为60.1%,其中6mg诱发晕厥7例,12mg诱发晕厥10例.结论腺苷对血管迷走性晕厥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直立倾斜试验在不明原因晕厥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4例不明原因晕厥患者进行直立倾斜试验.加用或不加用硝酸甘油行诱发试验,持续监测心电和血压,观察心率,血压的变化。结果:34例不明原因晕厥患者在直立倾斜试验中阳性21例(61.76%),其中基础试验阳性6例(17.65%),硝酸甘油诱发阳性15例(44.11%)。结论:直立倾斜试验对血管迷走性晕厥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可作为诊断血管迷走性晕厥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倾斜体位加异丙肾上腺素静滴诱发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12例有晕厥史的病人中9例诱发出晕厥,而6例正常人无1例阳性.晕厥发作时伴有血压明显下降;试验结束时,阳性组和对照组收缩压比较为10±1.2kPa(75±9mmHg)vs13.3±0.65kPa(100±5mmHg)(P<.001),舒张压力5.3±1.3kPa(40±10mmHg)vs8.3±0.4kPa(62±3mmHg)(P<0.001),阴性组和对照组相比无差异;晕厥发生在倾斜后7±3.2分钟,晕厥时血压处于最低点即收缩压由倾斜开始时的14.9±1.9kPa(112±14mmHg)降到10±1.2kPa(75±9mmHg)(P<0.001),舒张压由10±1,2kPa(72±9mmHg)降至5.3±1.3kPa(40±10mmHg)(P<0.001);阳性组中有2例低血压同时伴心动过缓.倾斜体位加异丙肾上腺素静滴方法用于诊断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简单、安全、且为非创伤性手段,对临床诊治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倾斜试验在不明原因晕厥中的临床意义,对35例不明原因晕厥患者和20例窦性心动过缓(窦缓)患者采用多阶段倾斜试验(MITTT),观察了4个阶段试验结果。结果显示:35例晕厥患者中阳性28例,阴性7例,阳性率为80%。20例窦缓患者中阳性2例,阴性18例,阳性率为10%。两组之间差异有极显著性(P<0.001)。倾斜试验合用异丙肾上腺素可提高阳性率。95%的阳性患者在异丙肾上腺素剂量(≤3μg/min)5分钟内出现阳性结果。心率-血压乘积值显著下降有助于鉴别阳性或阴性结果。其阳性预测值≤1.2×103kPa/min(1kPa=7.5mmHg),阴性预测值≥1.3×103kPa/min。提示MITTT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建议作为常规方法推广。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18例原因不明的晕厥患者和15例无晕厥病史的正常人进行了研究。8例患者(44%)在倾斜试验18±7min时出现阳性,对照组无一例阳性(P<0.01)。试验阳性患者收缩压从14.4±2kPa(108±15mmHg)降至8±2.27(60±17mmHs)kPa(P<0.01),心率从78±23次/分增至87±17次/分(P>0.05)。倾斜试验期间,无任何临床症状可预测晕厥的发生。对照组试验前后心率及血压无明显差异(P>0.05)。倾斜试验对鉴别血管迷走性晕厥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该试验安全、无创、方便实用,是较理想的新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