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脑静脉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thrombosis, CVT)是指颅内静脉和静脉窦血栓形成,是一类少见的脑血管病类型.由于临床症状多样且无特异性,CVT的临床诊断比较困难.了解CVT的病理生理学和病因有助于理解其临床症状和影像学表现,并指导治疗.文章对CVT病理生理学和病因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影像学特征与早期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勇  李铁山  李宏  谭兰 《山东医药》2004,44(1):9-11
目的 探讨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VT)的早期临床和影像学特点,以利于CVT的早期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42例确诊的、有完整影像学资料的CVT患者的临床表现和颅脑CT、MR、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结果。结果 42例CVT患者早期的常见症状有头痛(100%)、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67%)和癫痫发作(57%),多被误诊为动脉性脑梗死、脑内占位或脑炎。影像学上39例可见静脉性脑梗死特征(引流区域脑实质肿胀和出血性梗死),23例颅脑MR上可见T2WI病灶远大于弥散加权项(DWI)上的病灶,且坏死灶多仅位于皮层(87%)。T2WI上脑静脉窦流空信号消失有确诊价值,对上矢状窦血栓(96%)较侧窦血栓更敏感(50%)。DSA显示相应的静脉窦闭塞及静脉侧支循环,脑动静脉循环时间延长。结论 头痛、癫痫发作和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是CVT早期的常见症状,但缺乏特征性。熟识影像学上静脉性脑梗死的特征性表现(脑实质肿胀明显,但坏死轻微且常常伴有出血),对CVT的早期诊断至关重要,颅脑MR上T2WI上脑静脉窦流空信号消失有确诊价值。对于MR无法确诊的病例,颅脑磁共振静脉血管造影(MRV)或13SA可明确诊断。CVT病灶功能障碍区域大而坏死轻微时,提示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3.
颅内静脉系统血栓(CVT)可分为静脉窦血栓,大脑浅静脉和大脑深静脉血栓。其中静脉窦血栓中尤以上矢状窦血栓形成最多见,大脑浅静脉血栓较少见,大脑浅静脉主要由大脑前静脉,大脑中静脉,大脑后静脉汇合而成,现有大脑中静脉血栓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脑静脉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thrombosis,CVT)是一种少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临床和影像学表现多样,病因复杂,早期诊断困难,病死率高达30%~50%。近年来,随着神经影像学和临床治疗方法的改进,病死率已降至5%~10%[1]。作者对其诊断与治疗进展综述如下。1病因学引起CVT的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药血栓通注射液治疗早期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50例符合诊断标准的大面积脑梗死病人被随机分为治疗组(26例)和对照组(24例)。对照组应用脱水药,极化液,抗菌素静点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常规治疗同对照组,另加用血栓通注射液静点。结果:治疗组在脑梗死进展状况、高颅压缓解程度、肢体功能恢复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0%。结论:中药血栓通注射液对早期大面积脑梗死缺血灶有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6.
脑静脉血栓形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脑静脉血栓形成(CVT)在临床上相对少见,但却可导致严重的并发症,致残率较高。CVT的危险因素很多,临床症状多样化且缺乏特异性。神经影像学检查,特别是MRI联合MR血管造影有重要的诊断价值。早期确诊和治疗能够明显改善预后。肝素抗凝治疗仍然是首选治疗方法。抗凝治疗无效者,可行局部溶栓、血管内治疗或外科手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发病机制、早期诊断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33例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33例,采取保守治疗13例,手术治疗20例,随访3—6个月,按照GOS评价预后恢复良好21例,中残4例,重残3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4例。结论如能做到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可以降低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病死率和致残率,提高抢救的成功率和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8.
颅内静脉窦血栓的溶栓治疗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建祯  凌锋 《山东医药》2007,47(15):76-77
颅内静脉窦血栓(CV ST)是一种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可以单纯颅内压增高为表现,也可以突发、罕见的致死性卒中为表现,病情可在数小时或数天内迅速变化,早期诊断与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1]。临床上治疗CV ST的方法主要为抗凝和溶栓。抗凝方法已较成熟,应用比较广泛[2]。现对CV S  相似文献   

9.
单纯皮质静脉血栓形成致颅内血肿三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影像学的发展,对脑静脉系统血栓(cerebral venous thrombosis,CVT)的认识逐步提高,其诊断、治疗及预后得到明显改善。但由于无静脉窦参与的单纯脑静脉系统血栓少见,且临床及影像学表现不同于通常的CVT,使得单纯皮质静脉血栓(isolated conical venous thrombosisICoVT)形成的诊断仍很困难,临床上仅有少数个案报告”,而由皮质静脉血栓形成导致颅内血肿者更是罕有报道。  相似文献   

10.
脑静脉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thrombosis,CVT)作为炎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 el disease,IBD)一种较为少见的肠外表现,常常在临床诊治过程中被忽略.文章就IBD相关CVT的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颅内静脉血栓形成(cranial venous thrombosis,CVT)是脑血管病的特殊类型,包括脑静脉窦血栓、皮质静脉血栓和脑深静脉血栓。其中脑静脉窦血栓患病率在(0.2~1.75)/10万,占全部脑卒中的1%~5%[1-2]。重症CVT患者可出现局灶神经功能缺损、视力障碍、静脉性脑梗死、脑出血和痫性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相较于儿童和中青年,CVT在老年人中并不常见,由于老年人身体功能和代谢水平的变化,其危险因素、临床表现、治疗及结局可能存在差异。目前,指南和综述鲜有对老年CVT提供确切的诊疗支持,本综述拟对近年来在老年CVT研究方面的进展进行总结,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高分辨率MR黑血血栓成像(BTI)技术评价颅内静脉及静脉窦血栓形成(CVT)在病程分期中的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2015年6月至2016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37例常规影像学检查确诊为CVT的患者,均另行BTI检查。根据临床症状出现至BTI检查时间,将患者分为急性组(≤14 d,23例)和慢性组(15 d,14例)。测量BTI图像上检测到的血栓信号噪声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比较两组血栓信号的差异。以MR静脉成像(MRV)检查结果作为参照,计算血管节段水平BTI诊断的准确性。结果 (1)血栓SNR在急性组和慢性组分别为206±97和94±41,CNR为201±96和86±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9和5.0,均P0.01)。(2)37例CVT患者中,MRV共检出159处脑静脉及静脉窦节段存在血栓,BTI在其中152处准确识别血栓,在352处排除血栓,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5.6%(152/159)和98.0%(352/359)。结论 BTI技术实现脑静脉血栓直接成像,能够准确区分急性与慢性血栓,具有较高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正>颅内静脉窦血栓(CVST)最早于1825年由Ribes报道,是一种临床少见的脑血管病,由多种病因所致的脑静脉系统狭窄或闭塞,颅内静脉回流受阻,伴随颅内压增高为特点的神经系统疾病,约占所有脑卒中的0.5%〔1〕,以中青年人多见,病因复杂,且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极易被临床医师漏诊或误诊。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和普及,CVST逐渐得到早期诊断及治疗,病死率已有所下降。本文总结近几年CVST的影像学检测方  相似文献   

14.
9例脑静脉窦血栓形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VT)的早期临床特点、影像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通过分析9例CVT病人的发病年龄、发病形式、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脑脊液检查结果等临床资料,以期发现其规律性。结果:发病年龄多在20岁~40岁,多数为急性起病,早期表现为头痛、呕吐,伴或不伴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或癫痫发作,影像学表现为静脉窦闭塞、局限性梗死灶及伴有渗血或血肿,脑脊液压力明显升高,白细胞及蛋白含量正常或升高,应用脱水、间断穿刺颈动脉内注入尿激酶,并辅以口服华法令抗凝及病因治疗等,本组9例病人中,4例基本痊愈,4例症状好转,1例自行出院。结论:对临床急性起病的头痛、呕吐,伴或不伴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及癫痫发作的年轻病人,应高度怀疑CVT,及时行MRI及MRA或DSA检查,以明确诊断,抗凝和溶栓治疗为治疗CVT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脑静脉系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CVT)是脑血管病的一种特殊类型。发病率虽低,但是为严重的脑血管病,血栓可累及皮质或深静脉,甚至静脉窦,其临床表现特点不具特异性,多种多样,误诊率较高。如何很好地识别和早期明确诊断CVT,是临床医生棘手的问题,也是关系到病人有效治疗和预后的关键问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病因、临床特征、诊疗时的注意事项及治疗方法。方法分析我院4年来收治的15例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诊治及转归资料。结果 15例患者中,男4例,女11例,均经头颅MRI、MRV及DSA确诊,经溶栓、抗凝治疗后1例恶化,余均好转。结论本病并不少见,早期容易漏诊误治,对于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头痛、呕吐、视盘水肿是其常见表现,可以通过头颅磁共振成像(MRI)、磁共振静脉成像(MRV)、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做出早期诊断,及早行抗凝、溶栓治疗,可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7.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是一种少见的脑血管疾病,主要是指静脉窦血栓形成,而静脉窦血栓形成很罕见,按病变性质分为非炎性颅内静脉血栓形成和炎性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近年随着高分辨放射影像技术的应用,使该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成为可能,笔者复习了国内外的有关文献,对11例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分析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脑静脉血栓形成(CVT)是由多种原因所致的脑静脉回流受阻的一组血管疾病,包括颅内静脉窦和静脉血栓形成。主要病因分为感染性与非感染性。感染性血栓常发生于海绵窦及乙状窦,临床多有明确的诱因及特征的表现而易于诊断。非感染性病因较为复杂,发病形式多样,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诊断困难,容易漏诊误诊。笔者对9例经临床确诊的CVT病人颅CT进行分析,探讨CT检测中双侧丘脑对称性的低密度改变对非感染性CVT诊断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脑静脉血栓形成(CVT)在临床上相对少见,但却可导致严重的并发症,致残率较高。CVT的危险因素很多,临床症状多样化且缺乏特异性。神经影像学检查,特别是MRI联合MR血管造影有重要的诊断价值。早期确诊和治疗能够明显改善预后。肝素抗凝治疗仍然是首选治疗方法。抗凝治疗无效者,可行局部溶栓、血管内治疗或外科手术。  相似文献   

20.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 cvt)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种少见类型,由于发病率低,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故临床诊断困难。本文报告2例,并结合相关文献.探讨CVT早期诊断及可行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