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姜黄素抗肝纤维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四氯化碳(CCl4)中毒性纤维化的治疗作用。方法:复制大鼠CCl4肝纤维化模型,以马洛替酯为阳性对照,采用光镜观察组织学改变,测定血清谷丙氨酸转移酶(ALT),谷草氨酸转移酶(AST),一氧化氮(NO),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肝组织羟脯氨酸(Hyp,丙二醛(MDA)以反映肝细胞损伤及肝纤维化的程度。结果:姜黄素能降低实验性肝纤维化大鼠血清中升高的ALT,AST,NO,HA,LN水平和过高的肝组织中Hyp,MDA的含量。病理组织学检查亦表明,姜黄素明显改善实验性肝纤维化。结论:姜黄素可能对实验性肝纤维化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姜黄素、姜黄素与大黄素联用的抗肝纤维化作用.方法 以二甲基亚硝胺(DMN)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造模结束后,分别给予姜黄素、姜黄素与大黄素联用(简称姜大联用)进行治疗,检测肝功能、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肝组织SOD、MDA和Hyp水平,取肝组织固定,HE、VG胶原染色,光镜观察肝组织的病理变化以及α-平滑肌(α-SMA)在肝脏的表达.结果 姜黄素、姜大联用能明显降低肝纤维化大鼠血清ALT,AST,TNF-α,HA,LN,PCIII含量,降低肝组织MDA、Hyp含量,升高SOD水平.病理组织观察表明,姜黄素、姜大联用能减轻肝细胞坏死,抑制纤维组织增生,改善肝组织结构,抑制α-SMA在肝内的表达.结论 姜黄素、姜大联用具有良好的抗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3.
从抗炎抗氧化、抗肝纤维化、抑制肝星状细胞(HSC)增殖、促HSC凋亡和干预细胞因子信号转导等方面综述了姜黄素抗肝纤维化作用的进展。  相似文献   

4.
姜黄素抗肝纤维化作用及机理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目的:探讨姜黄素抗肝纤维化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以二甲基亚硝胺(DMN)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然后给予姜黄素治疗,并以水飞蓟素做对照,检测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肝组织羟脯氨酸(Hyp)水平,光镜观察肝组织的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检测血小板衍生长因子-BB(PDGF-BB)、血小板衍生长因子受体β(PDGFRβ)及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在肝组织的表达,RT-PCR方法检测PDGFRβ及ERK1 mRNA的表达。结果:姜黄素可明显降低肝纤维化大鼠血清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含量,降低肝组织Hyp含量,可明显改善肝纤维化大鼠病理损害,能抑制肝组织PDGF-BB、PDGFRβ及ERK1的表达,并下调肝组织PDGFRβ及ERK1mRNA的表达。结论:姜黄素具有良好的抗肝纤维化作用,其机理与抑制PDGF-BB及受体β、ERK1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姜黄素抗肝纤维化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 方法 :以二甲基亚硝胺(DMN)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然后给予姜黄素治疗,并以水飞蓟素做对照,检测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肝组织羟脯氨酸(Hyp)水平,光镜观察肝组织的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检测血小板来源的生长因子-BB(PDGF-BB)、血小板来源的生长因子受体β(PDGFRβ)及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在肝组织的表达,RT-PCR方法检测PDGFRβ及ERK1mRNA的表达。 结果: 姜黄素可明显降低肝纤维化大鼠血清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III)含量,降低肝组织Hyp含量,可明显改善肝纤维化大鼠病理损害,能抑制肝组织PDGF-BB、PDGFRβ及ERK1的表达,并下调肝组织PDGFRβ及ERK1mRNA的表达。 结论 :姜黄素具有良好的抗肝纤维化作用,其机理与抑制PDGF-BB及受体β、ERK1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姜黄素抗肝纤维化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纤维化(Hepatic Fibrosis,HF)是继发于各种形式慢性肝损伤之后组织修复过程中的代偿反应,这些损伤包括病毒感染、药物造成的肝炎以及长期酗酒等,它也是慢性肝病发展为肝硬化必经的病理过程。如果早期没有得到有效治疗,HF就会发展为肝硬化。HF实质是肝内细胞外基质(ECM)合成大于降解导致大量ECM过度沉积。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姜黄素对肝脏Ⅰ、Ⅲ型胶原mRNA的影响,探讨其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二甲基亚硝胺(DMN)腹腔注射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姜黄素灌胃给药,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各组大鼠肝组织Ⅰ、Ⅲ型胶原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姜黄素能明显降低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Ⅰ、Ⅲ型胶原mRNA水平,与病理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姜黄素能够抑制肝组织Ⅰ、Ⅲ型胶原mRNA表达,从而发挥其抗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姜黄素(Cur)对四氯化碳诱导大鼠肝纤维化及对其肝组织Ⅰ型胶原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皮下注射40%CCl4复制模型,造模后给予Cur治疗,观察肝组织病理改变并进行肝纤维化分级,并进行血清生化学检测;免疫组化法测定肝组织中Collagen Ⅰ的变化;RT-PCR检测肝组织中collagen α1(Ⅰ)mRNA表达.结果:Cur各治疗组大鼠肝纤维化程度较模型组显著减轻;大鼠血清ALIT、AST、ALP水平明显降低,A/G比值提高;Collagen Ⅰ及collagen α1(Ⅰ)mRNA表达较模型组显著下降.结论:Cur能明显改善肝组织的纤维化程度,提示抑制CoUagen Ⅰ表达是其抗肝纤维化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肝纤维化是以肝星状细胞活化与增殖、细胞外基质沉积为主要特征的肝慢性疾病发展而来的一种修复反应。目前临床上尚无理想的治疗肝纤维化特效药物。近年来经研究证实,姜黄素具有良好的抗肝纤维化效应。通过检索并总结国内外近年姜黄素影响肝纤维化进程的各个通路相关文献发现,姜黄素可以通过调控TGF-β1/Smad、NF-κB、PPARγ、Wnt/β-catenin、Nrf2/HO-1、PI3K/Akt、p38MAPK、Hedgehog多条信号通路,发挥减少肝脏炎症反应,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与增殖,促进肝星状细胞凋亡,降低肝组织内氧化应激水平,减少胶原蛋白合成和细胞外基质沉积等多方面作用,达到抗肝纤维化效应。本文为姜黄素介导多种信号途径治疗肝纤维化提供理论依据,显示出从多靶点、多途径、多层次相互作用的机制特点。  相似文献   

10.
谌辉  张景辉  刘文琪 《中草药》2009,40(8):1274-1277
目的 探讨姜黄素抗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小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感染模型组、吡喹酮治疗组和姜黄素治疗组,除对照组外,各组建立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小鼠动物模型,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反应观察小鼠肝组织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mRNA的表达.应用HE染色,免疫组化法及多媒体病理图文定量分析,观察各组小鼠肝脏的病理改变及转化牛长因子β1(TGF-β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Ⅰ、Ⅲ型胶原表达的变化.结果 姜黄素可显著减轻肝脏纤维组织增生.感染模型组及吡喹酮治疗组PPARγmRNA表达较对照组及姜黄素治疗组显著减弱(P<0.05);姜黄素治疗组TGF-β1,α-SMA及Ⅰ、Ⅲ型胶原水平均明显低于吡喹酮治疗组和感染模型组(P<0.05).结论 姜黄素有明显的抗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作用,其抗纤维化机制与其激活PPARγ的表达、抑制肝星状细胞(HSC)表达α-SMA及分泌TGF-β1,并减少Ⅰ、Ⅲ型胶原的合成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1.
姜黄素预防大鼠肝纤维化效果的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舒建昌  叶国荣  何雅军  吕霞  方力 《中药材》2006,29(12):1347-1349
目的:明确姜黄素对实验性肝纤维化的预防效果。方法:以四氯化碳制作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同时按每100g体重分别给予20mg、10mg、5mg姜黄素灌胃处理,设立正常组、肝纤维化组和阳性对照组;8周后处死大鼠,取血检测血清ALT、AST、HA、PC-Ⅲ、TGF-β、TNF-α水平;肝脏组织HE及Masson染色观察病理改变,根据SSS计分系统评估肝纤维化程度。结果:姜黄素可以减少肝纤维化大鼠血清中明显升高的ALT、AST、HA、PC-Ⅲ、TGF-β、TNF-α水平,明显减轻肝纤维化程度,SSS计分在姜黄素组明显降低,接近正常(P〈0.05),以上作用均随着姜黄素用量增大而加强。结论:善黄素可以预防四氯化碳所致的大鼠肝纤维化,改善肝功能.具有一守的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12.
姜黄素治疗肝纤维化及相关细胞因子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舒建昌  王红利  叶国荣  何雅军  吕霞  方力 《中药材》2007,30(11):1421-1425
目的:观察姜黄素治疗肝纤维化的效果及相关细胞因子的变化,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以四氯化碳腹腔注射的方法制作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姜黄素治疗组于第9周起分别予姜黄素10、20、40 mg/100g体重灌胃,设正常、溶剂、模型与丹参对照组,检测血清ALT、AST、HA、LN、PC-Ⅲ,ELISA法检测TGF-β1、TNF-α,化学法检测血清NO,肝组织行HE和Masson胶原染色,光镜下观察病理学改变,并按SSS计分系统进行评分。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肝组织PDGF-BB变化,专业图像分析软件进行分析。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姜黄素治疗组能明显降低肝纤维化时异常升高的ALT、AST、HA、LN、PC-Ⅲ(P<0.05);降低血清细胞因子NO、TGF-β1、TNF-α水平(P<0.05);明显改善四氯化碳所致大鼠肝纤维化的病理学改变,肝纤维化评分明显降低(P<0.05),接近正常组;抑制PDGF-BB的合成表达(P<0.05),上述作用随着姜黄素剂量增大而增强。结论:姜黄素具有治疗大鼠肝纤维化作用,减少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可能是其重要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3.
大黄素对大鼠肝纤维化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56,自引:2,他引:5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大黄素对肝纤维化的影响。方法:采用40%的四氯化碳(CCl4)给予大鼠皮下注射诱导肝纤维化,并以小,中和大剂量大黄素(20,40和80mg/kg体重)干预,测定血清透明质酸,层粘连蛋白及肝组织羟脯氨酸,并通过光镜和电镜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结果:大黄素组较模型组;(1)血清透明质酸及层粘连蛋白显著降低;(2)肝组织胶原蛋白含量明显减少;(3)肝组织纤维化程度明显改善;(4)肝细胞损伤减轻。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姜黄素mPEG-PLGA纳米粒逆转大鼠肝纤维化作用。方法:用溶剂挥发法制备聚乙二醇聚乳酸乙酸酯(mPEG-PLGA)载姜黄素纳米粒,大鼠腹腔内注射0.5%DMN(2mL.kg-1),每周连续3天,每天1次,共4周造肝纤维化模型。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药物治疗组,药物治疗组又分为姜黄素组、姜黄素纳米粒低剂量组和姜黄素纳米粒高剂量组,每组12只。模型组及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给药方式为腹腔注射,姜黄素组为每日姜黄素50mg.kg-1,姜黄素纳米粒低剂量组和姜黄素纳米粒高剂量组分别为每日姜黄素10mg.kg-1和30mg.kg-1。用药治疗4周后杀鼠取材料。全部实验大鼠采血,取肝组织,分别检测血清ALT活性、AST活性、检测肝组织Hyp含量、MDA活性、SOD活性、GSH-PX活性、GST活性,观察肝组织胶原沉积变化。结果:①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ALT活性、AST活性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大鼠血清ALT活性、AST活性显著降低。②与正常组比较,模型大鼠肝组织Hyp含量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药物治疗组大鼠肝组织Hyp含量显著降低(P﹤0.05)。③模型组大鼠肝组织可见炎性细胞浸润,胶原增生明显,大多数形成较厚的完全间隔。药物治疗组有所改善。④与正常组大鼠相比较,模型组大鼠肝组织总SOD、GSH-PX活性显著降低(P﹤0.01),肝组织MDA、GST活性显著升高(P﹤0.01);药物治疗组的SOD、GSH-PX活性显著升高,MDA含量、GST活性显著降低(P﹤0.01)。结论姜黄素mPEG-PLGA纳米粒能够逆转大鼠肝纤维化,显著改善肝功能,能够显著减轻过氧化损伤,保护肝细胞,减少胶原生成,阻断和逆转二甲基亚硝胺大鼠肝纤维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柴胡疏肝散对肝纤维化的防治作用. 方法: 7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7组:正常组、病理模型组、秋水仙碱治疗组、柴胡疏肝散低、中、高剂量组、柴胡疏肝散预防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均采用猪血清腹腔注射诱发肝纤维化,0.5 mL/只,2次/周,连续10周,5周后即可形成肝纤维化.预防组于造模同时给药(以柴胡疏肝散6.3 g·kg-1),各治疗组于造模第6周给药,持续至第10周.秋水仙碱治疗组剂量0.5 mL·kg-1·d-1,柴胡疏肝散低、中、高剂量组(3.5,6.3,12.6 g·kg-1·d-1).用全自动分析法测定各组血清肝功能、放射免疫法测定肝纤维化指标,采用酸性水解法检测肝组织羟脯氨酸(hydroxyproline,HYP)含量,并观察病理变化. 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柴胡疏肝散中剂量组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156.5±3.2) U·L-1 VS (78.4±4.6) U·L-1(P<0.01);天冬氨酸转氨酶(AST),(387.4±12.7) U·L-1 VS (232.5±13.5) U·L-1(P<0.01);r-谷氨酰转肽酶(GGT),(128.2±4.0) U·L-1 VS (78.5±4.2) U·L-1(P<0.01);碱性磷酸酶(ALP),(152.75±5.01) U·L-1 VS(42.51±4.67) U·L-1(P<0.01);透明质酸(HA),(337.2±22.1)VS(140.6±21.2) μg·L-1(P<0.01);PCⅢ(145.31±17.14) μg·L-1VS(85.5±19.7)μg·L-1(P<0.05);Ⅳ型胶原(135.1±22.4)VS(88.37±21.09)(P<0.05);层黏连蛋白(LN),(317.5±21.3)VS(148.4±18.4),(P<0.05)含量均显著下降, 肝组织(HYP)(527.2±34.2)VS(346.2±43.1)(P<0.01)含量显著降低. 结论: 柴胡疏肝散有明显的抗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叶下珠复方Ⅱ号抗大鼠实验性肝纤维化的作用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二甲基亚硝胺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模型,用高、中、低三种剂量(100g/kg,50g/kg,25g/kg)的叶下珠复方Ⅱ号水提液进行干预治疗,并与秋水仙碱进行对照,检测大鼠肝功能、肝组织羟脯胺酸(Hyp)、丙二醛(MDA)、血清透明质酸(HA)含量及肝脏病理组织学改变。结果:叶下珠复方Ⅱ号高、中、低剂量组谷草转氨酶(AST)、γ-谷氨酰转移酶(GGT)、碱性磷酸酶(ALP)、总胆红素(TBIL)和直接胆红素(DBIL)均显著低于模型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叶下珠复方Ⅱ号中剂量组大鼠肝组织Hyp、MDA和血清HA含量均明显低于模型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秋水仙碱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叶下珠复方Ⅱ号高、中、低剂量组肝组织纤维化病变明显减轻,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叶下珠复方Ⅱ号对二甲基亚硝胺诱导的肝纤维化形成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机制与抗脂质过氧化损伤、保护肝细胞和抑制胶原纤维合成有关。  相似文献   

17.
当归补血汤对大鼠肝纤维化与肝脏脂质过氧化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观察当归补血汤对大鼠肝纤维化的作用及其影响肝脏脂质过氧化的抗肝纤维化作用机制。方法Wistar雄性大鼠采用四氯化碳(CCl4)皮下注射及高脂低蛋白饮食复合因素诱导复制大鼠肝纤维化模型。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14只),当归补血汤组(14只);另设正常组(10只)。自造模之日起,当归补血汤组以6 g/kg的大鼠体重剂量灌胃,每日1次,共6周。正常组与模型组灌胃以等量生理盐水。HE染色观察肝组织炎症与脂肪变性,天狼猩红染色观察肝组织胶原沉积。试剂盒法测定血清肝功能指标,包括丙氨酸转氨酶(ALT)与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总胆红素(TBil)与白蛋白(Alb)含量。生化法测定肝组织甘油三脂(TG)与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Jamall氏法测定肝组织羟脯氨酸(hydroxyproline,Hyp)含量,Western印迹法分析肝组织Ⅰ型胶原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大鼠比较,模型大鼠血清ALT、AST水平及TBil含量明显升高,Alb含量明显降低;肝组织脂肪变性与胶原沉积明显,TG与MDA含量增加,SOD活性降低(均P<005)。当归补血汤组大鼠肝组织脂肪变性与胶原病理沉积显著改善;血清ALT、AST水平及TBil含量降低,血清Alb含量升高;肝组织Hyp、TG与MDA含量降低,SOD活性提高(均P<005)。结论当归补血汤具有良好的抗实验性大鼠肝纤维化作用,其主要作用机制与抗肝脏脂质过氧化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四逆散加味对肝纤维化的防治作用机制.方法:80只Wister大鼠随机分为8组:正常对照组、病理模型组、四逆散组、四逆散加味高、中、低剂量组、四逆散预防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采用猪血清ip诱发肝纤维化,0.5 mL/只,2次/周,连续10周,5周后即可形成肝纤维化.预防组于造模同时给药(以四逆散加味7 g·kg-1),各治疗组于造模第6周给药,连续4周.四逆散组4 g·kg-1,四逆散加味高、中、低剂量组(14,7,3.5 g·kg-1).采用酸性水解法检测肝组织羟脯氨酸(HYP)含量;放射免疫法(RIA)检测肝组织白介素-1(IL-1)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原位杂交、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肝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mRNA与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四逆散加味中剂量组大鼠肝组织羟脯氨酸( 478.32±42.35)vs(327.09±39.41)μg·L-1,P<0.01;IL-1(0.58±0.89) vs(0.35±0.47) μg· L-1(P<0.05);TNF-α (4.82±0.49) vs (4.21±0.45)μg·L-1(P< 0.05),含量均显著降低,TGF-β1mRNA(9.92±2.57)vs(5.27±1.39),(P<0.01)和α-SMA mRNA(12.87±0.39)vs(6.33±0.72),(P<0.01)及其蛋白表达显著减弱(均P<0.01).结论:四逆散加味有明显的抗肝纤维化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GF-β11和α-SMA基因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