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晓萍  靳玉惠  王海 《现代预防医学》2008,35(11):2011-2013
[目的]了解合肥市2004-2006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高发原因,为做好流脑防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及临床、实验室检测.[结果]合肥市2004~2006年共发生流脑261例,平均发病率1.9/10万;2006年发病率高达2.74/10万,较前10年上升了11倍,病死率10%.病例的阳性检出率逐年上升,C群流脑比例逐年增高,至2006年检出的全部是C群.病例中大于16岁142例,占54.4%;较前5年(22%)上升了32.4%.3年共发生聚集性病例6起,有5起明确诊断是C群;密切接触者带菌率检测C群所占比例逐年升高,分别为52.6%、60.1%和85.7%,与病例的菌群分布基本相符.[结论]该市流脑流行菌群发生了变迁,从A群转变为C群,应合理制定防治对策.加强对医务人员培训,提高诊治水平,降低病死率;同时要大力推广A C流脑多糖疫苗的接种,采取多种形式做好广泛宣传,提高疫苗接种率,以增强人群对C群流脑的免疫力.另外还要做好重点人群尤其是大专中院校、宾馆饭店等行业的流脑防治知识宣传,提高他们的防范意识.  相似文献   

2.
1995~2004年黑龙江省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和掌握黑龙江省流脑流行规律,为制订控制和消除流脑策略提供依据,现将黑龙江省1995~2004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济南市流脑流行特征,为有效控制流脑流行、制订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济南市1951~2003年流脑发病法定报告资料和流脑防治资料进行分析。[结果]50多年来,济南市流脑发病呈逐年下降态势,期间出现3次大的流行高峰;发病主要集中在3~7岁年龄段,发病率为8.47/10万,散居儿童占63.35%,2~4月占71.24%;城乡结合部的历城区发病率最高。[结论]济南市流脑发病率呈明显下降趋势,这与流脑疫苗的应用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江西省1998-2007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趋势,为制定流脑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疫情信息监测管理系统的监测资料及流脑防治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江西省自20世纪80年代推广使用A群流脑疫苗以来,流脑流行的周期性被打破,流脑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但2004年以来有所波动;1998-2007年全省累计报告流脑病例595例,年均发病率为0.14/10万,年均死亡率为0.0097/10万,病死率为6.89%;发病分布有明显的地区差异,大多数病例分布在山区和边远的农村;高发季节为冬春季,发病高峰是1-4月份,发病年龄以<15岁为主,占77.98%;健康人群带菌以B群为主,C群带菌率逐年上升;C群血清抗体水平较低,不足以建立免疫屏障。结论 近10年来,江西省流脑呈现发病率低,病死率高,分布广泛,发病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季节性和年龄高峰等特征。加强流脑菌群监测及疫情预测预报,切实做好A+C群流脑疫苗的预防接种和应急免疫工作,重视经济不发达地区和边远山区人群的宣传教育,以控制流脑的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5.
2006年1月以来怀远县流脑的发病率较2005年同期有较大幅度提高,截至4月共发病6例,是2005年同期发病率的2倍,是1996年以来发病率最高的一年,并且出现了2例死亡病例。本文通过对此次疫情的分析,探索流脑高发的原因,为提出流脑有效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福建省12年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福建省近12年来流脑的流行特点和趋势,为制订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历年疫情资料用EXCEL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10.5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省自上世纪80年代推广使用A群流脑菌苗以来.流脑流行的周期性被打破,流脑的发病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1990~2001年全省发病1635例,死亡122例,发病率在0.03/10万~1.23/10万之间,疫情平稳,均以散发为主,大多数病例分布在山区和边远的农村,除厦门外,各地市的发病率差别不大,发病分布无明显地区差异。流脑的发病主要集中在2~4月份,年龄以14岁以下为主,以散居儿童的病死率最高。结论:加强菌群监测及疫情预测预报,切实做好流脑多糖体菌苗的预防接种和应急免疫工作,对控制流脑的发生和流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为探索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以下简称流脑)在边远少数民族地区的流行规律,将40年(1966~2005年)疫情资料分析如下。一、流行概况40年来我州流脑发病呈阶梯形下降,共出现过4次流行高峰。第一流行阶段(1966~1972年)发病率波动在1.96~48.03/10万之间,平均发病率为13.92/10万,1967年为流行最高峰。第二流行阶段(1973~1981年)发病率波动在2.71~32.54/10万,1977年为高峰年,与第一个高峰相隔10年。第三个流行阶段(1982~1992年)发病率波动在0.53~9.81/10万,平均发病率为6.05/10万,1985年为流行高峰,1993~2005年为第四个流行阶段,发病率波动在0.48~5.79/1…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中山市2003--2012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的流行特征和茵群分布特征,为制定中山市流脑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中山市2003—2012年流脑疫情资料和个案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3--2012年中山市共报告流脑病例14例,年平均发病为0.05/10万。14例病例中4月龄3例、6岁1例、〉17岁10例;男性7例,女性7例;病例发病时间分别1、2、3、4、5、10、12月,其中3月份报告病例数最多为6例,其他月份报告病例数分别为1—2例。14例病例的脑脊液或血液样本均培养出脑膜炎奈瑟菌,其中A群7例,B群、C群、W135群各2例,A+B群混合感染1例。结论中山市近年流脑发病率控制在较低的水平,今后应继续加强对流脑茵群的监测,根据流行型别及时调整流脑疫苗免疫策略。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三明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1950—2012年的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950—2012年累计报告流脑21 236例,死亡1 593例,年均发病率16.51/10万,年均死亡率1.24/10万,病死率7.5%,1990年后,发病率控制在1/10万以下,呈散发状态,流脑发病具有明显季节性,以春季为主(2-4月),占80.6%。1990—2012年0-14岁占72.6%(90/124),学生占51.6%(64/124)。A群流脑疫苗接种的实施,改变了流脑周期性流行规律,其发病水平明显降低,流行高峰不复存在,城乡发病率水平基本趋于一致。结论防控流脑的发病应采取疫苗接种为主的综合措施,同时应加强流脑血清学监测。  相似文献   

10.
1980~2001年云南省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特征及防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为了解我省菌苗接种后流脑流行特征可能改变 ,从而进行针对性预防。 方法 收集云南 2 0年中流脑疫情和监测资料。 结果 由于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 ,我省流脑发病已降到历史最低水平 ,周期性流行特征不明显。1990年以来仅出现 6次局部暴发 ,均发生在贫困山区 ;15岁以上人群发病比例呈上升趋势 ;流行菌群仍以 A群为主 ,带菌以 B群为主。人群流脑杀菌抗体分布不均 ,经济发达地区较高 ,经济落后地区较低。 结论 今后防制工作重点仍是进一步加强菌苗推广使用 ,特别是贫困地区必须保证基础免疫 ,经济发达地区可对高年龄组人群进行加强免疫。同时还应加强疫情监视及病原监测 ,观察人群抗体水平的消长、菌群的变迁 ,为防制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南昌市1993~2005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的流行特征,为进一步了解南昌市流脑流行情况、有效控制流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南昌市1993~2005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的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南昌市流脑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发病数农村明显多于城区且呈明显的冬春季高峰,发病年龄以15以下儿童为主,但有向成年人倾斜的趋势。[结论]流脑应采取以预防接种及健康教育为主的综合性预防措施,重点为农村地区和流动人口。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重庆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流行特征,了解人群免疫状况,预测发病趋势。[方法]收集重庆市2002~2005年流脑发病疫情报告资料。对2005年的病例及其密切接触者脑脊液、血液进行细菌培养。在2005年按东南西北中随机抽取5个区县作为流脑健康人群监测点,分9个年龄组人群,采集咽拭子及静脉血进行带菌调查及抗体水平检测。[结果]2000~2005年全市报告病例719例,病死率为3.34%,年发病率在0.26~0.57/10万之间波动。2~4月为发病高峰(占57.02%),年龄以小于10岁组为主(506例)。病例血清Nm抗体阳性率为31.25%(5/16),密切接触者阳性率为17.12%(19/111),病例和密切接触者流脑A群和C群抗体的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54、1.11,P﹥0.05)。2005年5个监测点A群抗体阳性率为22.6%,GMT为1︰1.70;C群抗体阳性率为13.6%,GMT为1︰1.28,A群和C群抗体均阳性为5.70%。各监测点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4.6,P﹤0.01)。A群抗体水平与是否接种疫苗有关联性。而C群抗体和两群抗体水平与是否接种A C疫苗接种无关联性。流脑病例样品阳性率为4.44%(2/45),A群和C群为主要流行株,病例密切接触者和健康人群均未检出Nm。[结论]重庆市流脑发病以散发为主,健康人群流脑IgG抗体的阳性率较低,提示大部分人对流脑易感。因此加强流脑监测,提高实验室检测能力和疫苗的有效接种是控制流脑流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赵云  林正旭  李全霞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2):2339-2340
[目的]了解济南市历城区55年来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有效控制流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传染病报告系统报告数据,分析流脑流行病学特征。[结果]20世纪60~80年代发病率较高,并有两次流行高峰,分别是1962~1968年,1975~1977年,年发病率都在39.16/10万以上,85年全面接种流脑疫苗以后发病率明显下降。病例全区散发,呈明显冬春季高峰,85%病例为15岁以下儿童。[结论]防制流脑应采取以预防接种为主的综合性预防措施,预防接种的重点人群为15岁以下儿童。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和分析黔东南州实施麻疹疫苗(MV)强化免疫后两年来麻疹的流行病学特点,为进一步控制和消除麻疹提供参考. [方法]综合分析强化免疫后2年的麻疹监测系统的疫情资料. [结果]麻疹报告发病率从2004年的35.11/10万,降至2005年2.89/10万、2006年2.81/10万,2005确诊发病率为0.62/10万,2006年确诊发病率为0.36/10万.2005-2006年每月报告疑似病例最多17例、最少为0例,且46.83%的疑似病例为风疹.目前55%的麻疹发生在8月龄~4岁,27.90%的麻疹发生在10岁以上大年龄人群,30.23%免疫史不详,20.93%无免疫史,无聚集性病例发生,学生和托幼儿童发病占42.86%、散居儿童发病占52.38%,其他发病占4.76%. [结论]强化免疫后麻疹发病率较低,病例呈散在性分布,发病高峰仍为冬春季节,只有进一步加强常规免疫服务质量、提高接种率,强化免疫或强化查漏补种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应继续开展下去,才能保证逐步降低麻疹发病率,直至消除麻疹.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2003~2006年钦州市狂犬病流行特征,为控制狂犬病流行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回顾流行病学进行综合分析、统计处理.[结果]4年间共发生病例199例,呈高度散发,年平均发病率为1.45/10万.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x2=11.79,P<0.01).夏秋季是暴露高峰期,秋冬季是高发季节,职业以农民和学生为主,犬是重要传染源.平均潜伏期(G)为64.38 d,平均病程(G)为2.78 d.潜伏期的长短与暴露部位、暴露程度、暴露方式及暴露后伤口处理规范与否有显著关系.犬养数量增加, "管、免、灭"失控及群众自我防范意识薄弱是狂犬病散发的主要原因. [结论]加强犬类的管理,提高群众对狂犬病危害性认识和自我防范意识,提供相应医疗服务,规范疫苗管理和伤口处理及预防接种技术是预防控制狂犬病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16.
漆莉  李革  李勤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4):818-820
[目的]探讨重庆市流行性感冒(流感)的流行特征,为制定流感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重庆市2004、2005流感监测年度的流感样病例(ILI)监测资料、病毒分离鉴定结果及暴发疫情信息进行描述分析。[结果]2004年3月~2005年8月,ILI%平均为11.79%,2005年9月~2006年3月为0.80%。2004年ILI%存在4月和10月2个高峰,2005年存在4月、8月和11月3个高峰。两年病毒分离率分别为20.21%和33.62%。2年共有流感暴发疫情75起,2005年明显高于2004年,高峰月均出现在4月和11月。[结论]我市可能存在春季和秋季流感流行高峰,春季高峰比较固定,秋季高峰有一定波动性。暴发疫情呈逐年上升趋势,主要发生在中小学校。两年10月前后均出现优势毒株型别的变化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7.
许昌市1991~2006年淋病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许昌市淋病流行病特征,为制定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许昌市1991~2006年淋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平均报告发病为5.78/10万;男性发病高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2.16:1;20~44岁为主要发病年龄组;农民和工人为主要发病人群,儿童占有一定比例.[结论]应针对重点人群加强健康宣教和行为干预,加强淋病的预防控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72例流脑患者的随访,调查由疾病产生的各类费用,分析影响流脑经济负担的因素,为科学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分别对门诊费用、住院费用、间接费用和总费用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探讨流脑经济负担影响因素。[结果]影响流脑总费用负担的因素有:住院天数、发病年龄、户籍类型、城乡、地区、并发症(P﹤0.05)。[结论]及时接种疫苗是性价比比较高的选择,政策制定应向非本地户籍和农村户籍人群倾斜,防治并发症的发生对降低流脑经济负担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