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肾移植术后早期高血压危象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压升高是肾移植术后常见严重并发症,超过70%的肾移植受者(renal transplant recipients,RTRs)会出现血压升高,而在接受以环孢菌素A(CsA)为主的免疫抑制治疗方案的患者中,这一比例可高达90%。肾移植患者血压升高,使其术后存活期缩短,并诱发心、脑血管疾病。2004年5月-2006年6月,本研究对我院肾移植术后早期高血压危象患者采取相应的措施,使血压控制在理想范围内,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肾移植术后血压的变化对移植肾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对2001年11月~2002年11月147例肾移植术后患者血压的观察,将肾移植术后血压与术前血压对照的观察分为3组.结果保持血压高于术前0.66~1.33 kPa,移植肾有充足的血液灌注,利于移植肾功能的恢复.结论肾移植术后监护期血压以高于术前0.66~1.33 kPa为佳.  相似文献   

3.
小剂量去甲肾上腺素在肾移植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陈钊军 《实用医学杂志》2006,22(10):1200-1201
目的:探讨小剂量去甲肾上腺素在肾移植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40例术前平均动脉压(MAP)<90mmHg的肾移植患者,随机分为去甲肾上腺素组(NE组)和多巴胺组(DA组),各20例。分别用去甲肾上腺素或多巴胺升高血压,MAP维持在90~110mmHg。记录各组血压维持在目标值的病人数,观察两组病人延迟性肾功能恢复(DGF,即术后第1天血肌酐值/术前血肌酐值≥75%)发生率、急性肾小管坏死(ATN)发生率。结果:NE组病人MAP均维持在90~110mmHg,DA组16例病人维持在90~110mmHg,4例病人改用去甲肾上腺素后MAP维持在90~110mmHg。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DGF发生率均为10%。NE组1例发生ATN(发生率5%),DA组2例发生ATN(发生率10%),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去甲肾上腺素用于肾移植术中升高血压,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肾移植术后发生恶性肿瘤患者的群体反应性抗体(PRA)和肾功能情况。方法研究对象为可追踪到具有PRA结果的63例肾移植术后发生恶性肿瘤的患者。于2012年10月采用美国GTI公司提供的ELISA筛选HLA-Ⅰ类、Ⅱ类混合抗原板,检测肾移植术后PRA。肾移植术后未发生恶性肿瘤的肾移植患者为正常对照组,共计902例。肾移植患者移植手术时间最早在1995年11月,最迟移植患者手术时间为2008年3月。结果 63例肾移植术后发生恶性肿瘤的患者中,PRA阳性患者11例,占17.46%(11/63),移植肾功能下降患者5例,占45.45%(5/11)。902例正常对照组的肾移植患者中,PRA阳性患者94例,占10.42%(94/902),移植肾功能下降患者83例,占88.30%(83/94)。肾移植术后正常患者与肾移植术后发生恶性肿瘤患者肾移植术后产生PRA之间无统计学差异(χ2=2.33,P0.25)。结论虽然免疫抑制剂可抑制移植肾的排斥反应,但在肾移植术后发生恶性肿瘤和正常患者间产生PRA的几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术中血压对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患者术后肾功能恢复的影响,以期进一步优化肾移植手术麻醉管理模式,减少围术期并发症。方法本回顾性研究纳入2008年1月至2013年8月期间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手术患者54例,根据术后肾功能恢复情况分为肾功能延迟恢复组(DGF组)与肾功能立即恢复组(IFG组),每组27例,其中DGF组排除2例,余25例。对两组患者在术前基础状态(T0)、入室平静后(T1)、肾动脉开放(T2)、出室(T3)四个时间点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心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情况比较,年龄、性别、身高、透析类型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GF组患者透析时间较IGF组长(P0.05)。两组患者术前基础状态(T0)、入室平静后(T1)、肾动脉开放(T2)、出室(T3)四个时间点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按照现行血压控制方案,即术中将血压波动控制在术前基础值的±30%以内,管理同种异体肾移植手术麻醉是安全合理的,术后肾功能恢复情况与术中血压无必然联系。  相似文献   

6.
高龄肾移植患者术后抗HLA抗体产生的几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高龄肾移植患者移植术后产生抗HLA抗体(PRA)的几率、抗体类型及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肾移植术后患者血清取自2006年1月~2008年6月,于2009年3月检测PRA.肾移植术后一年以上的大于50岁的肾移植患者226例.PRA检潮采用美国莱姆德公司抗原筛选板和美国GTI公司提供的ELISA筛选HLA-Ⅰ类、Ⅱ类混合抗原板,鉴定抗体类型采用美国One larmbda公司鉴定抗原板(LAT-1240).肾功能指标由血肌酐和尿素氮确定,血肌酐正常值为53~115μmol/L.尿素氮正常值为1.43~7.14 mmol/L.结果 在226例肾移植术后患者中,PRA阳性患者62例,占27.43%.男性患者PRA阳性占31.68%(32/101),女性患者PRA阳性占24.00%(30/125).在抗HLA抗体的类型中,主要以IlLA-Ⅱ抗体为主.抗HLA-Ⅰ+Ⅱ类抗体有9例,抗HLA-Ⅰ类抗体有4例,抗HLA-Ⅱ类抗体有49例.肾移植术后PRA阳性及血肌酐和尿素氮水平大于正常值的患者有21侧,占总阳性率的33.87%(21/62),其中Ⅰ+Ⅱ类抗体阳性有4例,Ⅰ类抗体阳性有3例,Ⅱ类抗体阳性有14例.肾移植术后患者PRA阴性及血肌酐和尿素氮水平大于正常值的患者有6例,占PRA阴性患者的3.66%(6/164).结论 高龄肾移植患者移植术后产生抗HLA抗体主要以HLA-Ⅱ类抗体为主.抗HLA-Ⅱ类抗体与移植术后移植物排斥关系不大,仅在抗HLA-Ⅱ类抗体强阳性时,部分肾移植患者可表现血肌酐升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观察终末期肾衰竭患者肾移植术前及术后1年左心室质量(LVM)和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的变化,探讨相关临床、实验室参数和超声心动图指标对左心室重构和左心室肥厚转归的影响。方法 选取31例术后1年随访到的同种异体肾移植手术患者。在术前和术后1年,分别应用24 h动态血压监测和超声心动图采集24 h平均血压、LVM和LVMI,比较相关临床和实验室参数的变化,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肾移植术后1年,96.77%(30/31)患者的肾功能达到代偿水平(肌酐清除率>51 ml/min)。与术前比较,术后1年红细胞比容、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显著增高,血肌酐显著降低(P均<0.05);24 h平均收缩压和24 h平均舒张压显著降低(P<0.05);同时LVM和LVMI均显著降低(P<0.05)。术后1年LVM和LVMI与术后1年血肌酐水平存在相关性(P<0.05)。而回归分析显示术后1年24 h平均收缩压是影响术后1年LVM和LVMI的独立因素。结论 超声心动图可准确反映肾移植手术前后左心室的重构。肾移植术成功后1年,左心室肥厚部分逆转,肾功能恢复和血压控制是其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8.
急性肾小管坏死(ATN)是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的最常见原因,在尸肾移植中,其发生率高达20%~65%[1],主要原因是移植肾热、冷缺血时间长,患者术中血压不稳定.透析治疗可以期待移植肾恢复功能[2].我们对12例尸肾移植术后发生ATN的患者采取以透析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措施,经过细致护理,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肾移植患者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肾移植(PRT)作为治疗终末期肾病是一种有效方法,而急性排斥反应(AR)又是肾移植术后最常见的排斥反应,可发生任何时期.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最多发生于术后一个月内[1],是移植肾丢失的主要因素,严重影响了肾移植的成功率及人/肾存活率.我院自1994~2007年共实施同种异体肾移植术302例,术后1个月内共发生急性排斥反应84例,发生率达27.8%.77例成功逆转过来,逆转率达91%.现将肾移植患者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的观察与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李贵琴 《护理研究》2006,20(25):2348-2348
肾移植术后(PRT)的急性排异反应(AR),尤其是难治性排异反应是导致移植肾功能丧失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影响了肾移植的成功率及人/肾长期生存率[1]。正确的诊断治疗及有效的预防护理,对于减少AR的发生,促使移植肾功能的恢复极为重要。我科用鼠源性抗CD3单克隆抗体(OKT3)逆转肾移植术后难治性急性排异反应1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1病例介绍李某某,男,46岁。2003年诊断为慢性肾小球肾炎、尿毒症,在当地医院行血液透析治疗,1年前血压升高,血压(21.3~24.0)/(12.0~16.0)kPa。于2005年3月在我院行尸体肾移植术。术前12h开始口服霉酚酸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