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CT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甲状腺结节的CT资料,并与手术及病理对照.结果甲状腺癌表现为病灶边界不清,甲状腺包膜受侵,病变内簇状微小钙化,淋巴结转移;甲状腺良性病变边界较清楚,钙化多位于病灶周边,且多为粗颗粒状钙化,无周围组织受侵,淋巴结转移等改变.结论 CT检查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 MSCT 在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我院经手术或穿刺活检并有病理结果的105例患者(143个甲状腺结节)的 MSCT 平扫及增强检查资料,比较143个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 MSCT 影像学特征;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学数据的处理,以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甲状腺良、恶性结节在结节数目、形态、边缘、结节内钙化情况、是否囊性变、强化特点、强化后边缘、边缘中断征及有无颈部淋巴结肿大等征象上有统计学差异(P <0.05)。而在甲状腺结节发生部位、结节直径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CT 检查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具有很高的价值,全面分析甲状腺结节 MSCT 平扫及增强特征能有效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韦灿辉 《河北医学》2015,(3):443-445
目的:探讨甲状腺单发良恶性结节的CT表现特征及其鉴别点。方法:收集甲状腺单发结节122例,对其发病年龄、性别及CT表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大小、囊变、边界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形态、节段性缺损、钙化、实性部分强化及颈部淋巴结增大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T增强扫描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诊断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甲状腺单发结节的CT影像特征,提高CT对甲状腺良恶性单发结节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对比8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甲状腺单发结节,对其CT表现包括周围侵犯和淋巴结转移进行分析。结果85例病变中,甲状腺癌28例,腺瘤45例,结节性甲状腺肿12例。恶性病变多表现为实质结构、边缘模糊、形态不规则,内部可见微小钙化,以及周围结构侵犯和颈部琳巴结肿大,与良性病变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增强扫描恶性病变组实质部分强化峰值和强化幅度显著低于良性病变组。结论CT是诊断甲状腺结节的有效和可靠的检查方法,掌握病变的CT影像特点能有效的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并能对临床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CT 对甲状腺良恶性钙化结节鉴别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 年1 月— 2016 年12 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经手术切除病理证实的204 例甲状腺钙化结节的CT 及临床资料, 根据钙化形态将其分为细颗粒和粗颗粒钙化;根据钙化在结节中的位置,分为中央和边缘;统计细颗粒钙 化、中央及两者联合在良恶性结节中的分布,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良恶性结节的钙化类型、钙化位置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良恶性结节是否细钙化+ 中央位置、粗钙化+ 边缘位置比较,差异有统 计学意义(P <0.05)。以细颗粒钙化和中央位置为标准诊断甲状腺恶性结节的敏感性为81.3%(95%CI :67.0, 95.5),特异性为89.3%(95%CI :80.9,97.6);以粗颗粒钙化和边缘位置为标准诊断甲状腺良性结节的敏感性 为80.4%(95%CI :69.6,91.1),特异性为90.6%(95%CI :79.9,101.3)。结论 甲状腺结节中出现细颗粒状钙 化及位于中央为CT 诊断甲状腺恶性结节的重要征象,甲状腺结节中出现粗颗粒状钙化及位于边缘为CT 诊 断甲状腺良性结节的重要征象。  相似文献   

6.
目的:本文旨在体现64 层螺旋CT 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CE64 层螺
旋CT 机行颈部平扫增强检查,打扫层面从主动脉弓到下颌角。结果:良性结节与恶性结节扫描结果之间的差别
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MSCT 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有非常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目的:本文旨在体现64层螺旋CT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CE64层螺旋CT机行颈部平扫增强检查,打扫层面从主动脉弓到下颌角。结果:良性结节与恶性结节扫描结果之间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SCT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有非常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和筛选多层螺旋CT(MSCT)在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特征指标。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05例甲状腺结节患者143个结节的MSCT资料,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的MSCT影像学特征。结果 甲状腺良、恶性结节在数目、形态、边界、钙化、囊变、强化特点、边缘中断征及淋巴结肿大等征象上有统计学差异;在结节部位、最大直径上无统计学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边界、钙化、强化特点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边界、钙化、强化特点是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的特征性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39例甲状腺局灶性病变的CT表现,提高CT对此类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39例甲状腺局灶性病变共54个病灶的CT表现,分为良、恶性2组,以及囊性,囊实性及实性3种类型。同时取正常人群甲状腺平扫及增强扫描各计100例,作为对照组,计算平均最大强化幅度,与病例组相比较。并对强化后均匀与否、形态及钙化等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1)恶性组实性病灶的增强扫描强化幅度明显低于良性组及正常人群,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良性组实性病灶的强化幅度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以强化幅度50Hu为界,≥50Hu的病灶认为是良性,〈50Hu的病灶认为是恶性,其诊断实性病灶良恶性的敏感性为90%,特异性为87%。(3)恶性病变增强以后密度仍比较均匀,而良性病变更多见不均匀强化。(4)囊实性病变中,囊性变中心有岛状实性强化部分及放射状与囊壁相连的索条,牵拉成分叶状,是比较特殊的表现,但仅见于乳头状癌囊性变者。(5)钙化无论是从出现率还是形态上对甲状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并无太大帮助。结论CT检查,尤其是静脉造影剂增强扫描,对甲状腺局灶性病变的良恶性鉴别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33):114-11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检查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60例甲状腺结节性病变患者,采用Siemens64排螺旋CT机进行检测,观察良恶性甲状腺结节的CT表现、良恶性甲状腺结节大小及增强CT扫描。结果良性结节:CT示形状规则,呈圆形、类圆形,为多发低密度结节。恶性结节:CT示甲状腺增大,有不同程度的低密度区,边界较模糊,部分患者可见不规则点片状钙化,部分患者可有壁结节形成,增强后可见瘤壁和壁结节增强。良性结节直径小于恶性结节,良性结节的平扫、动脉期及静脉期明显少于恶性结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诊断及鉴别诊断采用多层螺旋CT检查,可以提高诊断准确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肺内炎性结节的CT表现.方法:本文分析了23例经手术病理切除、CT引导下穿刺及临床追踪证实的肺内炎性肿块的CT表现及其鉴别诊断.结果:上叶3例,中叶7例,下叶19例,单发17例,多发6例,密度均匀21例,不均8例,分叶征18例,胸膜反应20例,晕轮征6例,锥形或三角形10例,类圆形或椭圆形9例,不规则形10例,粗长毛刺17例,空气支气管征4例.结论:CT对肺内炎性结节的位置、形状、密度及周边征象显示较好,和肺癌可以鉴别.  相似文献   

12.
目的:用多层螺旋CT评价胸腺瘤良恶性及其鉴别诊断。方法:2012年3月至2014年4月收集临床怀疑纵隔占位病变患者50例,均行640层螺旋CT进行扫描,影像诊断27例为胸腺瘤(15例为良性胸腺瘤、12例为恶性胸腺瘤),23例为淋巴瘤。15例良性胸腺瘤中边界清楚,平扫密度均匀,无囊变坏死,其中钙化8例,增强后均匀强化;12例恶性胸腺瘤呈边界不清,平扫密度不均,囊变坏死,纵隔淋巴结肿大,增强后不均匀强化,周围脂肪间隙消失3例,侵犯周围血管2例,胸膜增厚及胸膜转移3例,纵隔内淋巴结肿大3例,侵犯心包1例;23例淋巴瘤影像表现为边界不清肿块影,密度均匀较低,增强后轻度强化,纵隔内见多发肿大淋巴结并融合。结果: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23例胸腺瘤(13例为良性胸腺瘤,10例为恶性胸腺瘤),27例为淋巴瘤。结论:CT增强对于良恶性胸腺瘤的诊断及恶性胸腺瘤与淋巴瘤鉴别诊断有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MSCT双期增强扫描对腮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并总结各病种的双期增强CT表现特征。方法对病理证实的13例良性混合瘤、10例腺淋巴瘤、2例嗜酸性腺瘤、2例单纯性腺瘤、17例恶性肿瘤和6例慢性炎症共50例腮腺良恶性疾病病例进行腮腺MSCT平扫和注药后50秒、I20秒双期增强扫描,测量各期的病灶CT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总结不同性质腮腺病变的双期增强CT特征并评价其诊断价值。结果恶性肿瘤与良性混合瘤的双期增强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二者与腺淋巴瘤的双期增强值均存在差异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包埋和/或破坏邻近血管、肿瘤内低密度区呈中央分布、肿瘤同时累及腮腺深浅叶三种CT征象对腮腺恶性肿瘤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8.24%、90.00%、76.47%和100%、87.50%、92.59%。延迟强化征象、延迟排空征象分别对良性混合瘤、腺淋巴瘤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为90%、92.31%和88.24%、85.71%。结论MSCT双期增强扫描对腮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支气管扩张症的多层螺旋CT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 CT对支扩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33例支扩患者行多层螺旋 CT扫描 ,扫描结束后分别以 8mm~ 10 mm层厚及 1mm~ 2 m m薄层重建图像 ,其中 15例有普通 CT检查资料。对不同 CT扫描及不同层厚的多层螺旋 CT重建图像进行评价。结果 :33例患者共检出支扩肺段 75个。其中 15例同时有普通 CT检查资料 ,共 4 8个支扩肺段 ,普通 CT仅检出 2 4个 (5 0 % )。1mm~ 2 m m薄层重建图像检出支扩肺段 75个 ,而 8m m~ 10 m m常规厚层重建图像仅检出 5 4个 (72 % ) ,且有 6例 (18% )常规厚层重建图像显示阴性。结论 :多层螺旋 CT较普通 CT在支扩诊断上很大的优越性 ,尤其是 1mm~ 2 mm的薄层图像价值更大。对临床疑支扩患者 ,应首选多层螺旋 CT检查 ,以便及早得到有效治疗。  相似文献   

15.
甘锐  余文艺  兰华 《四川医学》2014,(3):396-39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CTC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性及应用价值。方法40例符合标准的患者分别行CTCA及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SCA)检查,比较二者的一致性。结果CTCA对1—3级冠状动脉分支的显示较好。但对4级冠状动脉分支显示欠佳。CTCA显示管径〉12mm的冠状动脉,狭窄I〉50%的灵敏度为88.78%,特异度为96.05%;阳性预测值为82.86%,阴性预测值97.55%,假阳性率为17.14%,假阴性率为2.45%,准确率为92.96%。CTCA和SCA对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一致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31)。结论CTCA是一种快速、无创和可靠的冠状动脉成像方法,与SCA诊断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可用于冠心病患者的常规筛查,但必要时仍需行SCA检查,为其临床诊治提供更为准确的信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重建的临床价值。方法12例患者进行了心脏多层螺旋CT检查以1mm薄层扫描后传输至工作站,使用特殊软件进行冠状动脉三维立体重建。结果横断面图像和重建图像对近段冠状动脉显示率达100%,横断面图像对LAD和RCA中段的显示率也达100%,对LAD、LCX和RCA远段的显示率分别为83.3%、91.7%和75%。而重建图像对LAD和RCA中段的显示率均为91.7%,对LAD、LCX和RCA远段的显示率分别为75%、75%和66.7%。结论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是一种非创伤性显示冠状动脉的检查方法,可较好的显示冠状动脉主干和主要分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甲状旁腺腺瘤诊断价值及CT表现,提高本症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的甲状旁腺腺瘤12例的多层螺旋CT的表现。结果12例甲状旁腺腺瘤的病例均发生于下部甲状旁腺且单发,病变呈圆形或椭圆形软组织结节或肿块,位于气管食管旁沟内或气管旁甲状旁腺区11例,1例异位于前上纵隔胸骨后。全部病例均伴有骨质改变,其中骨质疏松8例,纤维囊性骨炎或棕色瘤12例。伴肾结石8例。结论多层螺旋CT可准确显示甲状旁腺腺瘤的部位,大小,形态及其并发症,是该病最重要的检查方法,特别是对异位甲状旁腺腺瘤在不增加甚至降低射线辐射剂量的基础上,可扩大扫描范围以发现异位的甲状旁腺腺瘤。  相似文献   

18.
孤立性肺结节(SPN)的CT诊断一直是影像诊断学的研究热点,根据CT扫描中SPN的大小、边缘情况、内部结构特征、周围征象,并结合SPN薄扫+动态增强形式的分析,仔细观察结节的密度、边缘切迹的深浅、周围毛刺的长短、钙化斑的有无及多少、增强造影后结节的强化情况等等,对SPN的良、恶性作出比较准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CT对原发性腹膜后良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5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CT表现。全部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25例均经工作站行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10例行三维重建(3D)。结果神经组织源性肿瘤13例,间叶组织源性肿瘤6例,胚胎残余组织源性肿瘤3例,其它类型肿瘤3例。CT定位诊断正确率为80%(20/25),良恶性诊断正确率为76%(19/25)。结论 CT检查对原发性腹膜后良性肿瘤的定位、定性诊断,特别是区分良恶性病变方面具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