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膀胱全切、阑尾腹壁造瘘回结肠可控膀胱术(附一例报告)湖南株洲331医院(412002)肖远红,陈国权,李启谓,孙洁我院在1993年7月间成功地进行了一例膀就全切、阑尾腹壁造援国结肠可控膀优术,手术顺利,术后恢复好,解决了膀脱全切尿流改道后尿液控制的问...  相似文献   

2.
膀胱肿瘤是泌尿生殖系统最常见的肿瘤,90%以上为移行细胞癌,其中80%以上为无浸润的浅表性癌,初次治疗后复发率高达70%,为进一步降低膀胱癌的死亡率,目前国内外多采用可控性尿流改道术,即用回肠或盲肠做成贮尿囊,用另一段做成具有活瓣功能的输出段并行腹壁造口。虽然术后尿  相似文献   

3.
全膀胱切除及尿流改道术4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临床上膀胱癌行全膀胱切除后的尿流改道手术方式很多[1] ,主要可分为 3类 :①正位排尿的新膀胱术 (代膀胱术 ) ,如正位回肠新膀胱术 ;②不可控性尿流改道 ,如输尿管腹壁造口、Bricker膀胱术 ;③可控性尿流改道 ,如可控性回盲肠膀胱术。1991-2 0 0 2年我们对本院 43例患者分别施行了输尿管腹壁造口、Bricker膀胱术、可控性回盲肠膀胱术、正位回肠新膀胱术。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本组 43例 ,男性 3 8例 ,女性 5例 ,年龄 62~ 78岁 ,平均61 1岁。 43例均为膀胱癌患者 ,参照手术学均有全膀胱切除手术适应证。其中移行细…  相似文献   

4.
杨贞 《医学文选》2004,23(3):350-351
近年来全膀胱切除尿流改道有很大的进步.但回肠膀胱术是全膀胱切除后作尿流改道较安全,应用较广的术式.该手术具有疗效确切长期随访显示并发症少.但由于该术式为永久性尿流改道,腹部有一回肠腹壁造口需终生佩戴腹壁集尿袋,给病人身心健康带来很多影响.因此,术后出院前给予自我护理指导,病人出院后提高了自理能力,对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从膀胱肿瘤术后患者生活质量角度,评估采取原位回肠尿流改道术、原何乙状结肠尿流改道术、输尿管皮肤造瘘、可控腹壁尿流改道术的疗效,为膀胱肿瘤治疗方法的评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简明健埭状况洲查问卷(MOS36一itemShortFormHealthSurvey,SF-36)对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08--201041-实施膀胱全切尿流改道术的81例患者进行调查,比较术后6个月、1年和2年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原位尿流改道术组在社会功能(SF)、情感角色(RE)、心理健康(MH)评分上明显高于非原位尿流改道术组(P〈0.05)。原位㈨肠和原位乙状结肠尿流改道术组间,输尿管皮肤造瘘组和可控腹壁尿流改道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位尿流改道术后患者能够获得比非原位尿流改道术更好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杨贞 《微创医学》2004,23(3):350-351
近年来全膀胱切除尿流改道有很大的进步.但回肠膀胱术是全膀胱切除后作尿流改道较安全,应用较广的术式.该手术具有疗效确切长期随访显示并发症少[1].但由于该术式为永久性尿流改道,腹部有一回肠腹壁造口需终生佩戴腹壁集尿袋,给病人身心健康带来很多影响.因此,术后出院前给予自我护理指导,病人出院后提高了自理能力,对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Bricker术尿流改道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提高Bricker术尿流改道的合理性和可靠性。方法 :回顾我院 48例膀胱癌患者全膀胱切除术后行回肠膀胱术尿流改道的临床资料。结果 :48例患者尿流改道满意无严重并发症 ,术后使用集尿器方便可靠。结论 :建立一个满意的回肠膀胱尿流改道必须有一个理想的造口部位、乳头状外翻的造口和可靠的输尿管回肠吻合 ,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延伸护理干预对膀胱癌全切尿流改道腹壁造口术后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膀胱癌全切尿流改道术腹壁造口的患者共7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5例:针对35例干预组患者进行延伸护理干预,而对照组患者仅仅给予健康宣教及电话随访,采用造口相关知识调查问卷及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QOL)对患者的腹壁造口相关知识掌握情况以及生活质量指数进行评价.结果 干预组患者的腹壁造口相关知识掌握情况较前显著提高,SF36各维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对膀胱全切尿流改道术腹壁造口的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延伸护理干预,能够大大加强患者自我护理意识,提高自我护理能力水平以及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个体化心理干预对腹壁造口尿流改道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56例行膀胱全切腹壁造口尿流改道的膀胱癌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0例,对照组26例.对照组行常规专业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参考Kubler Ross的5阶段患者心理理论进行个体化心理干预.术后3个月采用膀胱癌生活质量量表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调查.结果:术后6个月躯体状况、社会家庭状况、情感状况、功能状况、膀胱癌模块和膀胱癌生活质量量表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个体化心理干预能增强腹壁造口尿流改道患者心理、生理、社会方面的适应性,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对可控性回盲结肠膀胱术技术进行改进,已应用于12例根治性全膀胱切除尿流改道的病人。采用多处结肠带切断建立低贮尿囊,并用阑尾末端于右下腹壁造口作输出道。结果表明此法术中操作简便、安全,大大缩短了手术时间,无术中并发症。术后具有抗返流、抗失禁作用以及有低张力和足够容量、肾功能良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根治性膀胱全切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尿流改道方式影响,可控性或非可控性尿流改道后患者不能自主排尿,生活质量差;而肠道原位新膀胱术后患者可自主排尿,生活质量改善,但存在排空不良和控尿不全等问题。我科2000~2006年5月对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15例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施行原位回肠膀胱术,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魏巧文 《现代实用医学》2012,24(9):1067-1068
根治性膀胱切除+尿流改道是浸润性膀胱癌的常用法治疗方法。膀胱全切回肠代膀胱术需做腹部泌尿造口引流尿液,患者终身佩戴造口袋,影响日常生活。因此对造口患者进行相应的护理知识教育,使其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是一个急需重视的问题。美国当代著名护理理论家提出了Orem自理理论。本研究拟观察Orem自理理论在回肠代膀胱腹壁造口术护理中的应用。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侧腹壁腹膜外建立通道回肠膀胱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4例需行根治性膀胱切除回肠膀胱术的病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根治性膀胱切除及输尿管回肠吻合的方法相同。研究组术后尿流改道采用侧腹壁腹膜外建立通道回肠膀胱术,对照组采用传统尿流改道术。观察两组患者尿流改道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盆腔引流液量及持续时间,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肠梗阻、回肠段坏死、肾积水及造口疝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研究组尿流改道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分别为(84±3.1)min(、2.89±1.3)d,均少于对照组(t=20.56,2.04;P<0.05);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3.53%,亦低于对照组的46.51%(χ2=5.49,P<0.05)。结论侧腹壁腹膜外建立通道回肠膀胱术较传统回肠膀胱术具有操作相对简单,手术时间短,术后肠道功能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是一种较理想的尿流改道方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侧腹壁腹膜外建立通道回肠膀胱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4例需行根治性膀胱切除回肠膀胱术的病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根治性膀胱切除及输尿管回肠吻合的方法相同。研究组术后尿流改道采用侧腹壁腹膜外建立通道回肠膀胱术,对照组采用传统尿流改道术。观察两组患者尿流改道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盆腔引流液量及持续时间,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肠梗阻、回肠段坏死、肾积水及造口疝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研究组尿流改道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分别为(84±3.1)min、(2.89±1.3)d,均少于对照组(t=20.56,2.04;P〈0.05);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3.53%,亦低于对照组的46.51%(X^2=5.49,P〈0.05)。结论侧腹壁腹膜外建立通道回肠膀胱术较传统回肠膀胱术具有操作相对简单,手术时间短,术后肠道功能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是一种较理想的尿流改道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设计一种控尿可靠、导尿容易、并发症少且操作简单的可控性膀胱输出道的手术方法。方法 20例需行可控性尿流改道的思者采用输出道悬吊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患者中14例为膀胱恶性肿瘤,2例为已行回肠膀胱术(bricker术)者,3例为重症神经源性膀胱,1例为膀胱阴道瘘。结果 术后随访3—24个月,平均14.4个月,所有患者的腹壁造口均可容易地插入16 F导管。术后仅1例控制尿不完全,其余患者均控制尿完全。16例术后3—12个月行尿动力学检查,膀胱充盈时输出管最大内压为64—134cm H2O(1cm H2O=0.098kPa),平均为86cmH2O。腹壁造口逆行造影示输出管被固定在腹壁下,无狭窄。结论 输出管悬吊能明显增强缩窄回肠的控制机制,且手术方法简单。  相似文献   

16.
膀胱因患肿瘤或其它疾病需要切除时,可采用回结肠膀胱术,尿路改道后,患者需每时每刻配带尿袋,给生活和社交活动带来许多不便。随着科学的发展,泌尿外科的专家在探索一种可以脱离尿袋而能够自控的尿路改道方法。我院近几年,成功的为几例病人行尿路改道术。在全麻下行膀胱全切,可控性回结肠膀胱成形术获得成功,改良手术方式:平膀胱全切后取回肠28cm,升结肠16cm,近端15cm,回肠同结肠成片状按逆蠕动方式吻合,恢复肠道通畅,吻合口可容一拇指,关闭后腹膜切口,分别行双输尿管支架引流及膀胱引流、盆腔和腹腔引流,回肠远端行腹壁造口作输出袢。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延伸护理对膀胱癌全切尿流改道腹壁造口术后患者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膀胱癌全切尿流改道术腹壁造口的患者共92例,按照人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针对46例观察组患者开展延伸护理服务,对照组患者仅接受出院指导及电话回访,采用造口相关知识调查问卷及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对患者的腹壁造口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及生活质量指数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自理能力较前明显提高,生活质量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延伸护理服务能够有效提高膀胱癌全切尿流改道腹壁造口术后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同时大大提高患者对护理质量的综合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用肠管做成可控性膀胱,由患者定期经腹壁输出道导尿,是尿流改道的一种重要改良方法。而切断结肠带建成回盲肠新膀胱,对建成高容量、低内压、高顺应性肠管贮尿的方法减少了创伤和术后并发症。我科2002~2007年行膀胱全切去带盲结肠代膀胱阑尾输出道术12例,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根治陛膀胱全切术后尿流改道术式的选择标准及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5年3月-2012年11月在该院进行根治性膀胱全切术后尿流改道患者70例,行回肠膀胱术39例,行回肠新膀胱术31例,分析两种尿流改道术适应症及并发症。结果70例围手术期无死亡,回肠膀胱术后见并发症7例,回肠新膀胱术后见并发症6例。术后复查无尿道肿瘤复发。结论原位新膀胱术患者生活质量高于非可控性尿流改道术患者,但在临床上,需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尿流改道术,从最大程度上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20.
膀胱全切术后的尿流改道术式选择是泌尿外科医护人员经常遇到的问题。我科以往多采用乙状结肠流出道 (近似Bricker)引流尿液 ,术后需长期带引流管 ,患者多感不便 ,生活质量差。近年来 ,我科设计一种以阑尾为输出道的可控性低压回盲肠膀胱 ,共治疗 8例膀胱肿瘤患者 ,均取得满意效果。1 材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1998年 4月~ 11月我科共行 8例以阑尾做输出道的回盲肠膀胱手术 ,均为男性 ,年龄37~ 70岁 ,平均 6 1岁。1 2 手术方法 取回盲部及升结肠 10~ 15cm ,回肠 30~ 4 5cm的一段肠袢 ,肠管折叠成“W”型 ,剖开肠系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