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AMI268例患者,依据心电图ST段有无墓碑样改变将其分成A(n=41)组及B(n=227)组。AMI后一周内发生并发症及死亡率进行两组对照,结果表明,一周内并发症及死亡率A组均高于B组,P均小于0.01,揭示AMI早期ST段呈墓碑样改变者并发症多,预后亦较差。  相似文献   

2.
急性下壁心肌硬塞V1—V4导联ST段下移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根据临床资料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塞(AIMI)V1-V4导联ST段下移(STD)的临床意义。方法和结果:AIMI61例,STD≥0.1mv30例(A组),〈0.131mv(B组)。分别较A和B组临床因素和冠心病死亡发生率:其中肺部罗音、心功能Ⅱ-Ⅳ级及Ⅳ级、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持续性低血压休克综合征及住院期内冠心病死亡率A组均显著高于B组(均P〈0.01)。而A组STD导联数≥3(∑ST≥3)的  相似文献   

3.
急性心肌梗塞墓碑形ST段改变的预后赵成英,宿春生,赵谪生(第二临床学院内科)关键词急性心肌梗塞,心电图急性心肌梗塞(AMI)时各种形态的ST段改变早有记载,但甚少评价对AMI的预后意义。作者对AMI时墓碑形ST段改变与AMI预后的关系进行了临床观察。...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老年人(≥65岁)和对照(〈65岁)AM用尿激酶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结果发现:老年AMI典型胸痛发生率和溶栓后胸痛完全缓解率及加速性室性自主律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ST↓Rindex及CPK峰值前移同样适于作为老年AMI溶栓疗法冠脉再通的非创性金指标,但应注意部分老年AMI者因有肺气肿导致ECG低电压对判断ST段升降程度的影响及老年AMI溶栓后CPK峰值前移相对忱延两个特点,老年溶栓出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QT离散度与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44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入院后24小时之内的常规12导联心电图进行分析,以探讨QTd或QTcd与AMI早期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结果显示,室性心律失常组QTd值(80.19±13.83ms)、QTcd值(88.59±13.51ms)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47.65±6.87ms、52.29±8.89ms);大面积梗塞组的QTd值及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均大于小面积梗塞组。提示:AMI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与QTd、梗塞范围有密切关系。QTd或QTcd可作为判断AMI患者发生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的一项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在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AMI)过程中配合应用硫酸镁的效果。方法:90例AMI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溶栓配合硫酸镁(MS)治疗组(A组,45例)和未加用MS的溶栓治疗组(B组,45例)。A组与B组在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病死率及主要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进行比较。并作统计学处理。结果:A组治疗后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死亡率、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心力衰竭发生率、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均〉  相似文献   

7.
观察69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QT离散度(QTd)的变化,结果显示QTd在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为94.10±29.84ms;在潜在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为70.21±21.75ms;在无室性心律失常组为50.08±22.74ms,3组间差异非常显著,QTd≥100ms者全部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认为AMI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及严重程度与QTd增加有关,揭示QTd对判断AMI病情程度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患者心律失常的特点及与心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方法:应用24h动态心电图检测82例NIDDM患者。包括A组(无心血管并发症者)36例、B组(有心血管并发症者)46例,并设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B组有较高的室性与房性心律失常发生率(P<0.01或0.005),A组心律失常发生率无明显增高。B组Lown's分级≥3的室性心律失常和短阵房速、房颤发生率分别为41.3%和4l.3%,均显著高于A组的13.9%和16.7%(P均<0.01).结论:心血管受累是NIDDM患者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对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80例发病48小时内首次心电图(ECG)和发病三周以后ECG的QTc离散度(QTcd)分别进行了测定,并以40例正常人作对照。结果:AMI组QTcd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AMI早期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组QTcd显著高于非心律失常组(P<0.01),提示QTcd愈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可能性愈大。发病三周以后患者QTcd显著小于AMI组(P<0.05),并提示QTcd持续显著增大者,可能发生心源性猝死。不同部位AMI患者之间QTcd无显著性差异(P>0.05)。认为,AMI可致QTcd增大,而且QTcd可作评估AMI早期以及远期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下壁急性心肌梗死(AMI)时对应性ST段压低及压低幅度与持续时间对预后的影响。方法84例下壁AMI病人分为有ST段压低组与无ST段压低级,根据ST段压低持续时间又将前者分为两组:A组ST段压低1周内恢复;B组ST段压低超过1周未恢复。对上述各组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及住院死亡率等进行比较。结果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与住院死亡率有ST段压低组较无ST段压低组明显增高,P<0.05。在有ST段压低组中,严重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急性左心衰竭和住院死亡率,B组明显高于A组,P均<0.05。有严重并发症者ST段压低幅度总和明显大于无严重并发症者,P<0.01。结论下壁AMI伴对应性ST段压低尤其是压低幅度大、持续时间长者,严重并发症多,预后差。  相似文献   

11.
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常因严重室性心律失常而猝死,为减少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和降低病死率,测定了84例AMI患者的血清镁浓度,结果表明,AMI患者血清镁浓度明显降低,静脉点滴硫酸镁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为52.2%,而非硫酸镁组为90%,差异有显著性(P〈0.01)。硫酸镁组病死率为0,非硫酸镁组为10%,提示硫酸镁可防治AMI早期室性心律失常和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2.
吴非  沈小玲 《九江医学》2000,15(2):79-80
目的:探讨校正QT间期离散度(QTcd)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溶给治疗后判断梗桦相关血管再通及预测恶性室性心律失常(MVA)发生的价值。方法:选择分析AMI患者46例(全经溶栓治疗及冠脉造影),分再通组及未通组,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组(MVA)和恶性室心律失常未发生组(NMVA);并对入院时及入院后24h的QTcd进行分析对比,县在入院后行心电监护一周,观察MVA的发生情况。结果:再通组和未通组  相似文献   

13.
本文根据有无胸前导联ST段下移,把93例急性下壁心肌梗塞病人分为两组,对比两组间住院期间病死率、并发症和PTFV1。结果表明伴有胸前导联ST段下移组住院期间病死率低于对照组(P〈0.05);其PTFV1≤-0.03ms的发生率也高于对照组(P〈0.01);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也高于对照组,但未达到统计学的显著性差异。作者认为AIMI伴有胸前导联ST段下移者为AIMI为高危亚组,尤其是老年人。  相似文献   

14.
张晓东  李小宇 《北京医学》1997,19(6):352-354
分析了178例初发Q波型急性心肌梗塞(AMI)伴远隔导联ST段下降,对住院期间临床主要并发症及住院死亡率的影响。其中下壁AMI伴远隔导联ST段下降75例(Ia组),无ST下降13例(Ⅰb组);前壁伴远隔导联ST段下降34例(Ⅱa组),无ST段下降56例(Ⅱb组)。分析结构显示,下壁和前壁AMI伴远隔导联ST段下降对临床并发症及死亡率均无影响。  相似文献   

15.
硫酸镁和氨酰心安防治AMI室性心律失常效果的观察Ⅰ.急性心肌梗塞血清镁浓度变化及镁盐防治心律失常的价值朱兴雷邵建华王克平张兴华(山东省立医院内科)内容提要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常因严重室性心律失常而猝死,为减少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和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术(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联合替罗非班冠脉内 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MI)患者,对恶性室性心律失常(malignantventriculararrhyth mia,MVA)发生率的影响及急性期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急诊入院的 100例 AMI患者为研究病例,按照随机 数字表法分组,冠脉内替罗非班治疗组为观察组,冠脉内未使用替罗非班治疗组为对照组。观察记录两组患 者术后 24h内 MVA发生率及急性期(PCI术后 7d)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joradversecardiovascularand cerebrovascularevents,MACCE)及出血并发症,记录患者 PCI术前及 PCI术后 7dN末端 B型钠尿肽原(NT- proBNP)、心率(HR)、脉压差(PP)、QT离散度(QTd)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 24h内 MVA发生率较对 照组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急诊 PCI术后急性期(PCI术后 7d)MACCE发生率 较对照组低,PCI术后7dNT-proBNP、HR、PP、QTd较对照组改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 组均未出现出血并发症。结论 AMI患者急诊 PCI术中冠脉内替罗非班治疗比未冠脉内使用替罗非班治 疗能更好地降低患者 MVA发生率,减少急性期 MACCE及改善 PCI术后 NT-proBNP、HR、PP、QTd指标,不 增加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静脉镁盐对急性心肌梗塞(AMI)时心律失常的作用。方法 应用硫酸镁治疗AMI64例,与对照组比较,心电图连续监测心律失常变化。结果 硫酸鲜组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结论静脉应用硫酸镁可明显降低AMI时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其机理与血甭中镁离子深度迅速增有关。  相似文献   

18.
中西医结合抢救急性心肌梗塞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西医结合组(抗心梗煎剂加西药)和对照组(单纯西药)分3个阶段对60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表现、合并症、抢救成功率、心电图ST段、心肌酶谱、血液流变学、体外血栓形成及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做对比观察,60例AMI患者与30例健康人SOD及MDA对照。结果显示,AMI患者与健康人SOD及MDA有明显差异。经治疗后10d及30d中西医结合组与对照组上述各项观察指标均有明显差异。显示中西医结合组中的抗心梗煎剂(Ⅰ号、Ⅱ号)明显改善AMI患者超急性期及急性期血氧供需平衡、缩小心梗面积,改善临床症状及心功能,减少恶性心律失常及早期死亡率,同时显示中西医结合组在AMI治疗中显著的抗脂质过氧化及清除自由基的作用,亦有明显改善血液粘滞度及抗血栓功效。对抗心梗煎剂的作用机理作了较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杨慧琴  赵斌 《新疆医学》2000,30(2):83-84
分析急性心肌梗塞伴糖代谢紊乱的临床特征和预后,方法:根据糖代谢紊乱情况将AMI患者分为三组:A组为糖尿病组;B组为应激性高血糖组;C组为单纯AMI组。结果:三组AMI发病年龄及梗塞部位,室性心律失常统计学上均显著性差异,阵发性房颤、Ⅲ度房室传导阻滞,B组与C组无显著差异。结论AMI伴糖尿病者的并 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血糖正常者,死亡率也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心电图表现的急性心肌梗塞(AMI)的临床特点。资料和方法依心电图改变将AMI442例分为Q波心肌梗塞(QMI)组(共325例,其中QRS呈QS型者42例、呈Qr或QR型者283例)和无Q波心肌梗塞(NQMI)组(共117例,其中ST—T呈弥漫性改变者28例、呈局限性改变者89例),就各组AMI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QMI住院期间心功能不全、休克、室性心动过速等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高于NQMI(P<0.01~0.05);而就上述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而言,QMI中的QS型高于Qr或QR型,NQMI中的弥漫型高于局限型,但QMI中的QS型与NQMI中的弥漫型两者之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梗塞后心绞痛的发生以QMI中的Qr或QR型和NQMI为多;梗塞延展的发生以QMI中的Qr或QR型为多。结论心电图改变对估测AMI病及预后是一重要指标;弥漫型NQMI在临床上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