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专利介绍一种从水生噬鱼蝮蛇Ag-kistrodon P.pscvorous的毒液中提取并纯化出具有抗血小板活性的多肽(I)的方法。先将蛇毒溶于缓冲液中,除去不溶部分,并依据分子大小截留低分子量部分(含有I并掺杂高分子量部分)。再以一种阳离子交换剂处理,以去掉高分子量部分的杂质。最后的流出液经反相高效液相层析即可分离出纯的I。这种抑制剂由二条相同的肽键组成,键间以二硫键相联。用基因工程技术获得编码I的  相似文献   

2.
五加科植物刺楸(Kalopanax pictus)中含有皂苷、多炔、苯丙烷类、木脂素和简单酚苷;其茎皮的乙酸乙酯组分具有显著的抗炎活性。本次以生物活性检测为指导,从刺楸茎皮中分离出2个具有抗炎活性的皂苷(1、2)和1个新的无活性皂苷(3)。  相似文献   

3.
酸模叶蓼中具有抗补体活性的酰化黄酮醇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补体系统是炎症的一个体液效应器,正常情况下该系统的活性对于促进体液免疫起重要作用。但如果活性过强将诱导病理反应。因此,调节补体活性有助于炎症治疗。研究发现酸模叶蓼(Persicaria lapathifolia)的粗提物具有抗补体活性。本次报道酸模叶蓼中1个新的酰化山柰酚苷的分离和酰化黄酮醇苷的抗补体活性。  相似文献   

4.
5.
6.
从牛角瓜(Calotropis gigantea)地上部分中除分离鉴定出异鼠李素-3-O-芸香糖甙、异鼠李素-3-O-吡喃葡萄糖甙和醋酸蒲公英甾醇酯外,还分离到一种新的黄酮醇三糖甙,集合快速原子撞击质谱、~1H-和~(13)C-NMR,及化学降解确定了新黄酮醇三糖甙的结构为异鼠李素-3-O-〔2-O-β-D-吡喃半乳糖基-6-O-α-L-吡喃鼠李糖基〕-β-D-吡喃葡萄糖甙。  相似文献   

7.
用水或含水乙醇提取银杏叶中的水溶性成分。然后向水溶性成分和含有提取液的银杏叶中加入淀粉的部分水解物和糖苷酶或转糖苷酶,使银杏叶中的脂溶性、微溶于水和不溶性成分转化为水溶性糖苷进入不溶性提取液中。除去水溶性成分后的银杏叶与水和乙醇混合,进一步以淀粉的部分水解物、糖苷酶或转糖苷酶处理使银杏叶中的脂溶性成分转化为水溶性糖苷。待银杏叶的干燥提取物与水或含水乙醇混合后,加入淀粉的部分水解物、糖苷酶或能  相似文献   

8.
用乙醚提取碎米桠(Rabdosia rubescens)的干叶可制冬凌草丙素(rubcscensin C)。浓缩乙醚提取物,干燥后溶于甲醇并过滤,再浓缩至干后溶于乙酸乙酯;于其中加碳酸钠溶液,浓缩混合液,干燥后将所得物溶于氯仿-丙酮混合液、进行硅胶层析,氯仿-丙酮混合液洗  相似文献   

9.
抗肿瘤和抗代谢剂含有一种从巴豆属植物Croton mongue种子提取得到的新的糖蛋白monguin(Ⅰ);(Ⅰ)的分子量为9000,UVλmax 280nm和228nm;每一分子含残基数:天冬氨酸十天冬酰胺17,苏氨酸4,丝氨酸7,谷氨酸十谷氨酰胺2,脯氨酸3,甘氨酸9,丙氨酸4,半胱氨酸2,缬氨酸3,蛋  相似文献   

10.
一.抗炎药的筛选所用的筛选方法是针对主要的病因和病理过程。目前,与致病有关的三个主要方面,已被看作是药物进行干预的可能位置:a.花生四烯酸代谢,b.与炎症有关的吞噬细胞和细胞功能,c.自动免疫过程。“抗炎药物”系指能干预急性和慢性炎症过程(如风湿病、关节炎)的药物。一般认为花生四烯酸代谢在这些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1.酚酸类、简单酚类、黄酮类,鞣质和萃丙烷衍生物自从经典的非甾体抗风湿药乙酰水杨酸问世后,已合成出无数的结构类似物,但在  相似文献   

11.
源自新几内亚岛和印度尼西亚的豆科植物四棱豆Psophocarpus tetragonolobus(L.)DC.或与其有关的种)的根(或其他部位)提取物可作为化妆品、营养品和药品,用于防治炎症、病毒性疾病和癌症,特别是它可以保护皮肤对抗物理、化学或外部生物剂的侵害,缓解和保护敏感皮肤对抗红斑、刺激和持续瘙痒。治疗由皮肤和软骨组织炎症引起的疾病、Crohn's病及伴有细胞功能障碍的疾病,特别是黑素瘤和其他癌症,也用于治疗多种类型病毒的侵害,治疗晒斑和多关节炎。该提取物低毒,由于其含有皂苷类和三萜类化合物,所以能抑制磷脂酶A2,也可抑制其他炎症过程(如…  相似文献   

12.
王远茜  韩冰  王丹  王思明  李娜  赵大庆 《中成药》2020,(8):1977-1982
目的优化黄连膏提取工艺,并评价其体外抗炎活性。方法以药材粒度、煎炸时间、煎炸温度、浸泡时间为影响因素,姜黄素总量为评价指标,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工艺。检测黄连膏提取油(0.05、0.5、1μL/mL)对Hacat细胞中TARC、MDC、RANTES、IL-8水平的抑制作用。结果最佳工艺为饮片不浸泡而直接投入5倍量香油中,200℃下煎炸4 h,姜黄素总量为1.198 g。黄连膏提取油降低了TARC、MDC、RANTES、IL-8水平,并呈剂量依赖性(P<0.05,P<0.01)。结论该方法稳定可行,可用于提取体外抗炎活性较强的黄连膏。  相似文献   

13.
小花棘豆中黄酮醇和黄酮醇甙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从小花棘豆的地上部分分离到九个黄酮类化合物,鉴定了其中的五个为山奈酚,檞皮素,山奈酚-7-鼠李糖甙,山奈酚-3-葡萄糖甙和山奈酚-3-双葡萄搪甙。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胡黄连(Picrorhiza kurrooa)根的粉末以乙醇提取,提取液在50℃下真空蒸发,得到的残渣用苯提取。将不溶性部分溶于乙醇溶液中,部分以丙酮-乙醚沉淀,此步骤重复三次。将从丙酮-乙醚可溶性部分得到的组分溶于沸甲醇中,热可溶住部分经活性炭处理,过滤后冷藏,几天后即析出胡黄连素。将得到的胡黄连素上硅胶柱,用逐渐增加甲醇的乙酸乙酯溶液(1%~10%)  相似文献   

15.
板蓝根不同提取部位抗炎镇痛活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4  
马毅敏  李娜  刘承伟  曹亮  丁岗  王振中  萧伟 《中草药》2014,45(17):2517-2521
目的比较不同板蓝根提取部位的抗炎、镇痛活性。方法采用脂多糖(LPS)刺激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模型,检测板蓝根不同提取部位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前列腺素E2(PGE2)的影响,考察其抗炎活性;采用醋酸扭体法及热水缩尾法2种动物模型考察板蓝根提取物的镇痛活性。结果板蓝根水洗及30%、50%、70%乙醇提取4个部位均具有一定的抗炎、镇痛活性,其中抗炎的有效部位集中在50%、70%乙醇提取部位;镇痛的有效部位集中在水洗部位以及70%乙醇提取部位。结论板蓝根的不同提取部位均具有抗炎、镇痛活性,板蓝根70%乙醇提取部位在抗炎、镇痛活性上均显示出较强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炎性因子PGE2及TNF-α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天竺桂挥发油的最佳提取工艺和抗炎活性。方法通过蒸馏法,探讨天竺桂挥发油的最佳提取工艺,测其精油的得油率,并且通过对小鼠耳廓二甲苯致肿的影响、对小鼠蛋清致足跖肿胀的影响和对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的影响等急性毒性实验测定天竺桂挥发油的抗炎作用。结果天竺桂叶挥发油最佳提取条件为加水量4倍,浸泡时间6h;毒性实验表明天竺桂叶片挥发油对机体炎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结论天竺桂具较好的抗炎活性,在临床上可用于治疗风湿痹证所致的发热、关节红肿等。  相似文献   

17.
土茯苓中二氢黄酮醇甙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从土茯苓根茎中分出3个二氢黄酮醇甙,经理化常数和波谱分析,鉴定为异黄杞甙,异落新妇甙,落新妇甙。利用二维核磁共振相关谱对其信号进行了全面归属,并首次确定了甙键构型。其中异落新妇甙为首次从本属植物中获得。  相似文献   

18.
皂苷抗炎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LU Ke-ming  袁丁 《时珍国医国药》2008,19(7):1658-1660
综述了近年来皂苷抗炎作用的文献,对植物中总皂苷提取物和皂苷化合物抗炎作用及机制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9.
密叶决明(Cassia multijuga)种子常用于治疗眼炎及皮肤感染。迄今为止,尚未见到有关它的植化成分的报道。本文报告了从此植物中分离出一种新的黄酮甙Cassiglucin[Ⅰ],C_(28)H_(32)O_(17),mp 190℃,莫利施氏反应呈阳性。[Ⅰ]经水解得甙元C_(16)H_(12)O_7,mp304℃(305~307°)。经颜色反应、纸层层析鉴定、各种光谱资料的分析、降解反应以及与由狭叶番泻树(C.angustifolia)叶中提得的异  相似文献   

20.
Moon  T  清风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06,28(5):293-294
干燥落新妇(Astilbe chinensis)根(1.3kg)用甲醇室温提取,提取物用己烷分配,溶于己烷的部分反复上硅胶柱,分别用己烷-乙酸、氯仿-甲醇洗脱,经甲醇重结晶后得到的白色针晶astilbicacid为3β,6β-二羟齐墩果-12-烯-27-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