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60倒随机分为2组.A组30例给予二甲双胍联合格列吡嗪治疗,B组30例给予二甲双胍联舍吡格列酮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比较2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腱岛素抵抗、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2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B组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高教C反应蛋白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低于A组治疗后水平(P<0.01).结论: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可降低血糖,改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c反应蛋白(CRP)和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方法:103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A、B2组,均给予常规降糖药物治疗,A组每天增加30mg的吡格列酮片口服。2组均观察24周,治疗前后检查CRP、血糖(FBG)、胰岛素(FINS)、血脂和肝功能,测量血压、身高和体重。结果:①与治疗前比较,A组CRP、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血生化、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明显降低(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轻度升高(P〈0.05),B组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变化。②CRP与HOMAIR、BMI、FBG、TC、TG、LDL-C、收缩压和舒张压呈正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低度炎症状态,吡格列酮在改善HOMA-IR及其相关代谢指标的同时,可降低CRP。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T2DM)前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法将140例已合用磺脲类和双胍类药物的T2DM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12周。结果:对照组的HbAlc明显下降(P〈0.05),其他指标无显著变化;治疗组与治疗前比较FPG、2hPG、HbAlc、胰岛素抵抗指数、hs~CRP均明显下降(P〈0.01)。结论:吡格列酮治疗T2DM,除能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血糖,还有明显的抗炎作用,使hs~CRP下降。 相似文献
4.
庞雪新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2010,4(10):155-155
目的评价盐酸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3月~8月内分泌科收治的32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6例,治疗组口服盐酸吡格列酮片(15mg,1次/d),对照组口服二甲双胍片(500mg,3次/d),治疗观察12周,观察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改变情况。结果治疗组空腹血糖下降时间比对照组要早,两组餐后2h血糖下降,无明显差异。结论盐酸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降糖效果较好,副作用少,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盐酸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评估时已使用1~2种口服降糖药而空腹血糖≥7.0 mmol/L的2型糖尿病患者加用盐酸吡格列酮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7-2008年就诊于广东省人民医院门诊的57例2型糖尿病患者,口服≤2种降糖药物(不包括噻唑烷二酮类),符合空腹血糖≥7.0mmol/L,肝肾功能正常.接受盐酸吡格列酮(卡司平)治疗,从15 mg/d开始,每月复查空腹微机血糖,若≥7.0 mmol/L,增加15 mg/d,若空腹微机血糖<7.0 mmol/L则维持原剂量治疗.共治疗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肝肾功能、尿常规及心电图等指标的变化,同时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1)入组的57例2型糖尿痛患者观察12周,治疗后FPG较治疗前明显下降.HbA1c有下降趋势,剔除了因不良反应而减少药物剂量的影响因素后,HbA1c的下降有统计学意义.(2)加用盐酸吡格列酮后TC和LDL-C有轻度升高,TG、HDL-C变化不大.(3)不良反应有心功能不全(1例)、下肢水肿(1例)、低血糖症(1例),无严重不良事件.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经磺脲类、二甲双胍、α糖苷酶抑制剂等药物治疗血糖效果不佳时,加用吡格列酮能安全有效改善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 相似文献
6.
吡格列酮是继曲格列酮之后新的一种噻唑烷二酮类胰岛素增敏剂。该药的主要作用机制是增强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降低胰岛素抵抗 ,从而降低血糖 ,而不刺激胰岛 β细胞分泌胰岛素。我们对盐酸吡格列酮治疗 2型糖尿病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了研究。1 对象和方法1.1 对 象 按ADA标准 (1997年 )入选确诊的 2型糖尿病患者 4 8例 ,平均年龄 5 9.0 8± 7.31岁 ,其中男性 18例 ,女性 30例。入选者在入选前均接受磺酰脲类和双胍类降血糖药物治疗 3个月以上 ,且联合用药稳定剂量至少 1个月以上 ;入选时空腹血糖在 7.0~13.0mmol/L ;体重…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治疗糖尿病前期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变化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41名年龄35~59岁的初诊糖尿病前期患者(6.1mmol/L≤FPG〈7.0mmol/L和/或7.8mmol/L(2hPG〈11.1mmol/L)患者,经改变生活方式1个月后,仍未达到或超过以上最低基线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吡格列酮15mg/d或安慰剂,疗程12周。观察治疗前后肱动脉血流、血管顺应性、血一氧化氮(NO)水平、血压、心率、体重指数、简化葡萄糖耐量试验、血胰岛素和血脂水平的变化。结果吡格列酮组治疗后血糖、胰岛素水平明显降低,血管顺应性改善,肱动脉血流和血NO明显增加,TG亦明显降低。与安慰剂组治疗后比较,以上指标差异均有显著性。血压、体重指数、TC和LDL等指标两组治疗前后以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吡格列酮治疗糖尿病前期患者,不但降低血糖改善胰岛素抵抗,而且改善内皮细胞功能,可能与NO合成增加有关。另外,TG亦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8.
盐酸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患者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和C反应蛋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2型糖尿病及其发生血管并发症的机制复杂,主要涉及组织和血浆蛋白质的非酶糖化、血脂及血纤溶系统紊乱、血管内皮损伤等方面。近年来,炎症反应在糖尿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与其他糖尿病危险因素关系问题的研究得到广泛关注。越来越多的炎症及其免疫标记物,如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PAI-1)、C反应蛋白(CRP)等都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相关联。盐酸吡格列酮是噻唑烷二酮类药物,研究发现其在改善胰岛素抵抗的同时又有明显减轻炎症反应的作用,是糖尿病治疗新的发展方向,但该药物对2型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患者血浆PAI-1和CRP影响的研究甚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吡格列酮(PIG)干预下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敏感性、血清超敏C_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双盲法将8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在对照组原服药基础每天加服PIG15mg,两组治疗均为12周,治疗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hs—CRP均明显下降,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吡格列酮在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血糖的同时可降低hs—CRP,具有明显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国产盐酸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CRP、IL-6的影响。方法:将50例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二甲双胍组和吡格列酮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白介素-6及空腹胰岛素抵抗指数、空腹血糖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均显著降低;C反应蛋白、白介素-6、空腹胰岛素抵抗指数等指标仅在吡格列酮组降低,与二甲双胍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吡格列酮可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C反应蛋白、白介素-6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收集83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40例体检健康者血清,根据患者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将糖尿病组患者分为LDL-C水平增高组和LDL-C水平正常组,测定所有受检者血清hs-CRP水平及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结果 hs-CRP水平在LDL-C增高组、正常组及对照组之间呈逐渐下降趋势,两两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hs-CRP浓度与LDL-C浓度呈正相关(r=0.4781,P0.05);2型糖尿病患者中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者血清hs-CRP阳性率明显高于无颈动脉病变者(P0.01)。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hs-CRP水平显著升高,且与患者LDL-C浓度及颈总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陈香芬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8,14(4):289-290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将4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26例,对照组14例。两组均在饮食控制、运动疗法的基础上,口服降糖药物治疗。研究组联合罗格列酮治疗。观察12w。于治疗前后测定两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甘油三脂、胆固醇、C-反应蛋白,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对两组测定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12w末,研究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C-反应蛋白及胰岛素抵抗指数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1);甘油三脂及胆固醇虽有所下降,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照组各项生化指标虽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但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两组间比较研究组C-反应蛋白水平较对照组下降显著(P〈0.01)。结论罗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不仅能提高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胰岛素抵抗显著降低血糖,而且可显著降低血浆C-反应蛋白水平,为预防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提供了新的前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与2型糖尿病并发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150例糖尿病患者(实验组)及50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均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Hs-CRP,氧化酶法测定TG、TC、一步法测定LDL-C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实验组Hs-CRP、TG、TC、LDL-C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01),血糖控制不良组(C组)中Hs-CRP明显高于血糖控制良好组(A组)和血糖控制一般组(B组)(P<0.01),B组高于A组(P<0.01)且与TG、TC、LDL-C正相关.结论 Hs-CRP、TG、TC、LDL-C与2型糖尿病并发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可作为风险预测指标预测2型糖尿病并发症出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2型糖尿病(T2DM)颈动脉粥样硬化中的水平及阿司匹林对其影响。方法正常对照组(A组)30例,T2DM无颈动脉粥样硬化组(B组)35例,T2DM颈动脉粥样硬化组(C组)30例,分别检测hs—CRP、体重指数、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B组和C组患者服阿刮匹林,4周后复查hs—CRP。结果B组和C组hs—CRP浓度显著高于A组(P〈0.01),C组显著高于B组(P〈0.05)。经阿司匹林治疗后,hs—CRP浓度变化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C组差异有统汁学意义(P〈0.05)。结论hs—CRP与T2DM及其颈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长期小剂量的阿司匹林可降低hs—CRP水平,从而可延缓T2DM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及血脂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亚婷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2,16(11):119-120
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脂在2型糖尿病患者诊断中临床意义。方法观察80例2型糖尿病患者(观察组)和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hs-CRP、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分析观察组hs-CRP与血脂各项检测指标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血清TC、TG、LDL-C、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HDL-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hs-CRP与TC、TG、LDL-C呈正相关(P<0.05或P<0.01),与HDL-C呈负相关(P<0.01)。结论血脂与炎症因子水平检测是糖尿病诊断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比较2型糖尿病(T2DM)肾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与代谢指标的关系。方法将148例T2DM患者设为糖尿病组(DM组),并根据24 h尿微量白蛋白分为三组:无肾病组55例(B组)、早期肾病组58例(C组)、临床肾病组35例(D组),3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A组)。测定血清CRP水平,同时检测血压、体质量指数(BM I)、空腹血糖(FPG)、血脂、尿酸(UA)、空腹胰岛素,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观察各组间CRP变化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①DM组与A组相比,收缩压(SBP)、FPG、HOMA-IR、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UA升高(P〈0.01或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P〈0.05);D组与B组相比,SBP、UA升高(P〈0.05),HDL-C降低(P〈0.05);②B、C、D组CRP高于A组(P〈0.01),C、D组CRP高于B组(P〈0.01),D组CRP高于C组(P〈0.05);③相关分析显示CRP与BM I、SBP、TG、LDL-C、HOMA-IR、UA存在显著正相关。结论 CRP与糖尿病肾病(DN)的发生相关,且随着DN进展而逐渐增高,可预测DN的进展;CRP水平升高与BM、ITG、LDL-C、UA、HOMA-IR等代谢指标密切相关,可作为T2DM患者心血管并发症的临床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8.
外周血基质金属蛋白酶9、高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与2型糖尿病及其大血管病变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评价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外周血白细胞(WBC)计数与2型糖尿病(T2DM)及其大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分别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和高敏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40例健康对照者和100例T2DM患者(其中单纯糖尿病者50例,合并大血管病变者50例)血清MMP-9、hsCRP水平,同时测定外周血WBC计数和其他临床指标,分析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及与大血管病变的关系。结果与健康对照者相比,糖尿病患者外周血MMP-9、hsCRP、WBC明显升高(P<0.017),合并大血管病变者明显高于无并发症者(P<0.017)。三者呈统计学意义的正相关,以MMP-9与hsCRP的相关性更强(r=0.738)。3指标均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抵抗稳态模型指数(HOMA-IR)、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呈正相关。MMP-9、SBP是T2DM大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保护因素。结论外周血MMP-9、hsCRP、WBC 3项指标的联合测定更有助于临床上认识DM大血管病变、急性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危险性,从而早期积极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9.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与糖尿病肾病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糖尿病肾病(DN)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 根据尿微量清蛋白(MAU)定量将9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单纯糖尿病组(A组)、早期糖尿病肾病组(B组)和临床糖尿病肾病组(C组),30例本院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受试对象的血清hs-CRP、MAU及其他生化指标,将各组间hs-CRP值进行统计学比较,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糖尿病肾病各组血清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且hs-CRP水平随尿微量清蛋白的升高而升高.hs-CRP与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肌酐(Cr)呈正相关.结论 hs-CRP与DN的发生相关,且随着DN进展而逐渐增高,是预测DN进展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估瑞舒伐他汀在高血压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中对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脂水平的疗效。方法 32例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常规组使用常规降压药物和控制血糖药物,瑞舒伐他汀组在降压药物和控制血糖药物基础上使用瑞舒伐他汀10 mg/d治疗4周。在治疗前后抽取静脉血送检,比较两组hs-CRP、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酯(TG)和总胆固醇(TC)水平在治疗前后的变化,并监测不良反应。结果治疗4周后,对照组hs-CRP、LDL-C、TC和TG,HDL-C无明显变化,瑞舒伐他汀组能hs-CRP、LDL-C、TC和TG显著降低,HDL-C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使用瑞舒伐他汀可以有效降低高血压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hs-CRP和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