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进行大样本鼻咽癌颈淋巴结转移的MRI研究,旨在探索鼻咽癌颈淋巴结转移的规律及MRI信号特点。方法收集经病理组织学确诊的初治鼻咽癌315例,全部病例进行鼻咽部MRI检查,行自旋回波轴位、冠状、矢状位T1WI、轴位T2WI扫描及常规增强MRI扫描。结果315例患者中,254例(80.6%)有淋巴结转移,咽后淋巴结最常受累。鼻咽病灶位于双侧者,其颈淋巴结转移率明显较单侧者高。与鼻咽病灶均匀信号不同,颈部转移淋巴结的中央坏死、包膜外侵犯及融合发生率较高。结论鼻咽癌颈淋巴结转移发生率高,以咽后淋巴结最多见。鼻咽病灶位于双侧者淋巴结转移率明显较单侧者高。鼻咽癌颈部转移淋巴结的坏死、包膜外侵犯及融合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鼻咽癌颈部转移淋巴结放疗期间血供变化与其放射疗效之间的关系。方法 鼻咽癌伴颈淋巴结转移初诊患者 5 4例 ,均采用放射治疗。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部转移淋巴结放疗前、放疗中 (2 0Gy时 )的血供情况 ,并定期检查颈淋巴结转移灶的消退程度和速度。结果 鼻咽癌颈部转移淋巴结放疗期间血供改善情况与病灶消退程度和近期疗效呈正相关 (P <0 .0 5 ) ;与其本身的大小呈负相关 (P <0 .0 5 )。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鼻咽癌颈部转移淋巴结放疗期间血供变化情况的监测 ,有可能作为初步预测放疗效果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鼻咽癌早期诊断比较困难,由于其颈部淋巴结转移早,转移率高,部分患者常因颈部肿块就诊,经肿块针吸细胞学检查提示鼻咽癌转移而确诊。本文回顾分析397例经鼻咽病理活检证实为鼻咽癌伴颈淋巴结转移者的临床及针吸细胞学资料,并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我科自1987至1997年淋巴结针吸检查17230例次,其中诊断或提示鼻咽癌颈区淋巴结转移489例,经鼻咽活抢病理证实为鼻咽癌转移397例,另92例来在我院行鼻咽部活俭。397例中,以耳、鼻症状就诊者153例,以颈部肿块就诊者208例,以耳、鼻症状伴颈部肿块就诊者36例,每例外吸涂片2-3张,95%乙醇…  相似文献   

4.
放化疗、放化热疗对鼻咽癌颈淋巴结转移近期疗效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放化疗及放化热疗对N2 N3 期鼻咽癌颈淋巴结转移的近期疗效。方法 :对 44例按 92分期为T0 -4N2 -3 M0 鼻咽癌颈淋巴结转移的病人随机分为放化疗组及放化热疗组各 2 1例及 2 3例。两组均采用低熔点铅技术 ,常规连续放疗 ,设野及剂量基本相同 ;化疗采用FP方案 ,化疗与放疗同一天开始 ,之后每 3周一疗程 ;热疗用先科SR10 0 0型射频热疗机给淋巴结透热 ,每周 2次 ,每次 45min ,共 6~ 10次。结果 :放化疗组与放化热疗组颈部淋巴结有效率分别为 85 7%、91 3 % ,统计学上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放化疗及放化热疗对鼻咽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治疗均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影像分析探讨鼻咽癌咽周间隙的浸润与颈部淋巴结转移及与远处转移的关系,为临床制定适合的治疗方案提供有价值的影像信息。方法:回顾性研究59例经病理证实的鼻咽癌CT及MR表现,将影像检查结果按咽周间隙有无浸润分为浸润组和无浸润组,通过卡方检验法对两组病人有无颈部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进行分析对照。结果:茎突后间隙受侵及咽后间隙受侵与颈部淋巴结转移有明显相关性(P〈0.01),茎突前间隙受侵与颈部淋巴结转移无相关性(P〉0.05);鼻咽癌原发灶中,侧壁受侵时颈部淋巴结转移比例最高,为83.3%,其次是顶后壁,为71.9%;鼻咽癌周围组织侵犯病例中,口咽、喉咽、后组颅神经受侵时颈部淋巴结转移阳性比例与阴性比例差别显著。远处转移与颈部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P〈0.05)。结论:鼻咽癌咽周间隙浸润与颈部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6.
鼻咽癌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高达86%,以颈部包块为第一症状就诊的占23.9~75%。本文根据103例发生颈淋巴结转移的鼻咽癌CT扫描,讨论茎突内侧软组织受累与颈淋巴结转移及后组颅神经损害的关系。 材料和方法 103例,男59例,女44例;年龄21~77岁,平均年龄47.5岁。全部病例均经鼻咽部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影响颈淋巴结阴性(cN0)舌鳞状细胞癌患者颈部复发的临床病理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85年1月至2001年12月间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首治的经病理确诊且随访资料完整的晚期舌鳞癌患者共316例.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确立影响颈部复发的相关因素.结果:(1)本组316例舌鳞癌患者的2年和5年颈部控制率分别为83.23%(263/316)和78.16%(247/316);(2)Lop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cN0 舌鳞癌患者颈部复发的临床病理因素包括:是否行颈淋巴结清扫术、有无放疗、淋巴结转移、病理T分期和病理分期等.本组患者中未行颈淋巴结清扫患者的颈部复发率为34.38%,而行颈淋巴结清扫的患者为21.83%.结论:影响cN0舌鳞癌患者颈部复发的临床病理因素可能为是否行颈淋巴结清扫术、有无放疗、淋巴结转移、病理T分期和病理分期.选择性颈淋巴结清扫可以降低cN0舌鳞癌患者颈部复发率.  相似文献   

8.
鼻咽癌是我国南方最常见的恶性肿瘤,部分甚至以颈部淋巴结转移为首发症状.因此准确判断颈部淋巴结的转移情况.对于鼻咽癌确定TNM分期、指导放疗设野及估计预后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研究对随机选择的103例首诊鼻咽癌患者行颈部超声检查,并对243个可疑颈淋巴结行细针穿刺针吸细胞学检查(fine needle aspiration cytopathology,FNAC),旨在探讨超声对鼻咽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叶彩仙  谢淑萍 《护理研究》2007,21(11):1032-1032
鼻咽癌发病率占头颈部肿瘤首位,颈淋巴结转移发生率达79.3%,以颈淋巴结肿大为首发症状的约占36.5%.2004年12月16日我科收治1例双侧颈淋巴结转移的鼻咽癌病人,住院期间共发作晕厥3次,诊断为颈动脉窦综合征.现报告如下.1病例介绍  相似文献   

10.
3.0T MR扩散加权成像鉴别鼻咽癌患者颈部转移淋巴结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目的 探讨3.0T MR颈部扩散加权成像(DWI)区分鼻咽癌患者颈部淋巴结良恶性的价值及适宜的b值.方法 采用GE 3.0T MR及颈部8通道相控阵线圈对50例鼻咽癌患者及20名志愿者行单次激发自旋回波平面回波DWI,分别使用4组b值(600、800、1000、1200 s/mm~2)扫描,将鼻咽癌组中判断为转移的淋巴结与志愿者组的淋巴结ADC值分组进行比较.结果 b=600、800、1000、1200 s/mm~2时,鼻咽癌转移淋巴结ADC值(×10~(-3) mm~2/s)分别为0.808±0.112、0.769±0.098、0.732±0.095、0.696±0.083;正常对照组良性淋巴结ADC值(×10~(-3) mm~2/s)分别为0.993±0.172、0.967±0.165、0.903±0.157、0.855±0.122.转移淋巴结ADC值明显低于相应良性淋巴结(P<0.05).当b=800 s/mm2,ROC曲线上ADC诊断阈值取0.873×10~(-3) mm~2/s时,鉴别诊断鼻咽癌转移淋巴结与良性淋巴结的敏感度为88.41%,特异度为69.43%,准确率为75.22%,既能兼顾良好的图像质量又能得到较准确的测量数值.结论 作为一种快速、灵敏的MR成像技术,DWI有助于区分鼻咽癌患者颈部淋巴结的良恶性.  相似文献   

11.
高频超声术前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颈部转移性淋巴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术前高频超声声像图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1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资料,根据术后组织病理学结果分为无颈部淋巴结转移组(n=103)、颈部淋巴结转移组(n=109)。分析2组淋巴结的声像图表现及转移性淋巴结的颈部分布区域。结果 颈部淋巴结转移组颈部淋巴结皮髓质分界不清且淋巴门消失、回声增强,淋巴结长短径比<2,淋巴结短径>5 mm,淋巴结内多个点状强回声,淋巴结血流呈混合型或周围型,淋巴结血流丰富者分别占86.24%(94/109)、70.64%(77/109)、41.28%(45/109)、17.43%(19/109)、53.21%(58/109)、48.62%(53/109);无颈部淋巴结转移组上述征象分别占16.50%(17/103)、2.91%(3/103)、11.65%(12/103)、1.94%(2/103)、17.48%(18/103)、16.50%(17/103),2组间各超声征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以手术所见分区为标准,颈部淋巴结转移组术前超声对淋巴结分区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颈Ⅵ区57.58%(38/66)、颈Ⅴ区75.00%(3/4)、颈Ⅳ区81.25%(13/16)、颈Ⅲ区76.92%(10/13)、颈Ⅱ区70.00%(7/10)。结论 术前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高频超声表现具有特征性,对外科确定颈部淋巴结处理策略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规律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154例,根据有无中央区及侧颈区淋巴结转移,采用单因素分析结合多因素分析的方法研究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规律和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男性、年龄45岁、肿瘤直径1.0 cm、多发灶、侵袭外膜、不伴结节性甲状腺肿、不伴甲状腺瘤、超声显示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较高(P0.05);男性、年龄45岁、肿瘤直径1.0 cm、侵袭外膜、超声显示淋巴结转移是患者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P0.05)。单因素分析发现,男性、年龄45岁、肿瘤直径1.0 cm、多发灶、侵袭外膜、超声显示淋巴结转移、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侧颈区淋巴结转移率较高(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侵袭外膜、超声显示淋巴结转移、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是患者颈部侧颈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男性、年龄45岁、肿瘤直径1.0 cm、侵袭外膜、超声显示淋巴结转移是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而侵袭外膜、超声显示淋巴结转移、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是患者侧颈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76例颈部恶性肿瘤临床资料分析,提高对颈部恶性肿瘤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的认识。方法:回顾1998年4月-2004年10月就诊的127例颈部肿块病例,分析其中经病理检查而确诊的76例颈部恶性肿瘤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颈部恶性肿瘤常见于颈中下部,76例颈部恶性肿瘤中有8例是原发肿瘤,均为恶性淋巴瘤;68例为转移性肿瘤,以鼻咽癌颈部淋巴结转移为多见(45例);5例颈部淋巴结转移病例未找到原发灶。结论:颈部肿块中恶性肿瘤常见,而其中又以鼻咽癌颈部淋巴结转移最为多见,临床医师应熟悉颈部肿块的鉴别诊断,做到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鼻咽癌放化疗后颈部复发或未控的病例进行颈清扫术的疗效,探讨颈清扫术的术式.方法:回顾性分析鼻咽癌放化疗后因颈部淋巴结复发或未控行颈清扫术并成功随访的24例的临床资料,其中行扩大颈清扫术4例,行根治性颈清扫术12例,行改良根治性颈清扫术7例,行区域性颈清扫术1例.按放化疗结束至手术的间隔时间、术后有无辅助治疗(包括放化疗)和淋巴结有无外侵3个方面进行分组,了解其生存率有无差异.结果:本组1、3、5年的总的生存率分别为为80%、57%、36%,其预后因素与放化疗结束至手术的间隔时间,术后有无辅助治疗无关,与淋巴结有无外侵的因素有关.结论:鼻咽癌放化疗后颈部淋巴结复发或未控可采用颈清扫术治疗,不同的术式有其相应的适应证,对有淋巴结外侵及切缘阳性的病人可加用外放射治疗.  相似文献   

15.
颈部淋巴引流丰富,颈淋巴结是头颈部恶性肿瘤和淋巴瘤常见的侵犯部位。临床对颈淋巴结转移的评估是肿瘤分期和制定治疗计划的重要内容,但常规体检难以全面准确评估颈部淋巴结转移,临床触诊颈淋巴结转移有一定的假阴性和假阳性率。各种影像学检查在诊断头颈部肿瘤颈淋巴结转移和解剖结构判断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如CT、MRI、超声、PET等。各种影像学检查均有其优缺点,多种检查手段联合应用可提高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其中CT、MRI对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有较高的敏感性和准确率,已成为术前诊断的主要方法。由于两者成像原理不同,图像表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鼻咽癌颈部淋巴结转移分布的MRI特点。方法 对46例临床确诊为鼻咽癌的患者行常规MR平扫及增强扫描,根据2013版ESTRO推荐的颈部淋巴结分区标准分析转移淋巴结情况。结果 46例鼻咽癌患者中41例有淋巴结转移,主要转移区域为Ⅱ区及Ⅶ区,分别为70.73%(29/41)和65.85%(27/41)。原发肿瘤不同T分期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T1期83.33%(5/6)、T2期100%(6/6)、T3期93.33%(14/15)、T4期84.21%(16/1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349,P>0.05)。原发灶同时累及鼻咽侧壁及顶后壁16例,局限于顶后壁17例,局限于侧壁13例,不同部位的原发灶淋巴结转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84,P>0.05)。淋巴结跳跃转移率为4.35%(2/46)。结论 鼻咽癌颈部转移淋巴结以Ⅱ区及Ⅶ区多见,均为鼻咽癌的前哨淋巴结。鼻咽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分布与T分期及原发灶部位无关系。鼻咽癌跳跃转移少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鼻咽癌淋巴结转移的规律,为临床放射治疗设计照射野提供佐证。方法2008年3月至2010年10月我院收治的初诊鼻咽癌中检出有淋巴结转移的85例患者,对淋巴结受累情况、淋巴结转移分布规律、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分区及其对放射治疗设计照射野提供佐证的相关情况进行分析。结果85例患者检出淋巴结181个,其中1个淋巴结者21例,2个者39例,3个者18例,4个者7例;单侧转移率为60%,对侧转移率为35%。按所发生的转移淋巴结大小、数量多少判定所处的位置(或区域)为Ⅰ区5例,Ⅱ区39例,Ⅲ区28例,Ⅳ区9例,Ⅴ区3例,Ⅵ区1例,Ⅶ区0例。Ⅱ区和Ⅲ区最高为78.8%(67/85),其中Ⅱ区淋巴结转移率达45.9%(39/85)。按解剖学部位分布:颈深上前组42例(49.4%),颈深上后组28例(32.9%),颈深下组7例(8.2%),颈后三角区4例(4.7%),颌骨上组2例(2.4%),颌下和颏下2例(2.4%)。结论手术清扫和放射治疗照射野设计时,除原发灶外,容易转移的部位要引起重视。清楚淋巴结转移规律对于放射治疗时指导设计颈部照射野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观察1.5T MRI扩散加权成像对鼻咽癌颈部小淋巴结转移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收入的后来经病理证实为鼻咽癌颈部小淋巴结转移瘤患者46例,回顾性分析其MRI常规平扫、增强扫描以及扩散加权成像影像学资料。结果:所纳入的鼻咽癌患者检查结果中,颈部转移性大淋巴结组、良性淋巴结组和转移性小淋巴结组的ADC值分别为(0.74±0.11)×10~(-3)mm~2/s、(1.05±0.18)×10~(-3)mm~2/s和(0.75±0.13)×10~(-3)mm~2/s,颈部转移性大淋巴结组与转移性小淋巴结组之间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淋巴结组分别与颈部转移性大淋巴结组、转移性小淋巴结组存在明显差异,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诊断结果中的ADC值,若取0.908×10~(-3)mm~2/s为该值的诊断阈值,其计算得出的诊断特异性高达90.9%,敏感性高达83.2%,其在此种情况下的诊断效能(即OC曲线下面积)得出为0.92,结论:对于鼻咽癌颈部小淋巴结转移瘤的检查与诊断,1.5T MRI扩散加权成像具有诊断性高、临床使用方便等特点,其临床诊断价值较佳,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1.5T磁共振(MR)多b值扩散加权成像(DWI)在鼻咽癌(NPC)颈部小淋巴结转移瘤中的应用价值,寻找鼻咽癌颈部小淋巴结的表观扩散系数(ADC)的诊断阈值。方法对37例经病理证实NPC及20例良性淋巴结肿大患者进行MR常规平扫、增强及多b值DWI(b=400、600、800、1000s/mm^2)检查,测量不同b值下的NPC原发灶、颈部转移性大淋巴结、转移性小淋巴结及良性淋巴结的ADC值,运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对所测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确定不同b值下鼻咽癌颈部小淋巴结转移瘤的ADC诊断阈值及其诊断效能。结果 NPC原发灶与颈部转移性大淋巴结、转移性小淋巴结及良性淋巴结的ADC值随着b值增大呈下降趋势;不同b值下NPC原发灶、颈部转移性大淋巴结与转移性小淋巴结ADC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良性淋巴结与颈部转移性大淋巴结、转移性小淋巴结ADC值差异有显著性(P<0.05);b=800s/mm^2时对良恶性淋巴结的鉴别能力最强,截断值为0.945×10^(-3)mm^2/s时,其曲线面积为0.923,诊断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100%、85.4%。结论 1.5T磁共振DWI技术能有效鉴别淋巴结性质,b值取800s/mm^2时对良恶性淋巴结的鉴别能力最佳,可在临床鼻咽癌颈部小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超声弹性成像参数在甲状腺癌颈部淋巴节转移中预测价值.方法:对我院2017年12月~2019年12月期间收治200例甲状腺癌患者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接受超声弹性成像检查确定颈部淋巴结转移情况,随后手术病理证实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情况.结果:200例患者病理检查共检出颈部淋巴结467例,其中无转移以及转移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