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伊曲康唑和特比萘芬体外联合药敏试验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研究伊曲康唑和特比萘芬在酵母菌体外联合药敏试验中的相互作用 ,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参照美国国家临床试验标准化委员会 (NCCLS)提出的标准 (M 2 7 A方案 ) ,采用棋盘微量稀释法对 2 8株酵母菌 (隐球菌和念珠菌 )进行了伊曲康唑和特比萘芬的体外联合药敏试验。结果 发现联合用药时各药物的MIC几何均值比单用有显著降低 ,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伊曲康唑和特比萘芬的协同相加作用较为明显 ,而且未发现有拮抗作用 ,部分抑菌浓度指数 (FICI)的平均值为 0 .72 7。结论 伊曲康唑和特比萘芬对致病酵母主要表现为协同相加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新生隐球菌临床分离株对伊曲康唑与两性霉素B联合用药的敏感性及两药物之间相互作用的方式.方法 采用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M27-A推荐的棋盘微量稀释法,检测了20株新生隐球菌临床分离株对伊曲康唑、两性霉素B及两药联合的体外药物敏感性,同时对两药的作用方式进行了判定.结果 联合用药时,伊曲康唑MIC值的几何均数从0.2730μg/mL显著降低到0.1195μg/mL,两性霉素BMIC值的几何均数从0.6830μg/mL显著降低到0.2102μg/mL,35%受试菌表现为协同作用方式,55%的受试菌株表现为相加作用方式,10%受试菌株表现为无关作用方式,未观察到拮抗作用的出现.测定不同浓度下药物单独和联合作用的1株菌的菌落形成单位(cfu/mL),联合用药组都较单独用药有明显减少.结论 伊曲康唑与两性霉素B联合较任一药物单独用药体外抗新生隐球菌的活性高.  相似文献   

3.
白念珠菌506株对氟康唑和伊曲康唑的体外药敏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白念珠菌临床株对氟康唑和伊曲康唑的体外药物敏感性。方法收集鉴定白念珠菌临床株,采用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SI(即以前的NCCLS)推荐的M27-A2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氟康唑和伊曲康唑的MIC值测定。结果共收集白念珠菌506株,检测出氟康唑耐药株3株,剂量依赖性敏感株1株,耐药率为0.59%;伊曲康唑耐药株18株,剂量依赖性敏感株269株,耐药率为3.56%;其中1株对氟康唑和伊曲康唑交叉耐药。结论白念珠菌对唑类药物有耐药及交叉耐药现象的发生;伊曲康唑耐药率高于氟康唑。  相似文献   

4.
为评价外阴阴道白念珠菌对伊曲康唑与制霉菌素联合作用的敏感性,探讨两药物之间相互作用的影响,参照美国国家实验室标准委员会(NCCLS)M27方案(1997)推荐的棋盘微量稀释法,检测了22株分离自念珠菌性外阴阴道炎患者的白念珠菌对伊曲康唑、制霉菌素以及两药物联合的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联合用药时,伊曲康唑MIC值的几何均数从0.2898ug/mL降至0.1202ug/mL,制霉菌素MIC值的几何均数从2.0640ug/mL降至0.6234ug/mL。27.3%(6/22)受试菌株表现为协同作用,63.6%(14/22)表现为相加作用,9.1%(2/22)表现为无关作用,未观察到拮抗作用。测定不同浓度下药物单独和联合作用的一株菌的菌落形成单位(cfu/mL),联合用药组都较单独用药有显著减少。伊曲康唑与制霉菌素联合较任一药物单独用药体外抗白念珠菌的活性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氟康唑片和伊曲康唑胶囊对口腔黏膜念珠菌病的临床疗效,并检测口腔黏膜念珠菌对氟康唑和伊曲康唑的体外敏感性,了解体外抗真菌药敏试验结果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对126例确诊为口腔黏膜念珠菌病患者给予氟康唑片口服治疗,对32例患者给予伊曲康唑胶囊口服治疗。采用Etest法检测30株念珠菌对氟康唑和伊曲康唑的最小抑菌浓度(M IC)。结果氟康唑片对口腔黏膜念珠菌病的有效率为94.44%,真菌清除率为94.44%;伊曲康唑胶囊对口腔黏膜念珠菌病的有效率93.75%,真菌清除率93.75%。采用Etest法检测30株念珠菌对伊曲康唑和氟康唑的M IC值,范围分别为0.0160~4μg/m l和0.250~2μg/m l。结论氟康唑片和伊曲康唑胶囊对口腔黏膜念珠菌病的疗效好,副作用小。Etest法可以作为一种较好的体外抗真菌药敏试验方法在临床实验室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常用抗真菌药在酵母菌体外联合药敏试验中的相互作用,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参照美国国家临床试验标准化委员会(NCCLS)提出的标准,采用棋盘微量稀释法对28株隐球菌和念珠菌进行了5种常用抗真菌药相互联合应用的体外联合药敏试验.结果联合用药时各药物的MIC几何均值比单用显著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性霉素B加氟胞嘧啶、特比萘芬加氟康唑、特比萘芬加伊曲康唑三种联合的协同相加作用最为明显,而且未发现有拮抗作用.其他6组联合用药虽有少量菌株表现为拮抗作用,但其主要仍表现为相加作用.结论5种常用抗真菌药对致病酵母主要表现为协同相加作用。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 ,随着广谱抗生素 ,免疫抑制剂 ,器官及骨髓移植以及各种体内导管技术的广泛开展 ,院内真菌的感染率越来越高。而引起院内真菌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为念珠菌 ,其中白念珠菌 (以下简称白念 )仍占首位4 。目前对于念珠菌感染的治疗 ,常首选氟康唑。但随着抗真菌药的广泛应用 ,感染菌株对药物的敏感性正逐渐下降 ,氟康唑治疗念珠菌感染的无效病例逐渐增多。为了调查目前耐药菌株的比率 ,分析可能的耐药原因 ,我们对本实验室保藏的1999~ 2 0 0 0年院内真菌调查中分离出的白念菌株进行了体外药敏实验。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1.1.1 实验菌株…  相似文献   

8.
微量稀释法检测氟康唑和伊曲康唑对白念珠菌的敏感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氟康唑和伊曲康唑对白念珠菌敏感性.方法采用NCCLS公布的M27-A方案微量稀释法,对19株白念珠菌临床分离株和3株标准株进行氟康唑和伊曲康唑药物的敏感性观测.结果19株临床分离株发现氟康唑耐药株7株,敏感株8株,剂量依赖的敏感菌株4株;伊曲康唑耐药株9株,敏感株8株,余2株为剂量依赖的敏感菌株;3株标准株结果符合.结论M27-A方案微量稀释法适合于临床检测白念珠菌的药物敏感性,氟康唑和伊曲康唑在白念珠菌中存在较高的耐药率和交叉耐药现象.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特比萘芬、伊曲康唑和氟康唑体外对28株甲真菌病白念珠菌的相互作用方式。方法参照美国国家实验室标准委员会(NCCLS)M27方案(1997)推荐的棋盘微量稀释法,检测了28株分离自甲真菌病患者的白念珠菌体外对特比萘芬分别与伊曲康唑和氟康唑联合的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特比萘芬与伊曲康唑联合用药时,17.9%(5/28)受试菌株表现为协同作用方式,71.4%(20/28)的受试菌株表现为相加作用方式,10.7%(3/28)受试菌株表现为无关作用方式,未观察到拮抗作用的出现;特比萘芬与氟康唑联合用药时,17.9%(5/28)受试菌表现为协同作用方式,71.4%(20/28)的受试菌株表现为相加作用方式,10.7%(3/28)受试菌株表现为无关作用方式,未观察到拮抗作用的出现。结论特比萘芬与三唑类药物对甲真菌病白念珠菌分离株存在有效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0.
测定抗真菌药物 MIC的方法和程序急待标准化 ,多种实验因素可影响 MIC值。我们用微量稀释法测定了 2 0株红色毛癣菌对伊曲康唑的敏感性 ,用正交设计表 L9( 34 )法分析比较了不同 p H值、培养温度、接种密度及结果判读时间等对 MIC值的影响。结果显示在 RPMI 1640液基上 ,p H7.0、2 7℃培养、1× 10 5个孢子 /ml接种量以及 8天培养期为适宜实验条件。这些为今后测定丝状真菌对抗真菌药物敏感性实验的标准化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100株临床分离致病酵母外药敏试验分析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3  
目的 评价临床致病性酵母对抗真菌药物敏感性及耐药性。方法 根据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M27-A微量稀释法对临床致病性酵母作了氟座唑、二性霉素B、5-氟胞嘧啶、伊曲康唑及桐康唑5种抗真菌药物敏感性测定。结果 65株念株菌属的MIC范围为:氟康唑0.125~64μg/mL,95.38%(62/65)敏感,2株耐药,占3.08%;伊曲康唑0.03~2μg/mL,63.08%(41/65)敏感,2  相似文献   

12.
新生隐球菌对立福康唑和氟康唑的体外敏感性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临床和环境中分离所得的新生隐球菌对立福康唑和氟康唑的体外敏感性。方法 采用美国国家实验室标准委员会(NCCLS)M27-A方案推荐的酵母菌微量稀释法,检测77株来自临床和环境中分离所得新生隐球菌对立福康唑和氟康唑的MIC值。结果 氟康唑、立福康唑的MIC范围分别为2.0~128μg/mL、0.008~0.5μg/mL,前者MIC50、MIC90几何均数值分别为4μg/mL、8μg/mL,后者几何均数值分别为0.125μg/mL、0.25μg/mL。其中,对氟康唑敏感菌株占81.8%(63/77),中度敏感或剂量依赖性敏感菌株占16.9%(13/77),耐药菌株占1.3%(1/77)。中度敏感和耐药的14株菌中,临床分离株占85.7%,尽管在临床菌株与环境分离株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仍应引起临床医师重视。结论 虽然部分新生隐球菌对氟康唑出现中度敏感或耐药,但立福康唑对其均具有较好的体外抗菌活性,有望成为治疗隐球菌病药物的又一选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 研究氟康唑和特比萘芬对新生隐球菌及念珠菌体外联合药敏试验中的相互作用 ,为临床用药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 : 参照美国国家临床试验室标准化委员会 (NCCLS)提出的标准 (M2 7-A方案 ) ,采用棋盘微量稀释法对 18株新生隐球菌和 10株念珠菌进行了氟康唑和特比萘芬的体外联合药敏试验。结果 : 联合用药时各药物的MIC几何均值比单用有显著降低 ,具有统计学差异 (P <0 .0 5 ) ;联合抑菌指数 (FICI)的平均值为 0 .6 2 9。氟康唑和特比萘芬的协同相加作用较为明显 ,未发现有拮抗作用。结论 : 氟康唑和特比萘芬对致病酵母菌主要表现为协同相加作用  相似文献   

14.
新生隐球菌热休克反应对两性霉素B敏感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生隐球菌热休克反应在体外药物敏感性实验中对两性霉素B敏感性的影响,以及热休克蛋白70(Hsp70)在新生隐球菌致病中的作用。方法:根据NCCLS的M-27-p方案,测定新生隐球菌在热休克(42℃×30min)前后两性霉素B对新生隐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随机抽取其中7株新生隐球菌,采用鼠抗人、猪、狗等的Hsp70抗体,通过Western印迹法来检测其Hsp70,根据实验信号强弱定性判断在不同刺激条件下的Hsp70产量。结果:①在热休克后两性霉素B对新生隐球菌的MIC较热休克前有明显提高(P=0.002)。②在42℃×30min热应激下新生隐球菌Hsp70产量较在30℃培养下增加。结论:新生隐球菌对两性霉素B的敏感性下降受其热休克反应的影响。结合临床,在较难治愈的病例中Hsp70表达量增加,热休克反应增强;并可能产生与人体Hsp70的交叉免疫反应,推测其对新生隐球菌的致病性可能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国产氟康唑体外和体内抗真菌作用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国产氧康唑体外对25株常见致病真菌以及体内对小鼠感染白念珠菌和新型隐球菌的抗菌作用与酮康唑和两性霉素B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氟康唑在体外最小抑菌浓度(MIC)不如其他两药。而口服氟康唑对感染小鼠的保护作用明显优于酮康唑和两性霉素B,口服治疗白念珠菌感染小鼠的50%动物的有效浓度(EB50)分别为0.85mg/kg和39.98mg/kg,口服治疗新型隐球菌感染小鼠的ED50分别为3.54mg/kg和81.69mg/kg。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太原地区皮肤科门诊黏膜念珠菌病的构成情况和病原菌耐药性。方法收集山西白求恩医院皮肤科门诊2019—2020年期间真菌培养阳性的172例黏膜念珠菌病患者临床资料, 并对病原菌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和体外药敏实验。结果 172例黏膜念珠菌病患者中外阴阴道念珠菌病142例(82.6%), 念珠菌性包皮龟头炎24例(14.0%), 口腔念珠菌病6例(3.5%);≤ 18岁3例、19 ~ 59岁155例、≥ 60岁14例, 分别有2例、134例(86.45%)和6例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患者, 各年龄组占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14.29, P < 0.05)。分离的172株菌均为念珠菌属, 包括白念珠菌165株(95.9%), 光滑念珠菌5株(2.9%), 近平滑念珠菌2株(1.2%);对常用抗真菌药物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的敏感性分别为95.9%、100.0%、62.2%、47.1%和56.4%。结论本院皮肤门诊黏膜念珠菌病以外阴阴道念珠菌病为主, 致病菌主要为白念珠菌;念珠菌分离株对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敏感性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