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谭涛  王金贵  李华南 《四川中医》2013,(11):114-117
目的:观察通脉松筋易骨法治疗肝肾亏虚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150例肝肾亏虚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照1:1比例分为试验组75例和对照组75例,试验组(75例)采用辨证分期为特色的通脉松筋易骨法结合辨证点按经穴,对照组(75例)采用传统推拿手法结合辨证点按经穴。10天为1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在治疗前、入组后每隔10天及试验终点时间分别进行下腰痛评分量表(JOA)、腰椎活动度(ROM)的比较。结果:两组患者JOA评分、腰椎活动度(ROM)均呈上升趋势,试验组较对照组JOA评分、腰椎活动度(ROM)上升明显,在治疗后第10、20、30天时,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结束后,试验组痊愈42例、好转29例、未愈1例,总有效率98.61%;对照组痊愈18例、好转41例、未愈10例,总有效率85.51%。试验组对肝肾亏虚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脉松筋易骨”法可以加快肝肾亏虚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腰部功能恢复,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对肝肾亏虚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有较好的疗效,为中医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王金贵教授系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推拿科学术带头人,硕士生导师,"十一五"推拿重点专科协作组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他根据中医辨证论治理论和腰椎间盘突出症不同时期病理变化特征,首次提出了"通脉松筋易骨"法结合"辨证分期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新理念,临床疗效卓著,现将其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董必文 《河南中医》2012,32(1):97-99
目的:观察易筋易骨颗粒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对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辨证为寒湿证,用易筋易骨颗粒与腰痛宁胶囊进行临床比较.结果:试验组临床控制10例(占33.33%),显效12例(占40.00%),进步7例(23.33%),无效1例(占3.33%),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临床控制2例(占6.67%),显效10例(占33.33%),进步13例(占43.33%),无效5例(占16.67%),总有效率83.33%,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对疼痛、压痛、功能障碍等症状和体征分析,两者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易筋易骨颗粒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腰椎间盘突出是一种临床上的常见病变,近年,呈逐渐上升趋势,发病时病人痛苦不堪,活动受限,严重影响病人生活和工作,我科于1999年起开始对这一病变进行针对性研究治疗,近一年来,我科用中医正脊松筋手法治疗急慢性腰椎间盘突出症58例取得较好的效果,现将临床观察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整脊松筋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18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治疗组95例和对照组92例,治疗组采用整脊松筋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推拿治疗。结果:治疗20d后,两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显示治疗组效果要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整脊松筋手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有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病机主要在于筋骨失衡,表现为“筋滞”(包括筋痹、筋伤、筋急、筋挛、筋纵、筋痿、经筋病等)和“骨错”(包括骨缝开错、骨缝裂开、骨缝间微有错落、骨缝参差等)。平乐正骨“筋滞骨错”理论由赵明宇主任医师在平乐正骨筋病学基础上提出,在治疗过程中,贯彻以筋为先、以衡为用的治疗原则,视具体情况采取阶梯性治疗,注重机体结构与功能的统筹兼顾,通过以筋滞骨错手法为主的中医综合治疗理筋滞、纠骨错,恢复脊柱的动静力学平衡、筋骨互用平衡,最终达到筋骨兼顾,标本兼治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8.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个发病率较高的病症,也是腰腿痛的常见原因之一。推拿手法治疗是目前保守疗法中重要的治疗方法。除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慎用推拿手法外,对其它类型的腰椎间盘髓核突出症运用推拿疗法有较好的疗效。约86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经推拿手法治疗后,症状缓解或消失,只有约10%左右的患者需手术治疗。本人自1995年起应用中医推拿手法治疗本病,均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9.
刺筋刺骨法是依据病变部位而实施深浅不同的刺法.病位有皮、脉、肉、筋、骨之不同,针刺深浅亦当有别,笔者采用刺筋刺骨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8例,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2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来自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院针灸科门诊,其中男18例,女10例;年龄42~75岁,平均(58±10)岁;病程1~24个月,平均(6.8±5.1)个月;其中L3/L4椎间盘突出4例,L4/L5椎间盘突出8例,L5/S1椎间盘突出5例,L4/L5合并L5/S1椎间盘突出11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并比较师氏理筋法和常规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臀部筋结病变的疗效。方法将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师氏理筋组和常规手法组各50例,均治疗2个疗程。治疗前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评分,并于B超下观察臀部筋结炎性反应带的宽度。结果治疗后2组VAS分值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师氏理筋组降低更明显(P0.01)。治疗后2组炎性反应带宽度均减小(P0.05),师氏理筋组变化更明显(P0.05)。师氏理筋组治愈率30%,总有效率98%,常规手法组治愈率18%,总有效率94%,2组治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师氏理筋法可有效缓解腰腿部疼痛,减小臀部炎症反应带,促进臀部筋结病变炎症吸收,优于常规手法。  相似文献   

11.
不同入路穿刺溶盘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寻找胶原酶溶盘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较好的穿刺入路 ,将 7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成硬膜外前间隙入路组与侧间隙入路组 ,在影像学引导下分别经硬膜外前间隙及侧间隙穿刺置管 ,在椎间盘突出处注射胶原酶等相关药物。结果显示 ,两组治疗前后 VAS评分有显著差异 ,3~ 6个月后硬膜外前间隙组与侧间隙组按照 Macnab疗效评定标准亦有显著差异。表明硬膜外胶原酶溶盘技术为治疗腰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手段之一 ,且以骶裂孔穿刺硬膜外前间隙置管疗效为优。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麻醉下大推拿治疗疗效与影像学区域定位的关系 ,将 38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 2组(有效组和无效组 ) ,根据胡有谷的影像学区域定位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有效组 2 98例 ,矢状位定位于 层面突出的 2 2 0例 (占5 6 .70 % ) ,额状位分域位于 a~b区域突出的 2 6 0例 (占 6 7.0 1% )。无效组 90例 ,突出区域分别为 层面的 30例 (占 33.33% ) ,a~ b域的 37例 (41.11% )。两组就上述两项进行统计分析 ,有显著性差异。认为区域定位可显示腰椎间盘突出的大小、方向、位置。本研究结果显示麻醉下大推拿手法对位于 层面、2区、a~ b区域的椎间盘突出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综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采用中药熏蒸、灯盏花注射、腰椎牵引、对症处理、支持等治疗。[结果]治疗50例,治愈30例,好转18例,未愈2例。[结论]综合疗法对不同患者都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的原因及其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2月-2009年12月我院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患者27例.男15例,女12例;年龄39~53岁,平均46岁,初次手术术式:全椎板间盘切除术3例;半椎板间盘切除术8例;椎板间开窗间盘切除16例.初次手术至复发时为6-156个月,平均36个月,再次治疗的手术术式:扩大开窗及神经根管扩大减压术3例,半椎板切除术2例,椎间植骨融合及椎弓根内固定术22例.结果:本组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术后所有病例平均随访24个月,Oswestry评分从术前(52.32±9.17)分改善至(20.33±5.72)分.73.5%的患者满意.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患者根据影像学和临床表现及手术史,采用相应的手术方法,充分减压,可获得较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磁共振成像(MRI)表现与疼痛程度、腰椎功能、中医症状表现的相关性,为评估患者病情提供客观化依据。[方法]回顾性研究249例LDH患者,采集患者MRI资料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中医症状积分资料,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其相关性。[结果]1)突出物大小与患者疼痛程度无相关性(P>0.05),与腰椎功能呈负相关(P<0.05,r=-0.294),与中医症状积分呈正相关(P<0.05,r=0.279)。2)伴随指征与患者疼痛程度呈正相关(P<0.05,r=0.131),与腰椎功能呈负相关(P<0.05,r=-0.225),与中医症状积分呈正相关(P<0.05,r=0.268)。3)MRI综合表现与患者疼痛程度呈正相关(P<0.05,r=0.129),与腰椎功能呈负相关(P<0.05,r=-0.331),与中医症状积分呈正相关(P<0.05,r=0.320)。[结论]气滞血瘀型LDH患者MRI表现与疼痛程度、腰椎功能、中医症状表现有一定的相关性,临床医生可对患者MRI表现进行定量分析,进而更准确的把握患者病情。  相似文献   

16.
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近年来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文献,分析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临床特点及影像学特点,并将其治疗方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电针配合点穴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患者随机分为电针配合点穴推拿组、单纯电针组、单纯点穴推拿组,每组30例。单纯电针组选择气海俞、大肠俞、关元俞、环跳、委中、承山等穴位进行电针治疗,单纯点穴推拿组选择足太阳膀胱经和华佗夹脊穴点穴推拿,电针配合点穴推拿组予电针刺激气海俞、大肠俞、关元俞、环跳、委中、承山以及点穴推拿足太阳膀胱经和华佗夹脊穴。各组均每两天治疗1次,疗程为5次,采用Mc Gill疼痛问卷观察患者疼痛情况。结果治疗后,各组PRI、VAS、PPI积分显著减少(P0.001);治疗前后差值比较,电针配合点穴推拿组与其余两组PRI、VAS、PPI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电针组、单纯点穴推拿组之间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电针、单纯点穴推拿、电针配合点穴推拿三种治疗方法均能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症状,但电针配合点穴推拿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MAsTQuadrant通道下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抽取66倒患者分成3组,其中22例在Quadrant通道下行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摘除术,22例行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另外22例患者采用传统开窗手术,随访10-18个月(平均12.3个月),并比较术前、术后2周以及术后6个月VAS和JOA评分。结果:3组均能有效缓解患者腰腿痛等临床症状;在手术切口、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术后疼痛等方面Quadrant组和MED纽要优于传统开窗组(P〈0.05),但Quadrant组和MED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Quadrant通道下手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直视下的微创”手术方法,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术后疼痛轻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医手法整复配合蜡疗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临床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LDH患者1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82例与对照组78例,治疗组采用手法整复配合蜡疗,对照组仅采用手法整复,观察疼痛积分、临床疗效.结果:2组治疗后较治疗前疼痛积分均显著降低,治疗组治疗后疼痛积分优于对照组;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手法整复配合蜡疗可减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疼痛症状,疗效优于单纯手法整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