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观察生活技能训练对精神发育迟滞患儿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入组30例精神发育迟滞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例。两组患儿均接受系统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和精神科护理常规;研究组患儿在此基础上进行生活技能训练。训练6个月后,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和护理观察量表(NOSIE)对两组患儿的疗效进行测评。结果:研究组患儿的ADL评分及NOSIE评分中退缩、总消极因素较训练前及对照组训练后明显下降(P<0.05);NOSIE评分中社会功能、社会兴趣、个人整洁、总积极因素较训练前及对照组训练后明显提高(P<0.05);对照组患儿训练前后各项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活技能训练有助于提高精神发育迟滞儿童的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2.
刘东梅 《中国民康医学》2007,19(23):1082-1082,1084
目的:探讨ADL训练重度精神发育迟滞患者的康复作用。方法:26例重度精神发育迟滞患者ADL训练1年,并用ADL评价量表进行效果评定。结果:训练结束后,患者的ADL评价量表评分情况优于ADL训练前(P<0.05或P<0.01)。结论:ADL训练能改善重度精神发育迟滞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精神发育迟滞患者的生活质量较低 ,药物治疗疗效不肯定 ,部分成为社会遗弃对象 ,增加了民政福利部门工作的压力和难度。如何做好这部分特殊患者群体的工作 ,是当前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本文作者从事多年福利工作 ,现将护理这个特殊群体的工作体会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 1 对象 本院供养的符合CCMD— 2—R精神发育迟滞诊断标准[1] 的患者 31例 ,男 2 6例 ,女 5例 ,年龄 2 7~ 6 3岁 ,平均年龄 46 45± 14 38岁。文化程度小学 18例 ,文盲 13例 ,均属国家供养人员 ,有家属定期探访 5例。1 2 方法 由护理人员按照我院制定的生活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行为技能训练对流浪救助精神病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对收住院的流浪救助精神病患者64例,随机进行分组,行为技能训练干预组(观察组)与精神科常规方案护理组(对照组)。患者入院及出院时分别评定护士用住院观察量表(NOSIE),比较两者预后。结果:出院时两组患者各因子都有改善,观察组患者改善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流浪救助精神病患者开展行为技能训练,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对患者的全面康复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优质护理对精神发育迟滞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将60例精神发育迟滞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能力、社会功能、精神症状。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ADL、SDSS与BPRS评分均显著性低于对照组(P<0.01),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性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优质护理对精神发育迟滞患者的康复效果优于常规护理的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护理精神发育迟滞患者的经验。方法:对21例住院治疗的精神发育迟滞患者实施专科护理、生活护理、生活技能训练,在研究前后以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予以评定。中度精神发育迟滞5例,重度12例,极重度4例。结果:中、重度精发育迟滞者生活自理能力有较大改善,极重度患者有部分改善,ADL评定在研究前后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精神发育迟滞患者在医疗干预的同时实施专科护理及技能培训,能改善其社会适应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司法精神病鉴定实践中,性侵害案件受害者以精神发育迟滞与精神分裂症患者最为常见,但对两类患者受性侵害特点的比较,报告不多。本研究就此进行了分析,为两类患者的救治和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9.
何丽婵  苏保育 《中国民康医学》2011,23(14):1715-1716,1770
目的:探讨行为训练对矫正流浪精神病患者不良行为的效果。方法:将50例流浪救助精神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均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研究组同时进行为期4个月的行为训练。采用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和住院病人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进行疗效评定。结果:行为训练前后,两组NOSIE、IPROS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论:行为训练能够有效矫正流浪救助精神病患者的不良行为,改善社会功能,促进患者早日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长期住院流浪精神病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采用自编的调查量表对2010年1月至12月在我院住院时间>1年的125例流浪精神病患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长期住院流浪精神病患者中男性比例高于女性,多数姓名、年龄、既往史和籍贯不详;滞留在院人数自2005年后逐年增加,至今仍滞留在院107人(其中2005年后入院的人数为104),占85.6%;入院直接原因以脏臭流浪、赤身裸体、伤人毁物、扰乱交通、问话不答为主;存在言语功能障碍者占85.6%、生活自理能力差者占82.4%、智能低下或无法检查者占88%、精神疾病无法确诊者占43.2%;住院后常伴发各种皮肤病、传染病、感染性疾病和躯体疾病,死亡率高。结论:长期住院流浪精神病患者多存在言语功能障碍,难以获得有效信息,诊断和治疗难度大,常合并多种躯体疾病,死亡率高,应引起高度重视和多部门协作救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综合性康复训练在学龄前智障儿童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30例智障儿童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语言、认知、精细动作、粗大动作、社会适应能力等多个领域综合性康复训练6个月后,采用诊断评估和教育评估相结合的方法对康复训练效果进行评估。结果30例研究对象经康复训练后发育商较康复前明显提高( P<0.01)。结论多领域综合性康复训练模式在学龄前智障儿童康复中应用效果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许俊  朱洪  唐英 《中国民康医学》2007,19(17):749-750
目的:探讨流浪精神病人的发病情况和临床特点。方法:对2004-2005年由南京市社会救助站送入我院的流浪精神病人290例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流浪精神病人病种多、诊断难、病情重,症状以阴性症状为主,伴随躯体疾病多,疗效相对差,社会危害大。结论:对流浪精神病人应多方协作,加强管理及投入,促进病人康复,维护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上海闵行区流浪精神病患者的一般情况及临床特点,为社会相关部门提供建议。方法:选择2011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收入我院的流浪精神病患者为研究组,以同期收入我院的非流浪精神病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的一般资料及临床特点等情况进行统计,并作相关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研究组患者年龄显著较小,外地籍贯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人院多因自语吵闹和违反社会治安等原因人院,并伴有多种躯体异常情况。结论:当一部分精神病患者由于各种原因成为流浪精神病患者时,不仅对自己的健康造成伤害,同时会严重影响社会秩序,给社会带来许多不安定因素,因此患者家属和社会对流浪精神病患者的救治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减少他们再次流浪的几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从可能引发MR的社会文化因素进行探讨, 并对其与该病发生的关系进行定量研究。方法采用1∶1配比的病例对照研究设计, 进行现场调查并建立数据库。单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筛选后进行多因素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 建立并评价回归模型。结果单因素分析筛选出21 个统计意义的可疑因素, 多因素逐步回归共筛选出7个主要的危险因素。结论室息史、营养状况、孕早期B超检查史及自然流产次数是MR的危险因素, 地址迁移、母亲学历和知孕周数是MR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47例智力低下(MR)的小儿进行了病因、头部CT影象和免疫功能的分析。在引起MR的各种病因中,以围产因素和感染中毒所占的比例大。头部CT检查可见到脑叶的低密度改变以及中至重度的脑萎缩。CT可弥补临床之不足,对于寻找MR病因是有益的。MR患儿机体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免疫功能的改变。  相似文献   

17.
技能训练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技能训练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作用。方法将49例非急性期的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训练组25例和对照组24例(脱落1例)。对技能训练组进行技能训练4周,然后随访12周。采用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MorningSide康复状态量表(MRSS)对患者进行评估。结果训练组患者的PANSS评分[(39.98±7.42)分]、阴性症状量表总分[(11.93±5.12)分]、一般精神病理量表总分[(20.61±2.93)分],优于对照组[为(45.73±8.96)分、(15.12±4.79)分、(23.50±5.36)分,P<0.05~P<0.01];训练组患者的MRSS总分[(31.63±17.36)分]、依赖量表总分[(7.28±5.41)分]、活动能力缺乏量表总分[(9.09±5.52)分]均优于对照组[为(44.68±13.61)分、(11.77±5.16)分、(15.00±4.48)分,P<0.05~P<0.01];训练组的复发率(4%)低于对照组(17%),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技能训练能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增强社会功能,降低残疾度。  相似文献   

18.
许俊 《中国民康医学》2011,23(23):2892-2893,2895
目的:探讨女性流浪精神障碍患者的非正常性行为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005-2010年由南京市社会救助站送入我院的女性流浪精神障碍患者的非正常性行为进行调查分析及对照研究。结果:女性流浪精神障碍患者非正常性行为发生率显著高于男性流浪患者及常规入院女性患者,有低龄化及高龄化趋势,性病发生率高,情感性精神障碍及精神发育迟滞患者非正常性行为发生率高。结论:女性流浪精神障碍患者极易受到性侵犯,已成为性病感染高危人群,在其救助过程中要做好性病筛查,性安全知识教育,同时需要公安、民政救助、卫生医疗、社区等机构多方协作,共同维护女性流浪精神障碍患者的权益。  相似文献   

19.
精神发育迟滞儿童特殊教育三年随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H-NTLA量表及婴儿~初中学生社会生活能力量表对太原市一个培智学校44例精神发育迟滞患儿从1989~1992年连续4次测查智力,2次测查适应行为。结果显示3年间IQ值变化无显著统计学意义,但视觉联想、概念关系、注意力及视觉识知能力有明显提高。患儿适应行为明显提高。经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精神发育迟滞儿童智商的提高和母亲文化程度较高、患儿智力低下程度较轻、母亲职业为科技或行政管理人员、患儿初始教育年龄早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