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抗-HBV药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抗乙型肝炎病毒DNA的疗效。方法:分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每日1次口服拉米夫定100mg,疗程一年;对照组用一般护肝药治疗。定期检测血常规、肝功能及病毒学指标等。结果: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程一年,ALT复常率为90.7%,HBV DNA阴转率为73.1%,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HBeAg阴转率为50.0%,HBeAg/抗-HBe的血清转换率为38.2%,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病情反复,ALT再次升高者治疗组为3.1%,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2例重症肝炎患者,无1例死亡。结论:拉米夫定能有效地抑制HBV DNA的复制,使ALT恢复正常,降低慢性乙型肝炎的复发率,提高患者存活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双环醇与拉米夫定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中的抗病毒和复常肝功能的疗效、不良反应、成本-效益.方法将10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予双环醇或拉米夫定.运用药物经济学成本-效益分析方法,对2组方案的复常肝功能和抗病毒效应的疗效及成本进行比较.结果在临床治疗终点的48周末,双环醇组与拉米夫定组的ALT复常率、HBV—DNA阴转率分别为92.0%、82.0%和44.0%、60.0%,2组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双环醇与拉米夫定ALT复常率成本-效益比分别为55.3和70.0;HBV—DNA阴转率的成本-效益比分别为115.7和95.7.结论在疗程结束时,2组的复常肝功能和抗HBV效应基本相似.双环醇治疗慢乙肝的成本-效益比优于拉米夫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阿德福韦酯(ADV)单药及其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拉米夫定耐药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4例ADV单药及28例ADV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拉米夫定耐药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患者HBVDNA、ALT水平及HBV DNA检测不到率、ALT复常率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治疗前的HBV DNA及ALT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的HBV DNA、ALT水平在治疗48周、72周时分别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降低(P〈0.05)。治疗48周时,联合组的HBV DNA检测不到率虽高于单药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0%vs25%,P〉0.05);ALT复常率两组间无明显差别(67.9%vs75%,P〉0.05)。治疗72周时,联合组的HBV DNA检测不到率为68%,要显著高于单药组的33.3%(P〈0.05);联合组的ALT复常率为93%,显著高于单药组的70.8%(P〈0.05)。结论ADV单药或联合拉米夫定均是治疗拉米夫定耐药HBeAg阳性CHB的有效方法,联合治疗的疗效要优于单药治疗。  相似文献   

4.
阿德福韦酯联合胸腺五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玲  王宇明 《免疫学杂志》2008,24(1):103-105
目的 探索核苷类似物(阿德福韦酯)与胸腺五肽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抗乙肝病毒的效果.方法 选取慢性乙性病毒性肝炎27例,阿德福韦酯联合胸腺五肽组15例,单用阿德福韦酯组12例,用药前、用药1月、3月后复查HBV DNA. 结果 用药前2组HBV DNA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2.2E 7±5.3E 7 copies/ml vs2.0E 7±4.5E 7 copies/ml,P>0.05),用药1月后2组HBV DNA水平皆有明显下降,2组HBV DNA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3.3E 4±6.9E 4 copies/ml vs2.1E 4±2.8E 4 copies/ml,P>0.05),用药3月后2组HBV DNA水平有显著性差异,阿德福韦酯 胸腺五肽组 HBV DNA水平低于单用阿德福韦酯组(8.0E 2±2.1E 3 copies/ml vs2.9E 3±2.9E 3 copies/ml,P<0.05),用药1月后阿德福韦酯 胸腺五肽组HBV-DNA转阴率40% ,单用阿德福韦酯组HBV-DNA转阴率为0,用药3月后阿德福韦酯 胸腺五肽组HBV-DNA转阴率明显高于单用阿德福韦酯组(87%vs33%,P<0.05).结论 阿德福韦酯是一较好的抗HBV药物,无论单用或与胸腺五肽合用在用药1~3月后皆使HBV DNA水平明显下降, 但在与胸腺五肽联用后使HBV DNA水平下降更加显著,特别是提高了HBV DNA转阴率,显示核苷类似物阿德福韦酯与胸腺五肽联用能增强抗乙肝病毒的效力,有助于病毒的清除.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基因重组酵母乙肝疫苗治疗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疗效.方法 总75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纳入本研究,其中单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的45例(A组);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基因重组酵母乙肝疫苗的HBeAg阳性慢性乙肝患者30例(B组).对比分析两组在治疗0、24、48和72周时ALT、HBsAg水平、HBeAg血清转换率和HBV DNA阴转率的差异.结果 治疗前(0周)时两组患者的年龄、ALT、HBsAg和HBV DNA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联合治疗组(B组)HBeAg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4周和48周时,两组患者的ALT、HBsAg水平、HBeAg血清学转换率和HBV DNA阴转率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结束随访至72周时,A、B两组ALT、HBeAg血清转换率和HBsAg水平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HBV DNA阴转率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2).结论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基因重组乙肝疫苗治疗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可以提高48周治疗结束后72周时的HBV DNA阴转率,但是与HBeAg血清学转换和HBsAg水平降低无关.  相似文献   

6.
α-2b干扰素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α-2b干扰素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疗效。方法9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7例,对照组43例。治疗组采用α-2b干扰素500万U肌注,隔日1次,疗程6个月,同时加用苦参素胶囊200mg,每日3次,疗程6个月。对照组单用α-2b干扰素,剂量、用法及疗程相同。疗程结束时,观察两组患者肝功能丙氨酸转移酶(ALT)复常率、HBeAg、HBV.DNA阴转率及血清肝纤维化等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ALT复常率分别为80.9%和60.5%。HBeAg阴转率分别为59.6%和34.9%,HBV.DNA阴转率分别为63.8%、41.9%,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血清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IV型胶原(IV—C)、层粘蛋白(LN)指标均较对照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仪.2b干扰素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优于单一干扰素治疗,能较好地抑制病毒复制、改善肝功能和抗肝纤维化等。  相似文献   

7.
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2年临床疗效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 研究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72例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第一阶段为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研究共12周,分为拉米夫定组(n=54)和安慰剂组(n=18);第二阶段为开放研究,所有病人均服用拉米夫定100mg/d至104周。观察指标包括临床症状、肝功、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标志物、HBV DNA和病毒YMDD变异等。结果 拉米夫定治疗12周时,HBV DNA阴转率显著高于安慰剂组(61%对6%,P<0.01),ALT持续复常率也高于安慰剂组(65%对11%,P<0.05);治疗52周时,两组病人总的HBV DNA阴转率为785,ALT持续复常率为39%,HBeAg阴转率和血清转换率分别为8.2%和6.1%;治疗104周时,两组病人总的HBV DNA阴转率36%,ALT持续复常率为33%,HBeAg阴转率和血清转换率分别为12.2%和6.1%。两组病人总的YMDD变异率在52周时为13.7%,104周时为39.7%。第一阶段拉米夫定和安慰剂组不良瓜在的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期间未发生与药物有关的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拉米夫定100mg/d可以迅速降低血清HBV DNA和ALT水平,安全性良好。但应严密监测以及时发现YMDD病毒变异引起的HBV DNA反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抗病毒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的1年疗效。方法收集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病例,选取54例为抗病毒治疗组,选取历史病例67例为对照组。抗病毒治疗组在常规内科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抗病毒药物治疗(拉米夫定、恩替卡韦、替比夫定),对照组仅使用内科常规治疗。分析两组患者在不同时间点病死率、HBVDNA水平、INR、MELD评分及肝功能结果。结果治疗1个月后,两组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抗病毒治疗组死亡15例(27.8%),显著低于对照组(32例,4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年后抗病毒治疗组死亡15例(27.8%),显著低于对照组(37例,6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ALT、AST、TBIL、INR水平及MELD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病毒治疗组HBVDNA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及1年后抗病毒治疗组AⅡ、AST、TBIL、INR、HBVDNA水平及MEL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病毒治疗可降低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的死亡率,加快肝功能好转,抑制病毒复制,具有肯定的治疗作用。病情好转后维持抗病毒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的长期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双环醇与拉米夫定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中的抗病毒和复常肝功能的疗效、不良反应、成本-效益.方法将10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予双环醇或拉米夫定.运用药物经济学成本-效益分析方法,对2组方案的复常肝功能和抗病毒效应的疗效及成本进行比较.结果在临床治疗终点的48周末,双环醇组与拉米夫定组的ALT复常率、HBV-DNA阴转率分别为92.0%、82.0%和44.0%、60.0%,2组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双环醇与拉米夫定ALT复常率成本-效益比分别为55.3和70.0;HBV-DNA阴转率的成本-效益比分别为115.7和95.7.结论在疗程结束时,2组的复常肝功能和抗HBV效应基本相似.双环醇治疗慢乙肝的成本-效益比优于拉米夫定.  相似文献   

10.
泛昔洛韦治疗HBV慢性感染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泛昔洛韦对HBV慢性感染抗病毒的治疗效果。方法:慢性乙型肝炎患者89例,采用随机对照分组,和单用泛昔洛韦治疗组32例,和单用α-干扰素29例和单用拉米夫定28例两个对照组,对比观察三组抗病毒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泛昔洛韦血清HBV DNA阴转率40.62%(13/32),HBeAg阴转率21.88%(7/32);对照组α-干扰素血清HBV DNA阴转率37.93%(11/29),HBeAg阴转率41.38%(12/29);拉米夫定血清HBV DNA阴转率67.90%(19/28),HBeAg阴转率21.43%(6/28)。治疗组HBV DNA阴转时间最短1个月,最长3个月,平均1.3个月,无1例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泛昔洛韦治疗HBV慢性感染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核素^99mTc标记的乳糖化多聚赖氨酸拉米呋啶(简称Lac-PLL-LA)的抗乙型肝炎病毒作用。方法 分别通过体外和体内水平观察Lac-PLL-LA的抗乙肝病毒作用。①体外水平:比较观察Lac-PLL-LA和LA对2、2、15细胞分泌的HBsAg、HBeAg及HBVDNA的抑制率。②体内水平:将成功建立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模型小鼠随机分为四组,分别为生理盐水对照组、LA阳性对照组、Lac-PLL-LA50mg/kg和100mg/kg,各组均连续给药10d.每日2次,于给药前和给药后第5、10天以及停药后第3天采血,分离血清,采用斑点杂交方法及放射自显影方法,观察小鼠血清乙肝病毒DNA(HBV-DNA)的动态变化。结果 体外水平:作用5d时,Lac-PLL-LA血清组抗HBV作用优于LA组(HBsAg:53.09±1.09和40.02±0.79,P〈0.05;HBeAg:54.65±2.14和35.13±0.94,P〈0.01);药物作用10d时,含Lac-PLL-LA血清组抗HBV作用均优于LA组(HBsAg:54.97±2.01和58.17±1.28,P〈0.05;HBeAg:55.09±1.32和35.78±0.99,P〈0.05)。体内水平上Lac-PLL-LA的抗乙肝病毒作用:Lac-PLL-LA50mg/kg、100mg/kg在给药后不同时间小鼠血清HBVDNA的OD值均低于模型对照组和LA组,且在停药后未见明显反跳现象。结论 Lac-PLL-LA在体内、外均有良好的抑制HBV感染作用,且停药后不易出现反跳现象,有望成为一种新的抗-HBV作用的药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替比夫定联用阿德福韦酯在HBeAg阳性高病毒载量乙肝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采取简单随机抽样法选取我院肝病专科2014年2月-2015年2月80例HBeAg阳性高病毒载量乙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用替比夫定治疗,观察组采用替比夫定联用阿德福韦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3、6、12个月时的HBV DNA载量、HBeAg血清学转换、ALT复常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6、12个月时的HBV DNA载量对数值比同期对照组降低程度更明显(P<0.05).观察组治疗6、12个月时HBV DNA阴转率、HBeAg转阴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12个月时HBeAg转阴率、血清学转换率及ALT复常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结论 替比夫定联用阿德福韦酯治疗高病毒载量乙肝患者具有较强抗病毒作用,对高病毒载量乙肝患者的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恩替卡韦和拉米夫定治疗乙肝病毒(HBV)所致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subacute—on.chronicliverfailure.SCLF)的疗效。方法93例HBV所致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恩替卡韦组(46例)和拉米夫定组(47例)两组。两组患者均在常规内科治疗基础上加用恩替卡韦或拉米夫定,疗程48周。观察用药后两组患者血清生化指标、HBVDNA转阴率、存活率及病毒反跳情况。结果治疗4周和12周时恩替卡韦组的A¨值分别为(49.9±31.4)U/L和(33.2±20.5)U/L,明显低于拉米夫定组的(88.6±58.2)U/L和(55.4±31.7)U/L,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生化指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恩替卡韦治疗后4周及48周时HBVDNA转阴率分别为71.7%及97.8%,显著高于拉米夫定组的51.1%和72.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周内恩替卡韦组的存活率为80.4%,高于拉米夫定组的61.7%。恩替卡韦组46例患者无1例发生病毒反跳,而拉米夫定组47例患者中有5例发生病毒反跳。结论恩替卡韦治疗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的抗病毒效果及患者存活率均高于拉米夫定.且不容易发生病毒反跳,因此适合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的长期治疗。  相似文献   

14.
乙型肝炎患者HBV M和HBV DNA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患者的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学标志(HBV M)与HBV DNA检测结果的相关性与临床意义。方法 对414例乙型肝炎的HBV M和HBV DNA检测结果进行比较。HBV M用ELISA定量分析法检测,HBV DNA用斑点杂交法检测。结果 急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HBV DNA的阳性率与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HBV DNA阳性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HBsAg、抗-HBe、抗-HBc阳性和HBsAg、HBeAg、抗-HBc阳性组的HBV DNA阳性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HBsAg和/或HBeAg的滴度与HBV DNA阳性率呈正相关关系。结论 HBV DNA是评价HBV活动最理想的标志;抗-HBe的出现不能作为HBV复制停止的指标;HBsAg的滴度和HBeAg的滴度变化可作为临床评价病毒复制程度和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在服用拉米夫定后发生YMDD变异与否其HBV DNA与HBeAg定量值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方法聚合酶链反应(PCR)荧光定量法测定CHB患者治疗前后的HBV DNA、YMDD变异,同时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检测其HBeAg定量值。结果218份标本同时检测HBV DNA和HBeAg定量值,对两指标前后两次的升降率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无显著相关性(r=0.3153,P〉0.05)。12例发生YMDD变异(变异组)和25例YMDD野生型(野生组)发生HBeAg血清转换者分别为3例和1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76,P〈0.05);变异组和野生组HBV DNA对数值分别为(4.15±1.78)和(2.72±1.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变异组和野生组HBV DNA、HBeAg定量值分别做相关性分析,发现变异组r=0.5552,有显著相关性(P〈0.05),野生组r=0.2683,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过程中HBV DNA和HBeAg滴度变化无显著相关性,YMDD变异组血清转换率和持续转换率明显低于无变异组,HBV DNA和HBeAg始终维持在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16.
双环醇片联合胸腺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双环醇片联合胸腺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随机选择13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2组接受治疗,试验组,68例,每日口服双环醇片75mg,同时使用胸腺肽20mg,肌内注射,隔日一次,对照组,67例,仅给予每日口服双环醇片75mg,2组均连续用药24周。观察治疗前后血清氨基转移酶水平及血清病毒学标志方面的改变。结果2组血清氨基转移酶均得到明显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HBeAg阴转率(35.3%)显著高于对照组(19.4%)P〈0.05,HBeAg血清转换率(22.0%)虽高于对照组(14.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BVDNA阴转率(36.7%)显著高于对照组(20.9%)P〈0.05。2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双环醇片和胸腺肽联合应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可提高抗病毒疗效且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丙氨酸转氦酶(ALT)水平与乙型肝炎病毒(HBV)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非特异性CTL的关系.方法 148例CHB患者根据ALT水平分为3组:甲组35例,ALT≥2×正常值上限(ULN)-5×ULN(100~250 IU/L);乙组53例,ALT>5×ULN~≤10×ULN(251~500 IU/L);丙组60例,ALT>10×ULN(>500 IU/L),用流式细胞仪检测非特异性CTL,对其中74例(甲组17例,乙组27例,丙组30例)人白细胞抗原(HLA)-A2阳性CHB患者检测HBV特异性CTL.比较三组的HBV特异性CTL、非特异性CTL、HBV DNA水平和HBeAg阳性率.结果 HBV特异性CTL:甲组[(0.42±0.10)%]高于乙组[(0.25±0.08)%],t=6.37,P<0.01,乙组高于丙组[(0.17±0.004)%]t=5.14,P<0.01.非特异性CTL:甲组[(15.01±3.01)%]低于乙组[(18.1±5.02)%],t=2.81,P<0.01,乙组低于丙组[(21.5±6.11)%]t=3.07,P<0.01.HBV DNA水平:甲组[(4.97±0.86)log10拷贝/m1]低于乙组[(5.92±0.92)log10拷贝/ml],t=4.87,P<0.01,乙组低于丙组[(6.37±0.71)log10拷贝/ml]t=2.92,P<0.01.HBeAg阳性:甲组15例(42.86%),低于乙组(32例,占60.38%),x2=2.59,P>0.05,乙组低于丙组(41例,占68.33%),x2=0.788,P>0.05,甲组低于丙组x2=5.929,P<0.05.结论 CHB患者非特异性CTL越高,ALT水平越高[1],而HBV特异性CTL越低,HBV复制越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