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改进骨科术后留置尿管病人拔除尿管的方法,以减少拔管后尿路刺激及尿潴留的发生.[方法]将骨科术后留置尿管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2例拔尿管前用生理盐水500 mL加庆大霉素8×104U行膀胱冲洗,对照组48例则按常规方法拔管.[结果]观察组48例拔尿管后可自行排尿,对照组拔尿管后36例自行排尿,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8.306,P<0.01);拔尿管后首次自行排尿时间,观察组2.15 h±1.09 h,对照组3.31 h±1.35 h,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t=4.48,P<0.01);两组拔尿管后发生尿路刺激征、尿潴留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92 P<0.05).[结论]对骨科术后留置尿管病人先行膀胱冲洗后拔尿管,可有效预防拔尿管后尿路刺激及尿潴留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腹部手术病人拔管前进行膀胱冲洗对预防尿潴留及尿路感染的效果。[方法]将200例腹部手术后留置尿管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常规拔除尿管,观察组以生理盐水250 mL 进行膀胱冲洗,待膀胱充盈后拔除尿管,观察并记录拔管后第1次排尿情况及1周内尿路感染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拔管后第1次排尿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尿路感染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腹部手术后留置尿管的病人进行膀胱冲洗可有效预防尿潴留并且减少尿路感染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改良式拔管法在留置尿管后预防尿潴留的效果观察.方法 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因泌尿系疾病、普外科手术及外伤行留置尿管的患者109例,按奇偶数法随机分为改良组54例,对照组55例.对照组在拔管当日常规间歇性夹闭导尿管,每2小时开放,拔管前以0.9%氯化钠溶液250 ml行膀胱冲洗并排空膀胱.改良组在拔管前每2小时开放导尿管,拔管前夹闭导尿管,使膀胱充盈,患者感腹胀后放尿100 ~ 150 ml,再夹闭导尿管,采用电脑低频脉冲按摩治疗仪按摩20 min后排空膀胱,以0.9%氯化钠溶液100~ 150 ml、2%利多卡因2.5ml、氧氟沙星0.2 g(100 ml)行膀胱灌注后拔管.结果 改良组较对照组发生尿潴留、排尿时尿道口疼痛不适症状明显减少,拔管后首次排尿时间明显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 改良式拔管法能有效预防膀胱炎、消除或减轻排尿时尿道伴随症状、促进排尿、预防尿潴留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排尿反射活动训练对骨科术后卧床病人留置导尿管拔管时机的影响。[方法]将236例骨科术后卧床留置导尿管的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为留置导尿管夹尿管后病人有尿意的同时进行排尿反射活动训练,同时用力排尿,尿道口见有尿液流出时打开夹尿管的开关,锻炼2 d或3 d,待病人每次训练尿道口均有尿液流出,出现明确的排尿表现1 d后,于第2天上午膀胱充盈时拔除尿管。对照组为常规的定时夹尿管定时开放,锻炼膀胱功能,病人有尿意时拔除尿管。[结果]观察组拔尿管后自行排尿率100.00%,对照组89.0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排尿反射活动训练后尿道口见有尿液流出后拔尿管,病人自行排尿成功率高,为留置导尿管拔管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脑血管患者在压力引导下拔出留置气囊导尿管方法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将2012年12月1日至2013年12月1日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20例留置气囊导尿管患者,依据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者留置尿管期间均夹闭尿管,留置尿管时间为2~6 d,平均3.5d,当病情平稳后,遵医嘱拔出气囊导尿管.观察组:接到医嘱后,嘱患者开始饮温开水800~1000mL,待患者有排尿感觉时消毒尿道口及尿管,将尿管轻轻插入1~2 cm,再用20 mL注射器将气囊内液体抽出,不立即将尿管拔出,休息30~60 min,当患者有明显的排尿感觉时,轻轻按摩膀胱底部,顺势将尿管慢慢移出.对照组:接到医嘱后,用20 mL注射器将气囊内液体抽出,将尿管轻轻拔出;观察两组患者拔管后排尿疼痛性质、再次插管次数、血尿发生次数及尿路感染的发生率.[结果]两种方法拔出留置气囊导尿管后,观察组疼痛无疼痛、轻度疼痛、中度疼痛、重度疼痛、剧烈疼痛例数均低于对照组,疼痛性质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因尿潴留再次插管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尿潴留发生率(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尿路感染及血尿发生例数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压力引导下拔出留置气囊尿管的方法可有效降低尿道黏膜损伤,解除或减轻患者拔管后排尿疼痛感,显著降低拔管后因尿潴留而再次插管的痛苦.  相似文献   

6.
黄丽芳  陈润芳  萧佩多 《护理研究》2011,25(13):1173-1174
[目的]探讨排尿反射活动训练对骨科术后卧床病人留置导尿管拔管时机的影响。[方法]将236例骨科术后卧床留置导尿管的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为留置导尿管夹尿管后病人有尿意的同时进行排尿反射活动训练,同时用力排尿,尿道口见有尿液流出时打开夹尿管的开关,锻炼2 d或3 d,待病人每次训练尿道口均有尿液流出,出现明确的排尿表现1 d后,于第2天上午膀胱充盈时拔除尿管。对照组为常规的定时夹尿管定时开放,锻炼膀胱功能,病人有尿意时拔除尿管。[结果]观察组拔尿管后自行排尿率100.00%,对照组89.0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排尿反射活动训练后尿道口见有尿液流出后拔尿管,病人自行排尿成功率高,为留置导尿管拔管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7.
下腹部手术后拔尿管前膀胱冲洗预防尿潴留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下腹部手术后拔尿管前膀胱冲洗预防尿潴留的效果.[方法]96例下腹部手术留置导尿管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在拔尿管前放出尿液,排空膀胱.用25%硫酸镁10 mL加生理盐水250mL行膀胱冲洗,对照组按常规拔除导尿管;观察并比较两组病人拔尿管后第1次排尿的情况.[结果]实验组拔管后无再次导尿现象,对照组拔管后再次导尿10例.[结论]下腹部手术后拔导管前行膀胱冲洗可以预防尿潴留.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应用简易膀胱测压结合饮水计划降低腰椎手术病人术后尿潴留发生率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我科行腰椎手术后需拔除尿管且志愿参加本研究的病人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于术后第1天开始应用定时夹闭尿管锻炼膀胱功能的方法;试验组在对照组定时夹闭尿管膀胱功能锻炼方法的基础上,于术后第1天开始固定时间利用一种简单的膀胱压力测试装置评估病人膀胱压力及逼尿肌收缩力,测量病人的膀胱排尿能力并结合留置尿管病人饮水计划做出适当训练与协调,当膀胱内压力20cm H_2O时及时拔出尿管。观察两组病人完全自行排尿、留置尿管时间、拔除尿管后尿潴留及尿路感染发生率。[结果]试验组留置尿管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完全自行排尿率高于对照组,尿路感染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简易膀胱测压结合饮水计划,可以有效地降低腰椎术后尿潴留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留置尿管拔除时机对子宫切除术后病人排尿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减少子宫切除术后留置尿管拔除后尿潴留的发生。方法 将子宫切除患者 2 80例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观察组采用膀胱充盈时先拔管、后排尿 ,对照组采用膀胱空虚时拔管 ,待膀胱再充盈时排尿。结果 第一次排尿量无明显差异P >0 .0 5 ,观察组第一次自然排尿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 1。结论 留置尿管拔出时机选择在膀胱充盈时为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应用仿生引流尿袋和普通尿袋进行尿液引流的效果。[方法]将72例病人按入院日期分为两组,单数设为对照组,双数设为观察组,各36例。观察组在术后第2天使用仿生引流尿袋,膀胱压力超过3kPa时自行泄压排尿滴入尿袋,3h打开自动开启夹闭器放空尿袋1次;对照组采用定时夹闭尿袋法进行膀胱功能训练。观察两组拔除尿管后首次排尿时间和排尿情况。[结果]观察组拔除尿管后排尿情况优于对照组(P=0.012)。[结论]长期留置导尿病人采用仿生尿袋引流可促进拔管后顺利排尿,有利于膀胱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1.
护理干预对双腔气囊尿管留置导尿时患者舒适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垫高臀部与增加插管深度对气囊尿管留置导尿患者舒适度的影响。方法将161例行气囊尿管留置导尿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无菌导尿术,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插管深度与垫高臀部10~20cm,比较两组患者舒适度及一次插管成功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留置导尿时血尿比较无显著意义(P0.05);干预组下腹坠胀不适、尿道口刺痛、插管困难、尿管滑出、烦躁等方面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一次导尿成功率、患者舒适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气囊尿管留置导尿增加插入深度与垫高臀部安全可行,可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插管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两种方法拔除留置尿管后,病人首次自行排尿的成功率.方法将346例留置尿管需拔管的住院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186例,对照组160例.实验组待病人尿意明显时协助其蹲在便器上缓慢拔管,尿随管出.对照组待病人尿意明显时拔管.结果实验组有186例拔管后可自行排尿,对照组有152例拔管后可自行排尿,2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1);拔除尿管后首次自行排尿时间,实验组5分钟±5分钟,对照组46分钟±26分钟,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01).结论蹲在便器上缓慢拔管,尿随管出,首次自行排尿的成功率达100%,既体现了人文关怀,顺应了病人的依从性,又有效的预防拔管后尿潴留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对导尿管临床使用与管理现状及减少导尿管使用管理策略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分析与探讨了合理使用导尿管的管理策略,包括建立并执行留置导尿管的适应证标准、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设置拔管提醒系统、运用导尿管管理模型等措施,旨在为临床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4.
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异常拔管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异常拔管原因,分析并发症的预防。方法对83例次PICC异常拔管原因进行分析。结果异常拔管的因素分别是肢体肿胀61例,导管堵塞11例,静脉炎3例,导管脱落3例,可疑导管相关血液感染2例,静脉血栓形成2例,穿刺处持续严重渗血1例。结论肢体肿胀和导管堵塞是导致异常拔管的主要原因,防护重点在于各项护理操作的规范。  相似文献   

15.
对225例留置尿管病人进行了拔除尿管时机的探讨,实验组118例在膀胱充盈时拔管,对照组107例在膀胱空虚时拔管,观察拔管后第1次排尿量、排尿是否需要诱导。结果显示:两组排尿量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自然排尿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提示膀胱充盈时拨除尿管比膀胱空虚时拔管优越。  相似文献   

16.
Abstract

Peripheral catheter placement is a fundamental task performed within the veterinary nursing profession and is a part of training towards gaining their qualification. According to a recent survey by the Institute of Employment Studies on behalf of the Royal College of Veterinary Surgeons in 2017, one of the most frequent tasks carried out by veterinary nurses (VN) is the placement of intravenous catheters (Robinson, D., Edwards, M., & Williams, M., The Future Role of the Veterinary Nurse: 2017 Schedule 3 Survey). The statistics show that out of 11,625 respondents, 71.4% of VNs conduct this task. Being able to demonstrate competence in this area formulates a crucial part of veterinary nurse training. Gaining sufficient experience will help to reduce and prevent complications from arising. Examples of complications in human studies have included infection at catheter sites, haematoma formation and thrombosis. A step-by-step approach in terms of technique, catheter choice and design along with care and maintenance would reduce complications associated with peripheral catheter placement.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颈内静脉置管(internal jugular vein catheter,JVC)、股静脉置管(femoral vein catheter,FVC)和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 central venous catheter,PICC)在神经内科患者中应用的效果。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2007年3月至2011年7月在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327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其置管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JVC组(n=108)、FVC组(n=63)和PICC组(n=156),比较三种静脉置管方法在静脉一次穿刺成功率、导管留置时间、并发症和患者舒适程度方面的差异。结果FVC组和PICC组静脉一次穿刺成功率分别为93.65%和93.59%,三种静脉置管方法静脉一次穿刺成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ICC留置时间最长,平均为(119.78±33.52)d(P〈0.05);三种置管方法在误入动脉、气胸、导管堵塞、血肿、静脉炎和感染发生率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PICC组患者舒适度最好(P〈0.05)。结论PICC在神经内科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端坐位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catheter,PICC)异位调整正位中的作用。方法对18例PICC导管异位的患者,采取端坐位进行调整正位。结果18例患者PICC导管异位均成功正位。结论取端坐位可有效纠正PICC导管异位,此方法操作简单易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生理盐水在浅静脉留置针封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3年6~9月我科使用浅静脉留置针患者110例随机等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预充式导管冲洗器抽取5 ml生理盐水封管,对照组采用注射器抽取5 ml稀释肝素盐水封管,观察两组留置针留置期间堵管、导管内回血、液体外渗和静脉炎发生情况。结果:两组留置针在堵管、导管内回血、液体外渗和静脉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充式导管冲洗器封管有效地解决了留置针封管污染及操作繁琐等问题,生理盐水能有效替代原有的肝素稀释液封管。  相似文献   

20.
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与中心静脉置管并发症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杨小娟 《现代护理》2005,11(12):942-943
目的 比较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penl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与中心静脉置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CVC)的并发症,为置管前宣教和置管后护理提供根据。方法 将92例恶性肿瘤患者分2组,A组(n=52)采用PICC置管;B组(n=40)采用CVC置管,比较2组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A组静脉炎、导管堵塞、导管脱出、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B组导管相关感染,导管断裂发生率高于A组。结论 肿瘤终末期、机体抵抗力差、长时间卧床的患者行PICC置管较为方便;需要长时间化疗。化疗间歇期需要适当活动,特别是乳腺癌术后术侧肢体需要锻炼的患者,以CVC置管为宜。行CVC置管时,正确固定、严格换药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