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肘后外侧小切口有序骨折复位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1999~2007年,对76例手法复位失败、无合并神经、血管损伤的儿童肱骨髁上骨折采用肘后外侧小切口手术,术中采取有序的骨折复位方法,先复位固定肱骨远端外侧柱,后复位固定肱骨远端内侧柱。术后患肢石膏托外固定2~3周并进行功能锻炼。【结果】全部病例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4年(1~6年)。按Flynn标准对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价,其中优61例,良15例,优良率为100%,无肘内翻发生。【结论】肘后外侧小切口及有序骨折复位固定适用于闭合复位不满意但不伴有明显神经、血管损伤的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本术式具有解剖关系简单,对组织损伤小,出血少等优点;便于骨折复位、固定,能有效防止骨折远端内移、内旋、内倾及预防肘内翻畸形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三种不同治疗方法肱骨近端三、四部分骨折治疗的疗效。【方法】32例肱骨近端四部分骨折患者,分别采用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A组,19例)、切开复位克氏内固定针(B组,16例)、解剖钢板内固定(C组,20例)治疗。对患者术后功能恢复情况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随访7~58个月,平均35个月;B组和C组肩关节功能评价高于A组(P〈0.05),而C组功能评价要高于B组(P〈0.05)。【结论】手术治疗肱骨近端三、四部分骨折,手术治疗对肩关节功能恢复更有利,解剖钢板内固定比克氏针内固定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定位防旋针辅助下闭合复位经皮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儿童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A组30例采用切开复位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B组30例采用单纯闭合复位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C组30例采用定位防旋针辅助下闭合复位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比较3组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临床疗效。结果 C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显著低于B组、A组(P<0.05),而临床疗效优良率显著高于B组、A组(96.7%比76.7%、63.3%,P<0.05)。结论定位防旋针辅助下闭合复位经皮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效果佳,临床优良率较高,其耗时短、恢复快,创伤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采用保留伸肘装置的手术方式治疗儿童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2000年10月至2007年4月,对56例平均年龄7.5岁的儿童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采用保留伸肘装置的手术方式治疗。患儿均无伴发血管、神经损伤和筋膜室间隔综合征。[结果]术后56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15个月,平均11.5个月。所有骨折均获得愈合。根据Flynn标准进行疗效评价,其中优22例(39.3%),良21例(37.5%),可9例(16.1%),差4例(7.1%)。伤后8h内手术的优良率为88.1(37/42)%,伤后8h后手术的优良率为64.3%(9/14)。直接手术治疗的优良率为89.5%(34/38),曾接受手法复位的优良率为66.7%(8/12)。[结论]采用保留伸肘装置的手术方式治疗儿童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可取得满意的疗效,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万向锁定加压钢板与克氏针结合外固定支架对老年绝经期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C型骨折短缩程度及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随机分为A组40例和B组40例,A组行万向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治疗,B组行克氏针结合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术后20周比较两组患者桡骨远端短缩程度、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20周两组患者桡骨远端短缩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20周两组C1型、C2型骨折患者术后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B组C3型骨折患者术后20周Gartland‐Werly评分显著高于A组( P <0.05)。【结论】对于C1型、C2型桡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可以选择万向锁定加压钢板或克氏针结合外固定支架;而对于严重的C3型骨折患者,克氏针结合外固定支架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6.
背景:肱骨髁部骨折是创伤骨折较难处理的骨折,由直接或间接的暴力所引起,置入内固定治疗是常用的外科治疗方法。目的:探讨肱骨髁部骨折后不同金属植入物内固定后的力学特点以及不同方法后肘关节的功能情况。方法:交叉克氏针固定的病例分析选取2005年5月至2010年8月收治的儿童肱骨髁上GartlandⅢ型骨折患者32例,采用后侧切口交叉克氏针内固定,外用肘前"8"字绷带包绕固定的方法治疗,通过肘后侧单一切口入路,直视下行骨折解剖复位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术毕外用肘前"8"字绷带包绕固定。结果与结论:32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28个月,平均14个月,4-7周骨折全部愈合。按Flynn评定标准,优19例,良11例,可2例,优良率93.75%。肘关节后侧入路对骨折部位显露充分,骨折易于解剖复位,且便于克氏针准确钻入固定,术后采用可微动的肘前"8"字绷带包绕固定,取得较好的疗效。由于肱骨髁部骨折的力学特点,金属植入物治疗的方法要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来决定,当肱骨髁部发生粉碎性骨折时,建议使用交叉克氏针的方法内固定,当髁部骨折块较少的情况下,可以选用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用Y形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疗效。方法28例肱骨髁问骨折均采用肘后侧尺骨鹰嘴截骨翻转入路,骨折复位后用Y形钢板内固定,术后进行早期功能锻炼。结果平均随访14个月,按改良Cassebaum评分系统对其疗效进行评定,优11例,良14例,可3例,无差病例,优良率为89.3%。结论经鹰嘴截骨入路采用Y形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髁问骨折具有显露清晰、操作简单、固定牢靠、肘关节功能恢复满意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肘内侧切口治疗GartlandⅢ型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效果.方法 38例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行肘内侧入路手术切开复位后应用克氏针交叉固定.随访6~18个月,拍摄肘关节正侧位X线片,并根据Flynn功能评定标准,综合肘关节屈伸功能评价疗效.结果 本组患儿术后平均住院6d.34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3个月.骨折4~6周均临床愈合.术前神经损伤者术后3个月均恢复.无一例出现Volkmann缺血性肌挛缩、骨化性肌炎及肘内、外翻畸形.综合屈伸功能评价结果:优23例,良9例,一般2例,优良率94.12% (32/34).结论 GartlandⅢ型小儿肱骨髁上骨折行肘内侧切口切开复位为一种满意的临床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Schildhauer入路与鹰嘴截骨入路复位内固定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患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肱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术式不同将其分为A组和B组,各60例。A组采用Schildhauer入路复位内固定手术,B组采用鹰嘴截骨入路复位内固定手术。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术后1 d,A组的肾上腺素(E)、皮质醇(Cor)、醛固酮(ALD)水平均低于B组(P<0.05)。A组的手术时间短于B组,术中出血量少于B组(P<0.05)。术后6个月,A组的肘关节外旋、内旋、屈伸活动范围大于B组(P<0.05)。术后6个月,A组的Mayo、Neer评分均高于B组(P<0.05)。两组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childhauer入路复位内固定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能减小创伤,改善肘关节活动度,促进肘肩关节功能恢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折顶手法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治疗Gartlandnl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复位原理及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在屈肘30°-50°位,利用折顶手法复位,闭合穿针,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术中拍X线片观察或C臂X线机监视下治疗GartlandⅢ型难整复性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结果平均住院5d,术后随访3—18个月,平均10.5个月,采用Ylynn评价标准,优24例,良9例,可3例。优良率为91.67%。结论折顶手法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能使软组织张力大、重叠移位的难整复性Gartland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避免切开复位,提高了闭合复位的成功率,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手法闭合复位微创经皮钢板固定(MIPPO )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肱骨近端骨折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 MIPPO 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切口,复位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大小、术后3个月 X 线骨折复位情况、术后12个月并发症的发生率及肩关节 Neer 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为(50.6±9.7) min ,明显短于对照组(71.9±9.2)min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为(149.7±37.1) mL ,明显少于对照组(245.4±46.1)mL ;观察组切口直径为(7.8±0.7)cm ,明显小于对照组(15.2±1.4)cm 。观察组患者术后优良率为93.3%(28/30),显著高于对照组80.0%(24/30),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2个月均未发现肱骨头坏死、腋神经损伤等情况,骨折均愈合;对照组患者术后12个月均未发现肱骨头坏死情况,但有1例腋神经损伤,骨折均愈合。【结论】MIPPO 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比传统常规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切口小、复位良好、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保留伸肘装置的手术方式治疗儿童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并评价28例采用保留伸肘装置的手术方式治疗儿童Gan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经过和效果。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1年,平均8.6个月,参照Flynn标准,优50.0%,良28.6%,可14.3%,差7.1%;优良率78.6%,满意率929%:术后未见创口深部感染,无一例肘内翻及骨化性肌炎并发症,也无其他神经血管并发症。结论:开放复位治疗儿童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保留伸肘装置手术方式有利于减少术中损伤以及提高术后肘关节功能的恢复效果,肱骨下端内侧柱的复位可降低肘内翻畸形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微创性损伤与不损伤伸肘装置肱三头肌2种术式治疗肱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85例肱骨远端复杂骨折患者依据术式分为2组,A组54例行内外侧联合入路,不切断肱三头肌,由肱骨远端内外侧显露骨折断端并行有效内固定;B组31例行舌形瓣入路,将肱三头肌腱作舌形瓣楔形切开,显露骨折断端后行有效内固定;术后均石膏托外固定3周,加强屈伸锻炼。结果 2组术后复位良好,A组治疗优良率87.5%,B组优良率80.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A组关节功能障碍发生率为12.96%,低于B组19.35%(P<0.05)。结论对复杂肱骨远端骨折应尽可能经肱三头肌内外侧联合入路手术,以减少对伸肘装置的损伤。  相似文献   

1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5):935-936
探讨内外双侧入路交叉克氏针固定治疗小儿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选取收治的74例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按就诊编号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采用后入路交叉克氏针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内外双侧入路交叉克氏针固定治疗,对两组均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比较两组术后恢复情况及疗效。观察组肘关节功能恢复时间、临床疗效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采用内外双侧入路交叉克氏针固定治疗小儿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可显著提高疗效,促进肘关节功能恢复,优势较为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口服单剂量抗生素在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术中预防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192例接收经直肠超声引导13点前列腺系统穿刺活检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62例,口服安慰剂(维生素C)0.2g,每天2次,共3d;B组64例,13服单剂量环丙沙星0.5g加甲硝唑0.4g,1次;C组66例,口服环丙沙星0.5g加甲硝唑0.4g每天2次,共3d;所有患者均在活检后48h进行尿培养,发热者再进行血培养检查。【结果】A、B、C三组患者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率依次为11.3%(7/62),3.1%(2/64),3.0%(2/66);A组明显高于B组和C组(P〈0.01),而B、C两组间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应用恰当的单剂量抗生素预防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术中的感染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肱骨髁上骨折的手木适应症,手术入路及疗效。方法:27例肱骨髁上骨折采用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手术,术后用后侧石膏托外固定2周,去除石膏肘关节功能锻炼。结果:术后痊愈。无肘关节功能障碍者26例,肘内翻畸形1例。无关节僵直及骨化性肌炎复发生。结论:肱骨髁上骨折手术适应症不仅限于合并血管、神经损伤及畸形愈合者。内侧手术入路软组织损伤轻,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杨涛 《医学临床研究》2013,(10):2009-2011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石膏夹板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闭合复位石膏夹板固定治疗100例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资料。根据骨折的A0分型分为三组,其中A型35例(A组),B型34例(B组),C型31例(C组),比较三组影像学测量参数及临床评分。【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为期12个月随访,骨折愈合时间为7(6~8)周,在末次随访的臂-肩-手功能障碍评分和掌倾角、尺偏角方面,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满意度评分方面,三组间比较A组和B组显著优于C组,A与B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采用闭合复位石膏夹板固定治疗AO-C型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劣于A或B型患者。要想实现更佳的功能及影像学效果建议手术复位固定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微创小切口辅助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小儿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闭合复位克氏针固定,研究组采用微创小切口辅助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1次复位成功率、临床愈合时间、骨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改良Stoppa入路内固定与外固定及微创经骨膜外钢板内固定术治疗骨盆前环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骨盆前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A组、B组和C组,A组33例接受改良Stoppa入路内固定治疗,B组31例接受外固定架治疗, C组34例接受微创经骨膜外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比较3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骨折复位情况、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3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组骨折复位情况、临床总有效率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C组骨折复位情况、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Stoppa入路内固定与微创经骨膜外钢板内固定术治疗骨盆前环骨折较外固定治疗骨折愈合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骨折复位情况及临床疗效更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研究超早期微创穿刺引流术、额后部入路锥颅血肿穿刺抽吸引流术和小骨窗CT引导下钻孔引流术对于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本院收治的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90例,所有对象按照严格随机分组原则分为超早期微创穿刺引流术(A组)、额后部入路锥颅血肿穿刺抽吸引流术(B组)和小骨窗CT引导下钻孔引流术(C组)各30例。对比分析三组患者术后血肿吸收情况、神经功能缺失评分(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评分)和术后并发症情况等。【结果】A组血肿大小显著低于B组和C组患者血肿大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血肿完全吸收时间显著短于B组舜口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NIHSS评分显著优于B组和C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DL评分显著优于B组和C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33%(1/30),显著低于B组的30.0%(9/30)和C组的36.67%(1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早期微创穿刺引流手术对于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具有明显疗效,恢复迅速,不良反应少,值得于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