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师"背影在我们有限经历的这个时代,在健康养生领域,似乎从来不缺打着治病救人旋号招摇撞骗的"大师"。继张悟本、李一、刘逢军之后,又一位"健康教母"马悦凌在媒体曝光后褪去光环。实际上,这些"大师"并不是孤身作战。近年来,见诸媒体报道或者还在民间  相似文献   

2.
《中国卫生》2013,(11):72-78
2013年5月1日,我国《精神卫生法》正式实施,为发展滞后的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和精神卫生学科带来难得的提振契机,也将精神卫生从预防、教育、咨询、就诊,直至康复回归社会整个链条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又一次置顶。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第五期卫生政策上海圆桌会议上,与会嘉宾围绕“精神健康谁来负责”的议题集思广益。  相似文献   

3.
如果说健康知识是道,那么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做一个健康知识的传道者。真正的传道者要有丰富而扎实的医学知识储备,为找寻疾病的真相孜孜以求的态度和坚持下去的毅力,  相似文献   

4.
睡眠,精英们的“不可承受之轻”睡眠,也就是我们通常叫做睡觉的这种东西,似乎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试想,有准见过‘不会睡觉”的人呢?人类在子宫中就处于睡眠状态,然而在现代社会中,似乎颇有一部分人“今夜难以入眠”。  相似文献   

5.
精神疾患的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人们生活在一个现今复杂的社会中,生活节奏快,竞争激烈,自觉和不自觉地承受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矛盾、挫折和冲突所带来的精神上的烦恼和困扰,超出了人们心理所能承受的范围,是导致各种精神心理障碍性疾病大量产生的主要因素。据调查,我国有61 40 %的社会人群缺乏心理卫生知识,有46 92 %的精神障碍患者被社会偏见歧视,有70 0 0 %的患者还在综合医院求治[1 ] 。在我国,除了普通人群对精神心理卫生知识普遍缺乏,认知能力低下外,广大医务人员也严重缺乏这方面的专业知识,尤其是广大基层医务人员更是如此。我…  相似文献   

6.
上世纪 90年代 ,在年轻人中大麻的使用大量增加 ,所以在一些国家使用大麻比吸烟更普遍。大麻的易于获得性、社会上日益增加的反对吸烟、严厉的酒后驾车法规 ,以及觉得大麻比香烟或酒精危害更少 ,可以说明这些变化的原因。大麻使用增加是值得重视的 ,因它可能是采用其他毒品的开始 ,并且可引起精神病。最被认可的解释是大麻在有先因性的人群中触发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或复发 ,并常加剧症状。对 5万多名瑞典士兵随访达 1 5年 ,调查了精神分裂症的发病率 ,其结果支持大麻使用与精神分裂症发病之间的因果关系。该结果表明 ,在青春期使用大麻时按剂…  相似文献   

7.
牛奶的营养价值和对人类健康的贡献,已由无数科学家研究并获大量证据,全世界公认牛奶是一种较理想的全价食品,每100克牛奶中,约含蛋白质3.0克,脂肪3.2克,乳糖4.6克,矿物质0.7克。  相似文献   

8.
精神健康对于个人、社会和国家的整体福利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传统的精神病院将逐渐关闭,被组织良好、承担预防和治疗精神健康问题的社区所取代。而今对社区的关注伴随着机构化的运动,人们越来越觉得对精神健康的切入点在社区而非医院。  相似文献   

9.
冯志颖 《健康文摘》2006,(12):23-24
妇女精神或心理健康是妇女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全球精神卫生服务不足的人群中,妇女占有重要的比例,妇女有着更多的精神卫生需求。同男人相比,妇女担任更多的社会角色,除要同男人一样成为社会工作中的一员外。还担负着母亲、妻子、家庭主妇和其他人照管者的角色,使她们面临更多的社会压力。  相似文献   

10.
鲍枫 《医药与保健》2007,15(11):50-50
很多老年朋友说,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不愁吃、不愁穿,身体也很健康,有的是时间,可不知道为什么,却总觉得心里空落落的,过得很没有意思。其实这种情况完全可以理解,因为无论是谁,要想生活得幸福快乐,  相似文献   

11.
丁青艾 《健康世界》2008,(12):65-65
随着我国社会的高度发展,精神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并受到广泛关注。健康是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美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躯体疾病。世界卫生组织近年又明确提出“没有精神健康就没有健康”,可见,精神健康是健康的必备条件。  相似文献   

12.
精神健康对于个人、社会和国家的整体福利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传统的精神病院将逐渐关闭,被组织良好、承担预防和治疗精神健康问题的社区所取代.而今对社区的关注伴随着机构化的运动,人们越来越觉得对精神健康的切入点在社区而非医院.  相似文献   

13.
喻瑶 《卫生软科学》2005,19(1):10-11
精神健康对于个人、社会和国家的整体福利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传统的精神病院将逐渐关闭,被组织良好并承担预防和治疗精神健康问题的社区所取代,更多地意识到精神健康的切入点在社区而非医院。  相似文献   

14.
张竞超 《长寿》2005,(5):29-29
退休后的老人,从社会走向了家庭,生活也由职业型转变为休闲型,社会活动范围相对缩小,往往感到自己被社会遗忘,认为自己老了,不中用了,失落感增强,突然觉得生活是灰色的,既无趣又无聊,不愿意多活动。流露消极悲观情绪,在老年人中表现为孤独、失落、抑郁、焦虑等心理障碍的大有人在。如果这些心理问题长期得不到调整和控制,极易引发情绪障碍和其他心理疾病。  相似文献   

15.
陈跃进 《现代养生》2004,(12):38-38
随着社会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精神健康问题。由于目前对精神健康知识普及不够,所以人们对有关精神健康或精神疾病存在许多认识上的误区。误区一:心理障碍比精神障碍轻 现实中,许多人可以接受“心理障碍”的诊断,而不能接受“精神障碍”的诊断,误以为前者比后者轻。实际上“心理”与“精神”是同义语,“心理健康”就是“精神健康”,“心理障碍”就是“精神障碍”。  相似文献   

16.
冯君 《长寿》2006,(2):22-22
希望,是美的企盼,美的向往,美的追求。一个充满希望的人,精神必定是健康的。一个人如果失去了希望,就会觉得活着没意思,很快产生失落感,身体也会以较快的速度垮下来。反过来讲,一个人只要觉得眼前有希望,生命就有精神支柱,日子就会幸福地过下去,感觉岁月永远是美好的。从退下来  相似文献   

17.
据穗港澳青少年研究所最近对广东地区1600名14~35岁青少年进行的调查.69.5%的青少年觉得工作、学习压力大.逾七成人心理处于亚健康状态。报告指出,尽管多数青少年感觉自己有能力应对压力,但有73%的人都因心理压力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青少年遇到心理问题困扰时,选择找老师或专业人士解决的只有4%,有7%的人不找倾诉对象,找不到倾诉对象的亦有6%。  相似文献   

18.
移居、文化变异与精神健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移居、文化变异对精神健康的影响是迁移文化精神病学研究的内容之一。文章例举了一些移居引起精神健康损害的研究结果。介绍了“选择”和“紧张”两种假说,并从社会因素和文化人类学因素分析了文化变异对精神健康的影响。指出了研究结论不一致的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19.
世界卫生组织曾经提出这样一个黑色的预言:21世纪将是心理障碍的时代!由于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许许多多的精神疾病会降临到人类身上,它将同生理疾患一起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大敌。  相似文献   

20.
杨峘  张亚林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8):1482-1484
某一个体的性欲完全或主要指向同性时,这一现象和个体分别称同性恋和同性恋者。同性恋作为客观存在的事实依然很难被人们接受,同性恋者也常常受到歧视,面临着比主流人群更多的压力,却很少能得到社会支持。人们总是将这部分人群与不良的社会现象联系起来,却很少关注他们的精神健康状况。尤其是青少年同性恋者,作为处于生长发育关键时期并有着非主流的性取向的特殊人群,更是值得关注的弱势群体。本文试图通过对同性恋者和青少年同性恋者的流行学及其精神卫生相关问题进行综述,以观其精神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