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黑龙江省医院烧伤整复外科始建于1963年,当时仅在普通外科内设立烧伤病房.1967年成立了独立的烧伤病房,设床位35张,组建了专业的烧伤医护队伍.1975年正式成立烧伤科,设有重症监护室、隔离病房、手术室、空气净化室、浸浴室、实验室、皮库和烧伤门诊.1981年烧伤科被评为省级重点实验室,1985年升级为黑龙江省烧伤研究所,1992年成立黑龙江省烧伤急救网络治疗中心,1994年被评为省级重点专科.1998年烧伤科正式成为烧伤整复外科,烧伤重症监护室设床位10张,普通病房设床位30张.  相似文献   

2.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烧伤科是广东省最早开展烧伤治疗的科室,1958年建立烧伤病区,1970年利天增医师等受命筹建烧伤科.随后广泛深入地开展了烧伤学科的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治愈了大量严重烧伤患者,其中包括烧伤总面积达100%、Ⅲ度面积96%TBSA伴严重吸人性损伤的患者何伟庭.  相似文献   

3.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烧伤科创建于1958年.半个世纪以来,烧伤科医护人员先后在韩凤玉、王誉先、薛宝升、孙树等几代烧伤专家的领导下,开拓进取、忘我工作、精益求精,使烧伤科不断发展,治疗水平不断提高.至今已成功救治各类烧伤、瘢痕及复杂难治性创面患者1万余例,治愈率为96.15%,达国内先进水平.科室现为国家、省、市三级突发事件指定应急救治单位,是本地区技术力量雄厚、设施齐全的烧伤抢救治疗中心.  相似文献   

4.
醴陵位于湖南省,是中国烟花鞭炮之乡,世界花炮始祖李畋就诞生于此地.醴陵市中医院烧伤科每年都要收治大批硝火烧伤患者,历年来治疗各类烧伤患者逾2万例.医院从1952年就开始进行烧伤方面的治疗,烧伤科于1975年成立,2005年成立了醴陵市烧伤研究所.多年来医院不断派遣技术骨干到全国各地的著名烧伤中心进修深造.取百家之长,结合自身优势,摸索出一套中西医结合的烧伤治疗方法,尤其在治疗大面积烧伤患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地区历次成批烧伤患者的救治均在该科,最多一批次抢救患者32例,治愈的患者中最大烧伤总面积为98%,其中Ⅲ度烧伤占60%TBSA.  相似文献   

5.
积水潭医院烧伤科与全国首批创建的其他烧伤科一样,成立于"大炼钢铁"的1958年.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全面展开,各种原因造成的烧伤伤员,特别是重症烧伤伤员不断出现.而在当时,我国专业化烧伤治疗学科几乎是一片空白,缺少专业化人员梯队,治疗经验不足,重症烧伤治愈率很低.为了扭转这一被动局面,保障工农业生产的进行,北京市市政府决定在具有雄厚创伤救治基础的积水潭医院建立烧伤救治专业组.  相似文献   

6.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烧伤整形医院、全军烧伤研究所的前身是解放军总医院烧伤科,始建于1958年,初设床位10张,由温赞铭主任负责,是国内组建最早的烧伤专科之一.1961年参与组建解放军总医院创伤外科,盛志勇教授任创伤外科主任兼烧伤科主任.  相似文献   

7.
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分会全委会2006年北京会议决定,2007年9月14-18日在昆明举办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一类项目“烧伤治疗新进展培训班暨烧伤康复专题研讨会”;2007年11月15-19日在广州举办首届年会。会议详细信息及征文要求如下。1烧伤治疗新进展培训班:由台湾及国内知名专家授课,授予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一类学分。承办单位: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烧伤科,云南省烧伤研究中心。联系地址: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烧伤科,邮编:650101。联系人:支燕。电话:(0871)5351281转2442;13888073873。Email:zhiyan135@hot mail.com。2第一届全国烧伤外科学…  相似文献   

8.
辽宁省鞍山市铁西医院(原鞍山钢铁集团公司铁西医院)烧伤科是中国金属学会冶金医学分会烧伤学组主任委员单位、辽宁省医学会烧伤外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单位、辽宁省烧伤治疗重点专科、鞍山市烧伤治疗中心.科室自1957年创立至今,承担着鞍钢、鞍山地区及辽南地区的烧伤救治工作.50多年来,共治愈热烧伤、化学烧伤、电烧伤、放射性烧伤等不同类型的烧伤患者2.7万余例,总治愈率为98.6%.  相似文献   

9.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安全防范意识的增强,烧伤的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但以往的资料显示,老年烧伤患者的发病率较高[1].为此,笔者统计分析了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烧伤科和河南舞阳博爱医院烧伤科1999年1月-2006年12月收治住院的老年烧伤患者的情况,旨在了解其流行病学特征.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烧伤植皮联合综合性康复护理干预对手部烧伤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2017年1月-2020年2月于笔者医院烧伤科收治的122例手部烧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1例.两组均采用烧伤植皮手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术后住院期间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综合性康复护理干预,术后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术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内固定术后,椎弓根螺钉断裂与植骨融合方式之间的关系,以探讨胸腰椎骨折植骨融合的最佳方式。[方法]回顾性研究1995年5月~2005年12月本院脊柱外科收治的胸腰椎骨折病人197例,其中A组单纯内固定(不植骨)患者14例,B组“H”形椎板植骨21例,C组横突间植骨67例,D组椎间、椎内联合横突间植骨95例。[结果]术后随访6~32个月,内固定断裂12例,其中A组4例,B组3例,C组5例,D组0例,4组中D组内固定断裂率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5)。[结论]椎间、椎体内联合横突间植骨重建脊柱三柱的稳定性,符合人体生物力学原理,能有效降低内固定断裂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The correlations between volume of the hypophysis, of the epiphysis and of the subfornical organ to body weight and volume of the hypothalamus were studied on 193 rodents belonging to 41 species. Concerning the volume of the hypophyseal lobes the regression slopes of Rodentia occupy an intermediate position between those of Isectivora and Prosimians studied by BAUCHOT. The volume of the epiphysis increases more rapidly with the weight of the body than that of the hypophyseal lobes, the volume of the subfornical organ increases on the contrary more slowly.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17.
Summary The properties of the afferent fibres from the capsule of the hip joint have been studied in the cat in situ, in relation to joint rotation, and in an isolated capsule preparation which was opened and stretched directly with an actuator.In situ two types of afferent fibres were found, those having a full range of sensitivity and others having only a limited range in response to the joint rotation. When studied in isolated tissue the afferent fibres of the capsule were uniform in threshold and sensitivities, and no full range receptors were found. We conclude that the full range receptors which enter the articular nerve of the hip are spindle afferents and not capsule receptors. On the basis of these and previous results in animals and man the role of joint receptors in kinaesthesia and position sense is discussed.
Résumé Les auteurs ont étudié les propriétés des nerfs afférents à la capsule de la hanche, chez le chat en imprimant à l'articulation des mouvements de rotation et sur des préparations de capsule isolée et ouverte en l'étirant directement grâce à un dispositif mécanique.In situ, on a trouvé deux types de nerfs afférents, les uns ayant en réponse à la rotation articulaire une étendue complète de sensibilité et les autres seulement une sensibilité limitée. Sur la capsule isolée les nerfs afférents sont indentiques en ce qui concerne le seuil et la sensibilité et on ne trouve aucun récepteur complet. On en conclut que les récepteurs de toute l'étendue de la sensibilité qui pénètrent les nerfs articulaires de la hanche sont des fibres en fuseau d'origine musculaire et non des récepteurs capsulaires. Sur ces bases et sur les résultats précédemment obtenus chez l'animal et chez l'homme, les auteurs discutent le rôle des récepteurs articulaires dans la cénesthésie et le sens des positions.
  相似文献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