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治疗的近期临床疗效,将128例AMI患者中96例进行溶栓治疗,32例未溶栓治疗。分为再通组、未通组、未溶栓组,比较组间临床预后的差异。结果,再通组临床预后明显好于未通组,而未通组与未溶栓组比较,临床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溶栓治疗是AMI的重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接受溶栓治疗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52例AMI患者中26例进行溶栓治疗,26例未溶栓治疗。分为再通组、未通组、未溶栓组,比较组间近期临床预后的差异。结果再通组近期临床预后明显好于未通组,而未通组与未溶栓组比较,临床预后略好,但差异无显著性。溶栓组再发心绞痛、充血性心力衰竭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未溶栓组,溶栓治疗的病死率明显低于未溶栓治疗。结论溶栓治疗可以降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住院病死率,减少住院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是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静脉溶栓治疗高龄(≥65岁)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高龄AMI患者32例,经静脉溶栓治疗患者21例为溶栓组,同期未溶栓治疗患者11例为未溶栓组,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结果。结果 溶栓组临床血管再通率为68%。病死率溶栓组为15%,未溶栓组为25%;溶栓组中心力衰竭的发生率在冠状动脉再通者中30%,通者中55%;病死率再通者4.4%,未通者中36.4%。结论 静脉溶栓治疗高龄AMI可降低病死率,减少心力衰竭发生,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治疗方法。方法对48例确诊为AMI且符合溶栓条件的患者进行溶栓以及规范化治疗,并进行对症处理。结果48例患者中27例发病6h内溶栓,其中25例溶解,2例未通;21例患者发病6~24h溶栓,其中15例溶解,6例未通;再通者中1例因反复梗死并发心力衰竭而死亡,1例因室颤死亡,未溶解病例中死亡2例。结论早期规范的溶栓治疗是治疗AMI的关键,静脉溶栓治疗是恢复血管灌注的有效手段,可使血栓堵塞的冠状动脉再通。尽早再灌注可维持心功能,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前后的护理方法及措施.方法:对2013年3月~2015年3月来我院就诊的4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观察护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冠脉再通率77.1% ,其中心力衰竭3例 ,心源性休克5例 ,死亡3例 ,均发生在冠脉未通的病例中 ;恶性心率失常7例 ,2例发生在再通组.5例发生在未通组.结论:尿激酶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取得确切的疗效 ,冠状动脉溶栓后再通率高.无明显副作用.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64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标准,对AMI溶栓治疗再通临床标准进行评价。方法:对6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静脉溶栓治疗,1-3天行冠状动脉造影,以造影结果为标准,达到TIMI分级标准Ⅱ级以上为再通,分析参考方案中2项、3项指标的不同组合及4项指标与血管再通的关系。结果:冠脉造影评判冠脉再通46例,未通18例;以临床标准评判冠脉再通42例,未通22例。临床再通指标对血管开通判断敏感性为78.3%;特异性为66.7%;阳性预测值为85.7%;阴性预测值为54.5%;临床准确度为75.0%。结论:冠脉造影与临床再通指标有很好的相关性,临床标准判断冠脉血管再通的准确性提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瑞通立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09年9月至2010年7月间在我院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0例,给予瑞通立溶栓治疗.结果 本组20例AMI患者接受瑞通立溶栓治疗,总的再通率90%,无死亡病例.其中3h内者溶栓再通率为1 00%,3-6h内者为90%,6-12 h内者为83.3%.本组溶栓后3h内出现心律失常2例(10%),溶栓24h有出血者2例(10%),均为牙龈出血,经对症治疗未造成严重后果.结论 瑞通立溶栓治疗AMI患者能有效地挽救濒死心肌,改善患者的预后,因此临床医师应根据患者的病情积极选择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护理,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近5年96例AMI接受溶栓治疗者进行整理、归纳、统计、分析。结果:溶栓后临床再通84例(87.5%),未通12例(12.5%),其中68例临床判断再通者冠状动脉造影显示TIMI血流≤1级者2例(2.9%),血流≥2级者66例(97.1%),且此68例患者中9例(13.2%)患者管腔轻度狭窄,2例(2.9%)无明显狭窄。12例临床判断未通者冠状动脉造影显示TIMI血流≤1级者12例(100%),血流≥2级者为0。溶栓中发生不良反应5例(5.2%)。结论:溶栓治疗AMI疗效显著,而溶栓治疗之护理对挽救病员生命,提高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在无冠状动脉造影的条件下,临床判断指标仍然是判定冠状动脉再通的有效指征。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主要类型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7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静脉溶栓疗法后再灌注后心律失常情况.结果 61例临床判定血管再通,其中再通组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为74.5%,明显高于未通组的40.9%.结论 溶栓治理后心律失常发生率高,类型复杂,需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相似文献   

10.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覃俊安  吴宗波 《华夏医学》2005,18(6):951-952
目的:观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 I)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AM I90例分为经静脉溶栓治疗65例为溶栓组,同期未溶栓治疗25例为未溶栓组,对比分析两组临床效果。结果:溶栓组临床血管再通率为81.5%,溶栓组再通者病死率为3.8%,发生心室重构(LVRM)18.8%,左室射血分数(LVEF)均值61.4±5.8,发生严重心律失常16.9%。溶栓未通和未溶栓者病死率为35.1%,LVRM 72.9%,LVEF 27.3±3.2,严重心律失常32.4%。结论: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可降低病死率,减少心室重构及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1.
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对心室功能的改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对左心室功能的影响。方法:应用二维超声心动图对28例接受激酶溶栓治疗的AMI患者(再通组29例,未通组9例)和26例未溶栓的AMI患者(未溶栓组),分别在急性期及6个月后随访期测量并计算左心室舒张末及收缩末容积、射血分数(EF)、室壁瘤的出现率。结果:以上各项指标在急性期时比较各组无显著性差异,在随访期再通组EF值明显高于未通组和未溶栓组,再通组与未通组、未溶栓组相比心功能明显改善,室壁瘤的出现也明显减少。结论:尿激酶溶栓能明显减轻AMI患者的左心室扩张改善左心室功能和长期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应用尿激酶经静脉给药进行溶栓治疗,并针对AMI溶栓治疗中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临床症状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15例溶栓患者中11例梗死相关动脉血管再通,4例未通,再通率73.33%;1例并发心源性休克溶栓后次日死亡,其余14例均好转或康复出院,无出血及护理并发症.结论:AMI溶栓治疗中密切的病情观察及精心细致的护理为溶栓成功提供了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效果及预后并发症表现。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6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符合溶栓条件的患者进行静脉滴注尿激酶进行溶栓以及规范化治疗,并进行对症处理。结果:64例患者经过溶栓治疗后临床判断再通58例,再通率为90.63%。64例患者中56例发病6小时内溶栓,其中54例溶解,2例未通;8例患者发病6~24小时溶栓,其中4例溶解,4例未通,治疗后观察到尿检镜下血尿(+~++)1例,轻微牙龈出血1例、鼻衄1例,皮肤黏膜出血1例。结论:静脉滴注尿激酶治疗AMI溶栓使用方便快捷,安全有效,价格便宜,不良反应少,可降低AMI患者的病死率,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一种有效治疗办法,因此适宜在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14.
覃学美 《医学文选》2003,22(6):851-852
目的 探讨高龄 (≥ 75岁 )急性心肌梗死 (AMI)静脉溶栓的疗效。方法 将 2 9例高龄 AMI患者分为溶栓组和未溶栓组 ,未溶栓组按 AMI常规治疗 ,溶栓组在 AMI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静脉溶栓治疗 ,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溶栓组临床再通率为 63.6% ,心力衰竭发生率 :溶栓再通组为 1 4 .3% ,未再通组为 75% ,未溶栓组为 55.6% ,后两组心衰发生率比溶栓再通组高 (P均 <0 .0 5)。病死率 :溶栓再通组为1 4 .3% ,未再通组 2 5.0 % ,未溶栓组 2 7.8%。结论 静脉溶栓治疗高龄 AMI可减少心力衰竭发生率 ,降低病死率 ,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清肌酸激酶-MB蛋白(CK-MBmass)动态变化对冠状动脉(冠脉)再通的心肌梗死定量诊断的意义。方法:动态测定98例急性心肌梗死(AMI)血清CK-MB蛋白的变化,其中静脉溶栓治疗36例和常规治疗62例,根据血清CK-MB蛋白动态变化分为冠脉再通组35例,包括溶栓再通28例和常规治疗自发冠脉再通7例;冠脉未通组63例,包括溶栓未通8例及常规治疗冠脉未通55例。结果:血清CK-MB蛋白、CK-MB活性自发病至恢复正常总的时间,冠脉再通组平均为46.8h,56.3h,冠脉未通组平均为74.6h、85.2h;上升至峰值时间的速率,冠脉再通组平均为0.275h-1,0.255h-1,冠脉未通组平均为0.096h-1、0.087h-1;下降至正常时间的速率,冠脉再通组平均为0.065 h-1,0.058h-1,冠脉未通组平均为0.048h-1、0.041h-1;计算心肌梗死量,冠脉再通组分别平均为32.8CK-MBmass-g、36.2CK-MB-g,冠脉未通组分别平均为48.6CK-MBmass-g、52.6CK-MB-g。结论:根据血清CK-MB蛋白动态变化定量计算心肌梗死显示,冠脉再通患者心肌梗死量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6.
魏国喜 《当代医学》2013,(24):95-96
目的探讨绿色通道急性心肌梗死急诊静脉溶栓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42例心肌梗死(AMI)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接诊至溶栓治疗开始平均用时22.4min,42例心肌梗死(AMI)患者静脉溶栓再通36例,构成比为85.71%,未通6例(14.29%),死亡2例(4.76%)。所有患者均未在静脉溶栓治疗中出现严重的出血等不良反应。结论严格掌握AMI患者行溶栓治疗的适应证,开通绿色通道,早期对患者进行溶栓治疗,在有效溶栓治疗时间窗内完成溶栓治疗,提高患者生存率及预后质量。  相似文献   

17.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病12h内尿激酶溶栓治疗的疗效。方法选择AMI患者60例,按发病后1~3h,3~6h,6~12h三个阶段做溶栓治疗。结果60例患者中再通44例,1~3h21例,3~6h16例,6~12h7例,再通率73.3%,三阶段分别为35.0%,26.6%,11.6%,未通16例,再通组死亡2例,未通组死亡4例,再通组死亡率4.5%,未通组死亡率25.0%。结论溶栓时间越早,冠脉再通率越高,死亡率越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52例AMI患者均进行心肌梗死常规治疗,根据是否行尿激酶溶栓治疗分为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9例).观察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包括病死率、冠状动脉再通情况、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结果:使用尿激酶溶栓治疗后7 d,治疗组43例冠状动脉再通率为67.4%(29/43),病死率为7.0%(3/43),未发生溶栓治疗相关的消化道出血及颅内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对照组9例冠状动脉再通率为33.3%(3/9),病死率为22.2%(2/9).结论:在不能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及无溶栓禁忌症情况下,溶栓治疗是AMI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覃学美 《微创医学》2003,22(6):851-852
目的探讨高龄(≥75岁)急性心肌梗死(AMI)静脉溶栓的疗效.方法将29例高龄AMI患者分为溶栓组和未溶栓组,未溶栓组按AMI常规治疗,溶栓组在AMI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静脉溶栓治疗,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溶栓组临床再通率为63.6%,心力衰竭发生率溶栓再通组为14.3%,未再通组为75%,未溶栓组为55.6%,后两组心衰发生率比溶栓再通组高(P均<0.05).病死率溶栓再通组为14.3%,未再通组25.0%,未溶栓组27.8%.结论静脉溶栓治疗高龄AMI可减少心力衰竭发生率,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溶栓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172例AMI患者按年龄段分成青年组(<45岁,21例)、中年组(45-59岁,103例)、老年组(≥60岁,48例)共3组,比较其临床结果。结果:青年组、中年组、老年组比较,血管再通率分别为66.7%、61.2%、60.4%,(P>0.5);4周病死率分别为9.5%、10.7%、12.5%(P>0.5);出血并发症分别为0、16.5%、33.3%(P<0.01);老年组血管再通者与血管未通者比较病死率分别为3.4%及26.3%(P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