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喉切除术相关血管神经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喉切除手术提供相关血管神经的形态学依据。方法:在20具(40侧)成人头颈部标本上解剖观测喉的血管和神经的走行及分布。结果:喉上动脉的入喉处在甲状软骨上角前下方左侧(14.91±3.83)mm、右侧(15.96±3.56)mm;喉上神经喉内支的入喉处在甲状软骨上角前下方左侧(12.80±4.42)mm、右侧(13.24±3.68)mm;喉下神经入喉处距离甲状软骨下角左侧(5.38±1.57)mm、右侧(5.69±1.78)mm。进行左右比较时,表现为右侧优势。结论:本研究对喉切除手术以及其他颈前区手术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颈前区器官与血管和神经的毗邻关系,为临床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在18例36侧成人头颈标本上解剖观测喉、气管颈部和甲状腺的血管和神经的走行及分布。结果甲状腺左、右叶平均长度为48.9±8.8mm和49.9±7.9mm.锥状叶者8例,占44.4%;1例出现甲状腺最下动脉(出现率5.6%).2例出现甲状腺最下静脉(出现率11.1%);喉上动脉人喉处在甲状软骨上角的前下方左侧为13.94±2.79mm,右侧为14.93±2.58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喉上神经内支人喉处在甲状软骨上角前下方左侧为11.78±3.44mm,右侧为12.26±2.66mm;喉下神经在甲状软骨下角后下人喉,距离甲状软骨下角左侧5.34±1.61mm,右侧5.72±1.74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手术时应注意这一区域血管神经走行情况,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喉返神经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颈部手术特别是甲状腺手术中避免喉返神经损伤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采用甲醛固定的50具成人标本(男30,女20)共100侧,对喉返神经的走行、分支及其与甲状腺下动脉、甲状软骨下角的位置关系进行解剖观测.结果:喉返神经按其分布分为喉支和喉外支,前者90%在距甲状软骨下角尖(16.7±7.5)mm处分为前、后两支,后者多在其下10.2~ 70.5 mm 范围内发出.左侧喉返神经82.0%走在甲状腺下动脉的后面,右侧76.0%走在动脉的前面,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查明喉返神经的行径及其毗邻关系,有助于防止术中损伤喉返神经.  相似文献   

4.
甲状腺手术中识别喉返神经的解剖标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甲状腺手术中用以识别喉返神经的5种有效的解剖标志,为手术中避免误伤喉返神经提供形态学资料。方法采用经福尔马林防腐固定的50具成人标本(男40例,女10例)共100侧,用解剖学方法观测甲状软骨下角尖、甲状腺下动脉、甲状腺下极、气管食管沟和甲状腺悬韧带等5种解剖标志与喉返神经的毗邻关系。结果甲状软骨下角距喉返神经入喉处(6.3±1.9)mm;甲状腺下动脉与喉返神经的毗邻关系有五种类型;右侧喉返神经有64.6%、左侧100%直行于气管食管沟内,在颈根部右侧喉返神经偏离气管食管沟2.1~10.2mm;喉返神经与甲状腺下动脉交叉处位于甲状腺下极之上者占81.1%;喉返神经行于甲状腺悬韧带后方者占92.0%。结论甲状腺手术识别喉返神经的五种解剖标志中,以甲状软骨下角尖(或环甲关节)和甲状腺悬韧带较可靠,其次为甲状腺下极、甲状腺下动脉和气管食管沟。  相似文献   

5.
喉返神经显微外科应用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11侧喉返神经的局部定位在手术放大镜下进行了观察,认为喉返神经在迷走神经干内的位置相对来说是比较恒定的。在甲状软骨上角约占迷走神经干横截面积的27.85%。喉返神经形态变化较大的是在钩绕主动脉弓或右锁骨下动脉的前后以及钩绕动脉的一段。甲状软骨下角是寻找喉下神经的良好标记,左侧总是在气管食管沟中,而右侧則正好在甲状腺下极与右颈总动脉内侧起端的假想连线上。二、喉返神经的血液来源虽有多处,血管都较纤细,但总是在神经的内侧分成上下二支进入神经,行程都较迂曲。因此向外牵拉喉返神经有可能把血管撕断,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6.
喉返神经在颈部的局部解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观察了185例喉返神经在颈部的局部位置关系: 一、喉返神经在颈根部的横径以1.6~2.0mm为多见,占45.94%。平均值为1.92±0.34mm。其行径几乎都走在气管食管沟内,但在甲状腺峡下平面,有23例斜行入沟内,其中常见于右侧。另外有一例右喉返神经由于右锁骨下动脉食管后位而引起行径异常。二、喉返神经在喉外的分支型占69.18%,为多见。其中以2支型为最多见。其分支高度,以位于甲状腺峡平面为多见,占41.07%。三、喉返神经与甲状腺下动脉的位置关系,神经在动脉后方的为多见,占44.87%。而在动脉前方或动脉分支间的例数相仿。左、右侧有明显差异。四、喉返神经入喉的部位,绝大多数在环甲关节后方(84.79%),环状软骨弓上缘(90.99%)入喉。其与甲状软骨下角最突出的距离,平均值为7.87±2.02mm。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甲状腺手术区域喉返神经(RLN)的解剖特点和方法。方法运用大体解剖的方法,对48例成人标本甲状腺手术区域的RLN及其周围毗邻结构进行了观测。结果 48例96侧成人标本中,29%RLN主干穿过环咽肌肌束至致密结缔组织膜下缘,71%RLN主干走行在环咽肌深面。69%RLN在距离甲状软骨下角尖端(15.2±5.5)mm处分为前、后两支,前支多于环状软骨侧方下缘距离甲状软骨下角尖端(5.9±1.8)mm处穿过结缔组织膜,后支入喉点距甲状软骨下角尖端(4.8±2.1)mm;31%RLN未见分支。结缔组织膜下缘RLN与甲状腺下动脉(ITA)分支的关系为:66%(63/96)RLN位于ITA前方,27%(32/96)位于ITA后方。结论大多数RLN具有喉外分支,在以甲状软骨下角作为标志寻找RLN时,要同时找寻RLN及喉外分支的入喉点。ITA与RLN的关系复杂多变,ITA不作为RLN定位的首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甲状腺术区喉返神经与甲状腺下动脉及其分支的显微解剖关系,为临床甲状腺手术中喉返神经的保护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对临床中需行一侧或双侧甲状腺切除的85例头颈肿瘤患者(左45侧、右53侧,共98侧)的腺内段喉返神经及甲状腺下动脉进行显微解剖及观测.结果:98侧观测对象中,发现右侧喉不返神经1侧、左侧甲状腺下动脉缺如1侧.41.2%(40/97)的喉返神经在入喉前分为前、后两支,左侧为30%(15/45),右侧为48.1%(25/52),右侧高于左侧(P﹤0.05).59.8%(58/97)的甲状腺下动脉存在二级分支,其中42例(43.3%)甲状腺下动脉存在三级分支.有24侧甲状腺下动脉的三级分支中存在与喉返神经密切伴行的分支,其中8例为动脉分支与神经几乎并行,16例上行的动脉分支分别于喉返神经的前方或后方勾绕神经入喉.结论:腺内段喉返神经与甲状腺下动脉各次级分支解剖关系复杂.甲状腺手术中对于喉返神经近入喉处伴行的甲状腺下动脉后支的上行分支血管应给予高度重视,以避免出血时的盲目钳夹止血造成喉返神经损伤.  相似文献   

9.
喉返神经在颈部的应用解剖研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目的 为在甲状腺手术中避免误伤喉返神经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对 5 0具 (男 3 0具 ,女 2 0具 )成人尸体解剖喉返神经和甲状腺下动脉之间的关系进行解剖观测。结果 喉返神经平均横径为 ( 1.93± 0 .3 5 )mm。喉返神经入喉支以 2~ 5干型为多见 ,占 70 .0 0 %。甲状腺下动脉的直径为 ( 2 .61± 0 .2 3 )mm。喉返神经和甲状腺下动脉之间的关系 ,左右均有明显差异。结论 喉返神经横径平均在 ( 1.93± 0 .3 5 )mm之间 ;喉返神经在甲状腺峡平面分支的最为常见 ;神经位于动脉主干之后的为多见 ,占 5 4.0 0 % ;神经位于动脉前及动脉分支之间的例数相近 ,左侧神经位于动脉之后的多见 ,而右侧神经位于动脉之前的多见 ,左右有明显差异 ,为临床颈部外科手术时参考。  相似文献   

10.
笔者对41例标本,共82侧喉上神经外支进行解剖时发现1例成年男性尸体左侧喉上神经外支变异,现报道如下:左侧喉上神经位于第2颈椎横突,发自迷走神经,在舌骨大角处分为较大的内支和细小的外支.内支与喉上动脉伴行,经甲状软骨上缘和舌骨之间穿甲状舌骨膜入喉;外支沿甲状软骨下缘行走,伴行甲状腺上动脉,并分出3支:第1支位于甲状软骨上缘发出进入甲状舌骨肌;第2支由甲状软骨下缘发出,进入咽缩肌;第3支在甲状腺侧叶与咽缩肌和气管之间下行,于环状软骨下缘与喉返神经一起进入环甲关节后缘,沿途喉上神经外支与甲状腺侧叶实质紧贴,肉眼不易与甲状腺周围的筋膜区别(图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