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B_(16)W_(10)黑色素瘤作靶瘤,C_(57)BL/6小鼠为荷瘤动物,小鼠脾细胞经白细胞间介质-2培养3d为效应细胞即LAK细胞,观察了肿瘤坏死因子对LAK细胞抗肿瘤活性的影响。体外实验结果表明:单独肿瘤坏死因子(500U/ml)或低剂量白细胞间介质-2(10U/ml)均不影响LAK细胞的杀瘤活性;肿瘤坏死因子能增强亚适剂量白细胞间介质-2(100U/ml)诱导的LAK细胞活性。而不增强最适剂量白细胞间介质-2(1000U/ml)诱导的LAK细胞活性。体内实验结果表明:对局部肿瘤,瘤内同时注射肿瘤坏死因子和白细胞间介质-2和LAK细胞时,6只荷瘤鼠4只瘤块消失。其中2只存活期超过60d。对全身肺转移癌、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间介质-2和LAK细胞联合静脉注射亦显抗瘤作用增强,该组小鼠肺表面瘤结节数和肺结节发生率减少。  相似文献   

2.
TIL细胞是一种比LAK细胞较少依赖IL-2,杀伤自体肿瘤活力更强,更特异性的免疚活性细胞;与LAK细胞不同,它可与环磷酰胺合用而达极强抗瘤效果。通过正常人(或自体)LAK细胞培养上清液和少量活的肿瘤细胞、IL-2的加入,在各种容器以至全封闭自动化气囊培养系统中可得到大量长期培养的TIL免疫活性细胞。TIL主要由OKT_4~ 、CD_3~ ·Leu19~ 、CD_3~-·Leu19~ 等杭肿瘤T细胞亚群和OKT_8~ 、CD_8~ 、CD_4~ 、CD_3~ ·Leu19~-等增殖类亚群组成。临床治疗26例有转移的癌病人已显示7例有效,尤其TIL-IL-2-环磷酰胺三联剂治疗12例中4例有显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CIK(cytokine induced killer)细胞的体外增殖和杀瘤活性及对Lewis肺癌小鼠脾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浓度变化的影响。方法常规方法培养CIK细胞和LAK细胞,建立Lewis肺癌小鼠模型,给予CIK和LAK细胞治疗3周后,杀鼠取脾,用ELISA方法检测Lewis肺癌荷瘤小鼠脾细胞上清液中IL-2、IL-4、IFN-γ浓度,用MTT法测定TNF-α浓度。结果CIK细胞治疗的Lewis肺癌小鼠脾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细胞因子水平明显高于LAK组。结论CIK细胞对Lewis肺癌小鼠治疗有效,杀瘤活性强于LAK,CIK治疗组荷瘤鼠的细胞因子水平也高于LAK组。  相似文献   

4.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是继淋巴因子激活杀伤细胞(LAK)后被认为具有更强抗肿瘤活性的免疫活性细胞。癌性胸水中TIL是TIL的特殊类型,其分离简单、体外扩增及杀伤活性的诱导较实体瘤TIL快,是TIL的较佳来源“’。我们在应用癌性胸水中TIL治疗癌性胸水取得较好效果的基础上,探讨TIL对自身肿瘤的体外杀伤作用,并以LAK细胞比较,现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例患者诊断肺鳞状细胞癌,并发胸膜转移,癌性胸水。1.2方法1.2.ITIL分离制备按文献[‘例备。1·2·2LAK细胞制备无菌抽取患者外周抗凝血10~20ml,分离…  相似文献   

5.
目的利用小鼠人肝癌细胞转移瘤模型,探讨索拉非尼联合维生素K2的协同治疗效应。方法构建小鼠人肝癌细胞转移瘤模型,分别用1.25mg/kg的索拉非尼和2mg/kg的维生素K2单独或联合给药,观察用药后小鼠肝内、肺内转移瘤情况及生存时间的变化。结果索拉非尼和维生素K2联合作用较空白对照及单独作用能够显著抑制小鼠肝、肺内转移灶的数量及体积,维持给药可显著改善小鼠生存状态并延长生存时间。结论索拉非尼和维生素K2对人肝细胞癌有良好的协同治疗效应,可抑制肿瘤肝、肺转移并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6.
<正> 本文从10例骨肉瘤患者手术切除的实体瘤中,用酶消化和不连续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从患者外周血分离淋巴细胞,以4h~(51)Cr 释放试验测定rIL_(-2)(500~100u/ml)激活后的TIL 和LAK 细胞体外抗瘤活性及特异性。用OKT 单克隆抗体对TIL 表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TIL 和LAK 细胞在培养期间具有良好的抗增速度,培养20d 分别扩增到原来的30~220倍和20~290倍。10例骨肉瘤患者的TIL 培养15~20d 对K_(562)和LiBr 靶细胞(效靶比25∶1)平均杀伤活性分别为56.3%和42.2%,LAK 细胞对K_(562)和LiBr 的杀伤活性分别为  相似文献   

7.
用白间素-2(IL-2)与环磷酰胺(Cy)及5-氟脲嘧啶(5-Fu)合并用药,对小鼠实验性肿瘤的研究表明,im IL-2与ip Cy合并用药对小鼠肉瘤37的肿瘤生长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其抑瘤率达42.7%;单用ipIL-2或ip Cy对小鼠S_(37)的肿瘤生长无明显抑制作用。im IL-2与ip 5-Fu合并用药能明显延长艾氏腹水癌(EAC)小鼠的存活天数,两个剂量组的治愈率分别为44.0%和72.7%,5-Fu组为0和18.0%;单用im IL-2对EAC小鼠无明显延长作用(P<0.05)。给药组小鼠体重均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8.
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TIL)经白细胞介素2(IL-2)体外培养后具有很强的体内外抗肿瘤作用,且有一定的靶细胞特异性,其抗肿瘤效果强于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即LAK细胞(P<0.01)。从瘤体中新鲜分离到的TIL对自体肿瘤细胞的杀伤活性极低,经IL-2体外培养后,其杀伤活性逐渐增高,以培养至7~25d的杀伤活性最强,这与IL-2使TIL分泌3种抗癌淋巴因子包括IL-2、IFN-γ、淋巴毒素(LT)增加有关。体外培养25d后,TIL的抗肿瘤活性下降,实验表明这与培养过程中TIL的Lyt-2~+细胞(Tc)减少而L3T4~+细胞(T_H)增多有关。TIL经冻存复苏和IL-2体外培养后仍保持很强的抗肿瘤活性,冻存前后比较未见显著差异(P>0.05),这为间断地运用TIL治疗复发性、晚期肿瘤提供了一条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实验证明,用白细胞介素2(IL-2)诱导产生的淋巴因子活化性杀伤细胞(LAK)对大鼠纤维肉瘤细胞和大鼠乳腺癌细胞具有直接的杀伤作用,体内输入可有效地抑制肺转移的形成和延长动物生存时间。但是LAK细胞的这种抗肿瘤抗转移作用的强度和持续时间受到体内IL-2水平的制约。因此,  相似文献   

10.
对小鼠肝癌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Tumor-infiltratinglymphote,TIL)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1)TIL是一群异质性细胞,其细胞表型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变化;(2)新鲜分离的TIL对植物血凝素(PHA)的反应极低(P<0.01):(3)新鲜分离的TIL的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活性很低,经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培养后明显增高;(4)经IL-2培养后的TIL能分泌某种(些)因子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上述资料将有助于对TIL的认识和对其抗瘤机理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s,CIK)是将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体外用多种刺激因子,如抗cD3一McAb、IL.2、血清干扰素-γ(IFN-γ)、IL-1等共同培养一段时间后获得的一群异质性细胞。它兼有T淋巴细胞强大的抗瘤活性和NK细胞的非MHC限制性杀瘤优点,比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CTL、TIL的增殖能力和细胞毒性强,因而成为近10年肿瘤生物治疗的热点。现就CIK细胞的特点、诱导、杀瘤机制及应用前景等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将NSP(Neurotropin)与LAK细胞联合治疗大鼠实验性肺转移和皮下移植瘤。结果表明,虽然单独应用NSP不能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但NSP能够促进LAK细胞的抗肿瘤抗转移作用,并能延长带瘤动物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13.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是继 LAK 细胞之后发现的又一类抗肿瘤免疫活性细胞,它具有更强的特异的杀瘤活性。目前,国外已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且已应用于临床治疗。在肿瘤组织内,除了肿瘤细胞和支持肿瘤生长的血管和间质细胞存在外,还存在相当数量的 TIL。目前已知 TIL 有以下特征:(1)对有丝分裂素有弱反应;(2)和外周血 T 细胞比较,其增殖率低;(3)细胞毒力的调节主要通过 Ieu19~+CD_3~+和 Leu19~+CD_3~-两种细胞完成;(4)新鲜分离的 TIL,其细胞溶解作用很低,经 IL-2诱导后,TIL 成为活  相似文献   

14.
香菇多糖与IL-2合用对肺癌浸润淋巴细胞抗瘤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香菇多糖与IL-2合用对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抗瘤活性的影响。方法将TIL分别置于含IL-2或IL-2加香菇多糖培养液中培养30d,观察TIL的扩增能力、抗瘤活性的变化。结果IL-2加香菇多糖培养的Til平均扩增倍数和抗瘤活性均明显高于IL-2培养的TIL。IL-2加香菇多糖培养的TIL对自体瘤细胞,K562和Raji细胞的最大杀伤活性分别为67.18±14.73%,71.25±15.86%和66.15±15.07%;而单纯IL-2培养的TIL对各种靶细胞的最大杀伤活性分别为43.81±12.17%,50.83±13.56%和45.41±13.76%。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香菇多糖与IL-2合用具有促进TIL扩增,增强其抗瘤活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临床应用重组IL-2联合LAK或TIL细胞治疗黑色素瘤、肾细胞癌等恶性肿瘤虽有一定疗效,但毒副作用较大。若将IL-2基因转入到某种基因运载细胞中稳定表达后输入体内,通过其在肿瘤局部持续分泌一定量的IL-2激活机体抗肿瘤免疫反应,则有可能避免输入大量IL-2引起的毒副作用。本实验用逆转录病毒载体介导转移人IL-2基因在小鼠黑色素瘤细胞中稳定表达,并观察其体内的抗肿瘤作用。将人IL-2cDNA插入连接到逆转录病毒载体上,所构建的重组病毒载体经序列分析表明,所插入的人IL-2cDNA全长774bp。用磷酸钙法将重组病毒载体转染病毒包装细胞PA317,经G418抗性选择,获得滴度  相似文献   

16.
作者对小鼠肝癌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Tumor-infiltratjng lymphocyte,TIL)的分离和培养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运用酶消化加Ficoll或Percoll不连续密度离心法均能有效地获得TIL,两者相比,后者分得的TIL纯度更高(P<0.01)。TIL在含2000u/ml重组白细胞介素2(recombinant IL-2,rIL-2)RPMI 1640培养基中被激活,5~7 d后开始扩增,呈集落样生长,同时肿瘤细胞逐渐减少,至14d左右基本消失。培养40d时TIL扩增到原来的10~5倍,致分裂素PHA刺激的脾细胞上清液或LAK细胞上清液(称条件培养基)可促进TIL的扩增。  相似文献   

17.
本文用~(51)Cr-铬酸钠释放法分析了由PBL、SPC和THC制备的LAK细胞免疫活性变化规律。证明LAK细胞的NK活性和LAK活性与IL-2有非常明显的正向依赖关系,与培养细胞密度有明显的负向依赖关系。无IL-2诱导,不表现LAK活性,在低细胞密度条件下少量的IL-2即可激活LAK细胞,细胞密度增大,IL-2剂量需要相应增加,用2×10~6/ml细胞密度制备LAK细胞,诱导LAK细胞活性的最佳IL-2剂量为1000 IU/ml。单用IL-2激活LAK细胞,NK活性高峰时相在48h左右;LAK活性高峰时相在60h前后。LAK细胞杀伤活性可以在培养液中维持1~2天时间,要在较长时间内维持LAK细胞活性,须定期更换培养基,添加IL-2。LAK细胞杀伤活性与细胞形态学变化不完全同步。  相似文献   

18.
CIK对Lewis肺癌小鼠细胞因子水平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CIK(cytokine—induced killer)细胞的体外增殖和杀瘤活性及对Lewis肺癌小鼠脾细胞分泌细胞因子浓度变化的影响。方法 常规方法培养CIK和LAK细胞,建立Lewis肺癌小鼠模型,给予CIK和LAK细胞治疗3周后,杀鼠取脾,用ELISA方法分别测定C57小鼠脾细胞上清液的IL2、IL4、IFN-γ浓度,用MTT方法测定C57小鼠脾细胞上清液TNF-α浓度。结果 CIK治疗的Lewis肺癌小鼠脾细胞培养上清液细胞因子水平明显高于LAK组。结论 CIK细胞对Lewis肺癌小鼠治疗有效,杀瘤活性强于LAK,CIK治疗组荷瘤鼠的细胞因子水平也高于LAK组。  相似文献   

19.
IL—2LAK细胞及TIL治疗恶性肿瘤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十几年来人们对过继免疫治疗(AIT)用在恶性肿瘤治疗方面的研究越来越多。给患者体内注射白细胞介素Ⅱ(IL—2),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细胞)及肿瘤侵润的淋巴细胞(TIL),可以引起多种晚期恶性肿瘤的消退。本文就IL—2,LAK细胞及TIL对恶性肿瘤作用机制的研究和临床应用的现状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20.
在本实验中,我们研究了环磷酰胺和LAK细胞输入联合应用对SHR大鼠乳腺癌肺转移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投给50mg/kg的环磷酰胺和被动输入LAK细胞可以明显地抑制SHR大鼠乳腺癌的肺转移(P<0.01);并且有效地延长带瘤动物的生存时间,LAK细胞还可协同增加环磷酰胺(25mg/kg)的抗转移作用(P<0.05)。以上结果提示此方法是治疗转移一个有效的免疫化学疗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