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巫巧雄  陈文萍  陈红 《现代医院》2010,10(11):75-76
目的探讨应用64排螺旋CT仿真内窥镜诊断结肠癌的价值。方法通过对42例结肠癌患者的64排螺旋CT图像和仿真内窥镜重建图像进行观察分析,与手术或结肠镜活检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42例结肠癌患者中,溃疡型27例,肿块型12例,浸润型3例,在CTVE图像均可清晰显示,诊断符合率达100%。结论 64排螺旋CT三维成像在结肠癌的诊断、分型、定位中具有很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CT的出现使医源性辐射剂量大大增加,降低病人的辐射剂量成为医务工作者关心的问题。本文阐述患者辐射剂量的因素及实施一些降低辐射剂量的临床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3.
螺旋CT在功能性鼻窦疾病鼻内镜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螺旋CT对鼻窦疾病患者拟手术区域测量所得数据对指导功能性鼻窦内窥镜手术(FESS)中的应用价值。方法50例临床诊断为副鼻窦疾病患者,先经螺旋CT扫描,后在工作站上进行三维重建,测量筛窦横径及鼻尖下缘至前颅窝底、中鼻甲基板、蝶窦前壁、视神经孔的距离。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指导FESS手术,并与对照组68例FESS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两侧鼻窦5组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用一侧测得数据可以指导两侧的鼻窦手术;5组数值经与FESS结果进行对照显示出较高符合率;用该数据指导FESS与对照组比较,疗效提高了15%、并发症下降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螺旋CT的功能对安全实施FESS手术具有指导作用,适合拥有CT设备而无导航设备的基层医院开展此项工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CT对肾脏肿瘤诊治的指导意义.方法统计分析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51例肾脏肿瘤患者的CT报告、病理结果及手术情况.结果 CT报告为恶性肿瘤的准确率达100%(35/35),CT报告为不能明确肿瘤性质的10例中8例术后病理呈恶性,CT报告为良性肿瘤的6例中2例术后病理呈恶性.CT对恶性肿瘤的阳性预测值为100.0%(35/35),敏感度为77.8%(35/45),误诊率4.4%(2/45).CT对良性肿瘤确诊率为66.7%(4/6),良性肿瘤误诊率为0.CT总体误诊率为3.9%(2/51).结论 CT报告为恶性肿瘤的准确率最高;CT报告为肿瘤性质不确定时,肿瘤多为恶性;CT报告为良性肿瘤时不能排除肿瘤为恶性的可能.CT报告为肿瘤性质不确定或良性时,术中冰冻病理检查可以防止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多层螺旋CT(MSCT)联合高频超声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并研究其影像学特点.方法 收集2006年6月至2010年9月经MSCT及高频超声诊断的疑似急性阑尾炎并经外科手术的病例830例.分析MSCT联合高频超声诊断急性阑尾炎的符合率、敏感度、特异度.结果 高频超声检查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敏感度为80.81%(501/620),特异度为76.67%(161/210);MSCT检查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敏感度为84.35%(523/620),特异度为91.90%(193/210);高频超声联合MSCT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符合率为95.18%(790/830),敏感度为95.16%(590/620),特异度为95.24%( 200/210).结论 MSCT联合高频超声有利于提高急性阑尾炎诊断的符合率,提高了诊断的敏感度及特异度,临床建议联合MSCT和高频超声来诊断急性阑尾炎.  相似文献   

6.
本文简要介绍了超声内窥镜与CT仿真内窥镜的临床应用情况,并就各自的特点及局限性与纤维内窥镜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与术后病理对照及相互间比较,分析螺旋CT(MSCT)和超声双重造影(DCUS)在胃癌术前TNM分期中的价值。方法选择162例经胃镜证实为胃癌的患者,手术前5d内进行MSCT及DCUS检查,并进行TNM分期,结果与术后病理分期对照得出正确率,并进行相互比较。结果MSCT和DCUS检查T1、T2、T3及T4期的准确率对比分别为42.9%vs64.3%、55.1%vs75.5%、69.6%vs85.7%和80.0%vs93.3%。65例N0期患者两项检查的正确率为75.4%vs78.5%;97例N+期患者为72.2%vs78.4%。21例M1期患者,两项检查判断正确率为90.5%vs95.2%。结论胃癌术前T分期,超声双重造影较螺旋CT检查的正确率高,在N分期及M分期两者正确率相仿。两者术前分期对治疗方案的制定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16排螺旋CT在诊断输尿管结石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5例输尿管结石患者的CT资料,均行16排螺旋CT扫描,其中2例经加扫CT增强.扫描层厚5.0 mm,层距5.0 mm,行B20f Smooth重建函数,重建为0.75 mm图像作为源数据传递至Wizard工作站进行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建(CPR)、最小密度重建(MIP)成像观察.结果 35例患者中检出输尿管结石33例,结石37枚,其中双侧输尿管结石者4例;2例误诊为输尿管肿瘤.确诊率为94.3%.结论 16排螺旋CT因扫描速度快,质量高,无需肠道准备,能快速、准确对结石定位、定性诊断.尤为对阴性结石及小结石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是目前检查输尿管结石的最好、最可靠的检查方法 之一.  相似文献   

9.
螺旋CT三维重建,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其应用越来越广泛,它是利用计算机连续的CT横断图像进行重组形成的多种三维图像,相继应用于关节、骨骼、颌面部疾病,从而能明确病变的性质,更能直观,多方位的提供临床医师所需的信息.2008-01-2009-12进行螺旋CT三维重建71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在颅底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62例颅底骨折患者行16层螺旋CT常规扫描后,再行薄层扫描,经工作站进行多平面重建(MPR)、容积再现法(VR)成像,并比较其显像效果.结果 在对前颅窝和中颅窝颅底骨折的CT诊断中,薄层CT扫描并MPR阳性显示率分别为100.0%和95.0%,与常规CT扫描相比(分别为67.9%和4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对后颅窝颅底骨折的显示率,薄层CT扫描并MPR阳性显示率为100.0%,常规CT扫描阳性显示率为88.9%,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可提高颅底骨折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1.
非低张法螺旋CT扫描对胃癌诊断价值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非低张法螺旋CT扫描对胃癌的检出效果及其Borrmann分型的准确性。方法收集经病检证实的41例胃癌患者的非低张法螺旋CT影像资料,其中增强扫描23例,平扫18例,36例作了胃镜检查,18例作了气钡双对比钡餐检查。比较CT与胃镜和钡餐的病变检出率,计算病变Borrmann大体分型的准确性。结果41例病变中有5例为早期胃癌,36例为进展期胃癌。非低张法螺旋CT共栓出37例,增强扫描检出22例,其中2例为早期胃癌,20例为进展期胃癌;平扫检出15例,均为进展期胃癌,3例早期胃癌平扫漏检。非低张法螺旋CT与胃镜和钡餐对病变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4例经手术切除的进展期胃癌术前Borrmann分型准确率为92.8%(13/14)。结论非低张法螺旋CT对胃癌的检出率与胃镜和钡餐相似,能显示胃癌的直接和间接征象,并能在术前较好地进行Borrmann大体分型,帮助临床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案。但非低张法螺旋CT平扫对早期胃癌的检出有一定的限度,增强扫描有助于早期胃癌的检出。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各种先天性耳部畸形的螺旋CT三维重建最佳重建平面的选择。方法:通过对40例48耳先天性耳部畸形患者行螺旋CT容积扫描,多平面重建观察其各种畸形情况。结果:横轴面诊断鼓室窦过深4耳、外耳道闭锁42耳、外耳道狭窄4耳、颈内动脉异位2耳;冠状面诊断面神经水平段低位26耳、颅中窝低位6耳、颞下颌窝及髁突畸形22耳;前斜冠状面观察测量闭锁板24耳、诊断卵圆窗缺如4耳;后斜冠状面诊断下颌窝及髁突高位6耳;矢状面诊断颈静脉球高位12耳;内斜矢状面观察面神经裸露走行于鼓室内24耳、锤砧关节融合12耳及锤骨发育不良30耳。结论:先天性耳部畸形种类多,诊断时需要多方位观察、有针对性调整特定的重建平面,以避免漏诊、误诊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54例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MSCTA检查,并进行图像后处理,观察肝癌的MSCTA特点,并与17例同期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的肝癌患者进行对比,以分析MSCTA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肝癌患者MSCTA动脉期均可见程度不同的肿瘤染色,2例肝动脉门静脉瘘;部分患者在门静脉期及肝静脉期见到静脉癌栓;MSCTA显示肝动脉变异10例,变异率为18.5%(10/54),与DSA符合率为100.0%.MSCTA显示肝癌寄生动脉11支,1例DSA检查未发现,为右膈动脉供血的肝癌,两种方法显示肝癌寄生动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CTA为一种微创伤的肿瘤血供诊断方法,可清晰显示肝动脉及其分支的起源与走行、肝癌的供血动脉、肝癌寄生动脉,与DSA显示结果高度一致,对肝癌介入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骶髂关节CT扫描检查骶管囊肿的检出率及漏诊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1286例骶髂关节CT扫描患者的骶管改变情况.CT扫描包括骨算法重建及标准算法重建.结果 骶髂关节CT扫描阴性的1 025例患者中发现骶管囊肿36例,检出率为3.5%(36/1 025).其中单发囊肿34例,多发囊肿2例.囊肿位于S1水平5例,S1~2水平4例,S2水平22例,S2~3水平4例,S3水平3例.囊肿最小短径0.5 cm,最大长径3.2 cm,平均1.2 cm.CT表现为类圆形密度均匀的囊性低密度影,伴有骶管扩大19例.CT扫描采用骨算法重建29例,采用标准算法和骨算法重建7例.临床发现并正确诊断11例,仅占30.6%(11/36),约69.4%(25/36)病例出现漏诊.结论 骶髂关节CT扫描阴性患者骶管囊肿检出率约为3.5%,CT扫描宜同时采用标准算法和骨算法重建,以避免漏诊.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25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婴幼儿重症法洛四联症术前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对48例重症法洛四联症婴幼儿术前行256层螺旋CT检查,所有病例均随后在工作站进行分析,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和容积再现(VR)等方法,同时与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及手术结果对照.结果 CT检查中,发现TTE漏诊动脉导管未闭4例;主动脉缩窄6例;同时CT显示5例(6处)体、肺动脉粗大侧支.48例患儿中,手术证实256层螺旋CT诊断准确47例,TTE诊断准确33例.256层螺旋CT与TTE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97.9%(47/48)、68.8% (33/48),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准确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56层螺旋CT可作为婴幼儿重症法洛四联症术前诊断及合理制订手术方案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不同剂量胸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computed tomography,CT)方案对胸部CT图像质量的影响,探讨更加合理的胸部低剂量扫描方案.方法 分两组,第一组分别进行200 mA、100 mA、50 mA、25mA扫描,第二组设置噪声指数为9.2、15、20、25、30扫描;测量剂量长度乘积(dose length product,DLP)、CT剂量指数(CT does index,CTDIvol)、噪声指数、对比噪声比(contrast-to-noise,CNR)数据进行客观分析,评估肺窗、纵膈窗图像主观评分.结果 第一组随着管电流的降低肺窗和纵膈窗评分为:5.96、5.85、5.04、4.22和5.97、5.22、4.26、3.30;DLP为:126.10、66.90、33.35、16.83;CNR为0.82、0.62、0.42、0.27;CTDvol为:8.85、6.41、3.35、1.71;噪声为:13.72、17.06、23.03、30.51.肺窗、纵膈窗评分及CNR、DLP、CTDIvol随着管电流的降低明显降低,噪声随着管电流的降低而升高.第二组随着噪声指数的增加肺窗和纵膈窗评分为6.00、6.00、5.98、5.86、4.39和6.00、5.90、5.71、4.80、4.08;DLP为:108.4、88.10、72.10、61.40、51.10;CNR为0.93、0.68、0.51、0.39、0.30. CTDIvol为:10.77、8.74、6.66、5.22、3.74.肺窗、纵膈窗评分及CNR、DLP、CTDIvol随着噪声的增加明显降低.结论 将管电流降至50 mA或将噪声指数升至30,均能满足临床诊断需要的同时明显降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7.
迭代重建(IR)技术在CT中的主要功能是提高主观、客观图像质量,该技术算法与传统算法相比较能够明显降低信噪比及噪声比,使CT成像质量更好。研究显示,IR技术算法的应用可降低CT使用中的辐射剂量,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研究中重点分析东软医疗IR技术发展、二代IR技术在全身CT检查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估。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多层螺旋CT(MSCT)联合阴性法胆道成像(N-CTC)技术在胆道梗阻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72例经MSCT联合N-CTC技术检查并经病理或手术证实的胆道梗阻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将检查结果与病理结果对比分析.结果 72例胆道梗阻性疾病患者共81段梗阻性病变,以胰头至十二指肠壶腹水平梗阻较多见,共计44段(54.3%,44/81);216段胆道中,MSCT联合N-CTC梗阻漏诊率9.9%(8/81),梗阻误诊率4.4%(6/135),MSCT联合N-CTC技术在胆道梗阻定位诊断中,与手术或病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SCT联合N-CTC容易漏诊较小的低密度结石.结论 MSCT联合N-CTC可对胆道梗阻明确定位、定性,与手术或病理诊断的一致性好,实用、无创,可作为疑诊胆道梗阻的首选检查手段,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单侧椎体成形术皮肤穿刺点及角度影像学测量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单侧椎体成形术最佳皮肤穿刺点及角度影像学测量的临床应用,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在多排螺旋CT机上随机选择的T(胸椎)、L(腰椎)CT片各200例,测量脊柱易发生骨折的位置较高的胸6至低位的腰5椎体的椎弓根轴线与椎体前、中1/3交界处轴线的夹角,胸椎另外还测量椎弓根外途径即肋椎关节穿刺途径的角度,同时测量棘突旁开距离。结果胸椎经椎弓根穿刺,穿刺针与人体矢状面成角(28.24±3.8)°,棘突旁开距离(31.64±5.4)mm,经椎弓根外即肋椎关节途径穿刺角度(35±3.4)°,棘突旁开距离(55.2±5.3)mm。腰椎经椎弓根穿刺,腰椎1—4角度为(29.3±5.6)°,棘突旁开距离(38.4±4.5)mm。腰椎5角度为(39.2±3.3)°,棘突旁开距离(71.6±6.2)mm。结合临床实践,认为胸椎椎弓根途径棘突旁开距离30mm作为实际的皮肤穿刺点,经肋椎关节途径时40mm,腰椎1-4为45mm,腰椎5为60mm为宜。结论根据测量的数据并结合临床实践,能够指导临床快速、安全、准确完成手术,减少手术的并发症及创伤,节约材料及费用,缩短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