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目的 1 3 1 I标记人源抗 HBs Ag Fab经腹腔注射治疗荷人肝癌裸鼠移植瘤 ,与 1 3 1 I- S1 0 2 比较 ,评价其作为肝癌放射免疫治疗 (RIT)的可能性。方法 荷瘤裸鼠分为 4组分别经腹腔注射不同放射剂量的 1 3 1 I-抗 HBs Ag Fab、1 3 1 I- S1 0 2 、1 3 1 I-无关 Fab及 PBS。按一定时间间隔作组织分布和血液清除速率测定 ,继续观察 4周 ,以外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数量变化行毒性分析 ,计算各组肿瘤生长抑制率。结果 1 3 1 I-抗HBs Ag Fab被肿瘤区的摄取和在血液中清除速率均明显快于 1 3 1 I- S1 0 2 ,同等剂量下 ,前者抗肿瘤疗效略低 ,但血液毒性明显减轻。结论 人源抗 HBs Ag Fab具有良好的免疫结合活性 ,核素标记后用于 RIT,能够被肿瘤快速摄取并在体内正常组织中快速清除 ,毒性减低 ,具有良好的抗肿瘤疗效 ,是原发性肝癌 RIT的理想载体 相似文献
3.
4.
本文在裸鼠人肝癌模型 r 照相及肿瘤与周围组织放射性核素强度(肝癌/肝=2.7/1)与国外结果基本一致的情况下,设计了放射性核素双标记配对研究法,对抗体肿瘤导向原理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此法的优越性在于(1)肿癌与组织器官可随机对二种标记 相似文献
5.
^131I标记人源抗HBsAg Fab对荷人肝癌裸鼠的放射免疫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131I标记人源抗HBsAg Fab经腹腔注射治疗荷人肝癌裸鼠移植瘤,与^131I-S102比较,评价其作为肝癌放射免疫治疗(RIT)的可能性。方法 荷瘤裸鼠分为4组分别经腹腔注射不同放射剂量的^131I-抗HBsAg Fab、^131I-S102、^131I-无关Fab及PBS。按一定时间间隔作组织分布和血液清除速率测定,继续观察4周,以外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数量变化行毒性分析,计算各组肿瘤生长抑制率。结果 ^131I-抗HBsAg Fab被肿瘤区的摄取和在血液中清除速率均明显快于^131I-S102,同等剂量下,前者抗肿瘤疗效略低,但血液毒性明显减轻。结论 人源抗HBsAg Fab具有被肿瘤快速摄并在体内正常组织中快速清除,毒性减低,具有良好的抗肿瘤疗效,是原发性肝癌RIT的理想载体。 相似文献
6.
7.
8.
胡承阅 《国外医学(肿瘤学分册)》1982,(2)
铁蛋白是肝癌、何杰金氏病、肺未分化癌,神经母细胞瘤、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乳癌和胰癌的肿瘤相关蛋白质。静脉输入~(131)I 标记异种抗铁蛋白IgG 抗体,通过扫描,可精确显示多种原发癌和转移癌的体内位置。根据这一特点,这类抗体应能用于肿瘤局部的体内选择性放疗。霍普金斯医院肿瘤中心,制备~(131)I 标记抗铁蛋白IgG 的步骤为:由何杰金氏病病人的脾脏提取并纯化铁蛋白,加佛氏完全佐剂,重复接种于新西兰白兔,取得兔抗人铁蛋白免疫血清,通过沉淀、透析取得免疫IgG。按乳过氧化酶法每5mg IgG 加入25ug 乳过氧化酶,1mci Na~(131)I,100 ul 8 m M H_2O_2,用PD 相似文献
9.
10.
肝癌单抗放射免疫治疗后的人抗鼠抗体检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报告经(131)I-抗人肝癌单克隆抗体肝动脉内治疗后,肝癌病人血中抗鼠抗体(HAMA)的检测结果。以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给药后HAMA阳性率为34.4%(11/32),阳性高峰出现在给药后的2~3周内。11例接受单抗总剂量小于10mg者,HAMA阳性率仅9.1%(1/11),而总剂量大于10mg者,HAMA阳性率达47.6%(10/21)。HAMA阳性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与正常组无明显差别,而HAMA阴性者其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与正常组及HAMA阳性组比较有显著差别,表现为CD亚群低于阳性组及正常组,CD亚群高于正常组,CD/CD比例显著低于阳性组和正常组。结果提示:HAMA的产生与外源性单抗剂量以及患者的免疫功能状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12.
^131I抗AFP抗体导向治疗肝癌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1980-1993年,用^131I-抗AFP抗体治疗不能切除肝癌72例(153例次),治疗≥2次占47例,平均^131I量为31.87(6.4-97.4)Mci,中粒数27.4mci(1013.8MBq)。结果:总果:总有效率20.8%(15/72),治后一年生存率33.3%(22/66);治疗≥2,≥3,≥4次者有效率分别为29.8%(14/47),60.0%(9/15)和70.0%(7/10) 相似文献
13.
14.
^131I标记抗人肝癌单抗在裸鼠人肝癌模型的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抗肿瘤相关抗原的抗体对肿瘤进行导向定位、治疗已引起医学界的普遍关注。核素标记的抗肝癌单抗的研究始于近年,国内尚无完整报道。本文用~(131)I标记的抗人肝癌单抗在裸鼠人肝癌模型上进行肿瘤定位,并分析了影响定位的因素及进一步改进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16.
131I人源抗HBs Fab在裸鼠人肝癌模型定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在人源抗HBsFab表达载体构建、抗体片段表达及纯化成功后,进行放射免疫显像研究,以评价其在动物模型中的免疫导向活性。方法用131I标记人源抗HBsFab,经腹腔注射l,3,5,7d后行裸鼠人肝癌模型放射免疫显像,于第7天作组织分布测定,并以鼠源抗HBsAg单抗为对照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在标记抗体注入后第3天即获阳性显像,第5天更加清晰,此时人源抗HBsFab、鼠源单抗及无关Fab的瘤/肝放射性比值分别为5>4,4>0和0>9。结论人源抗HBsFab具有良好的导向活性,为其用于肝癌的导向治疗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7.
1980~1993年,用(131)Ⅰ-抗AFP抗体治疗不能切除肝癌72例(153例次),治疗≥2次占47例,平均(131)Ⅰ量为31.87(6.4~97.4)Mci,中位数27.4mci(1013.8MBq)。结果:总有效率20.8%(15/72),治后一年生存率33.3%(22/66);治疗≥2,≥3,≥4次者有效率分别为29.8%(14/47)、60.0%(9/15)和70.0%(7/10);一年生存率依次为45.7%、73.3%和80.0%;瘤大小:≤7cm,7.1~10cm和>10cm患者,治后瘤缩小率分别为100.0%、76.9%和53.9%;一年生存率87.5%、48.0%和15.4%;经肝动脉灌注治疗有效率高于iv给药者(64.3%:15.2%),一年生存率亦高于iv(64.3%:37.5%)。本研究表明,(131)Ⅰ-抗AFP抗体导向治疗肝癌具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放射与抗VEGF单抗对人肝癌裸鼠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SMMC-7721肝癌细胞种植于裸鼠后肢皮下,成瘤动物分为放射+抗体组、放射组、抗体组和对照组,单抗每次每只50μg隔日腹腔给药,共6次,放射剂量20Gy一次给予,测肿瘤直径并计算瘤体积。抗体给药结束后2周处死动物,称瘤重,免疫组化法测肿瘤微血管密度。结果放射和抗VEGF单抗明显抑制肿瘤生长,减少肿瘤微血管密度,但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放射与抗VEGF单抗联合较单纯放射或抗体抑瘤作用显著,三组瘤重抑制率分别为89.2%、75.3%和65.9%,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放射结合抗VEGF单抗显著抑制肝癌移植瘤生长,是肝癌综合治疗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