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观察乳腺癌术后2根自制双腔管引流联合絮状物填塞弹性包扎的效果.方法 将82例乳腺癌术后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40例采用传统的腋下单管引流和普通绷带加压包扎,观察组42例采用腋下、肋下2根双腔管引流联合絮状物填塞弹性绷带加压包扎.治疗后比较2组皮下积液及皮瓣坏死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皮下积液及皮瓣坏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乳腺癌术后采用腋下、肋下2根双腔管引流联合絮状物填塞弹性绷带加压包扎能降低术后皮下积液、皮瓣坏死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双管负压常规包扎和单管负压加压包扎引流预防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临床疗效。方法 96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分为两组,双管负压引流常规组50例(观察组),在腋下及胸骨旁置硅胶管各1根,分别外接一次性负压引流器,伤口常规敷料覆盖,胸壁不加压包扎;单管负压加压包扎组46例(对照组),在腋下置橡皮管1根,外接一次性负压引流器,胸壁再加普通绷带加压包扎。观察术后平均置管时间、皮下积液发生率和皮瓣坏死率。结果观察组术后平均置管时间为(6.89±2.03)d,对照组为(7.86±2.95)d,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后发生皮下积液6例(12.0%)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3例(28.3%),具有统计学意义(x2=3.991,P0.05);观察组皮瓣坏死6例,对照组8例,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创面常规包扎加双管一次性负压引流器持续引流是降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发生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刘英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0):1487-1488
目的:探讨自制胸带在乳腺癌术后加压包扎,防止乳腺癌术后上肢肿胀、皮下积血、积液和皮瓣坏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50例乳腺癌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术后使用自制胸带加压包扎25例)和对照组(术后使用纱布绷带加压包扎25例),观测两组患者引流管引流量、皮下积液、皮瓣坏死和上肢肿胀情况等。结果:实验组术后皮下积液发生率16%,皮瓣坏死发生率4%;对照组术后皮下积液发生率95%.皮瓣坏死发生率36%。结论:自制胸带在乳腺癌术后加压包扎可以降低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和皮瓣坏死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王威 《中国实用医药》2012,7(14):100-101
目的 探讨应用多管腔硅胶管对预防乳腺癌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6例乳腺癌患者按手术时间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04例,应用多管腔硅胶管,在腋下及锁骨下窝置分别多管腔硅胶管各1条,接负压球持续负压吸引,再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对照组102例,在腋下及锁骨下窝置单腔引流管各1条,接负压球持续负压吸引,再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结果 观察组术后平均置管时间为(5.62±2.19)d明显少于对照组(9.37±2.85)d(t=2.418,P<0.01);观察组术后发生皮下积液7例(6.73%)明显少于对照组明显少于对照组(38例和37.25%)(χ2=8.930,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多管腔硅胶管可明显缩短乳腺癌根治术后置管时间及减少皮下积液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创面采用不同引流包扎方式的效果分析。方法:对19例女性乳腺癌行改良根治术后采取"双管引流+持续负压吸引",与同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采取传统的"双管引流+加压包扎",进行皮下积液及皮瓣坏死分析比较。结果: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双管引流+持续负压吸引"组和"双管引流+加压包扎"组皮下积液的发生率分别为2.7%、40.6%,皮瓣坏死的发生率分别为1.3%和14.7%,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双管引流+持续负压吸引"能明显减少皮下积液和皮瓣坏死的发生率,较"双管引流+加压包扎"有更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探讨双管负压引流在乳腺癌根治术中的预防皮瓣坏死积液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近2年于我院普外二科行乳腺癌根治术的患者53例,其中Ⅰ期者18例,Ⅱ期者32例,Ⅲ期者3例,Ⅳ期者(TNM分期)0例。于患者胸骨旁和腋下各放置1个内径为3mm的硅胶管,各自连接负压引流器,为防止创伤处感染进行常规处理,包扎胸壁时不加压。观察并记录患者积液情况、皮瓣血运、引流量等,统计其皮瓣坏死率、平均置管时长和皮下积液发生率等。结果据记录统计可知:1术后患者平均置管时长为(6.57±1.09)d;253例中出现皮下积液6例,11.32%的皮下积液发生率,后经加压包扎,穿刺抽液,更换止血纱布等应对措施,患者恢复。3 53例中出现皮瓣坏死7例,13.21%的皮瓣坏死率,后经单参、低分子右旋糖酐等静脉滴注,更换止血纱布等应对措施,患者恢复。4 53例患者均未出现长时间皮下积液及皮瓣坏死等情况。结论在乳腺癌根治术后持续双管负压引流能有效预防皮下积液及皮瓣坏死等情况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负压引流结合打包加压包扎在预防改良菱形筋膜皮瓣修复骶尾部褥疮术后皮下积液和皮瓣坏死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2004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采用改良菱形筋膜皮瓣修复骶尾部褥疮的56例患者作为试验组,术后应用负压引流结合打包加压包扎的方法预防皮下积液和皮瓣坏死的发生,选择2000年1月至2004年12月间采用同样手术方式,但术后未进行加压包扎的23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皮下积液和皮瓣坏死发生率.结果 试验组发生皮下积液3例,发生率5.36%;发生皮瓣坏死4例,发生率7.14%.对照组发生皮下积液6例,发生率26.09%;发生皮瓣坏死7例,发生率30.43%.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负压引流结合打包加压包扎是一种相对简单、有效的预防改良菱形筋膜皮瓣修复骶尾部褥疮术后皮下积液和皮瓣坏死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持续中心负压吸引在预防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的作用。方法将临床符合标准的乳腺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术后常规连续单管或双管接一次性负压瓶负压引流及弹力绷带加压包扎3~5天。实验组利用持续中心负压吸引,负压维持在-0.01--0.03Mpa(-100--225mmHg)之间持续负压吸引,连续3~5天,比较两组患者皮瓣区皮下积液及皮瓣坏死发生睛况。结果实验组术后皮下积液2例,对照组9例,实验组术后皮下积液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O.051实验组术后皮瓣坏死0例,对照组6例,实验组术后皮瓣坏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持续中心负压吸引可用于预防乳腺癌改良根治及根治手术后皮下积液和皮瓣坏死的发生,并促进伤口愈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分析乳腺癌术后防止皮下积液两种不同方式引流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数字表法将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116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8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的负压引流方法 ,试验组患者负压引流同时应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对两组患者皮下积液发生率、引流液体量以及带管时间进行临床比较。结果试验组患者皮下积液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引流液体量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带管时间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术后应用负压引流的同时进行弹力加压包扎有助于术后皮瓣的贴合,具有引流液体量少、预防皮下积液的发生、带管时间短的优势,利于患者术后早期恢复和功能锻炼的进行,有利于术后生活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改良式乳腺癌根治术后皮瓣坏死和皮下积液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选择我院在2011年2月至2013年8月之间收治的需行乳腺癌改良手术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改良式乳腺癌根治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方法治疗,对两组皮瓣坏死及皮下积液情况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观察组皮瓣坏死及皮下积液发生率方面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改良式乳腺癌根治术进行治疗,通过进行合理的切口设计、适当加压包扎及术后持续负压引流等综合措施,能够有效减少术后皮瓣坏死及皮下积液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乳腺加压弹力绷带与自粘弹力绷带在乳腺病灶麦默通旋切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1年11月~2012年10月行乳腺病灶麦默通旋切术的230例患者按住院号末位奇偶数随机分为乳腺加压弹力绷带组(A组117例)与自粘弹力绷带组(B组113例),比较两组术后24h血肿发生率、舒适度及绷带移位情况.结果 两组血肿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绷带移位发生率(23.9%)明显高于A组(0%)(P<0.01).A组舒适度明显优于B组(P<0.01).结论 乳腺加压弹力绷带应用于乳腺病灶麦默通旋切术中压迫止血的效果可靠,不移位,且佩戴舒适、简便易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游离方法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瓣坏死的影响。方法 100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双刃刀(普通手术刀)组和电刀组各50例,对2组患者术中出血、术后皮瓣并发症及皮瓣愈合情况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双刃刀组术中出血量大于电刀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双刃刀组术后皮瓣愈合情况和发生皮下积液的几率优于电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不同的情况下选择不同的游离方法可有效降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腋窝皱纹切口薄皮瓣法负压引流根治术与皮下搔刮术治疗腋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05年12月~2013年10月收治的286例腋臭患者分为两组,其中薄皮瓣组144例采用腋窝皱襞切口薄皮瓣法负压引流根治术治疗,皮下搔刮组142例采用皮下搔刮术治疗,术后随访6~12个月,比较两种术式的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薄皮瓣组和皮下搔刮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100.00%、88.03% (P<0.01),复发率分别为4.86%、17.61%(P=0.001).两组的皮下血肿、切口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异味残留、瘢痕及皮肤坏死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术式均为治疗腋臭的有效方法,但腋窝皱襞切口薄皮瓣法负压引流根治术疗效好,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手术刀与电刀游离皮瓣两种方法防治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的临床效果。方法126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平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皮下注射含肾上腺素盐水膨胀液后用手术刀游离皮瓣,对照组单用电刀游离皮瓣。结果治疗组发生皮下积液8例(12.7%),对照组发生皮下积液21例(33.3%)。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皮下积液发生率显著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皮下注射肾上腺素后手术刀游离皮瓣是防治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的有效措施,为预防皮下积液的发生,必须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5.
龙生  彭艺 《中国当代医药》2014,(16):173-175
目的探讨自制皮下引流管联合持续负压吸引预防肥胖患者腹部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疗效。方法将本院2011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60例肥胖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自制皮下引流管联合持续负压吸引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碘仿纱布换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换药次数低于对照组,异物感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脂肪液化发生率、切口感染发生率及切口裂开发生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切口甲级愈合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制皮下引流管联合持续负压吸引预防肥胖患者腹部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碘仿液创面冲洗在预防乳腺癌根治术后淋巴液漏的临床效果、不良反应。方法对30例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术中创面进行碘仿液冲洗,比较与对照组患者术后创面淋巴液漏和患侧上肢淋巴水肿的发生情况及完全拔除引流管的时间。结果实验组3例患者发生淋巴液漏,对照组10例发生淋巴液漏(χ2=4.18,P<0.05);实验组患者较早完全拔除引流管(χ2=16.53,P<0.05);患侧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率未增加(χ2=1.298,P>0.05)。结论碘仿液创面冲洗可以显著降低乳腺癌根治术后淋巴液漏的发生率,缩短皮下负压引流时间,不增加患侧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率,为临床预防乳腺癌术后淋巴液漏提供了新的思路及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采用可吸收止血纱布(泰绫),同时行腋窝及胸壁与皮瓣多点缝合,对术后引流量、皮下积液发生率、拔管时间的影响。方法将196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3个对照组,试验组术中放置泰绫,并进行腋窝、胸壁与皮瓣多点缝合,对照组分别为:放置泰绫、传统缝合(对照组1),未放置泰绫、多点缝合(对照组2),未放置泰绫、传统缝合(对照组3)。分别对比观察试验组与对照组每天的引流量、皮下积液发生率、拔管时间指标。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分别进行统计,其术后引流量、皮下积液发生率、拔管时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采用泰绫联合皮瓣多点缝合可明显减少术后引流量、皮下积液发生率及缩短拔管时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引流管接负压球引流和纱布填塞引流处理乳腺癌术后皮瓣下积液伴感染的治疗效果,为临床诊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医院收治的20例乳腺癌术后发生皮瓣下积液伴感染患者,按随机方法分为观察组(n=10)、对照组(n=10)。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手术方式相同,观察组患者使用引流管接负压球引流治疗术后感染,对照组则使用纱布填塞引流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治愈时间、换药次数、切口长度、庆大霉素应用总量、克林霉素应用总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引流管接负压球引流比纱布填塞引流节约治疗时间,用药更少,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乳腺癌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原因,预防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分析了我院乳腺癌手术患者138例,发生并发症55例。结果 138例乳腺癌手术患者并发腋静脉损伤2例(1.4%),皮瓣坏死19例(13.8%),皮下积液17例(12.3%)。患侧上肢水肿8例(5.8%),上肢活动受限9例(6.5%)。结论乳腺癌手术并发症的发生与手术操作、术后腋窝的加压包扎及引流有关。术中仔细操作、术后精心护理、完善每一个细节,才能使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