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脑血管意外又称急性脑血管病,或中风、脑卒中,是供应脑的动脉血管,包括两侧颈内动脉和椎动脉,病变引起的脑局灶性血液循环障碍,而致意识障碍和(或)脑局灶症状(言语障碍、面瘫、肢瘫).主要分为出血性或缺血性两大类,前者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者即脑梗死.在我国,脑血管意外每年的发病率约为0.15%,病死率为0.12%,幸存者70%以上遗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1],是急诊科最常见的疾病和危重症.快速有效的院前急救护理,对保全患者生命,减少患者的伤残率和病死率至关重要.现将我院2010年院前急救的脑血管意外患者92例的急救护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意外院前急救护理方法及临床价值。方法对166例发生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疾病预后与院前急救护理的关系。结果呼叫早并进行积极有效的院前急救和护理的患者预后比自行就诊未得到有效现场急救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结论积极地院前急救护理,可有效阻止疾病的进一步恶化,对提高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入院治疗后的有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应引起急诊科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3.
脑血管意外的院前急救护理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脑组织小动脉血管发生破裂出血或栓塞,致脑血管血流突然中断称脑血管意外,俗称中风。快速有效的院前急救护理,对保全患者生命,减少患者的伤残率和死亡率至关重要。院前急救护理包括体检、急救护理措施、转运和途中监护。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意外院前急救护理措施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05例急性脑血管意外院前急救护理的临床资料。结果 105例中经过院前快速、有效的现场救护,快速安全转入医院96例,占91.43%;途中病情加重7例,占6.67%;拒绝转入医院2例,占1.90%;无一例途中死亡。结论院前及时实施快速、有效的现场救护,快速、安全转运与加强途中监护能够挽救患者的生命,是院内后续抢救及治疗至关重要的一步,可有效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5.
赵俊 《中国实用医药》2010,5(22):217-218
脑血管意外是一组危害中老年人生命和健康的常见病。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及病残率高的"三高"特点。通过对我院40例脑血管意外患者的护理观察,我们认为:保持呼吸道通畅、持续吸氧、严密观察病情及预防并发症及功能锻炼等护理措施是抢救脑血管意外患者的关键一环。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院前急救对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的救治的作用,提高临床对院前急救工作的重视。方法将经过院前急救的5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自行来院、未实施急救措施的3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自救反应时间、急救时间、院外救治时间、住院时间、费用以及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急救时间、院外救治时间、死亡例数、伤残例数、住院时间、住院费用都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院前急救对突发疾病或意外创伤的救治十分重要,关系到病员的健康甚至是生命的是否延续,重视并掌握院前急救的方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脑血管意外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对我院近三年180例脑血管意外患者分别从急性期护理、恢复期护理及常见并发症护理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结论有必要寻找一套脑血管意外有效实用的护理模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急诊脑血管意外院前急救效用,总结急救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60例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的院前急救路径,评价急救效果,分析影响急救效果因素。结果 155例患者均安全送抵医院,病情得到有效控制,5例病情相对恶化,低于同期全院急性脑血管事件死亡率5.31%(6/113),5例病情恶化者,发病至接受院前急救时间(49.2±10.4)min高于病情得到有效控制患者55例均获得院前救护时间(35.0±8.8)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院前急救有助于降低急性脑血管意外死亡率;发病至获得院前急救时间是影响急救效用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意外院前急救措施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35例急性脑血管意外院前急救的临床资料。结果 235例中经过院前快速、有效的现场救治,快速安全转入医院207例,占88.08%;途中病情加重15例,占6.38%;现场死亡13例,占5.53%;途中死亡0例。结论院前急救中存在时间短、辅助检查少的情况,以及很多不确定因素,只有实施尽快有效的现场救治,快速、安全转运及加强途中监护才能够挽救患者的生命,是院内后续抢救及治疗至关重要的一步,可有效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10.
庞程  王维真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6):2508-2509
院前急救是指医院前期的现场急救,包括现场紧急处理和转运途中监护[1].护理程序是一种有计划、系统的实施护理的过程.我院急诊科2006年9月~2007年8月,共急救脑血管意外病人72例.现将我科对72例脑血管意外病人院前急救护理程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现代医学模式已由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综合模式.这种医学模式认为,现代疾病是多种综合因素致病,要进行全方位诊断治疗,要注意情绪、个性、不良行为、心理应激四大因素,而心理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中起到重要作用.因此,为了保证护理质量,帮助患者尽快地治愈疾病,减少医患纠纷,有必要对临床护理中的心理护理进行简单的概述和剖析.……  相似文献   

12.
脑血管疾病是当代威胁人类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它具有发病急、病程长、后遗症多的特点。脑血管病患者,由于本身的心理素质、性格以及对疾病的认识、敏感性、耐受性不同,对本病的治疗和康复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所以,对该类病人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必须重视有效的心理护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急性脑血管意外院前急救作用。方法研究对象选取大连市急救中心于2014年8月至2015年7月接诊的44例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将其作为研究组;另外随机抽调某医院中未采取院前急救的43例患者样本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不采取院前急救;研究组患者采取针对性的急性脑血管意外院前急救措施。对两组患者的院前时间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观察与对比。结果研究组患者的院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对比两组差异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脑疝、神经功能后遗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血管意外院前急救对于缩短院前时间、减少疾病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临床医药实践》2013,(10):783-784
目的:通过对脑血管意外患者院前急救护理风险及防范措施的分析,以成功抢救患者生命,减少后遗症的发生,保证护理安全,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对2011年1月—2012年10月48例脑血管意外病例院前急救的护理风险及所采取的护理干预措施进行分析。结果:通过有效的护理防范措施,除现场抢救无效死亡3例外,其余45例全部安全转运到医院进一步治疗。结论:对脑血管意外患者院前急救护理风险进行干预,积极有效地采取护理对策,不但能提高抢救成功率,利于患者康复,而且也提高护理安全度和护理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脑血管意外每年发病率约为150/10万,死亡率为120/10万,幸存者70%以上遗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是急诊科最常见的疾病和危重症之一,是引起死亡的3大病因之一,且致残率、死亡率高。对此类患者早期进行及时有效的诊治,采取正确合理的救护措施是降低病死率及致残率的关键。快速有效的院前急救,对挽救患者的生命,减低患者的伤残率和病死率,以及制定院内的后续抢救及治疗方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临床上对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的早期诊治及院前救护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将我科2004年1月至2008年1月接诊的61例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的院前救护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院前急救与转运临床处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丽娜 《淮海医药》2009,27(2):121-122
目的综合分析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实施院前急救的必要性、重要性及过程中须注意的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316例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院外急救与转运的临床处理措施、方法。结果316例中6例现场因病情危重抢救无效死亡,13例病情较危重但家属拒绝转运,297例经现场急救处理后安全转运至医院。结论(1)医务人员要树立急性脑血管意外应急转诊的意识,及时诊治能最大限度降低脑血管意外患者的病残率及死亡率;(2)做好现场病情评估,把握好转运的时机、及早干预、严密监护。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比较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院前急救采用传统治疗结合颈托和采用传统治疗两种不同模式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68例急性脑血管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35例,给予传统治疗结合颈托的模式救治;对照组33例,给予传统治疗的模式救治。比较两组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74.3%,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57.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有2例患者病情出现恶化。结论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在院前急救中采用传统治疗结合颈托的模式优于传统治疗的模式。  相似文献   

19.
方巍 《中国基层医药》2005,12(4):508-508
脑血管意外主要是脑动脉系统的破裂和闭塞,导致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或梗塞.造成急骤发展的脑局部血液循环和功能障碍.称为急性脑血管病,即脑卒中或中风。现将脑血管意外患者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